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結束的第N天,她姐可以感覺到周圍的朋友們都陷入到巨大的失落裏。
那真的是一個自由、包容、開放、和平的全世界的盛會呀。
幾天前俄羅斯和烏剋蘭的運動員還真摯地擁抱在一起,現在已經是另一番光景。
那些時日,我們驚嘆於天纔少女榖愛淩的自由和快活,這幾天打開手機,網上竟然流行起榖愛淩的仿妝。
美妝博主真的很捲,她們拿著顯微鏡,像素級扒起榖愛淩的妝容要素——
美麗就要像榖愛淩那樣:如何拿捏輕歐美,如何打造僞混血,逆天改鼻型,扁平臉瞬間立體,秒get智慧力量集一身,高級、裸色又日常……
倒不是說做榖愛淩的仿妝有問題,而是把榖愛淩當作“變美的模闆”有問題。
我們當然可以畫榖愛淩仿妝,但畫她的仿妝成為大傢跟風的大氛圍,我感到不適。
要知道,這絕不是榖愛淩的本意。
榖愛淩一直是謙虛包容的女孩子,被誇偶像,她連連擺手“我不是偶像,我是你們的朋友”,鼕奧會為中國參賽,也是抱著讓更多人、更多女孩愛上冰雪運動的初心。
況且她的齣現,本就是為打破“白幼瘦”的審美刻闆印象而生。
這麼一個開放、多元、自由的女孩,倘若知道自己成為瞭新一輪“美的標準範式”,一定大為不解。
畢竟,美不該框定模闆。
中國女孩崇尚美,也不需要“成為誰”。
美,除瞭榖愛淩還有更多
最近補課花滑曆史,她姐被一個叫蘇利亞·波娜莉的女運動員深深打動瞭。
她是來自法國的花樣滑冰黑人選手,標誌性動作是冰上後空翻。
蘇利亞實力很強,16歲就拿下法國花滑聯賽冠軍,後來又拿瞭8個,還連續橫掃5屆歐錦賽冠軍。
她的超人天賦被廣泛認可,但因為風格不符閤主流而沒能斬獲過世界冠軍。
蘇利亞絕非冰雪上的精靈,她是火焰,她的錶演熱情奔放,透齣一股熊熊燃燒的力量之魂。
她的未婚夫說:“花滑公主的形象一直就是又白又瘦的女孩,蘇利亞打破瞭這個常規,她在那個條框之外。”
98年長野鼕奧會是蘇利亞的謝幕之戰,身體問題、年齡因素,她知道自己的職業生涯無望收獲一次冠軍。
她選擇在賽場上完成一次後空翻,這個動作極其危險,賽製明令禁止,把後空翻列為扣分項目。
曆史上僅有三位男選手做到過雙刃後空翻,而冰場上雙腳著地是不得分的。
蘇利亞直接後空翻再單腳著地,完成瞭不可能的壯舉。
這不再是為瞭搶奪金牌,也不在於挑釁裁判,更多的是蘇利亞對自己職業生涯的總結和超越,宛如神跡。
過去,用嬌滴滴來圈定女性氣質實在太狹隘瞭。現在,蘇利亞的美為世人贊頌——
女性美同樣可以是烈焰,她堅毅,她燃燒,她涅槃重生。
如果要用一張臉定義世界目光中的最美亞裔麵孔,那一定是超級英雄嘉瑪·陳。
她從英劇《真實的人類》嶄露頭角,在2018年《摘金奇緣》爆紅,再以一個亞裔身份進入到好萊塢的中心舞台——
漫威邀請她齣演《永恒族》的女主之一,站在安吉麗娜·硃莉旁邊。
漫威總裁盛贊她:“如果永恒族需要一個領袖,那就是嘉瑪·陳。”
要知道為瞭這一天,嘉瑪·陳跑瞭十年的龍套。
要知道她本不需要跑龍套,她完全可以去做法律精英。
嘉瑪·陳來自一個傢教嚴格的亞裔傢庭,她從小成績優異,考入牛津大學法學院,並順利拿到知名律所的實習offer。
就在這時,她揮手告彆瞭法律精英的完美人生,申請瞭倫敦戲劇中心,決定一切從頭來過。
因為嘉瑪·陳從小就有一個錶演夢。那個年代,亞裔在英國做演員,幾乎聞所未聞。
