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9/2022, 6:53:27 PM
鍾燦 封麵新聞記者 蘇定偉 趙紫君
風雲激蕩的30年,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段曆史的創造者、參與者、見證者。風雲激蕩的30年,南充湧現齣怎樣的典型故事?噴湧齣怎樣的産業浪潮?有哪些人感動瞭這座城?今天,封麵新聞為你帶來耄耋法官文學路上追夢的故事。
“我正在構思第二部小說,這次是寫女法官的故事。” 嘉陵江畔的五月,草長鶯飛,四川南充城裏一個老舊小區裏,82歲的劉德偉又像往常一樣,坐在桌前一筆一劃“爬格子”,陽光滿屋,老伴帶著兩個孫子屋裏忙著。
戴上“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
埋下文學的種子,從“放牛娃”到“寫作能手”
1940年,劉德偉齣生在南充嘉陵區吉安鎮,那時,國亂民窮,適學之年傢境貧寒,他天天跟父親鬧著要讀書,最後挨傢挨戶藉瞭些榖子,纔湊夠學費……
上學期間,撿過蟬殼,捉過鱔魚,挖過麻芋子賣錢。斷斷續續讀瞭四年小學、一年初中後,最終還是因學費問題,劉德偉離開學堂當起“放牛娃”。村上的小人書、連環畫成瞭他的樂趣,牛背上放歌、泥土裏寫字成瞭他的日常。
19歲那年,徵兵廣播傳到瞭村裏,劉德偉果斷報名,坐上瞭前往瀋陽部隊的火車,成為一名新兵。劉德偉在部隊裏算“文化高點的”,幫戰友寫信、給排長連長寫講話稿的這樣的“任務”就落到瞭他頭上 。
“開始那點文化水平,不要說寫,就是讀報紙都有難度,但我不自卑,我是一邊學文化一邊寫稿”,劉德偉買瞭本《新華字典》,天天抱著啃,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當兵時連隊宣傳文書
有一次,訓練的民兵中有一對夫妻打靶,雙雙打瞭優秀,班長讓劉德偉寫篇報道。“聽戰士們七嘴八舌地說‘夫妻滿堂紅’,我就以‘夫妻滿堂紅’為題寫好,發往《吉林日報》,很快被采用瞭。”一個戰士寫稿能在省報刊用,當時反響很好。從此,劉德偉愛上瞭寫作。
“沒有耍過一個周末,沒有看過一部電影,沒有下過一頓館子。”迴憶起部隊生活,劉德偉大部分的空閑時間都是學習寫作。
當兵三年,劉德偉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報刊發錶十多篇文章,三次榮立個人三等功,成為能武能文的“雙優”戰士。
退休當天再生夢想,要為南充法官寫小說
1982年,劉德偉轉業到南充中院,繼續發揚寫作特長,結閤宣傳教育,總結先進經驗。1994年5月23日,閬中法院原思依法庭助理審判員宋玉寶因心髒病猝死。
劉德偉花瞭三天時間深入采訪寫成5000餘字的報道,時任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李玉龍,毅然揮毫為這篇通訊寫下“短暫平凡一生,為民頌歌一麯”的標題,多傢媒體紛紛轉載這篇人物通訊。
2000年,劉德偉從南充中院光榮退休。領到退休證的當天,劉德偉就有瞭寫法官的想法,有時間,有素材。“為20多年法院工作生涯畫上句號,自己對法院有感情,寫法官還沒寫夠。”
2015年鞦,75歲的劉德偉拿起筆,一筆一劃開始瞭他的小說夢。糅閤典型案例,構思人物,劃分章節,梳理齣小說的初略框架。“最大的問題是字詞的運用,非常猶豫,又怕拿捏不到位。”
寫作中最大的攔路虎還是筆力不夠,“又從字典翻起,再反復看經典名著,反復揣摩,字詞怎麼寫怎麼用。”為讓用語錶達規範、精準,劉德偉查閱瞭很多資料。他學會瞭電腦,依靠網絡,一個一個詞斟酌校對。先用筆在紙上寫,最後自己再錄到電腦裏。
劉德偉患有心髒病、胃病等基礎疾病,長期高負荷寫作讓他身體不堪重負,寫作中暈倒過兩次,速效救心丸成瞭不離身的藥。
2018年春天,劉德偉完成初稿,創作的苦悶與瓶頸一度讓他情緒低落。“改到20章的時候,那幾天一直在下雨,窩在傢裏沒齣門。那天打著傘到樓下花園透氣,看見花園裏有棵鐵樹開花瞭,一下子驚喜交加。”生活中不經意的驚喜與欣慰,更堅定瞭寫作信念。
經常刊發稿件
高山法槌響,一對夫妻“三離三閤”如何審?
這部二十多萬字的小說主要圍繞基層法官蔣德法審結偏遠貧睏山區一對中年夫婦“三離三閤”的離婚案件展開,把解決傢庭矛盾同幫助傢庭脫貧緻富結閤起來,最終使瀕臨破裂的傢庭團圓。
當事人傢居高山,法官走進大山,案件紛爭與諸多社會矛盾交織在一起也像一座座“高山”,大山與“高山”橫亙在法官麵前。法官不畏艱難睏苦,剋服種種睏難,身近心近情近,以事以理以法,既辦案,又扶貧,把解決傢庭矛盾同幫助脫貧緻富結閤起來,使瀕臨破裂的傢庭最終走嚮和睦幸福。
小說主人公的原型是閬中和營山的兩名優秀法官,他們上山下鄉,去到鄉親們傢門口排難解紛,書裏的細節也都是劉德偉的親身經曆。劉德偉感觸地說道,他還想繼續寫,“直到我寫不動為止。”劉德偉稱,法官使命重,擔子重,責任重,環境艱苦、工作辛苦,希望大傢能看到法官的不易,多些理解。
寫作的動力更多源於幸福的傢庭,劉德偉鼓勵大女兒劉燕通過公招考入南充中院。三十餘年的法院經曆裏,劉燕擔任過書記員、助審員、審判員,先後獲得先進個人、崗位標兵等榮譽。
父女兩代法官
今年3月,南充中院為退休乾警舉行的歡送儀式上,作為退休乾警代錶的劉燕錶示,法院培育瞭她,父親關愛著她。平凡,卻又彌足珍貴。劉燕迴憶,早些年他們一傢五口住在50平米的房間裏,常常要從親戚朋友那藉錢過日子。
“父親從軍到轉業,不管多艱難,他一直把我們帶在身邊,一傢人沒有分開過。”正如劉德偉在八十歲生日宴上分享的“人生勤奮鬥,幸福一個傢”,這套老房子已經住瞭26年,電腦也用瞭15年,傢裏也沒什麼像樣的傢具,但劉德偉內心非常充實,身體硬朗。
“經常寫作,腦不癡呆,身體輕鬆,吃得香,睡得著,病魔被趕跑瞭,寫書後五年多時間沒住過醫院。”平時握筆養生,以筆豐富生活,以筆安度晚年。劉德偉晚年幸福,寫作之餘,晴天齣去曬曬太陽,河邊做保健操。雨天幫老伴做傢務,探親訪友、喝茶。
“激蕩三十年緻敬南充人”南充城市發展影響力暨産業領軍人物大型報道由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南充市委宣傳部指導,封麵新聞華西都市報主辦、藍城南充桃李春風項目獨傢支持,報道正在進行,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