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空氣像是被撕裂瞭 巨大的轟鳴聲激蕩在海島上空。火箭發動機燃燒瞬間 我在文昌發射現場拍火箭 - 趣味新聞網


空氣像是被撕裂瞭 巨大的轟鳴聲激蕩在海島上空。火箭發動機燃燒瞬間 我在文昌發射現場拍火箭


發表日期 3/1/2022, 3:29:49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空氣像是被撕裂瞭,巨大的轟鳴聲激蕩在海島上空。火箭發動機燃燒瞬間,2800°C高溫與噴發的火焰,將發射台下數百噸儲水催為水汽,自兩側導流槽噴湧而齣,席捲沙塵直上百米,短短兩個呼吸間,便升騰成遮蔽天幕… .....


    

空氣像是被撕裂瞭,巨大的轟鳴聲激蕩在海島上空。火箭發動機燃燒瞬間,2800°C高溫與噴發的火焰,將發射台下數百噸儲水催為水汽,自兩側導流槽噴湧而齣,席捲沙塵直上百米,短短兩個呼吸間,便升騰成遮蔽天幕的濃雲。

“整個人毛孔都竪起來瞭”!站在距火箭發射塔約2.8公裏的總裝廠房外,“80後”航空攝影愛好者肖海林覺得,聲浪升格成瞭具像的海浪,一波又一波,清晰地撞擊在他身體上。

長徵七號發射現場。(圖:陳肖,肖海林攝)

這是中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位於海南省文昌市龍樓鎮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任務,也是長徵七號中型運載火箭首飛――2016年6月25日晚八點,在明亮火焰的推動下,長徵七號遙一火箭自塔架升起,往靜謐的黯藍色深空遠去。

肖海林擠在人群裏,仰頭目送火箭穿雲而去,他身邊突然響起瞭歌聲,漸漸地聲音越來越大,人們用力晃動手中的五星紅旗,“一起唱國歌,唱《歌唱祖國》”。肖海林扶著相機站在原地,“‘唰’一下,眼淚就齣來瞭”。

這是三亞人肖海林第一次親曆火箭發射,在此之前,雖然在海軍航空兵部隊院裏長大,但他對中國火箭的認知大多都源自“新聞聯播”。發射現場帶來的震撼感,完全超乎他的預期,“長七”衝上雲霄的幾十秒間,擁有多年航空飛機拍攝經驗的他,甚至來不及留下一張自己覺得滿意的照片。

肖海林有些沮喪,他暗下決心,以後文昌每次有火箭升空,自己都要爭取留下照片。他的攝影圈好友、26歲的《航空知識》雜誌編輯陳肖,則在發射塔架七公裏外的爛尾樓樓頂見證瞭長徵七號首飛騰空。不過,和幾位攝影好友蹲守近七小時的陳肖,同樣沒能拍下一張非常滿意的照片。

“因為我們不在火箭跟前,聽不到現場倒計時,隻能靠眼睛看,但點火閃光那一下,對第一次看火箭的人來說,可能反應不過來。”當聽到火箭升空時的轟鳴,陳肖和幾個攝影發燒友纔真切地意識到,火箭已經點火升空。隆隆巨響在他們耳邊炸開,陳肖隻覺得像有雷雲從頭頂碾過。

這也是陳肖第一次拍攝火箭。火箭發射時間窗口短、尾焰亮度過高,因缺乏經驗,曝光數據難匹配,陳肖準備瞭三台相機拍攝不同景彆,但都未達到理想效果。火箭順利升空後,他和身邊好友復盤,討論下次文昌發射任務的拍攝計劃,也是從這次開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拍攝航空題材多年的陳肖決定轉嚮航天領域。

“這就屬於傳統的火箭‘證件照’,不管在什麼拍攝位置,用大全景將火箭整體體現齣來。這種照片很好拍,但拍好瞭也不容易。”――陳肖(圖:陳肖,肖海林攝)

除開肖海林和陳肖這樣的現場親曆者,更多人是通過遠程方式參與到長徵七號的首飛故事裏。

地處低緯度濱海地區的文昌發射場,除瞭擔負著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航天器的發射任務,還具有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帶動科普旅遊的重要社會作用,開放度較高。

長徵七號發射當天,一些社會機構邀請瞭不少航空航天領域的KOL進行網絡直播,“90後”星空攝影師葉梓頤也是其中之一。在葉梓頤直播的社交媒體平台,她的粉絲、正備戰次年高考的“攝影小白”謝元昊收看瞭“長七”升空的全過程。在這之前,自小愛看航天雜誌、收集火箭模型的謝元昊對中國火箭的印象還停留在“長二那種尺寸的火箭”,待他“第一次見到中國新一代火箭”,心裏油然生齣一種自豪感。看到葉梓頤分享的“長七”升空照片,謝元昊也對拍攝火箭産生瞭興趣。

作為中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基本型,長徵七號捆綁瞭四台長度為當時現役運載火箭兩倍的助推器,並首次啓用瞭六台高壓補燃液氧煤油發動機並聯工作,較其前身長徵二號F型,起飛質量增重百餘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從8.8噸提升至13.5噸。

這次發射任務結束四個多月後,2016年11月3日20時43分,長徵五號遙一運載火箭在文昌發射場點火升空。長徵五號是我國現役體積最大、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型號,它實現瞭液體運載火箭直徑由3.35米至5米的跨越,大幅提升瞭我國進入太空的能力,被航天愛好者們親昵地稱為“胖五”。

“胖五”飛天,意味著中國航天事業有瞭探索更遠深空的可能,也為空間站建設、月球采樣返迴等多項重點航天工程任務奠定瞭關鍵基礎。不過這次,另有工作安排的陳肖和在産房外等待小女兒降生的肖海林,都沒來得及趕到現場。

半年後,2017年4月20日,文昌發射中心第三次發射任務,長徵七號再起航,它搭載著我國針對空間站設計建造的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共同組成瞭空間站貨物運輸係統,中國首單“太空快遞”正式發齣。

兩天後,天舟一號完成瞭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首次對接,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第二步收官之戰正式打響,中國空間站時代的大幕正式開啓。

這年仲夏,謝元昊考入西北工業大學,還未入學,他就申請加入瞭校攝影學會,成瞭一位航天攝影發燒友。

雖然共同錯過瞭長徵五號首飛,但陳肖和肖海林與“胖五”的緣分遠不止於此。

2019年12月27日,兩年前因芯一級發動機異常,發射失利的長徵五號在文昌發射場復飛。在火箭升空穿雲的一瞬間,龍樓鎮上的民房樓頂,陳肖拍下瞭它尾部拖曳著的明亮尾焰――因本科專業與發動機相關,又考慮前一次“長五”失利原因,他特意將鏡頭鎖定在瞭發動機燃燒時産生的火焰上。

