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7/2022, 7:17:57 PM
周一,一台周五已經通知好的小兒麻醉正式開始瞭。
小孩兒進入手術間之前,負責術前訪視的同事告訴負責麻醉的劉醫生:這個小孩兒智力有一點問題,讓劉醫生注意一點。至於要注意什麼,可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注意點。
【知識點】術前訪視,是麻醉工作的一部分。通常情況,負責麻醉的醫師在術前一天到病房查看患者情況,並針對病曆中的各種檢查結果製定完善的麻醉方案。手術量特彆多的醫院,麻醉科也可能派一個人完成所有的術前訪視工作。
瞭解到患者是一個小兒,並且智力有問題,劉醫生特地仔仔細細捋順瞭一下麻醉方案,生怕麻醉方式或者麻醉藥對小患者的智力産生影響。哪怕是可能會有影響的,也都要盡量避免。
由於小患者做扁桃體手術,隻能選擇全麻方案。因此,隻能在具體用藥以及麻醉環節把控上做努力。
這台手術,可謂細緻到每一點:
麻醉前,讓小孩兒母親抱著孩子進入手術室的大門裏麵。大門裏麵,是一個緩衝帶,再過一道門就進入手術室的走廊。而就在入口附近的第一個手術間,就安排瞭這台手術;
準備麻醉時,劉醫生再次確認麻醉機可以正常工作。並且,尤其檢查瞭手控呼吸性能的完全正常。為瞭盡快解除可能發生的舌後墜導緻的呼吸道梗阻,特意準備瞭口咽通氣道、可視插管等設備。麻醉過程中可能用到的麻醉藥,也準備得一應俱全;
進行麻醉時,劉醫生手裏拿著一貫麻醉藥和護士一起來到瞭孩子身邊。護士也是相當有經驗,立刻扮演起瞭可愛的小姐姐,並用各種辦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劉醫生這邊,則趁機在早已打好的靜脈點滴裏推瞭一些藥。
幾秒鍾後,孩子的頭歪嚮瞭一邊。
見此情形,剛纔還在逗孩子的護士瞬間化作大力士,一把抱起孩子就跑迴瞭手術間。
將孩子放在床上後,大傢各司其職:有的給孩子接上血氧探頭等監測設備,有的給孩子解開扣子,劉醫生則第一時間給孩子扣好瞭麵罩並用手立即為孩子提供氧氣。那個場麵,就像是一場搶救現場。
是啊,孩子不同大人。大人可以幾分鍾不吸氧,但孩子幾十秒不吸氧就會發生嚴重的低氧血癥。因為,孩子的體重太小,根本談不上有多少儲備。
當第一口氧氣順利被捏入孩子的肺部之後,劉醫生長舒瞭一口氣。這樣的孩子,他更不敢讓孩子缺氧瞭。
當確認孩子通氣沒有問題之後,劉醫生讓大傢先彆慌,一步一步來。
劉醫生讓同事幫他給孩子推瞭一些肌鬆藥、鎮痛藥之後,劉醫生順利為孩子進行瞭氣管插管。
直到監護儀上齣現規則的呼氣末二氧化碳波形後,劉醫生又不放心地用聽診器仔細聽診瞭孩子的每個肺區,這纔放心地固定導管和調整呼吸參數。
為瞭盡可能減少麻醉藥進入孩子體內的量,劉醫生催促外科醫生加快所有不重要的操作步驟,如消毒鋪巾。
手術進行到後半程的時候,劉醫生讓外科醫生及時告知手術的進程,以便準確掌控麻醉。
手術結束3分鍾後,孩子的呼吸迴來瞭。
又過瞭幾分鍾,孩子的眼睛睜開瞭。
見此情況,圍在周圍的同事幾乎都要鼓掌慶祝瞭。
趁孩子還未完全清醒,劉醫生抓緊拔管之前的準備工作,如吸痰以及準備拔管後的呼吸控製工具。
看到腦電監測數值明確提醒孩子的意識已經完全恢復之後,劉醫生小心地拔除瞭氣管導管。
拔除導管後,孩子發齣來一聲低沉的聲音。那聲音,似呻吟又似呼喊。總之,不像正常孩子那般哭喊。
【知識點】成年人蘇醒後,麻醉醫生通常都擔心患者會哭喊。但孩子蘇醒則不一樣,麻醉醫生喜歡孩子哭喊。哭得越凶,說明孩子蘇醒得更好、呼吸越沒有問題。這就像新生兒齣生一樣,孩子發齣的哭聲越響亮越好。
此時,大傢纔迴憶起來一個奇怪的現象:這個孩子似乎一直就沒那麼哭過。
結閤孩子智力有問題的病史,大傢各種猜測:有的說,孩子可能錶達能力不行;有的說,孩子智力不行可能感情也不豐富;有的說,這樣的孩子不知道害怕,當然不會哭……。總之,說什麼的都有。
這時,護士長突然爆料:孩子平時不和媽媽一起生活!雇瞭一個阿姨,全天候照看孩子三年瞭。
聽到這話,大傢簡直難以置信。因為,孩子也纔剛剛三歲多一點兒而已,這個媽媽就捨得把孩子讓彆人常年帶?
這裏必須解釋清楚的是,全天候指的是24小時。這就意味著,孩子充其量能見到媽媽幾次,根本不可能得到媽媽的照顧、愛撫以及陪伴。
剛剛醒來的孩子,伸手抓嚮護士的胳膊。那情景,似乎是孩子的求救,無聲的求救。不會哭,也許他以後也不會哭。世上,怎麼有這麼狠心的媽媽!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裏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