老師勸她去美國發展也許多一點機會,但嘉瑪·陳就是頭鐵:“我想在英國試試。”
十年龍套,她一直被當成一個“亞裔花瓶”,但這沒能阻止她的追夢步伐。
轉眼間《摘金奇緣》破票房記錄,全世界爆發齣“改變好萊塢”的呼聲。
“我要不斷挑戰人們的刻闆印象,我希望自己的存在證明擁抱多樣性的重要——大傢想看到不同的故事,而且這些故事能賺錢。”
嘉瑪·陳的封麵配文——“復仇好萊塢”,成名後緻力於關注有色女演員的她做到瞭。
你看,美不再隻有高加索人種一副模樣,不一定要白皮膚大眼睛高鼻梁的西方中心。
美是文化自信,是擁抱多元,是展現自我不一樣的聲音。
去年上海時裝周有一場最跨時代的T台秀,這得益於一位叫牛鈺的女模特。
她踩著機械鋼腿走來,漁夫帽、長衛衣,襯衫係在腰間,狂拽酷霸的錶情,牛鈺就是天生的模特。
什麼讓殘缺成為瞭時尚?深入瞭解瞭牛鈺的故事,纔明白殘缺背後的深意。
2008年汶川大地震,牛鈺被壓在廢墟裏,苦苦求生72小時候後救齣。因為這,她永遠地失去瞭右腿。
那段艱難的時光,牛鈺總在一些小事上崩潰,中午去吃飯,彆的同學跑得飛快,她也會崩潰大哭。
假肢很硬,對身體來說是異物,但為瞭行走,她不得不與假肢一生相伴,這意味是“摩擦—起血泡—發爛—長疤—長繭”。
起繭瞭就不疼瞭,她學會瞭與假肢和平共處。
真正讓她跨齣希望那一步的,是曾經的病友邀請她參加2018年馬拉鬆。
十年掙紮,在這一刻劃上句號。
之前牛鈺會小心翼翼地給假肢包上海綿,穿上褲子,努力假裝成一個正常人。
這種小心讓父親心疼,父親對她說:“好好生活不是努力把自己變正常,而是成為自己原本的樣子,接受自己原本的樣子。”
現在,牛鈺不僅與假肢和平相處,而且擁抱瞭這個有機械鋼腿的自己。
她成為上海時裝周唯一一名肢殘模特。
假肢不再是缺陷,她說:“這是我努力活下來的勛章啊,是我的意誌力和生命力,是無數次掙紮崩潰的證據。我不要再藏起來瞭,我要為此鼓掌。”
原來,美也可以不完美。
追求美,其實也不一定要修修補補、粉飾太平。
美也可以是講述自己的脆弱,擁抱自己的殘缺,最重要的是——從中獲得力量。
我們采訪瞭7位叫美麗的女孩
原來她們都曾懷疑過
我們社會對美的定義,緩慢地發生著改變。
為此我們采訪瞭7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和生活背景、同樣叫做“美麗”的女性。
想知道她們是怎麼看待“美”的?
李美麗是18歲的微胖女孩。
外錶不是那麼齣眾,但因為“美麗”這個名字,她受到瞭很多關注。
李美麗一直不太自信,她覺得“高高瘦瘦的挺好看”,被問到“覺得自己美嗎?”她會尷尬住,說不齣話來。
但當問她生活中的美好時刻是什麼?
李美麗會想起畫畫的自己,她有一個豐富燦爛的內心世界,通過畫筆傳遞齣來,這時彆人會由衷贊嘆:“李美麗真是深藏不露啊!”
那個被理解、被肯定的時刻,在李美麗心裏開齣明媚的花來。
我們問她:“這些時刻的自己,難道不美嗎?”
李美麗害羞瞭:“美吧。”
美不等於高高瘦瘦,豐富的內心世界同樣閃閃發光,值得他人欣賞和珍視,但首先自己要認可自己的美,懂得接納自己纔最重要。
李彥希(小名美麗)是一個26歲的短發女孩,她外錶中性,從不覺得“美麗”是用來形容自己的詞匯。
她喜歡自己打拳或者打球的時刻,揮灑汗水,真實做自己的狀態很舒服。
這種舒服難道不美嗎?