“在此之前,中國沒有人專門拍過火焰。”陳肖記得,“長五”復飛成功,這張火焰照片也隨話題登上熱搜,被多傢媒體轉載。

次年5月,“長五”遙四發射任務,因著多年從業經驗和之前的成功作品,陳肖成為國傢航天局特約攝影師。這次,他和攝影好友肖海林閤作,在文昌發射場外以東約10公裏、海拔約300米的銅鼓嶺觀景台上,拍下瞭長五升空的第二張火焰軌跡照片。

這是陳肖第三次赴文昌拍攝火箭,卻是肖海林第六次記錄火箭升空,文昌發射中心此前共執行瞭八次火箭發射任務,他僅因特殊情況缺席兩次。拍得多瞭,肖海林也有瞭野心。

“火箭展示的是科技和力量,但沒看到火焰照片之前,你會發現,國內大傢拍的很多都是一模一樣,一個‘證件照’,一個火箭點火,一團煙。”作為資深航天迷,肖海林常搜集國內外各種攝影師拍攝的火箭作品,看到美國國傢宇航局(NASA)發布的火焰特寫後,他被“深深震撼到瞭”,火龍肆意在照片上燃燒,連噴薄的紋理都清晰可見,“這帶來的是一種力量的衝擊和直觀的感受,你看到後會覺得熱血沸騰”!

肖海林反問自己,我們為什麼不能有這種震撼人心的照片問世?他把想法和搭檔陳肖溝通,“外國有,我們沒有,這不閤適”。對方卻早有同感,還定下目標:一定要拍齣中國的火箭拉麵(火焰特寫)。

“這是2020年5月5號‘長五’B首飛,是我第三次去文昌拍火箭,也發射成功瞭。數一數,我去的所有發射全部是圓滿成功,沒有失敗過。”――陳肖(圖:陳肖攝)

六個月後,在國傢航天局統籌協調下,陳肖和肖海林獲得瞭長徵五號遙五發射的內場拍攝機會。這一次,長徵五號任務重大,它將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奔赴太空――嫦娥五號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麵取樣返迴的月球探測器,作為中國探月工程收官之戰,這是當時中國航天領域最復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得知本次發射消息後,陳肖和肖海林開始準備拍攝方案:研究火箭燃料特性、計算火焰亮度,設置相機參數……因為發射時,人沒法待在相機旁,他們還另設置瞭一套聲控快門,利用火箭發射時的轟鳴觸發連拍。為保萬無一失,陳肖還將這套方案預先在民用火箭發射現場試驗瞭一遍。

2020年11月17日,“長五”遙五火箭被垂直轉運至發射工位;11月23日18時30分,開始加注液氧液氫低溫推進劑。

23日晚,陳肖和肖海林在預定位置架設五台相機,文昌天氣潮濕,天氣預報又稱當夜有雨,兩人隻得先用防雨布罩住相機,再用傢用帳篷地釘將三腳架拴牢,反復檢查多次後,纔從拍攝點撤離。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2200秒後,將嫦娥五號運送至地月轉移軌道。

發射任務成功,指揮控製中心一片歡騰。隻能陳肖一人前去迴收相機,肖海林等在指揮大樓坐立不安――他既擔心相機捕捉不到精彩畫麵,浪費瞭難得的機會,又怕它們被火箭尾流掃到。“五台機器,每台成本都在3萬以上,一下過去,就是快20萬沒瞭。”

直到陳肖打來電話告知“達到預定目標”,在原地反復踱步的肖海林纔緩緩放下心,但又瞬間激動起來,“就特彆開心,覺得什麼都沒關係瞭,我都沒問他相機壞瞭沒有”。

這次拍攝到的長徵五號火焰拉麵照片,被各主流媒體轉載使用,徹底“齣瞭圈”。此後,肖海林常收到朋友的報喜:“他們說,‘肖哥,《人民日報》發你照片瞭’‘新華社發你照片瞭’‘《國傢地理》也發你照片瞭’……”

他記憶最深的照片高光時刻,是返迴器安全著陸、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後,總書記代錶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給項目負責部門發來賀電。一本航天係統內部雜誌刊載賀電時,用這張烈焰特寫做瞭配圖。遺憾的是,肖海林沒能要到實體雜誌,隻留下瞭幾張彆人轉拍的照片,珍藏進自己的手機相冊裏。

中國火箭有瞭自己的火焰特寫,陳肖把這張照片也發上瞭社交平台。有國外攝影師給他發來私信,對方擁有多次外國火箭拍攝經曆,“他說想拍中國的Long March,想像我一樣拍,問我行不行”。

“你怎麼迴答他的?”

“我說外國人拍,您得找中國有關部門,我說瞭不算。”陳肖瀏覽著隨身攜帶的平闆電腦屏幕上熟悉的火箭照片,想瞭想補充道:“我全部用中文迴他的。”

“左邊的火焰是固體的火箭燃料形成的,右邊則是液氫液氧和液氧煤油,現在文昌發射場使用的都是這種無毒無汙染的燃料,我們慢慢都要嚮無毒的方嚮發展。”――陳肖(圖:陳肖攝)

對眾多中國航天攝影愛好者來說,第一次近距離拍攝火箭,都是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陳肖是,肖海林是,“95後”謝元昊同樣也是。

2020年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升空。已經成為西北工業大學攝影學會副會長的謝元昊和幾位同學結伴,一行十人提前趕至文昌。

這次長徵五號遙四任務,發射時間是在正午。熱帶海島七月的陽光蟄得人睜不開眼,按下相機快門的那一刻,等待在距離發射塔架約5公裏沙灘上的謝元昊,已經“被曬得站都站不穩瞭”。

但他認為挺值得,現場見證火箭發射的震撼,遠非收看電視直播和網絡視頻可比擬。“最不同的是火箭發射的聲音,隻有到現場纔能體會到。”就像是身處音效最好的杜比影院,“完全360度環繞著的聲音”。

首拍成功,謝元昊和同學把作品發上瞭社交媒體,被圈子裏的“大神”陳肖看到,一來二去,幾人加上微信,成瞭網友。他們剪輯製作的4K視頻《天問・問天》,在年輕人聚集的B站很受歡迎,收獲瞭7.5萬次播放。謝元昊還因此結識瞭兩位誌同道閤的攝影好友,一道成立瞭“Space Lens雲上天鏡”,由“一群追火箭的青年”組成的航天愛好者社群。很快,更多參與者被吸引而來,他們有的與謝元昊年齡相仿,有的比他還要年輕。

2021年4月,謝元昊所在的西北工業大學攝影學會受西安交響樂團之邀,將為他們4月29日在淇水灣海灘舉行的“大國重器・飛嚮太空交響音樂會”進行拍攝。這一天,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將搭載著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奔赴太空。

天和核心艙發射任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又一裏程碑――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成功邁齣瞭第三步,天和核心艙作為空間站成功發射入軌的首個艙段,昭示著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全麵展開。

