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7/2022, 5:16:14 AM
1996年,山東省萊蕪區,一位已經過瞭古稀之年的老人傢中,迎來瞭一群浩浩蕩蕩的政府工作人員。
由於受到群眾舉報,得知這位老人傢中藏有槍支,他們必須跑一趟,對老人的槍支進行依法收繳。
等老人緩緩拿齣兩把軍用駁殼槍時,他們剛要沒收,令人意外的是卻遭到瞭拒絕。
老人不僅拿齣瞭持證證明,還告訴他們其中一把是粟裕大將軍送的。
在1996年頒布的《槍支管理法》當中明文規定,嚴禁任何個人非法持有槍支,違者嚴懲不貸。
而山東的這位老人直到現在還將兩把手槍放在身邊,長達七十年之久。
那麼,這位老人究竟是誰?他的身上為什麼會有持槍證明?這兩把槍究竟從何而來?
小小少年,手刃日寇
老人名叫滕西遠,1925年齣生在山東省萊蕪縣北山陽村的一個窮苦人傢,自滕西遠齣生起,就沒吃上過一頓飽飯,日子過得異常艱難。
為瞭養活他們兄弟五人,父母整日起早貪黑乾活。
然而不幸的是,沒過多久滕西遠的父母就積勞成疾,由於沒錢看病,早早地便離開瞭他們。
所以說小時候的滕西遠基本是在兩個哥哥的照顧下長大的。
為瞭混口飯吃,滕西遠的大哥主動去當瞭兵,迴來的時候經常給他們帶些吃的,另外就是給他們講些部隊裏打鬼子的事。
沒過多久,二哥也去參加瞭革命。由於戰事緊張,兩個哥哥不能時常迴來看望他們,照顧兩個弟弟的擔子就落在瞭滕西遠的身上。
為瞭不讓弟弟們餓肚子,滕西遠一邊躲避日軍的掃蕩,一邊沿路乞討、四處要飯。可盡管如此,滕西遠的五弟還是活活餓死在滕西遠的背上,這也成瞭滕西遠心中永遠無法抹去的痛。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日本長期以來的侵華野心暴露無遺,明目張膽地攻占中國領土,萊蕪也被他們染指,在逃亡的過程中,滕西遠親眼看著中國老百姓被日本人殘忍的殺害,到處屍橫遍地。
麵對日本人的暴行,滕西遠心中無比憤恨,他暗暗發誓要像兩個哥哥一樣殺敵衛國,將日本人徹底趕齣去。
於是在1938年,也就是滕西遠13歲的時候,成為瞭抗日武裝組織萊東縣大隊的一員。
戰士們剛剛見到他的時候,覺得他又黑又小,都喜歡叫他“滕黑子”。
不過個頭小也有個頭小的好處,滕西遠就經常利用自己瘦弱的身軀,扮成乞丐的樣子去探聽情報。不僅如此,在滕西遠15歲的時候,直接手刃瞭一名日本鬼子,在全軍上下都齣瞭名。
那是在1940年的時候,萊東縣大隊抗日據點被日軍圍追堵截,好幾個戰友相繼被捕,而作為種子選手的滕西遠,自然也被盯上瞭。
不過由於他熟悉地形,加上他本身十分瘦小,和另外兩名戰友直接甩開瞭敵人的追捕。
此時的他們落在瞭一戶偏僻人傢的牆頭上,盡管如此,日本鬼子還是挨傢挨戶找瞭過來。
膽大心細的滕西遠意外發現瞭一個落單的日本鬼子,和戰友們互相對視瞭一眼,滕西遠直接翻過牆頭嚮小日本撲瞭過去,另外兩人則從兩旁突然衝齣,直接按住瞭他。
眼見小日本還想呼救,滕西遠直接拔齣隨身攜帶的匕首,手起刀落一把抹瞭他的脖子。
另外兩人對他颳目相看,那把泛著寒光的匕首也一直和隨後的兩把駁殼槍放在一起,妥善保存至今。
抗日據點被摧毀,滕西遠三人隻能背井離鄉去尋找其他抗日隊伍,沒多久他們就來到瞭八路軍第四支隊廖容標的隊伍當中。
1940年夏,日本人開始瘋狂掃蕩魯中抗日根據地,
他們依仗人數和武器的後天優勢,加之重重炮火的掩護,在楊傢橫一帶與廖容標的隊伍展開激烈交戰。
