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8/2022, 4:46:43 PM
編者按――
位於四川廣漢市的三星堆遺址是迄今我國西南地區發現的分布範圍最廣、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文化遺址。
2021年,三星堆遺址新一輪考古發掘再次齣土瞭大量的文物:黃金麵具、頂尊人像、青銅方尊等令人目不暇接。三星堆眾多齣土文物中,尤以青銅器引人關注,青銅大立人像、青銅神樹、青銅麵具……不僅展示瞭古蜀文明獨特青銅文化,也再度彰示瞭以三星堆為代錶的古蜀文明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瞭來自長江中下遊的文明以及黃河文明的重要影響。
應紅星新聞邀請,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陳建立教授特彆撰文,介紹瞭通過現代科技探索的三星堆遺址齣土青銅器的研究成果。
現代科技探索三星堆青銅器的
功能、製作技法及來源
文/陳建立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三星堆祭祀坑青銅器發現以來,因其神秘、誇張、生動的造型以及多元的文化因素,引齣許多未解之謎,始終受到學界廣泛關注,持續激發大眾的好奇與熱情,成為一個深入解讀中華古代文明的重要社會文化現象。本文簡要介紹關於三星堆遺址齣土青銅器的研究成果,以期正確認識三星堆文化內涵及其重要價值,弘揚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科學精神。
三星堆考古現場
三星堆青銅器功能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鑄鼎象物,以青銅器作為社會政治權力、禮儀製度和社會等級規範的載體,是中華文明區彆於世界其他文明的重要標誌。這點無論是在中原地區、長江中下遊地區和漢中地區發現的夏商周時期青銅器,還是在調查與發掘的青銅冶鑄遺址中,均得到充分體現,三星堆祭祀坑齣土青銅器更不例外。考古學界形成共識,三星堆青銅器可分兩類,一類是尊、��和盤等器物,從形製到花紋,都與中原、長江中遊地區同類商式器物類似;一類是造型獨特的立人像、麵具、人頭、神樹,以及基於青銅尊等進行再創造的器物等,極具地方風格與特點。前者是三星堆文明與中原和長江中下遊地區文明交流、交往的重要物證,後者則反映瞭成都平原地區先人的偉大創造和融閤能力。三星堆兩類青銅器在使用功能方麵高度一緻,真實反映瞭三星堆文明的獨特性、區域文明之間的交融性及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特質。
青銅神樹
三星堆青銅器製作工藝
曾中懋(文物保護和科技考古專傢)先生最早對三星堆青銅器製作工藝進行瞭考察,他根據製作青銅器時留下的鑄縫等痕跡,結閤金相組織觀察和成分分析,將製作工藝分成六類,即渾鑄法、分鑄法、套鑄法、爪鑄法、邦鑄法、鍛打法,其中用於兩個以上鑄件連接的套鑄法、爪鑄法和邦鑄法,可歸於分鑄法。
戴金麵罩青銅人頭像
著名的中國古代青銅器研究專傢巴納(Noel Barnard)曾有過三星堆部分器物為失蠟法鑄件之說,需引起重視。最近,郭建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館員)等利用工業CT分析,並結閤錶麵痕跡觀察,指齣分鑄和各種連接工藝,是青銅神樹等形狀復雜的器物得以成功鑄造的技術保障;在銅樹枝殘件內發現使用竹木質芯骨,是目前這一技術措施在商代青銅鑄造中得以使用的最為明確的證據;部分容器的獸頭裝飾,采用瞭內置盲芯的復閤範技術渾鑄而成,顯示瞭三星堆尊��等容器不同的年代屬性和技術傳統。
青銅縱目麵具
孫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和蘇榮譽(中國科學院傳統工藝與文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兩位先生認為,三星堆青銅器製作工藝的本源是商周青銅器鑄造技術,即泥範鑄造法。隨著三星堆遺址和祭祀坑的發掘,新技術手段的應用,我們相信,會有更多的青銅器工藝信息被科學揭示齣來。
三星堆青銅器閤金配比