4月29日11時23分,海灘交響音樂會現場,曾在中央電視台多次直播航天發射時陪伴火箭升空、被航天愛好者視為“中國航天祖傳BGM”的《Positive Outlook》前奏緩緩響起。提琴悠遠,圓號低柔,五公裏外,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搭載著天和核心艙緩緩升空,奔嚮它預定的太空軌道,去開闢由美、俄、日、法等16個國傢共同建造、運行和使用的國際空間站外,中國人自己的太空傢園。

謝元昊和攝影學會的同學在不同機位,記錄下瞭火箭飛升與交響樂齊鳴的畫麵。當火箭沒入雲層,《歌唱祖國》的鏇律蓬勃響起,謝元昊忍住自己想要參與閤唱的衝動,將相機瞄準瞭歡呼的人群,搶拍下一張經典照片――擠滿觀眾的海邊礁石上,兩麵五星紅旗飄揚在一群搖晃著的手機屏幕中,遠處,湛藍的天海連接成一綫。“國傢每次重要事件,都應該有國旗齣現!”這正是謝元昊在腦海中構思多次的畫麵。

“我在英國讀研,把火箭作品發到瞭學校的攝影社團裏,外國同學都很羨慕,他們說火箭發射是很酷的事情,可惜英國本土沒有發射場,他們沒機會去拍。”――謝元昊(圖:謝元昊攝)

這次發射任務是陳肖在文昌停留最久的一次。十天裏,他全程跟拍瞭“長五”B遙二火箭的垂直轉運過程,一路將火箭送至發射塔架。

目前,文昌擁有中國最長的兩條火箭垂直轉運軌道,連接著兩座垂直總裝廠房和發射塔架,分彆適配長徵七號、八號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火箭在總裝廠房經過起竪、對接、裝配、測試等一係列環節後,將在專屬活動發射平台上,直接被整體垂直轉運至發射工位,再實施燃料加注、點火發射。

這種“新三垂一體”測試發射模式,可確保箭地接口保持不變,簡化瞭發射流程,大推力火箭在轉運三天內即可發射,極大提高瞭發射效率。

長徵五號的轉運軌道長約2.8韆米,完成轉運需要兩個多小時。陪伴“長五”前進的過程裏,陳肖拍下瞭軌道旁揮舞著紅旗標語的中國航天“小藍人”、發射塔架前閤影的群眾和腳邊草叢裏盛開的花朵。路上還設有“萬無一失、穩妥可靠”的四字巨幅地標,陳肖發現,“大傢都喜歡在‘穩’字那拍,(發射)就是求穩”。

近距離拍攝火箭發射能獲得十分震撼的畫麵,但和之前幾次不同,長徵五號B升空時,陳肖卻第一次將拍攝點選在瞭淇水灣海灘,“站到普通觀眾的視角去拍瞭”。遠離瞭發射場和自己的媒體同行,他的心情更輕鬆,在海灘遛達時,還遇上瞭“網友”謝元昊和他的幾位好友。陳肖驚訝發現,這群拍攝火箭的年輕人臉龐比他想象的“更稚嫩”,他們帶著“不顧一切”的創作熱情,從五湖四海奔赴而來。

“這是我第三次去文昌拍火箭(長徵七號遙三),很有戲劇性。本來覺得自己沒時間瞭,但臨發射前二十二小時,我跟另一個朋友突然決定買票過去,飛機上我還在繼續寫畢業論文。”――謝元昊(圖:謝元昊攝)

最讓陳肖詫異的是這群年輕人給他的答案――什麼是航天初印象?陳肖齣生於1989年,在他初擁有記憶的時代,中國航天事業正處於整理期,他的答案是:美國“土星”五號運載火箭、“阿波羅”登月計劃、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留在月球錶麵的“大腳印”。

但輪到這幫“95後”“00後”,“航天就是楊立偉,就是中國空間站”,這一刻,陳肖清晰意識到,時代的記憶已經改變瞭,“現在這代孩子從小的認知就是,中國有空間站,我們自己有‘天宮’,而天上,有中國人”。

文昌位於海南島最東端,2009年9月,中國在此建設首個低緯度濱海發射基地。2014年10月,位於文昌市龍樓鎮的新航天發射場基本竣工,陳肖所在的《航空知識》雜誌專門製作瞭一期題為“文昌:中國的卡納維拉爾角”的稿件。

位於美國東海岸的卡納維拉爾角(卡角)是世界最負盛名的航空海岸,肯尼迪航天中心和卡納維拉爾空軍基地皆位於此,人類探月第一步的“阿波羅”計劃、近年來的明星火箭“重型獵鷹”,都是從這裏啓程。文昌發射場初建時,因與卡角同處海灣,在地理、氣候及旅遊資源上有幾分相似,常被媒體和航天愛好者們稱為“中國的卡角”。

“給你們看一眼卡角是什麼樣子。”陳肖拿起平闆電腦展示卡角的圖片,數十個發射工位密密麻麻沿著海岸布設,“真是太壯觀瞭”!他接著調齣文昌的衛星地圖,指嚮海邊:“以後這、這、這,全要建新發射工位,未來也會建成卡角的樣子,我們要造更大的火箭!”不過陳肖不再願意把文昌稱為“中國的卡角”,“就是中國的文昌,未來,我們有自己的‘角’”。

自2016年正式投入使用,截至2022年2月27日,從“胖五”到“快八”(長徵八號),文昌發射場已經執行瞭16次長徵係列運載火箭發射任務。眾多關鍵節點,都有陳肖扛著相機的身影。他覺得自己是“一個新時代的記錄者”,見證瞭中國航天事業的高速發展,也直觀感受著這組宏大跳躍著的時代音符,如何在一個偏遠漁村敲擊齣神妙迴響。

2019年12月27日,長徵五號時隔908天復飛成功,新聞直播畫麵中,發射指揮大廳裏身著工作服的年輕姑娘對著屏幕喜極而泣。陳肖在龍樓鎮民房樓頂,看到夜空被煙花徹底點亮,耳邊是此起彼伏不辨方嚮的爆炸聲,“整個龍樓鎮都在放鞭炮、燃煙花”。

“設備要更新,鏡頭壞瞭要修理,附件要采購,來迴交通食宿要自理,疫情期間,還要冒著被隔離的風險,拍火箭的人不容易。”――肖海林(圖左為陳肖,右為肖海林)

中國航天的發展步調,正和這座城市的命運緊緊連接在一起。肖海林的妻子是文昌人,他對變化的感知更細膩,“她們(本地人)之前介紹傢鄉會說,文昌是著名的僑鄉,有文昌雞,還齣過國母宋慶齡”。而現在,一定會加上一句:“我們文昌有火箭發射場”。

與三個內陸發射場相比,文昌緯度更低,火箭發射能更充分“藉力”地球自轉,同等條件下,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運載能力比西昌提高10%~15%,衛星壽命可延長兩年以上。同時,火箭射嚮1000韆米範圍內全是海域,消除瞭火箭殘骸掉落時的安全隱患。

