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6/2022, 9:41:20 AM
1937年10月12日,在河北省槁城縣(現石傢莊市槁城區)梅花鎮,幾個日軍砸開瞭王淘氣傢的房門,順手一槍先把齣來看動靜的王淘氣的母親給打死瞭。王淘氣的父親王保雲,見到妻子被殺,隨手抄起一把三齒耙,擋在日軍身前,一邊叫孩子們快跑,一邊嚮凶殘的敵人衝過去。他用釘耙打死一個士兵,又嚮另一個士兵撲去,不幸中彈身亡,隻有王淘氣乘機逃瞭齣來,他的兩個孩子,被日軍用刺刀挑s在院裏,他懷孕的妻子則被敵人開tang……
這是殘暴日軍在梅花鎮製造慘案的鏡頭之一。
而此前兩天,即10月10日一11日傍晚,呂正操將軍率領部隊頑強地阻擊瞭日軍的進攻,先後打退日軍9次進攻,敵人傷亡800餘人。而我軍僅陣亡1名連長,1名班長,戰士20餘名。
此戰,打破瞭‘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而大漲瞭中國人民抗日的誌氣,滅瞭侵略者的威風。”
美麗的梅花鎮
梅花鎮,曾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有一個善良的梅花公主曾經在此居住過,因此纔叫做梅花鎮。
梅花鎮是冀中平原的交通要衝,位於槁城縣城正南20公裏,是個有名的商業重鎮。當年這裏商業很繁榮,較大棉花店就有13傢,小的有50餘傢,糧店大的有4傢。
這裏常年駐有平、津、保、石各大城市經營棉、糧的商人,是槁城、趙縣、欒城一帶棉糧集散的中心,是一個街道寬,房屋整齊的鎮子。
鎮子還有土圍牆,方圓四裏,牆高丈餘,東南西北各有一門,便於防守。
1937年“七七事變”後,殘暴的日軍沿著平漢、津浦鐵路嚮南推進時,日軍過後,留下瞭無數的屍首和廢墟,那都是冀中的無辜百姓,特彆是交通沿綫的百姓,也製造瞭無數的慘案,最慘就是梅花鎮慘案。
10月11日晚,呂正操帶的隊伍在梅花鎮與來犯的日軍阪垣師團兩個大隊展開激戰,戰鬥異常激烈,我八路軍指戰員打得勇敢頑強,接連打退日軍9次衝鋒,打死打傷日軍七八百人。
12日黎明,有情報顯示,將有大批日軍前來增援敵人,呂正操決定隊伍暫時撤退,避其鋒芒。
部隊撤退前,戰士們在街上喊話:
“老百姓都快走吧!日本人要來瞭,逃命吧!”
“日本鬼子進村要殺人的,鄉親們快逃命吧!”
……
呂正操
不幸的是,由於當時正在發生激戰,槍炮聲掩蓋瞭戰士們的喊聲,有的老百姓就聽清到底喊的是什麼。另外,許多老百姓還存在著僥幸心理,認為“自己不是軍隊,日軍來瞭不至於完全殺瞭,存在著不要緊的心理,都在傢裏守著”。
結果正如呂正操將軍在迴憶錄裏寫的那樣:“人們這時還不曾體會到敵人的殘暴,也有沒聽見的大部分居民沒有動,隻有一部分群眾和給我團抬擔架的人,隨著部隊撤瞭齣來。”
日軍製造梅花鎮慘案
10月12日淩晨,響瞭一夜的槍炮聲停瞭下來,中國軍隊撤走瞭,鎮外的日軍還未趕到。
這時,天還沒有大亮,晨霧還未散去。多數人傢尚未開門,街上隻有少數人在走動,雄雞也仍舊在報曉,完全是一片和平景象。
突然,首先從鎮西南方嚮傳來一陣嘈雜聲,日軍從鎮西南翻過寨牆,撲進鎮來,接著東、北等各個方嚮,均齣現瞭日軍。
自從侵入中國,還未吃過大虧的日本兵,紅瞭眼睛,見門就砸,見房就燒,見人就殺。
剛剛還是一片和平景象的梅花鎮,頓時槍聲、砸門聲、哭叫聲,響成一片,上空是滾滾濃煙,火光四起。
1、在鎮東門外大眼井:45名青壯年被綁到井旁,日本人舉著戰刀叫著,強令人們跪下。人們沉默著,沒一個人下跪求饒。日本兵惱羞成怒,一刀一個,把45個人全部砍s,人頭掛在樹上,又將沒頭的屍體扔進井裏,把井水都染紅瞭。
2、地主楊洛風傢的粉坊大院裏:綁著11名日本兵抓來的孕婦。這些孕婦,有的被p光衣服,吊在門梁上,先毒打一頓。有的被p光衣服,割掉乳f。然後一個個都被活活解剖,w齣胎兒。這些胎兒被日本兵吊在樹上,練習打靶,打著打著打煩瞭,一個日本兵又一刺刀挑起一個胎兒,拋起一丈多高……。其他日本士兵則在一旁拍手狂笑。
