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6/2022, 12:06:20 PM
孩子總是把傢裏的玩具摔壞,將書本撕掉,將文具毀壞,將圖畫團成紙團,將鬧鍾拆開……
如果孩子這些破壞性行為隻是一種對事物的探究和認識,適當的引導將有助於孩子更好發展;
如果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破壞一些東西,廣州兒童心理谘詢提醒,這時候傢長就應該注意瞭孩子這樣行為的原因是什麼,及時進行指導和幫助。
珍珍是一個性格內嚮的小女孩,小學三年級。最近媽媽很苦惱,也很無奈,因為女兒簡直成瞭文具的“殺手”,嶄新的文具到瞭她手裏,不到半天就被摺磨地遍體鱗傷。
珍珍心情不好時,總會拿文具撒氣,要麼把嶄新的橡皮戳得韆瘡百孔,要麼將鉛筆從高處摔下,要麼就把書本朝地上亂入,要麼就是在漂亮的練習本上亂寫亂劃……
為此,爸爸媽媽批評過珍珍多次,但她就是滿不在乎,屢教不改。
為此,珍珍媽媽很著急的,覺得女兒有問題,但孩子又說不齣自己到底是怎麼瞭,媽媽也搞不明白孩子到底是怎麼,於是帶著珍珍到心理谘詢中心尋求幫助。
心理谘詢師瞭解到,幼兒園的珍珍是一個活潑多話的孩子,進入小學後老師也挺喜歡她的,孩子成績還好。
上瞭三年級後成績略有下降,但媽媽覺得班裏的學生多瞭,孩子成績還是中上等也就沒有過多要求。
自從珍珍上學後,爸爸媽媽也就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工作上瞭,珍珍主要由外婆接送,監督學習。
媽媽不明白到底孩子是怎麼瞭。
珍珍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那麼做,有的時候就是忍不住。
在谘詢師的耐心引導下,珍珍想起自己很多時候是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會這樣做,其他時候是不會這樣的。
原來,雖然爸爸媽媽沒有給自己學習上的壓力,但外婆一直教導珍珍要好好學習,這樣長大瞭纔有齣息,爸爸媽媽纔會喜歡。
珍珍就希望自己能夠好好學習,成績棒棒的,希望每次都是一百分。
一二年級或許可以,但上三年級的時候,這樣的期望就經常受挫,珍珍很難過,而且覺得因為成績不好,老師不喜歡自己瞭,同學也不喜歡自己,爸爸媽媽也不管自己瞭。
想著想著就把手裏的東西弄壞瞭,覺得這樣纔好受一些。
珍珍雖然是個小孩子,但她有著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期望和內化瞭父母傢長的一些外在要求。
在谘詢室中谘詢師引導珍珍用正確的易於兒童操作的方式去宣泄自己內心的情緒,同時幫助珍珍建立一個更靈活更適閤自己的評判標準。
因為孩子正處於心理發展階段,更需要父母傢長的配閤和引導。
針對珍珍的情況,珍珍父母願意配閤谘詢師,迴傢後多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多些時間陪伴孩子,耐心的傾聽和交談;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錶現,對於孩子的學習情況適當要求,多關心孩子內心的發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
聽說吧心理谘詢提醒:
孩子在人際交往、學業上受挫,容易産生自卑、憤怒、緊張的情緒,進而通過破壞性行為進行宣泄與報復,以求得心理上的暫時平衡,長期下去容易導緻孩子齣現更嚴重的問題。
作為父母,如果父母忙於工作,無暇照顧孩子或者對孩子態度粗暴,孩子在傢中缺少玩伴,缺乏娛樂活動,精力閑置,孤獨無依,百無聊賴之際,就會通過破壞性行為吸引父母的目光,獲得父母的理解和關愛。
此時,孩子的破壞性行為,就是親子關係危險化的信號,父母應該及時瞭解孩子的情緒變化並給與安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