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季文史
《紅樓夢》第六十三迴中賈蓉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從古至今,連漢朝和唐朝,人還說‘髒唐臭漢’,何況咱們這宗人傢,誰傢沒風流事……
“髒唐臭漢”是形容漢、唐兩個時代雖然強盛,但男女間“荒亂”之事甚多。
提起唐朝,一幅盛世畫麵肯定會映入你我的眼簾,不論是政治、經濟、軍事,還是文化,唐朝在我國曆史上留下過厚重的一筆。經濟的繁榮,催生文化的興盛,開放的遺風也伴隨著唐朝的鼎盛,而逐漸繁榮起來。
很顯然,所有繁榮的背後,都離不開一代帝王的勤勉治世。從貞觀之治再到開元盛世,政治清明、經濟復蘇,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遝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雲集,不同種族、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好不熱鬧。此等開放氣象,在唐玄宗李隆基時期錶現得尤為突齣。
隻可惜,唐玄宗的晚年比較淒涼,唐朝也由盛轉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造成這一切的導火索皆源自於“安史之亂”。提起這次叛亂,就繞不開兩個人:楊貴妃和安祿山。據傳,兩人之間曾暗通款麯,而安史之亂的結局,人們把矛頭直指這個“紅顔禍水”的楊玉環。最終,一縷香魂逝於馬嵬兵變,此時的楊玉環不過37歲。但這一切又能怪誰呢?
相傳,女性的貼身內衣最初便是由楊玉環所發明,而這一發明,跟安祿山還有一定的關聯。怎麼迴事呢?
白居易《長恨歌》: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唐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的愛情,一直羨煞旁人。但兩人此前並非是夫妻關係,而是公爹與兒媳的關係。
楊玉環祖上是初唐有功之臣,後被李世民所殺,開元十七年,10歲左右的楊玉環因父親楊玄琰去世,被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璬傢。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鹹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
在這次婚禮上,鹹宜公主的胞弟壽王李瑁對年輕貌美的楊玉環一見傾心,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楊玉環為壽王妃。新婚燕爾,兩人如膠似漆,十分恩愛,此時的楊玉環不過16歲。然而好景不長,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唐玄宗最為寵愛的武惠妃逝世。一時間,李隆基陷入鬱鬱寡歡無限悵惘的情緒之中難以自拔。
《新唐書》:
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
為瞭使皇帝盡快從悲傷的情緒中走齣來,近臣認為壽王妃天生麗質、蕙質蘭心,與武惠妃頗為相像,可獻給皇上。眾所周知,楊玉環乃壽王妃,如何納入宮中?因為古代講究名正言順。後來,唐玄宗想瞭個辦法,先命楊氏齣傢為女道士,後下詔使其還俗,接入宮中封為貴妃。就這樣,從兒媳身份的楊玉環,搖身一變成瞭公爹的枕邊人,這種情況也隻能發生在古代。
從後來的曆史我們知道,古代一直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四大古典美人的叫法,而“羞花”特指楊玉環。楊玉環生得珠圓玉潤,舉手投足間,盡顯嬌媚。有如此美人在側,唐玄宗自然十分享受,也正是因為有楊玉環的朝夕相伴,李隆基很快走齣瞭失去寵妃的陰霾。
《長恨歌》: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迴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顔色。
那麼,李隆基對楊貴妃有多麼寵愛呢?
《新唐書》記載:“妃嗜荔枝,必欲生緻之,乃置騎傳送,走韆裏,味不變,正至京師。”
沒錯,這正是“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典故。說的是,唐玄宗為瞭滿足心愛的美人口腹之欲,能吃上一口正宗新鮮的荔枝,他捨棄近處四川産的荔枝,而求遠選擇廣東南海一代的貢品荔枝,不惜纍死驛使和馬匹。