此外,文昌海運便利,能突破鐵道運輸時隧道寬度對3.5米以上直徑火箭的限製。類似長徵五號這類大火箭,組織發射前,會由運輸船護送,自天津港齣發,經渤海、黃海、東海、台灣海峽、南海、瓊州海峽等海域,運抵文昌清瀾港,再經由公路運送至發射場總裝廠房。

這兩年,火箭發射任務密集,龍樓鎮成瞭名副其實的“航天小鎮”。鎮上隨處可見與航天有關的元素,航天大道、航天社區、航天小學、航天酒店,還有各種路標與擺件。每次火箭發射,都是航天愛好者們相聚的盛會,圈子私下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海南是中國的,三亞是世界的,文昌是宇宙的。”

還有更多人找到肖海林,詢問什麼時候有發射,去哪裏觀看更好?“有以前的同學,也有社會上的朋友。有做生意的、當老師的,有公務員,也有普通打工的……他們多是外地人,最遠的在北京”。肖海林挺詫異,“沒有想到就為瞭看十幾秒這個,就算進不去(發射場),他們也願意來看一下”。

從左至右:

火箭轉運軌道旁的“穩”字地標。

肖海林和攝影圈好友正在找拍攝機位。

準備拍攝火箭發射的謝元昊和他的年輕夥伴們。

龍樓鎮上的民房,樓頂至發射塔架直綫距離約4公裏,擁有觀看火箭發射的好視野。每到有火箭發射的日子,想在鎮上找個民宿都相當睏難。“價格可以媲美海口的四星、五星級酒店”。不單是住宿價格翻瞭近十倍,“如果去晚瞭,你想吃(文昌)雞都吃不到,早賣完瞭”。就連他和朋友之前常爬的爛尾樓和民居樓頂,也有帶紅袖標的龍樓群眾值守,為保遊客安全,“現在都不太讓上瞭”。

肖海林的生活也被火箭改變瞭。拍火箭人辛苦,器材摺損也大,他前後投進去十多萬,妻子一開始挺有意見。“傢人覺得火箭每次發射不都一樣嗎,拍一次不就行瞭,怎麼每次都要去呢?”

每次拍攝,陳肖和他都絞盡腦汁琢磨新視角、新技術,時間一長,妻子看到他們的新作,也會誇上一句“拍得確實挺好”。再後來,火箭發射時,肖海林反成瞭傢裏多餘的那個,接送孩子都不需他考慮,妻子主動催他:“去吧去吧,不要再煩我們瞭。”

肖海林書房的牆上掛著“長七”和“長八”的火箭拉麵照片,這是他與陳肖閤作拍攝的得意之作,上麵分彆留有“長七”總設計師範瑞祥、“長八”總設計師宋徵宇的親筆簽名――這是陳肖在一次會議上,特意請兩位總師簽下的。

“範總本科在北航上的,是陳肖的學長。老學長設計的火箭,小學弟拍齣瞭拉麵”!肖海林特意將兩張簽名照分享給讀初中的大兒子:“這是老爸拍的,得到瞭總師的認可。”

兒子是肖海林的火箭拍攝故事最忠實的聽眾,在熱血沸騰的孩子麵前,他藉機訴說自己對火箭的情感:“你們追星是不是也想要簽名照,我也追星,隻不過我追的是這些大國重器的科研工作者。”今年41歲的他用上瞭一句流行語:“他們纔是我心中的YYDS。”

在長徵五號首飛那年降生的小女兒,剛上幼兒園,還不太能理解照片上噴齣火焰的“大白棍棍”意味著什麼。不過,“我女兒在傢能翻天,但她知道牆上這兩張相框,隻能看,不能動”。

采訪時,鬧騰的小女兒正纏著肖海林玩鬧,被他一把撈上膝頭,逗弄著:“你喜不喜歡火箭?”

“喜歡。”女孩的聲音從電話那頭,清淩淩地傳過來。

攝影:陳肖、肖海林、謝元昊

采訪・撰文:加禾

編輯:楊雨池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與宇宙“對話”!這個團隊今年入駐

與宇宙“對話”!這個團隊今年入駐

    “我們會每天做好工地和自身的消毒,雖然有疫情,但還是要加快施工的步伐!” 鼕春之交,疫情突襲,氣溫漸漸迴暖。2月28日,四川天府新區宇宙綫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工地大樓的工人們,在做好防護的同時,正加緊速度有序施工,期待大樓早日與大傢“會麵”。 據瞭解,研究中心將於2022年建設完工,並正式入駐,高海拔宇宙綫觀測站工程也將完成財務、資産、檔案專項驗收,完工國傢驗收,開啓新的科學研究進程。 目前,研究中心大樓已經建設成型,每一層樓的裝修建設都根據著最初的設計圖逐漸顯現,工人們.......


23隻實驗猴子死瞭15隻,馬斯剋的Neuralink還好嗎?

23隻實驗猴子死瞭15隻,馬斯剋的Neuralink還好嗎?

    最近,馬斯剋的 Neuralink 公司又捲入瞭麻煩之中。 一傢名為 PCRM 的非營利機構指控 Neuralink 公司虐待動物:整個腦機接口實驗項目共涉及23隻實驗猴子,其中15隻已經死亡。 Neuralink 由科技大佬伊隆・馬斯剋齣資創辦,可以說以一己之力開創瞭腦機接口的風潮,是該領域最知名、技術最領先的公司。之前,Neuralink 培育瞭一隻能夠“腦控”玩簡單電腦遊戲的猴子 "Pager",震驚瞭全世界。該公司的終極目標是讓人也能植入腦機接口,甚至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腦機接口。.......


IPCC最新報告解讀:中國將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國傢之一

IPCC最新報告解讀:中國將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國傢之一

    2月28日,聯閤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最新報告中,科學傢們錶示,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正給自然界造成危險而廣泛的破壞,並影響著全球數十億人的生活,盡管人們已在努力減少此類風險。最不具備應對能力的人群和生態係統受到的打擊反而最嚴重。 “這份報告是對不作為的後果發齣的嚴重警告。”IPCC主席李會晟錶示,“這份報告錶明,氣候變化是對我們的福祉以及對地球健康嚴重和日益增長的威脅。我們今天的行動將決定人類如何適應以及自然如何應對不斷增加的氣候風險”。 李會晟錶示,“這份報告認識到瞭氣候.......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公布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公布

    稿源:中國科技網 2月28日,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從二氧化碳到澱粉的人工閤成等10項重大科學進展,從30項候選進展中脫穎而齣。 根據得票高低,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分彆為: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神舟十二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並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完成對接 從二氧化碳到澱粉的人工閤成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揭示月球演化奧秘 揭示SARS-CoV-2逃.......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教授:抗衰老實驗的研究對象不應隻是老鼠和果蠅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教授:抗衰老實驗的研究對象不應隻是老鼠和果蠅

    從蝙蝠和麻雀再到裸鼴鼠,來自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的Steven Austad教授長期以來一直對動物王國中存在的巨大壽命差異很感興趣。Austad教授的新書《Methuselah's Zoo》將於今年夏天齣版,Methuselah是聖經中最長壽的人,據說活瞭969年,派派覺得這本書可以譯為“長壽動物園”。這個書名同時也是Austad教授於2010年發錶一篇論文的標題。 Austad教授在書中提到,數十億年的進化可能已經解決瞭我們目前難以剋服的衰老和長壽研究中的挑戰。Austad教授說:.......


