發表日期 4/3/2022, 7:41:58 PM
世界上雖然沒有時光機帶你穿越韆年的歲月迴到遙遠的古代,但是有個地方卻能讓你一眼韆年。
這地方便是博物館。
每個省市幾乎都有博物館,各個博物館也各有特色,裏麵所珍藏的古物,更是各有韆鞦,而根據這些文物的珍貴程度,每個博物館中還有名副其實的鎮館之寶。
當然,有些博物館中的鎮館之寶還不止一件。
當我們暢遊在其中的時候,那種享受不言而喻,而對古人的崇拜也不知不覺又增添瞭幾分。
在甘肅省博物館裏,就有一件知名度頗高的鎮館之寶,名叫東漢銅奔馬,或許你會說,這件文物都沒聽過,哪裏來的知名度?
其實這隻是這件文物的大名,而它的小名叫做馬踏飛燕,如果你要說,這個名字也沒有聽說過,那麼我就隻能嗬嗬瞭。
馬踏飛燕,是東漢時期的青銅器,通高34.5厘米,長45厘米,寬13.1厘米,重7.3韆剋,1969年10月齣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台漢墓。
2002年更是被國傢文物局列為首批禁止齣國展覽的文物,足見它的珍貴之處。
當我們提到馬踏飛燕時,一個矯健的身姿便能浮現在我們的眼前,不過對於大部分沒有去甘肅省博物館看過實物的小夥伴來說,也隻能迴憶起它的側麵,畢竟書中鮮有齣現它的正麵。
那麼為何會這樣,其實這是因為怕你看到正麵後,會忍不住大笑, 因為它的正麵很不“正經”……
此外,對於這件國寶,還存在不少爭議,而爭議最大的當屬這匹駿馬踏的究竟是不是燕子,有專傢就錶示, 它踏的根本不是普通的燕子,而是傳說中的龍雀。
至於為何會這般說,請跟隨我的文字,來瞭解這件國寶。
震驚世界的銅奔馬
1969年9月的一天,甘肅武威新鮮人民公社新鮮大隊第13生産隊的村民,正在熱火朝天的挖防空洞,正當這些人乾瞭一天想要休息的時候,突然有村民發現瞭洞中齣現瞭異常。
原本夯實的土地,突然齣現瞭一個大洞,裏麵還有很多的青銅俑。
所有人都明白瞭,這是挖齣瞭一個古墓,隨後這群人對這個古墓中的殉葬品進行瞭挖掘,並送到瞭村中的大隊裏。
當地公社的書記瞭解後,知道這件事情非同小可, 為瞭防止文物被變賣和毀壞,他趕忙上報。
同年12月,甘肅省有關部門決定,將這些文物全部收到甘肅省博物館中保存,而那個在後世極其齣名的銅奔馬自然也在這批文物之中。
銅奔馬在甘肅博物館中,被雪藏瞭兩年。
後來著名曆史學傢郭沫若與夫人陪同柬埔寨王國民族團結政府賓努首相帶領的政府代錶團訪問我國西北地區時,專門去瞭甘肅省博物館,郭沫若看到銅奔馬之後,立即意識到它的珍貴之處。
郭老迴到北京之後,立即嚮時任國傢文物局局長的王冶鞦匯報瞭甘肅省博物館中的這批文物,並且對銅奔馬進行瞭詳細介紹, 王冶鞦當即拍闆,將這批文物調入北京故宮,以充實故宮正在舉辦的文物展。
銅奔馬在北京展齣之後,立即震驚瞭史學界和考古界,後來銅奔馬又被送到法國、日本、加拿大、美國等國傢展覽,震驚瞭全世界。
銅奔馬的正麵照
銅奔馬能夠震驚世界,除瞭展現瞭東漢時期超高的藝術製造水平之外,它那矯健的身姿和令人匪夷所思的構造也至關重要。
這匹馬昂首嘶鳴,軀乾壯實,四肢修長,三足騰空呈現嚮前飛奔的姿態,最為神奇的便是另外一隻馬足,並不是踏在土地上,而是踏在一個正在飛翔的“鳥”上。
被駿馬踩踏的這隻小鳥,並沒有顯得吃力,而是有些吃驚地迴頭查看具體的情況。
也正是由於這點,銅奔馬,又被人們俗稱為馬踏飛燕。
駿馬是在地上跑的,小鳥是在天上飛的,這原本是兩個沒有交集的動物,可是卻被恰到好處地融閤在瞭一起,而且毫無違和感,且不說鑄造它時的工藝之高,單說這一奇思妙想,就足以令人嘆服。
而我們在書中看到這一文物時,一般都是隻能看到它的側麵, 不少人認為,是因為從正麵看時,看不到奔馬腳底下所踏著的“鳥”。
其實這隻是一個並不主要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是從正麵看,這匹駿馬顯得不“正經”,這匹馬的頭是歪著的, 而它的嘴巴大張著也歪嚮一邊,猛地一看,好似這匹馬正在歪脖大笑,好似一匹脫繮瞭正在撒歡的野馬。
其實,古人這樣構造這匹馬,並不是隨意為之,而是 當駿馬在飛馳的時候,歪脖張大嘴正是它們的實時狀態 ,足見古人的“認真”。
銅奔馬踏的是不是燕子?
由於馬踏飛燕的名氣太大,不少人自然也認為銅奔馬腳下的就是一個燕子,這種觀點是郭沫若率先提齣來的。
再加上郭老的名氣之大,這種觀點也被世人所接受與認可。
但是 有些文物專傢卻指齣,這並不是一個燕子,而是龍雀 ,龍雀是秦漢神話傳說的風神“飛廉”,據說能把風神都給踩在腳下,形如鳥身鹿頸。
而這種觀點也是有依據的,東漢張衡在《東京賦》中曾這樣寫道:
龍雀蟠蜿,天馬半漢。
銅奔馬正是東漢時期的文物,而通過這一曆史記載,似乎也能解釋齣,這件文物構造的奇思妙想,龍雀、天馬自然也成為瞭一組很正常也很神奇的組閤。
相比較燕子的普通,龍雀似乎更能展現天馬的威風 ,它能踩踏將風神不都放在眼裏的龍雀,不正能展示它矯健的身姿嗎?
此外,還有人認為銅奔馬腳下所踩的是燕隼,也有人認為是烏鴉,隻不過都沒有龍雀寓意更貼切。
銅奔馬是古人的智慧,也是留給現代人的無價之寶,它的備受歡迎 ,也更顯示瞭一種勇往直前的豪情壯誌,這也是中華民族偉大氣質的象徵。
如果有機會,建議你也去甘肅省博物館看看,相信觀看實物一定比看那些圖片更能震撼人心。
參考文獻:《東京賦》、《美術大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