3、南門外牆下:日軍驅趕著200餘名婦女兒童,問他們中國軍隊的去嚮,無人迴答。日本兵立即拉齣4個不滿10歲的小女孩,把嚇得直哭的孩子一個個活活p成兩半,接著逼問。人們眼裏透著仇恨和不屈,一句話也不說。最後這200多名婦女、兒童全部被槍殺,屍體丟進寨溝。
……
有資料記載,這場大屠殺持續瞭四天三夜,梅花鎮1547人被殺害,變態的日軍tu殺完離開以後,梅花鎮變得十分淒涼。
慘案發生後,“梅花鎮未遭敵人殘殺幸存的青年,紛紛走上抗日前綫。他們懷著民族的深仇大恨,在抗日戰場上英勇殺敵,有的獻齣瞭自己的寶貴生命”。
父母妻子都被殺!害的王淘氣,後來投瞭八路軍,為瞭抗日流盡瞭最後一滴血。
日軍製造的一起起慘案,開始讓善良本分的冀中百姓認識到瞭日軍的殘暴,堅決要求抗日。
最初冀中的老百姓並不太瞭解日本人有多凶殘,又捨不得離開傢,當日軍來的時候,有的老鄉還端碗麵,拿著自己捨不得吃的點心去“迎接”日軍。他們單純地以為隻要以禮相待,就不會有事,可沒等開口,就被一槍打倒,女子被當眾奸汙。
百姓們終於認識到,日本人那是兩條腿的牲口,正是日本人的燒殺淫掠,“教育”瞭老百姓。
梅花鎮人覺悟最高
梅花鎮日本人殺得最厲害,可梅花鎮人的民族覺悟,也是最高。
1985年,呂正操將軍重返梅花鎮時,聽瞭鄉親們的講述,心情沉痛地說:“我們打那一仗,可給你們惹禍瞭。”
鄉親們紛紛說:“可不能這麼說,就是那一仗打得硬氣,狠狠地教訓瞭日本鬼子,咱們中國人不是好欺負的。”
“你不打,他也照樣到處殺人放火,還會更邪乎……”
(幸存者講述慘案經過)
七八位老奶奶也圍上來插話:“俺們的孩子都是沒爹的,那年頭拉扯大個娃可不容易,打走日本鬼子,總算熬過來瞭。”
“熬過來瞭”,“打得硬氣”,這些樸實無華的言語讓人深深體會到冀中百姓的堅強和不屈。
自古燕趙多士同,冀中這地方,民風很純樸,民性很強悍。每個冀中人的內心,都是充滿自尊和驕傲。
因而麵對日本人的屠殺,冀中百姓的反應,不是拿起鋤頭去拼命,那樣不但沒有報仇,倒把自己的命給送掉瞭;更不是一味忍耐和退縮,而是一種內在的剛強和外在的不屈:活下去,想盡辦法鬥下去,直至勝利!
日本人的刀,並沒能嚇住誰,壓服誰,而是相反,更激起瞭冀中百姓的覺醒和反抗。梅花鎮所屬的槁城縣,在1938年即抗日政權剛剛創立時,便被命名為抗日模範縣。
從某種意義上說,日本人的血腥屠殺沒能如他們所願製造齣“順民”,反倒激發瞭人們的抗日覺悟和民族仇恨。
日本人倒也看到瞭這一點。日華北派�z軍所編《共手冊》中說:“華北治安的關鍵在於掌握民心。”“如能到使民心歸順,一切治安題當可迎刃而解。最害怕的是日本人的誠心誠意。”
可為什麼“民心”就是不服呢?戰後日本鬥者懊惱地說:“究其原因,早在事變初期即已失去民心,這對以後影響很大。”
老百姓製作“洋藥材”
百姓都知道日本人是狼,要吃人的;再怎麼扮狼外婆也是徒勞的。
當年非常流行的歌麯《保衛蘆溝橋》中有兩句歌詞:“士兵戰死,有百姓來抵;丈夫戰死,有妻子來抵。”可在冀中,這是實事。
一位當年在高陽縣工作的老人,迴憶起1938年春節前後一次戰鬥,寫道:
“戰鬥停止,自衛軍打掃戰場,安全迅速地移瞭。周圍村莊的青年小夥子們,聽到槍炮聲長時間不響瞭,有槍的帶槍,沒槍地拿著刀斧等器械奔嚮戰鬥的現場,要親眼看看,到底把子打死瞭多少日軍?
走到前邊的人,有的扒下鬼子身上的軍裝,有的撿起頭盔等戰利品,後邊來晚的人,撿不到物品,也不空手而歸,有的人在日軍屍體上割一塊――有的摘個xin,有的割幾個生zhi器。人們說這些是“藥材”,能治病,人們一定要弄點“洋藥材””
其實,百姓們未必相信這些能治什麼病,隻是因為實在是太恨燒殺搶掠的日本兵瞭,恨不能韆刀萬剮瞭纔好。
幾百萬冀中百姓對日軍的仇恨,都化作瞭抗日的覺悟,在共産黨八路軍的領導下,都投身到打擊日寇的鐵血洪流中。
嚮冀中的革命先輩緻敬!
參考資料:《鬼子進村五一大掃蕩紀實》。歡迎朋友們留言轉發,關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