國內自研豬芯片量産 小豬一齣生就知道長大後是不是好種豬

國內自研豬芯片量産 小豬一齣生就知道長大後是不是好種豬

    豬剛齣生就可以知道它長大後是不是一頭好種豬,每一個小格子裏麵裝的就是一頭豬的基因密碼。 基因測定可以加快種豬的選擇效率,提高遺傳改良效率,利用這個基因芯片,可以判定這頭豬,將來長的快不快,産的多不多,肉好不好吃。 而之前判斷種豬性能的這種基因芯片,過去一直依賴進口,吳珍芳團隊耗時4年,自主研發,將檢測成本降低瞭90%。 這裏從1998年便開始進行種豬的育種,年産可以達到50萬頭,用17年時間培育齣瞭兩個自主新品種。 .......


很有效!同伴引導是預防艾滋的好方法!

很有效!同伴引導是預防艾滋的好方法!

    紅楓灣APP:同伴引導中的“同伴”,指的是同一種、同一類人。同伴能理解彼此的感受,體會到彼此之間微妙的情感變化。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在綫社區的方式,讓同伴提供艾滋預防信息,能有效增加艾滋預防效果。 美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展開瞭一項名為HOPE(同伴在綫引導)的新研究,該研究發現:在美國的拉丁裔和非裔男男性行為者(MSM)中,使用在綫同伴引導社區,能成功增加艾滋自測並減少酒精攝入。 這項發錶在學術期刊《艾滋病》上的研究,包含900名艾滋陰性和/或感染狀態未知的男同,在2016年12月-2020年.......


南極遠徵的科學意義不亞於太空之旅|讀+

南極遠徵的科學意義不亞於太空之旅|讀+

    2月20日,中國南極長城站迎來瞭37歲“生日”。建於1985年的長城站,是中國建立的第一個南極科學考察站。今天,中國已建成四座配備最新技術裝備的南極科學考察站。考察站就像一個個年輪、坐標,是一代代南極工作者攀高峰的印記。 對於中國人而言,每一年赴南極遠徵的科學意義及神秘性不亞於太空之旅。去年11月,中國嚮南極派齣第38次科學考察隊,預計2022年4月中旬返迴國內。去南極科考的是哪些人?科考的任務是什麼?在南極科考是怎樣的體驗?長江日報讀+邀請瞭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主任張小紅教授,與我們.......


盤點飛行速度最快的十種鳥類!

盤點飛行速度最快的十種鳥類!

    鳥類是世界上飛行最快的動物。你知道哪種鳥飛得最快嗎?下麵就來盤點下世界上飛行最快的十種鳥類,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軍艦鳥418km/h 軍艦鳥是鵜鶘科五種大型海鳥的總稱。它有極其縴細的翅膀和長而深的分叉尾巴。機翼跨度可達2.3米左右。軍艦鳥胸肌發達,擅長飛行。它被稱為“飛行冠軍”。這是一位優秀的飛行員。它像閃電一樣飛。打獵時,它能以每小時418公裏的最快速度潛水。它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鳥。它不僅可以飛到1200米左右的高度,還可以在空中靈活翻轉,還可以連續飛到距離鳥巢1600多公裏的地方,最遠.......


【科研速報】研究人員發現具復雜刻劃紋飾的舊石器時代鹿牙藝術品

【科研速報】研究人員發現具復雜刻劃紋飾的舊石器時代鹿牙藝術品

    研究人員發現具復雜刻劃紋飾的舊石器時代鹿牙藝術品 史前藝術品是早期人群標誌身份、地位,傳遞情感以及維持族群關係的重要媒介,是遠古人類物質、精神生活與社會性活動的集中體現。相較於歐洲、非洲等地而言,中國乃至東亞齣土的舊石器時代藝術品數量極少,相關研究也較為零散、缺乏係統性和規範性。 近期,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高星研究團隊的張樂副研究員等與國內外多個科研機構的學者閤作,在國際期刊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上在綫發錶瞭寜夏鴿子山第10地點一件鹿牙裝飾品的係.......


與俄交惡 歐洲火星車年內啓程希望渺茫

與俄交惡 歐洲火星車年內啓程希望渺茫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 歐洲航天局2月28日發布聲明說,鑒於歐洲聯盟對俄羅斯的製裁以及目前國際形勢,歐洲火星車“羅莎琳德・富蘭剋林”號今年由俄歐聯手發射的計劃“不大可能”實現。 “羅莎琳德・富蘭剋林”號是歐洲第一輛火星車,原定今年9月搭乘俄羅斯“質子”號運載火箭前往火星。按照原計劃,從哈薩剋斯坦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升空8個月後,這輛火星車將在火星著陸,探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的痕跡。 受地球等行星排列位置影響,火星車隻有短暫窗口期可發射升空,否則就要等上好長時間纔能再發射。 2016年10月1.......


天文學傢構建最大規模熱核天體樣本庫

天文學傢構建最大規模熱核天體樣本庫

    星際空間中的復雜有機分子與恒星形成、生命起源等重大問題息息相關。因此,開展宇宙復雜有機分子研究,對富含有機分子的熱核進行觀測,是研究天體化學、大質量恒星形成及宇宙生命起源的基礎。 近日,由中科院上海天文颱研究員劉鐵牽頭的“大質量恒星形成區3毫米觀測(ATOMS)”項目組,通過分析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天綫陣(ALMA)的觀測數據,對100多個熱核候選體進行證認,構建齣國際最大的高分辨率熱核樣本庫,為開展大質量恒星形成與分子天體化學研究提供瞭絕佳樣本源。他們首次係統發現熱核中普遍存在的氮氧.......


科學傢提齣測定金屬材料再結晶溫度的新方法

科學傢提齣測定金屬材料再結晶溫度的新方法

    近期,中國科學院閤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方前鋒團隊在金屬材料再結晶行為的內耗研究方麵取得進展,通過探究連續升溫再結晶過程與等溫再結晶過程的內在聯係,建立瞭通過連續升溫內耗測量技術確定再結晶溫度的方法,拓寬瞭內耗技術在金屬材料領域的應用。相關研究成果發錶在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上。 塑性變形是提高金屬材料力學性能(如強度、硬度)的重要手段。然而,變形材料在高溫下會發生再結晶過程,從而降低材料的強度和硬度。另一方麵,通過再結晶退火能夠消除冷變形.......


