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5/2022, 5:22:32 PM
抑鬱癥患者的癥狀反應主要有:活力缺失,睡眠障礙,情緒低落,價值感低,興趣缺失。
如果把患者所有的癥狀反應疊加在一起看,我們會感覺療愈難度很大,沒有頭緒。
其實,抑鬱癥患者的癥狀反應在普通人身上也有,隻是癥狀的深度不同(量變和質變的區彆)。
抑鬱癥患者最大的(第一位)癥狀反應是活力缺失,對應普通人的癥狀是懶惰;其次(第二位)是睡眠障礙,對應普通人的癥狀是失眠;再其次(第三位)是情緒低落,對應普通人的癥狀是悲傷。
最後是價值感低和興趣缺失,對應普通人的癥狀是自卑和無聊。
兩者癥狀深度的不同,本質是兩者當下生化物質水準不同。
體內生化物質水準決定瞭癥狀持續的深度和時間跨度。
就比如,普通人的悲傷隨著時間流逝會逐漸化解,淡化,而抑鬱癥患者的情緒低落則會周期性,持續性發作。
腦內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水準失衡導緻的活力缺失癥狀是可持續的,患者無力擺脫的。非這類化學物質失衡導緻的活力缺失是一時的懶惰,它可以被激勵,被激發,且容易擺脫。
腦內5-羥色胺水準低(失衡)和γ-氨基丁酸不足導緻的睡眠障礙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失眠,它持續的時間更長,患者更難以擺脫。因為5-羥色胺是體內閤成褪黑素的核心元素。
周期性,持續性情緒低落也是腦內5-羥色胺失衡的癥狀反應。
情緒低落,價值感低和興趣缺失屬於心理癥狀,它們是在生理癥狀(活力缺失,睡眠障礙)之後産生的心理反應。
即,生理癥狀在先,心理癥狀在後。(這是重點)。正確的錶述應該是:遺傳易感性疊加潛意識有害圖像信息和環境壓力緻使個體腦內生化物質失衡,失衡的生化物質導緻瞭個體生理和心理的癥狀反應。
所以,抑鬱癥的療愈,首先著手解決生理癥狀,然後是心理癥狀。
藥物是緩解生理癥狀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徑,拋棄藥物的療愈是不明智的做法。
藥物能夠比較迅速緩解患者腦內失衡的5-羥色胺或者去甲腎上腺素。
很多人以為,抑鬱癥患者大都有自卑,高敏感的一麵,先采取心理分析,情緒疏導對患者走齣抑鬱更有利,這個想法不錯,但很難做到。因為高敏感的性格在環境因素長期的作用下已經改變瞭患者腦內化學物質的水準。
也就是說,腦內化學物質水準控製瞭患者的思維,情緒和活力。
大腦是思維,思想,思考的源頭,源頭齣現瞭問題,個體是很難覺察到的。就像精神分裂癥患者非常堅信他幻聽而來的信息是真實的一樣。
抑鬱癥不是簡單的情感認知障礙(心理疾病),單純依賴自身的意誌力患者很難從抑鬱中走齣來,它的危險性極高。
采取藥物緩解生理癥狀(活力缺失,睡眠障礙)是抑鬱癥療愈的首選。
藥物能夠緩解患者腦內5-羥色胺失衡的水準,而5-羥色胺又能動態調節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
但藥物無法永久解決腦內失衡的5-羥色胺,體內自發地産生足夠的5-羥色胺纔是問題的最終解決辦法。
心理谘詢應該是緊隨藥物之後進行的療愈程序,因為谘詢輔導能夠緩解患者的情緒,降低壓力。壓力的降低是體內閤成5-羥色胺的必要條件。
清理潛意識有害圖像信息是情緒疏導之後的程序。潛意識有害圖像信息刺激而來的情緒壓力也必須被消除,因為它同樣會阻礙體內5-羥色胺的閤成。
最後,進入扭轉遺傳易感性和大腦快感體驗能力恢復纔是抑鬱癥療愈的核心程序。
心能雙驅廿四載 微信公眾號,隻做獨傢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