也許是愛屋及烏吧,如果說兩人同榻而眠,其中一人每晚都會鼾聲大作,你會作何感想?據史料記載,楊玉環身材微胖,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每晚楊玉環熟睡之後,都會發齣或深或淺的鼾聲,對於一般人來說,肯定難以忍受,但李隆基卻很享受,甚至要伴著她的呼聲纔能入眠。
三韆寵愛在一身,六宮粉黛無顔色。唐玄宗對楊玉環,究竟是寵呢,還是慣呢?這真不好說。不過在楊貴妃看來,如果僅僅以色侍人肯定難以長久,所以楊貴妃特彆會投其所好。楊玉環不但長得貌美如花,而且精通音律,兩人經常在一起研究詩詞麯賦,毫不愜意,這也正閤李隆基的心意。一首《霓裳羽衣麯》傾盡二人的心血和愛戀。這等琴瑟和鳴的愛情,難怪成為韆古美談。
有道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李隆基與楊玉環雖然感情深厚,但膝下始終沒有一男半女,於是在安祿山的乞求下,楊玉環收安祿山為養子。殊不知,這個鬍臣也有覬覦之心。
要知道,楊玉環可是皇帝的寵妃,一般人就是有點非分之想也不可明目張膽,否則一旦被發覺,那就是掉腦袋的事。但這個安祿山可不一般,自有他的一套為官權術。
安祿山齣身西域,精通九番語言,開元年間成為幽州都督張守珪的部將和義子。他驍勇善戰,屢建功勛,在官場平步青雲,官職也越來越大。劇照:安祿山
安祿山深得唐玄宗信任,同時他的纔華和能力也獲得楊貴妃的青睞,他是個頗有城府之人,為瞭自己的仕途,他後來乾脆認比自己小十幾歲的楊玉環為義母,並且每天都會到宮中先行拜見,之後再去拜見唐玄宗。按照安祿山的說法,這叫以母親為先的傳統。書言安祿山“其肥白、偉而皙”,安祿山青年時代雄偉而白皙,隻是稍微顯胖。因為安祿山知道楊玉環擅長鬍鏇舞,所以為瞭討義母歡心,他會時常扭動著肥胖笨拙的身軀為貴妃與玄宗錶演鬍鏇舞,此舉讓唐玄宗和楊玉環甚感歡心。
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安祿山拜母為假,接觸楊貴妃纔是真。但唐玄宗卻單單為安祿山的“孝心”而感到欣慰。而楊玉環對這個“義子”也十分喜歡。
正月初一安祿山生日的時候,唐玄宗和楊貴妃賞賜瞭安祿山許多的生日禮物。生日過瞭三天之後,楊貴妃又特招安祿山進宮,要給安祿山舉行“洗三儀式”。楊貴妃命人把安祿山放進一個非常大的澡盆之中,然後楊貴妃親自給安祿山洗澡,洗完之後用一個大繈褓,再把安祿山包裹起來放在彩轎,宮女們抬著彩轎在後宮花園中轉來轉去,楊貴妃則口呼“祿兒、祿兒”。可見楊貴妃對安祿山的寵愛也是無以復加。但這種畸形的母子關係,又怎能不讓人猜忌?
這招瞞天過海的計策,安祿山屢試不爽。此後,他的行為不僅不加收斂反而更肆無忌憚地齣入後宮,甚至一度傳齣貴妃與鬍臣的醜聞。“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二人相處的時間一長,不免相互産生瞭好感,行為舉止也變得親昵放肆起來,有一次便差點釀成大禍。
《事物紀原捲三·訶子》:
貴妃私安祿山,指爪傷胸乳之間,遂作訶子飾之。
據說當時貴妃私會安祿山,不慎被抓傷於胸乳之間,因怕被發現便裁剪訶子遮於胸前以掩人耳目。
楊玉環、安祿山兩人心知肚明,平日裏,兩人仗著“母子關係”再怎麼放浪形骸都可以敷衍過去,但這次以女性敏感部位的抓痕為證,再被輿論說三道四的話,那麼兩人的性命一定堪憂。安祿山急得抓耳撓腮。就在這時,楊貴妃急中生智,計上心來。
楊貴妃即刻命下人找來一塊紅布,用剪刀三下兩下剪齣一個扇形的內衣。貴妃隨即到寢宮換上瞭這件內衣。說來也巧,這件內衣不僅巧妙地遮住瞭抓痕,而且與外衣搭配相得益彰,更有錦上添花的效果,很多宮女看瞭之後嘖嘖稱奇。安祿山看後,直呼絕妙!
最早記載的有關女性穿戴的貼身衣物的記載是秦朝時期,這種裹身衣物被稱為抱腹。發展到唐朝的時候被稱為“訶子”。當楊貴妃穿著訶子齣現在唐玄宗麵前時,不但沒有露齣絲毫破綻,反而受到李隆基的點贊,這場風波就此平息。而這種扇形的訶子,後來因貴妃之美名廣泛流傳於民間,引起一眾愛美女子爭相效仿,直到今天發展成各色內衣,為廣大女士所喜愛。從這點上看,楊玉環誤打誤撞,居然引領瞭一個服裝新潮流的誕生。
然而反觀事件本身,雖然安祿山和楊玉環的荒唐舉動,無意中創造瞭一個發明,但是,他們之間不光彩的關係是令人唾棄和厭惡的,今天的我們雖然生活在開放、自由的環境下,但要以此為鑒,做一個潔身自好、文明守法的好公民。
(“最是無情帝王傢”,唐玄宗不顧兒子感受,將兒媳納為妃子,很讓人不齒。不過,在古代皇權代錶一切。不過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愛情,確實成為一段佳話。而楊玉環與安祿山的之間的種種,最終也為自己葬身馬嵬驛埋下伏筆,可悲可嘆。圖片源自網絡,侵權必刪。歡迎點評關注。)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