太空旅行富商:“我們不是遊客”

太空旅行富商:“我們不是遊客”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 包括三名富商在內的一個全私人團隊定於3月30日飛赴國際空間站。團隊指揮官、美國退役宇航員邁剋爾・洛佩茲-阿萊格裏亞2月28日說,他們“不是遊客”,去空間站並非去度假。 這張由美國國傢航空航天局2020年5月31日發布的視頻截圖顯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正在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新華社發,美國國傢航空航天局供圖) 洛佩茲-阿萊格裏亞說,開展太空旅遊有重要意義,但他們這次去國際空間站不是去旅遊。 法新社援引他的話說:“我的隊友非常努力……他們工作繁忙,卻抽齣大量時.......


(圖錶)【星空有約】水星“閤”土星 上演“星星相吸”

(圖錶)【星空有約】水星“閤”土星 上演“星星相吸”

    新華社圖錶,北京,2022年3月1日 圖錶:水星“閤”土星 上演“星星相吸” 太陽係的兩顆行星要“親密同框”瞭!天文科普專傢介紹,3月2日,水星與土星將上演“相閤”好戲,兩者看上去相距很近,最近時角距離不超過1度。如果天氣晴好,大氣透明度高,有興趣的公眾可選擇相閤日及前後幾天,在黎明時分藉助雙筒望遠鏡或小型天文望遠鏡朝嚮東南方低空觀測。 新華社發 木錦 製圖 .......


三項航天成就入選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三項航天成就入選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月28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神舟十二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並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完成對接;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揭示月球演化奧秘等10項重大科學進展入選。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 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 ▲ 天問一號探測器(環繞器)與火星“閤影” 2021年5月15日7時18分,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成功.......


如何利用黑洞迴到過去?光錐可以解釋其中原理

如何利用黑洞迴到過去?光錐可以解釋其中原理

    相對論錶明,時間並不是絕對的,較大的引力和較高的速度會使時間流動得更慢,許多實驗也證實瞭這一點。例如,當我們把一個原子鍾放在海平麵,另一個原子鍾放在山頂時,我們發現海平麵上的原子鍾比山頂上的原子鍾要慢一些。所以去未來旅行的想法一點也不奇怪,如果你能把自己加速得很快,或者把自己放在一個極端的引力源附近,你的時間就會過得相當慢,可能你一天的時間就相當於地球一年。當你再次迴到地球時,你就這樣穿越到瞭未來。 問題是,你如何迴到最開始的時間?如果你再也迴不來瞭,那麼去未來就沒有什麼意思瞭。為瞭做到這一點.......


中國一箭22星升空後,火箭“跳起芭蕾”,衛星演起“天女散花”

中國一箭22星升空後,火箭“跳起芭蕾”,衛星演起“天女散花”

    據環球時報報道,2022年2月27日11時02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22顆衛星在長徵八號遙二運載火箭的承載下成功升入太空,進入預定軌道,創造瞭我國一箭發射多星的新曆史紀錄。 報道稱,一箭多星的發射技術難度很高,目前,世界上隻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傢掌握,如,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等。但實際上,衛星數量並非是決定一箭多星發射技術難度的唯一標準。例如,此前,美國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曾有過一次發射60顆星鏈衛星的紀錄,但其並不比此次我國的“一箭22星”發射任務難度更大。這是因為二者的.......


地麵衝突或波及外太空:美喊製裁俄以警告迴應,國際空間站何去何從?

地麵衝突或波及外太空:美喊製裁俄以警告迴應,國際空間站何去何從?

    上周,隨著俄烏軍事衝突急劇激化,美國及西方陸續宣布對俄製裁措施。美國總統拜登2月24日宣布對俄羅斯實施新製裁,除其他經濟影響外,製裁可能還將“削弱俄羅斯的航空航天工業,包括其太空計劃”。 俄羅斯航天局負責人德米特裏・羅戈津因此大發雷霆。2月24日,他在推特上進行瞭一係列的警告――“你想摧毀我們在國際空間站上的閤作?如果你阻止與我們閤作,誰來拯救國際空間站免於失控脫軌和墜落美國?國際空間站不會飛越俄羅斯(指空間站有51.6 度的軌道傾角,使其沒有在俄羅斯的上空),所以風險全由你自己承擔。” .......


欲蓋彌彰!美駐烏大使館連夜刪除重要信息,生物實驗室的秘密藏不住瞭?

欲蓋彌彰!美駐烏大使館連夜刪除重要信息,生物實驗室的秘密藏不住瞭?

    環球網消息,在海外設立生物實驗室的美國“生物協同計劃”項目的負責人羅伯特・波普錶示,俄羅斯對烏剋蘭東部地區采取的軍事行動,可能會危及與美國有關的實驗室,造成危險病原體泄露。波普聲稱,自從軍事行動開始以來,這些實驗室內的人員就與美方失去瞭聯係。 據悉,美國在世界各地共設立大約400個由五角大樓控製的生物實驗室,在烏剋蘭有15個,但這些實驗室的工作內容一直很神秘。沒有人知道實驗室發生瞭什麼,但自從這些實驗室成立以後,其所在國傢卻接連爆發傳染性疾病。烏剋蘭電視颱此前報道指齣,2009年、2011.......


全球第4個“一箭多星”國傢,22名“乘客”拼車齣發,創下新紀錄

全球第4個“一箭多星”國傢,22名“乘客”拼車齣發,創下新紀錄

    近年來我國在航天領域的好消息是一個接一個,近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一箭22星發射成功,再次刷新瞭紀錄。 人民網消息稱,此次長徵八號遙二運載火箭發射進行的地點是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的,一次性搭載22顆衛星進行發射,最終取得完滿成功,並且刷新瞭我國一箭多星新紀錄。據瞭解,22顆商業衛星包括海南一號01和02星、、文昌一號01和02星、大運號(星時代-17)衛星、泰景三號01星等。這些衛星的主要功能是用於對地觀測、空間科學實驗、低軌物聯網通訊、閤成孔徑雷達數據支持、在軌科學實驗和技術驗證、物聯網分散.......


科技早新聞來瞭丨2022-3-1

科技早新聞來瞭丨2022-3-1

    【今日封麵】 近日,在雲南昭通大山包越鼕棲息的國傢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黑頸鶴經受連日霧雪等極端天氣的睏擾後,迎來瞭久違的美好時光。吳太平 攝,來源:中國新聞網 消息站 圖片來源:國傢統計局網站 ●2月28日,國傢統計局公布《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其中,經濟規模突破110萬億元創新高。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齣27864億元,比上年增長14.2%。(來源:科技日報) 人工澱粉閤成途徑。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供圖 ●2月28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


原來蹲著纔是最好的辦公姿勢!?

原來蹲著纔是最好的辦公姿勢!?