此時的滕西遠突然看到瞭對方的旗手,擒賊先擒王的道理他也聽哥哥們講過,當下毫不猶豫瞄準,“砰”的一聲,敵人的旗手應聲倒下。
隻見小日本的衝鋒有一瞬間的錯亂,不過沒多久他們就又衝瞭上來。
滕西遠的子彈瞬間打瞭個精光,盡管如此他還是沒有絲毫恐懼,眼見敵人到瞭眼前,滕西遠拿起鋼刀一把刺瞭過去,瞬間與敵人纏鬥在一起。
眼見敵人的刺刀捅傷瞭滕西遠的胳肢窩,滕西遠一發狠,直接將刺刀拔瞭齣來,朝著敵人的脖子就是用力捅去,日本兵瞬間斃命。
此次戰役中,年僅15歲的滕西遠就殺瞭六個日本兵,由於其作戰勇猛,戰後上級授予他一等功的榮譽,廖容標司令員更是直接奬勵他一把匣子槍,也就是本文開頭提到的駁殼槍。自此之後,這把匣子槍便跟著滕西遠一起並肩作戰、浴血拼殺。
智鬥敵人,巧用“空城計”
抗戰勝利後,企圖獨占勝利果實的國民黨毫不掩飾自己的私心,公然撕毀雙十協定,內戰接踵而來。
此時,二十一歲的滕西遠被編入華東野戰軍粟裕將軍的麾下,作為一名身經百戰的“老戰士”,順利成為瞭連長。
一次,滕西遠與戰友在山坡上巡邏,遠遠地便看見人影晃動,走得稍近些纔看清,是敵軍準備夜襲我軍的先鋒隊伍,這支隊伍大約有200人。
而此時滕西遠這邊隻有他和戰友兩個人,身邊隻有一把手槍和一支步槍外加三枚手榴彈。
如果此時跟敵人硬拼,無異於以卵擊石。
突然滕西遠急中生智,想到瞭哥哥們小時候給他講的諸葛亮智鬥司馬懿的故事,擺的就是“空城計”。
眼看敵人已經到達山澗,滕西遠立刻朝下麵扔瞭一顆手榴彈,由於天色已晚,敵人根本看不清山上的狀況,猛地聽到劇烈的爆炸聲,頓時亂作一團。
滕西遠高聲喊道:“你們已經被包圍瞭,繳槍不殺。”接著朝天上開瞭一槍。
此時的敵人早已被滕西遠的舉動嚇破瞭膽,他們怎麼也想不到兩個人竟然敢來圍攻他們二百多人的隊伍。
可是過瞭一會兒沒等到兩側的解放軍戰士,他們便壯著膽子嚮上爬,沒想到呼喊聲瞬間此起彼伏。
原來,在聽到槍聲的時候我軍戰士就已經察覺不對,便立刻整軍朝這邊趕瞭過來。
也多虧瞭他們的及時趕到,正好給敵人來瞭個甕中捉鱉,全殲國民黨軍隊。
事後,再次榮獲一等功的滕西遠被粟裕將軍當著全軍戰士的麵誇贊為“孤膽英雄”,又將一把匣子槍作為奬勵掛在瞭滕西遠的身上,一旁戰士自是十分羨慕。
匣子槍在當時解放軍內部十分稀少,滕西遠一人就有兩把,自是寶貝的不得瞭,時不時地都要拿齣來擦拭。
至此“雙槍”戰士滕西遠跟隨大部隊一路南下,參加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大大小小數十次戰鬥,本以為新中國成立後,可以過上安穩日子的他,由於美國赤裸裸的挑釁,再次奔赴瞭朝鮮戰場。
爆破英雄,深藏功名
1950年,美國利欲熏心,企圖乾涉朝鮮內政,直接將戰火燒到瞭戰爭大後方的最前沿――丹東地區。
偉大領袖毛主席從大局齣發,作齣抗美援朝的英明決定,由彭德懷元帥率領誌願軍戰士赴朝作戰。滕西遠作為誌願軍的一員,雄赳赳氣昂昂唱著軍歌,坐上瞭開往異國他鄉的火車。
剛進入朝鮮的時候,滿目瘡痍,橋梁被炸斷、村莊被炸毀,在冰天雪地的環境裏,戰士們隻能徒步前行。
有時候為瞭完成任務,還要保證不被敵機發現,戰士們隻好選擇晝伏夜行,但是依然有不少戰士相繼倒下,他們並沒有遭遇敵人的埋伏,而是敗給瞭跟不上的後勤補給以及惡劣的天氣。
部分誌願軍戰士甚至幾天都吃不上一口熱乎乎的飯,但滕西遠卻一路堅持瞭下來。
所以根本沒有什麼天降神兵,都是我們敬愛的誌願軍戰士一步步用小米加步槍打齣來的。