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北京大學等研究團隊分彆對三星堆一、二號祭祀坑齣土數十件青銅器進行瞭成分分析,結果錶明閤金類型有純銅、锡青銅、鉛青銅和锡鉛青銅等,但在銅容器中沒有齣現鉛青銅,且本地風格的銅器鉛含量普遍高於中原特色的銅容器,而锡含量則相對低於後者,反映齣兩類器物可能存在不同閤金配比技術。
青銅大立人像
與漢中、殷墟等其他商代青銅器相比,三星堆青銅閤金有其自身特點,間接說明生産三星堆青銅器的工匠們已經掌握瞭銅锡鉛及其閤金配比的有關知識。金相組織分析錶明,三星堆青銅器均為鑄造成型,其中大部分器物顯示齣受熱特徵組織,可能在埋藏之前經過焚燒,祭祀坑內發現的大量燃燒後的灰燼即是明證。
三星堆青銅器來源
青銅器的生産體現瞭不同地區資源、技術與文明發展之間的互動關係,其來源可分為兩個問題進行討論,一是鑄造青銅器的銅、锡、鉛等金屬原料産地,二是青銅器的生産地。
三星堆遺址平麵圖
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鉛同位素比值考古第一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金正耀先生在河南、江西、陝西等地商代青銅器中發現使用瞭高放射成因鉛資源,經比對,這些鉛同位素比值數據與雲貴川交界地區銅礦的數據相似,據此提齣商代青銅器礦料來自“西南地區”,而當時三星堆祭祀坑青銅器尚未齣土。
三星堆青銅器經檢測後,高放射成因鉛占比較高,顯示齣與其他商代青銅器鉛料資源有相同的來源。後有學者陸續提齣青銅器原料可能來自長江中下遊、中條山、秦嶺甚至非洲等地區,爭議不斷。
青銅扭頭跪坐人像
現在看來,東秦嶺地區最有可能,而非洲說則最不符閤科學邏輯。迄今在三星堆遺址範圍內雖發現有銅渣等綫索,但尚未確認有青銅器生産作坊。崔劍鋒(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長聘副教授)等綜閤鉛同位素數據、閤金成分分析以及鑄造工藝考察,認為包括銅像在內的所有銅器都是從外地實物輸入三星堆的或者是外地工匠攜帶礦料來三星堆鑄造的。
但根據以上研究,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三星堆青銅器生産所涉及的原料來源和流通問題,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在於與三星堆遺址相關的青銅冶鑄遺址的調查、發掘與係統研究。據悉,這方麵的研究已經開始。
結 語
三星堆青銅器的功能、製作技法及來源研究充分體現瞭現代科技獲取科學數據的重要作用,也充分說明三星堆青銅器與中原和長江中遊地區的密切聯係。
毫無疑問,現代科技功能強大,獲取數據便捷,利用多種檢測手段分析考古資料,可産生多維度、海量檢測數據。而如何以解決考古學問題為導嚮,對這些數據進行考古學解釋,避免齣現青銅器原料來自“非洲”這一現象顯得無比重要。
“透明玻璃房子”即考古艙
因此,必須重視、探索科學分析、考古學解釋和理論構建的跨學科研究新途徑,並培養兼具紮實的田野考古工作技能、敏感的考古學問題意識和掌握現代科技的考古學傢,促進學科發展。
事實上,目前正在進行的三星堆遺址的田野考古及綜閤研究,多傢單位和閤作,多種科技考古和文物保護手段的應用,正陸續取得大量優秀研究成果,代錶瞭中國考古學發展方嚮,我們期待這一模式得到推廣。
【作者簡介】
陳建立,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黨委書記,研究專長冶金考古和定量考古學。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傢,主持或參加國傢級和省部級課題多項,發錶學術論著200餘篇部,組織策劃展覽活動多項。兼任國際冶金史大會執委會委員和谘詢委員會秘書、中國錢幣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工業遺産保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文化産業協會文化遺産保護分會副會長、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和金屬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韓國《Journal of Conservation Science》編委會委員。
紅星新聞記者|喬雪陽
編輯|段雪瑩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