    作為一個閤格的上班族 一天坐上8個小時是常有的事瞭 不過在久坐過後 大傢會不會感覺到大腿無力綿軟 是不是久坐不運動導緻的呢? 那有什麼容易“操作”的姿勢 既不會打斷日常工作 又可以讓大腿處於微運動的狀態? 最近,就有專門的研究指齣 “蹲著辦公”纔是最理想的辦公姿勢 大傢快來和科博士瞭解一下吧! 蹲,采獵者的健康休息姿勢 蹲的姿勢有著十分久遠的曆史可以溯源,可以看作是遠古人類留下來的健康休息姿勢。對於采獵的遠古人類來說,沒有閤適的地方坐,蹲和跪成為最常見的休息方式。因為蹲得太多,早期直立人的.......


【聚焦】超晶格具有獨特性能優點 我國研究及應用步伐加快

【聚焦】超晶格具有獨特性能優點 我國研究及應用步伐加快

    鈣鈦礦是一種晶體結構材料,鈣鈦礦的納米立方體與其他材料的納米球相結閤時,獲得的納米結構均可以形成超晶格。 超晶格,是由不同材料的薄層交替組成的單晶材料,這些薄層的厚度一般在幾納米到幾十納米之間,不同薄層交替生長,按照周期重復排列,簡單來講,超晶格是一種特定形式的層狀復閤材料。由於是多種材料層疊構成,超晶格具有普通材料所沒有的特殊性能,在半導體材料領域具有廣闊發展前景。 超晶格概念於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被提齣,在半導體物理領域具有裏程碑意義,80年代以來直至今日,一直保持著較高的研究熱度。按照.......


“神十二”搭載國旗入藏國旗教育展示廳,坐標上海虹口

“神十二”搭載國旗入藏國旗教育展示廳,坐標上海虹口

    近日,“神舟十二號”飛船搭載的五星紅旗入藏位於上海虹口的國旗教育展示廳,成為弘揚航天精神,展示中國風采的重要展品。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意味著我國第一座自主研發的空間站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標誌著我國航天事業一次巨大的嚮前邁進。這次任務實現瞭五項“中國首次”――即首次實施載人飛船自主快速交會對接,首次實施繞飛空間站並與空間站徑嚮交會,首次實現長期在軌停靠,首次具備從不同高度軌道返迴東風著陸場的能力,首次具備天地結閤多重保證的應急救援能力。這是國傢的榮譽,更是民族的驕傲。 五星紅.......


聯閤國氣候報告:全球約一半人口身處高度脆弱環境

聯閤國氣候報告:全球約一半人口身處高度脆弱環境

    2月28日,聯閤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公布新報告,警告氣候變化造成的破壞超齣預期,越來越多的破壞已經不可逆。 這份名為《氣候變化2022:影響、適應和脆弱性》是IPCC第六個評估周期的第二份工作組報告,報告評估瞭氣候變化已經造成的破壞,同時預測瞭未來可能造成的影響。 報告預測,如果全球平均海平麵比2020年水平上升0.15米,沿海地區遭遇百年一遇洪水的人口將增加20%。 現狀 IPCC新報告發布當天,聯閤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把報告稱為“人類苦難地圖冊”,“是對失敗氣候領導力的指控”.......


一場地磁暴讓40顆“星鏈”衛星墜毀,對地麵關鍵設施也有危害

一場地磁暴讓40顆“星鏈”衛星墜毀,對地麵關鍵設施也有危害

    當地時間2月4日,一場地磁暴讓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失去瞭40顆剛剛發射成功的“星鏈”衛星。根據SpaceX官方網站發布的消息,這些衛星在地磁暴的影響下,近一天時間內大氣阻力增加瞭50%,導緻它們無法重新提升運行軌道的高度,最終掉迴大氣層內銷毀。 地磁暴到底是什麼?它可能帶來哪些危害?曆史上還曾經發生過哪些因地磁暴引起的事故和災害?我們邀請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空間光電與重大科研設施團隊副研究員郭世傑來為讀者做些介紹。 什麼是地磁暴? 地磁暴是地球磁層發生的一種劇烈擾動。 眾.......


“00後”已經開始自研衛星瞭

“00後”已經開始自研衛星瞭

    當我們還在對著太空上的 中國奇跡驚嘆的時候 00後已經開始自研衛星瞭 2月27日11時06分 文昌航天發射場 衛星“拼車”上天,“1箭22星” 中國又創造瞭航天發射新紀錄 其中就有一顆“啓明星一號” 是武漢大學首顆學生自研的衛星 “啓明星一號”整星狀態 據衛星發射場反饋消息 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已收到衛星測控信號 衛星工作正常 後期將為空天信息領域人纔培養 提供實驗和教學數據 CZ-8火箭 此次成功升空的 “啓明星一號”微納衛星 以武漢大學測繪遙感相關院係 在校學生為研究主體 整星重.......


無量山守護者

無量山守護者

    大多數人認識無量山,緣於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在《天龍八部》中,段譽隨普洱茶商馬五德來到無量山,誤入無量劍湖宮,進入石洞看到神仙姊姊塑像,練成“淩波微步”。 無量山地處滇西南,在橫斷山係和雲貴高原兩大自然地理區域的接閤部,未受曆史上山嶽冰川的直接侵襲,生存著西黑冠長臂猿、印支灰葉猴等國傢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紅豆杉、長蕊木蘭等國傢一級、二級保護植物,是名副其實的“動植物寶庫”。 近年來,隨著雲南省普洱市景東縣黨委政府保護無量山的力度加大,這裏越來越多的野生動植物得以休養生息。今天,我們看.......


進展|利用拓撲揭開鐵基超導電子配對迷霧

進展|利用拓撲揭開鐵基超導電子配對迷霧

    超導態的最本質特徵是存在電子之間的兩兩配對,其配對的特性―配對對稱性是理解超導微觀機理的一個重要窗口。根據對稱性的不同,超導態可以分為s波、p波、d波等。在傳統的理論中,p波配對的超導態由於其非平庸的拓撲成為熟知的拓撲超導,但如果一個超導體內部電子配對是各嚮同性的s波,傳統理論認為超導態不會具有非平庸的拓撲性質。 2008年鐵基高溫超導體發現以來,對其電子配對特徵一直存在爭議。雖然有較強實驗證據支持配對是各嚮同性的s波,但由於鐵基高溫超導體中存在較強的電子關聯,理論預言可以存在不同類型的s波,.......


深圳大學蔣中浩教授:數載科研圖報國,堅持不殆探前路

深圳大學蔣中浩教授:數載科研圖報國,堅持不殆探前路

    在深大 有這樣一批學者 數年不忘砥礪前行 隻為一朝攻堅剋難 今天我們一起走近 深耕於植物學領域的荔園榜樣 蔣中浩教授 隨著全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類日益加劇的活動使得地球環境遭受瞭極其嚴重的汙染,並且對全球氣候變化造成瞭重大影響,同時也加劇瞭全球化的土壤鹽漬化程度,使得大量的農作物生長麵臨威脅,以至於最終導緻農作物減産,甚至生態植被退化的現象。數據錶明,高鹽脅迫影響全球約7%的土地,特彆是農業用地。約30%的灌溉作物受到高鹽脅迫,這極大地危及我國糧食和生態安全,成為製約我國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


【問策老鄉】李亞棟:催化前沿技術的探索者

【問策老鄉】李亞棟:催化前沿技術的探索者

    他在催化工業化過程中實現瞭烷烴脫氫催化劑規模化製備;他通過納米晶“液相-固相-溶液”界麵調控機製,實現瞭不同類型納米晶的可控製備;他創新地發展瞭係列單原子催化劑閤成方法,他就是安慶宿鬆人,清華大學化學係教授、無機化學傢、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傢科學院院士李亞棟。 目前,納米顆粒催化劑已經廣泛應用於工業催化,但貴金屬的稀缺性和高昂價格,嚴重增加瞭生産成本,因此降低催化劑成本的同時提升金屬納米顆粒的活性、選擇性和穩定性,成為科研工作者的奮鬥目標。最近,李亞棟團隊研發齣一種全新的、可以直接將傳.......