1953年5月,接上級命令,滕西遠所在的連隊要立刻趕往馬坪裏支援作戰。在前進途中卻被一輛坦剋擋住瞭去路。
這條道路十分狹窄,如果繞道前行根本沒辦法在規定時間到達作戰地區,關鍵時刻,滕西遠主動請纓,趁夜色拿著炸藥包悄悄靠近瞭敵軍坦剋周圍。
這一去就是九死一生,滕西遠曾在齣發前就叮囑戰友:“如果我沒瞭,幫我告訴傢裏一聲。”
幸好滕西遠是被上天眷顧的,他不僅成功炸毀瞭坦剋,利用窪地藏身躲過瞭一劫,還成瞭連隊裏的爆破英雄。
雖然被炸藥包的餘波炸傷,不過對於滕西遠而言,完成任務纔是最重要的。
等彭德懷得知滕西遠的壯舉後,毫不吝嗇地誇贊道:“這個滕黑子不僅能當指揮員,戰鬥力也不弱。”
在滕西遠整整十五年的軍旅生涯中,總共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兩次、三等功三次。
他先後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其中五次負傷,額頭上被炮彈造成的傷痕,像永不褪色的勛章一樣耀眼奪目。
1953年抗美援朝勝利後,滕西遠解甲歸田迴到瞭老傢萊蕪。
即使脫下軍裝,平凡崗位上的他也從不懈怠,他曾先後在園林、公交公司等部門工作,用心辦事一直是他的做事準則。
直到1982年的一天,滕西遠撫摸著手中這兩把匣子槍,一股由衷的不捨之情油然而生,他深知個人持有槍支會給群眾造成多大的恐慌,看著陪他走過瞭大大小小數十次戰役的兩位“老兄弟”,他想留個念想,於是他便找到瞭部隊,希望能閤法持有槍支。
解放軍6202部隊經過審查,得知滕西遠曾是戰場上下來的英雄,又有數枚軍功章擔保,當下就給他開具瞭一張持槍證明。
1996年,《槍支管理法》頒布後,政府工作人員在不知道詳細經過的情況下,來到瞭滕西遠的傢中,這便齣現瞭本文開頭的一幕。
看著老人熟練地“把玩”手中的兩把槍支,就知道老人平時一定十分珍愛這“兩位”在戰場上多次陪他齣生入死的“好兄弟”。
老人告訴工作人員,這兩把槍其實已經經過特殊處理,根本開不瞭槍,現在留在老人手裏的隻是兩把“啞槍”,算是老人的一個念想,紀念那些曾經在戰場上的崢嶸歲月。
工作人員小心翼翼的將兩把槍遞還到老人手裏,由衷的對老人産生齣敬佩之情,他們現在隻想多謝那位為他們提供老人藏槍綫索的人,如果不是他,或許他們永遠不知道,萊蕪區內竟然藏著這樣一位功勛卓著的大英雄。
看政府人員和滕老爺子聊得歡,滕老英雄的老伴兒坐不住瞭,在一旁笑嗬嗬地“埋怨”道:“這老頭子天天在傢閑不住,之前讀書看報,現在倒摺騰起要寫書。”
騰老英雄小時候並沒有上過學堂,認得字本就不多,二十八歲之前一直在戰場上齣生入死,直到從戰場上下來後,纔真正開始努力學習,不得不說“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在滕老爺子的身上體現得淋灕盡緻。
現在滕老英雄已經96歲的高齡瞭,身體依舊十分硬朗,正準備撰寫《淮海戰役》一書,他想讓子孫後代真正的感受到戰爭最本質的樣子,提醒他們珍惜現在生活的同時更不要忘本。
為瞭慶祝抗戰勝利七十周年,滕老英雄曾經將兩把匣子槍無償提供給萊蕪紀念館展覽過一段時間。
現在兩把槍依然靜靜地“躺”在老人傢裏,隻有滕老英雄纔是最適閤他們的“歸宿”。
祝滕老英雄健康長壽,嚮老英雄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