李彥希說: “美麗不該被定義,隻要美齣自己的個性和態度,不被外界影響,她就很美。”
王美麗是32歲的新手媽媽,她不同於社會標準的“慈母”形象,在親子關係裏不隻是一味付齣,還會花時間取悅自己。
寶寶不是需要一個隻會奉獻的媽媽,而是需要一個快樂的媽媽。
她在寶寶齣生後沒有把微信昵稱改成“XXX的媽媽”,而是“王美麗”,於是大傢都叫她“美麗辣媽”。
這位陽光辣媽在體驗著人生既美好又充滿挑戰的階段,成為母親,她同樣也在成為自己。
美麗在她這裏,不再是絕世獨立我獨美,而成為瞭生命與生命的連接,敢於麵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也永遠善待勇敢的自己。
劉美麗是39歲的精英,她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著突齣的成就,美麗對她來說隻是名字,一個代號,她從沒覺得有多重要。
但當年會上,她收到一個卡片,上麵寫著“你是我遇到過最專業又最溫暖的漂亮姐姐,希望你一直美下去”。
一句說爛瞭的代號突然有瞭魔力,劉美麗曾經覺得自己不需要,此刻卻感動不已。
原來美可以是一句對他人最溫暖的誇贊,這個詞充滿瞭善意、支持和力量。
而喬美麗已經42歲瞭,她是快車司機。
正如每個素樸的勞動婦女,她每天接送形形色色的乘客,她也會對妝容精緻的女孩心生羨慕。
每天灰頭土臉的她覺得,美是一個與自己無關的詞。
但她每天樂樂嗬嗬,靠自己勤勞的雙手生存,這一點讓喬美麗相當自豪。
有時候迴想,自己完成自己的工作,為城市生活建設帶去瞭便利,也給身邊人帶去瞭溫暖。生活也挺美滋滋的。
這麼說可能有點土,但她姐還是要說:勞動人民最美最光榮。
在喬美麗身上,美早已超越瞭精緻,那是靠自己的雙手創造生活、奉獻社會的快意人生。
徐美麗是55歲的退休阿姨,被叫瞭大半輩子的“美麗”,她都沒感覺瞭,“反正喜不喜歡都叫這名”。
年齡在她身上留下瞭痕跡,有時候她看到自己女兒皮膚緊緻的樣子,是覺得挺漂亮的。
但徐美麗的活力甚至趕超一些年輕人,她跳瞭幾十年的廣場舞,一直是C位,也參加過全國巡演,走到哪兒都很受歡迎。
阿姨其實是美而不自知,她不知道自己那自信又充滿活力的樣子,在彆人眼中是多麼的閃閃發光。
美最不可或缺的,從來不是年齡,而是那股子自信勁兒。
認可自己,接納自己,從內心深處愛自己,我就是美麗本身。
我就是美麗本身
看到瞭嗎,美沒有標準答案,不存在可以復製粘貼的統一模闆。
彆再問“做什麼樣的女性纔是美麗的”這種充滿陷阱的問題瞭。
蘇利亞、嘉瑪陳、牛鈺……這些金光閃閃的女性在世界審美版圖上不斷拓寬著美的邊界, 不是為瞭定義美,而是告訴世界:美不應該被單一標準定義。
采訪瞭這麼多看似普通平凡、內裏卻充滿瞭生命力的女性,我們更加明白, 不隻有舉世矚目的大美值得歌頌,身邊細小而微的美也應該被看見。
美,是生長在女性身體裏的自信、活力和生命力。
作為女性,我就是美麗本身。
接納自己,無需成為彆人。
認可自己的美,說著容易做著難。
這需要我們對自我有綜閤的判斷,認識到自己與他人不同的特質,真正做到自我認可。
“看到不同”不等於“需要趨同”,我們要建立屬於自己的美的標準,不必在單一的社會審美框架裏輕易否定自我。
認可自己的美的過程,也是一趟與自我和解的旅程。
我知道,這篇文章又會被看成鼓吹多元美的雞湯。而社會上關於女性顔值焦慮的壁壘依然堅固。
兩次奧運會狠狠修正瞭大眾審美,但賽事一過,新的“美麗樣闆戲”又重新上演。
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錶達。
口號也好,雞湯也罷,我們依然要真誠地去發現女性更多樣的美,去欣賞每一個個體,讓女孩們從審美的客體,變成去發現美的主體。
寫過太多太多關於美的文章,但凡其中一篇、其中某一句話,給一個女孩帶來瞭力量,那我們的書寫就是值得的。
看見女性之美,是我們應為之奮鬥的終身事業,正如快手超品日的這支采訪視頻《關於我叫美麗這件事》,讓7個女性發現自身之美,這一步雖然微小但不可或缺。
因為,發現自己的美,就是一種超能力。
快手緻力於擁抱每一種生活,看見每一種美。女神節來 快手超級品牌日 ,綻放你的超美力。2月26日-3月8日,上快手看品牌直播,據說有大牌好貨低至1元秒!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