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6/2022, 12:08:02 AM
我們常說,高考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關卡。而在高考這場“戰鬥”中,分數就是硬道理。
因此,那些高分狀元們成為瞭大傢普遍羨慕和贊賞的對象,而在他們身上聚集的光環、榮譽和璀璨,更是常人羨慕都羨慕不來的。
所有參加高考的學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埋頭苦讀十數載,都希望能夠通過高考這一項全國性的考試,進入自己心儀的大學。
北大,那片孕育瞭無數纔華橫溢人士的地方,作為最高學府,自然也是吸引瞭無數學子走過高考,進入此地讀書。而對於那些天賦極高,又刻苦的學霸來說,進入北大,更是許多人的目標。
但也總有人與之失之交臂,或許不是因為自己考試時候的發揮失常,而是因為自己傢人的一時失誤。
1
刻苦讀書,成績極佳
何川洋齣生在重慶,他的父母都是政府機關人員 ,父親在當地擔任招生辦的主任,母親是當地組織部副部長。
在這樣的傢庭中齣生,何川洋自幼便感受到瞭濃厚的學術氛圍,他自幼便開始讀四大名著,比旁人更聰明的他,五歲便就已經進入小學讀書。
父母從不擔心他的功課,他的成績總是受到老師同學們的誇贊,何川洋也不驕傲,一直腳踏實地,期待著下一次優異的成績。
就這樣,何川洋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瞭當地的重點中學,年級前幾名的成績,一直讓他飽受關注。在老師眼中,他成績優異穩定,人也刻苦認真的他,是考取重點大學得好苗子。
果然, 2009年的高考,何川洋不負眾望,以659分摘得重慶市文科高考狀元的桂冠,讓所有人驚訝與贊嘆 。身為重慶市文科狀元,何川洋的未來可謂是一片光明,被清華北大爭搶錄取已經是“鐵闆上釘釘”的事情,而他本人也確實做好瞭前往北大學習、簽訂瞭預錄取協議的準備。
2
篡改民族,陰差陽錯
那一年的酷暑,原本在傢等待北大錄取通知書的何川洋,卻夢想錯身而過,沒有等來錄取通知書,等待他的反而是質疑與學籍造假的認定,本來看似順風順水的結局卻發生瞭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原來,何川洋的高考資料齣現瞭問題。身為漢族的何川洋,高考資料上卻填寫的是少數民族“土傢族”,這個並不真實的身份被發現之後,引起瞭軒然大波。
在我國高考考試製度中,為瞭照顧偏遠地區的考生以及貧睏少數民族的考生,會有一些 加分政策以吸引少數民族的孩子走齣大山繼續學習 。在招生辦工作的父親認為這是一項可以利用的政策,雖然何川洋的成績已經十分優異,但這一項政策,能夠為自己的孩子再加上一層保險。
於是,在何川洋還在念初三時,父母就打著為他好的名義,在利用職務之便,聯係瞭宗教局的主任,把何川洋的 民族一欄由漢族改成瞭土傢族, 就這樣利用土傢族身份加瞭10分,纔考到瞭省裏第一。10分,在高考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分值,畢竟麵對“提高一分就是超過韆人”的激烈競爭,很多人都想要鑽政策空子、通過少數民族加分來為自己贏得更高“勝算”。
然而對於何川洋這種級彆的學霸而言,即便減少瞭10分後不能成為狀元,但649分的文科成績報考清北依然足矣。被爆齣這樣“不光彩”的篡改後,反而讓何川洋失去瞭就讀清北的機會。
很快,何川洋被認定為學籍造假,北大發來通知,拒絕錄取何川洋,之前簽訂的協議無效。 一時間,何川洋從“天堂”掉入“地獄”。
或許他是知情的,但那時的自己尚不懂事,父母的行為既然是為瞭他好,他自然沒有理由拒絕。但這份用心良苦,並沒有為何川洋爭取到保險,反而將其推入瞭一片質疑之中。
從滿心歡喜到竹籃打水,何川洋的情緒陷入瞭前所未有的低榖。 北大認為他雖然優秀,但更改民族的行為品格有失,所以不予錄用。
3
不畏質疑,再創佳績
在一片質疑與謾罵之中,何川洋陷入瞭自我懷疑,父母也因此被革職,原本的省狀元,一時之間,竟沒有學校能夠接納他。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裏,整日閉門不齣,再沒有以前的昂揚與自信。
北大雖然拒絕錄取,但卻給予何川洋精神上的安慰,期待著他的未來。身邊的老師朋友也都在鼓勵其振作,何川洋漸漸重新拾迴信心,靠著自己的年輕,打算再次徵戰高考。
這一年的寒窗苦讀,何川洋比之前更加地努力,無論如何這一次的成績,都是他乾乾淨淨考取的,再也不會有人質疑他成績造假。
當 第二次高考成績公布 後,雖已不是狀元,但他以674分的好成績,獲得瞭重慶文科排名第十,比前一年還要多齣20餘分。這一次北大並沒有拒絕,再一次伸齣橄欖枝, 何川洋終於如願以償的進入北大就讀。
這一次他昂首挺胸,不受任何質疑,成功進入瞭自己早早便認定的學府,從風口浪尖上消失,成為瞭一名平凡而又不普通的北大學子。
一個17歲的少年,一夜之間,世界天翻地覆。再度高考,何川洋依舊是那個意氣風發的高分學霸少年。真正的成功永遠是腳踏實地的努力換來的,而不是投機取巧鑽空子得到的!
他也嚮那些曾經質疑過他的人,證明瞭自己,他本就不需要靠什麼加分,他自己的優秀,足夠讓北大接納他。
高考的公平性不容得任何人踐踏,從仝卓更改復讀生身份被曝光,其學位與成績被迅速取消,到帶手機等物品進入考場的考生數不勝數,但卻沒有一條“漏網之魚”,都被監考老師發現或被攝像頭記錄。“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高考麵前,拼的是實力,而不是投機取巧。
路都是要本人親自走的,父母總有要放手的一天,與其一直擔心,不如真的放開雙手,讓他們自己去走,跌倒也好,受傷也好,都是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