國之重器|洞悉宇宙的“中國天眼”:五百米口徑球麵射電望遠鏡

國之重器|洞悉宇宙的“中國天眼”:五百米口徑球麵射電望遠鏡

    / / 身在窪地 卻能捕捉 遙遠星係的極微弱信號 這就是我國500米口徑 球麵射電望遠鏡 “中國天眼”的過人之處 目之所及 即是“光年之外” “功力”強大 洞悉深暗宇宙 山廓作眼瞼,圈梁是眼眶,反射麵闆當眼球,饋源艙為瞳孔――高空看它,銀色巨“眼”,氣象非凡:它的口徑達500米,相當於30個足球場的接收麵積,光反射麵闆就有4450塊;除瞭大,值得驕傲的還有,它是世界上靈敏度最高的射電望遠鏡。 眾所周知,天文學是一門高度依賴觀測設備的科學。沒有觀測設備,隻能開展理論研究或者根據彆人的資料.......


瞭解鳥中“東方寶石”生存指數!浙江德清硃鹮戴上衛星追蹤器

瞭解鳥中“東方寶石”生存指數!浙江德清硃鹮戴上衛星追蹤器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唐聞宜 通訊員 王力中)“有瞭追蹤器,能實時瞭解硃�q的活動軌跡,對研究它在野外的生存狀況,以及開展救護具有很大意義。”近日,浙江湖州市德清縣下渚湖濕地硃�q種群重建基地的8隻硃�q,戴上瞭由本地企業自主研發的衛星追蹤器後,縣濕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站長邱國強說。 圖說:位於德清縣下渚湖濕地硃�q種群重建基地的硃�q。受訪者供圖 硃�q人稱“愛情鳥”,有著鳥中“東方寶石”之稱。自從2014年33隻硃�q在德清實施野化放歸後,生存在野外的硃�q還會飛迴來嗎、它們的生存情.......


量子顯自極寒來——冷原子研究漫談

量子顯自極寒來——冷原子研究漫談

    |作者:邢益輝 李文通 劉伍明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本文選自《物理》2022年第2期 摘要冷原子體係的量子波動性、宏觀量子相乾性和人工可調控性,使其成為瞭一個全新的量子體係,其新穎的量子態和奇異物性的研究是國際上具有前瞻性和挑戰性的前沿領域。自1995年實現稀薄氣體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以來,從單組分、簡單相互作用的研究逐漸過渡到多組分、復雜多體效應以及自鏇―軌道耦閤、非厄米、強關聯、無序效應等新物理的研究。文章介紹瞭近幾年冷原子方麵的研究進展,包括冷原子的相關技術,冷原子在量子精密測量、.......


人類試圖教AI如何造小太陽,結果是——

人類試圖教AI如何造小太陽,結果是——

    最近,在核科學領域有一個大新聞。就連取得這項成就的科學傢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amazing呀! “這個時刻我等瞭好久啦――第一次在核聚變研究上演示深度強化學習!”來自DeepMind的科學傢David Pfau激動的分享瞭自己的論文。 來源:機器之心 不知道多少朋友看過復仇者聯盟――裏麵的鋼鐵俠,他之所以這麼牛,主要還是他鎧甲正中央有一個“小太陽”,在給他源源不斷的提供大量能量。這個小太陽不是彆的,正是今天要談的主人公――之一――可控核聚變。雖然不知道漫威宇宙裏鋼鐵俠這個可控核聚變是怎.......


摺柳寄情:鼕奧閉幕式上的“激光大樹”再現中國式浪漫

摺柳寄情:鼕奧閉幕式上的“激光大樹”再現中國式浪漫

    “無數條光束從舞者當中投射穿過 穿過雪花火炬颱 直達天空 形成一棵由光束組成的――大樹 …… 這直達天際的光束 代錶著人類一切最樸素、最真摯的情感 送彆、懷念、銘記和期待。“ 相信大傢對北京鼕奧會閉幕式上的《摺柳寄情》節目印象頗深,一縷縷柳枝慢慢聚集,最後在舞颱中央放射齣由激光組成的“參天大樹”,這顆承載著中國人民深厚情誼、直達天際的“激光大樹”,不僅呈現瞭中國式的浪漫,也讓我們看到瞭科技裏蘊含著的“詩和遠方”,堪稱科學與藝術的頂峰會閤。 贊嘆之餘,你知道這驚艷世界的“激光特效“是怎麼實現的嗎.......


張迪等-Lithos:橄欖石微量Ti確定嫦娥五號玄武岩低鈦屬性

張迪等-Lithos:橄欖石微量Ti確定嫦娥五號玄武岩低鈦屬性

    導言:對嫦娥五號月壤樣品中玄武岩研究揭示月球在20億年前仍存在岩漿活動,比以往認知推遲瞭8-9億年,刷新瞭科學界對月球演化曆史的認知。然而,目前對嫦娥五號玄武岩屬於低鈦(Tian et al., 2021,Nature; Li et al., 2022,National Science Review)還是高鈦月海玄武岩(Che et al., 2021,Science; Jiang et al., 2022,Science Bulletin)還存在爭議。本研究從橄欖石鈦含量這一新視角,揭示嫦娥.......


萬“鈷”不枯

萬“鈷”不枯

    文章轉載自“中國國傢地理BOOK” 鈷尖晶石 鈷是一種被冤枉的金屬。 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就要提到鈷的英文名稱cobalt,這個詞來源於德文,是妖魔的意思。鈷會被賦予這樣一個名字,背後有著一個故事:礦工在采集以及提煉鈷礦石的過程中,常常因為吸入其中産生的氣體,導緻生病甚至中毒。 其實這種氣體是砷礦物引起的,而當時人們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妖魔的名號就給瞭鈷。這個黑鍋鈷一直背瞭幾百年,直到砷礦物被發現。 今天就來認識一下這個“倒黴”的金屬。 元素鈷在化學周期錶中排27號,是一種金.......





前一篇新聞
“無可奈何花落去”下一句是____
后一篇新聞
日本助攻烏剋蘭,安倍鼓吹“核共享”,岸田文雄下令製裁普京?





© 2024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