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0/2022, 1:55:15 PM
“明明是大有可為的職業教育,為什麼‘想說愛你不容易’呢?”3月7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中華職教社常務副主任鬍衛自問自答地說,“原因在於職業教育被長期汙名化,被認為是失敗者的教育。”
“作為傢長,你接受自己的孩子讀職業教育嗎?”也有受訪者為難地問記者,“你覺得國傢怎樣做,大傢纔願意讓孩子選擇職業教育?”
就在這個問題尚無解時,2022年3月8日上午,有兩位來自職業技能領域的人大代錶齣現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二場“代錶通道”上。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二場“代錶通道”上,全國人大代錶王尚典(左)和全國人大代錶王曉菲(右)接受采訪。 圖片來源人民網
其中一位是來自一綫的石油工人代錶、中國石油錦西石化分公司車工、高級技師王尚典,身為“斷指鐵人”,他通過技能創新,榮獲“全國五一勞動奬章”,成為“全國技術能手”。
另一位是從紡織行業走齣來的妹子――山東省德州恒豐集團高級技師王曉菲。她從紡織女工做起,一步步變成全國棉紡織行業細紗工技能競賽冠軍,獲得“全國勞模”等榮譽稱號,成立“王曉菲技能大師工作室”,受邀參加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觀禮……
他們通過自己的行動讓人看到,無論是石油工人還是紡織女工,技能人纔也有春天。
職教為“失敗者教育”?
整體上,社會對職業教育存有偏見,認為讀職業教育低人一等,技術技能人纔地位不高,隻有學習不努力、成績糟糕的學生纔會選職業教育。
甚至,有人認為,“職業教育是失敗者的教育”。
全國人大代錶、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誌勇嚮中國少年報・未來網記者錶示,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的調查發現,30.2%的傢長不願意自己的孩子上職業學校。尤其是隨著“普職分流政策”的推進,傢長們最擔心自己的孩子考不上普通高中,被分流到職業高中。由此導緻的高考競爭壓力下移到初中甚至小學,成為增加學生負擔、引起傢長教育焦慮的重要原因。
目前,大傢的觀念仍未轉變,誤以為從事職業教育就是乾體力活,辛苦且待遇低,社會地位不高。
“全國鐵路勞動模範”戶衛欽在嚮工友們傳授火車輪探傷經驗。
某市教育部門負責人曾嚮記者錶示,“其實,比如學廚師專業的學生畢業後進入大酒店,其薪酬待遇遠遠超過一般的博士畢業生、甚至大學教授的收入水平。高級技工、高級工程師更是稀缺型人纔,其待遇更不用說。”
不過,由於難以被認可,初中畢業生進職業學校成為“普職分流”下的無奈選擇。
政府工作報告這樣解答
中國少年報・未來網記者注意到,202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明確指齣,“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完善産教融閤辦學體製。”
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關於職業教育的錶述為,“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深化産教融閤、校企閤作,深入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製度。”
從“深化産教融閤、校企閤作”到“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完善産教融閤辦學體製”,嚮社會釋放瞭什麼信號?
全國人大代錶、宇華教育集團董事長李光宇接受中國少年報・未來網記者采訪時說:“不論是國傢層麵還是地方政府,都在高頻次提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這背後是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對大量技術技能人纔的需求。”
為瞭適應經濟發展轉型的需求,解決職業技能型人纔短闆,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2021年10月,中辦國辦印發瞭《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同年4月還召開瞭全國職業教育大會。
今年的《報告》還指齣,“使用1000億元失業保險基金支持穩崗和培訓,加快培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急需人纔。”全國人大代錶、雲南工商學院執行院長李孝軒嚮中國少年報・未來網記者錶示,由此可見,産教融閤不再僅僅停留在“辦學模式”,而是上升到瞭“辦學體製”。
固守偏見or尋求機遇?
然而,擺在我們眼前的事實是,一方麵,每年近韆萬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巨大;另一方麵,企業招工難,相關領域的實用技能型人纔缺口巨大。
隨著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速度不斷加快,我國整體産業結構陸續嚮數字化轉型。未來幾年,新技術人纔將麵臨近韆萬級彆的缺口。
然而,在民眾固守偏見、不願意主動擁抱職業教育的時候,企業已敏銳地嗅到瞭商機。
中國少年報・未來網記者梳理發現,“雙減”政策落地之後,不僅新東方、好未來、高途、學大教育等是上市教培巨頭均嚮職業教育轉型,不少資本也跨界布局或加碼職業教育。
圖為在職教育學生進行模具與主要零件加工。圖源山東省教育廳官網
前不久,博駿教育投資兩傢職業教育機構;中公教育也宣布成立職教事業部,與全國多所高校共建人工智能産業學院、數字經濟學院等。
此外,華為、360、京東等龍頭企業與職業院校共建産業學院。
職教辦學條件“缺”在哪?
正如《報告》所示,目前,我們的職業教育發展存在一些瓶頸。
與2021年相比,《報告》對職業教育的描述突齣瞭“改善辦學條件”。目前,職業教育辦學條件存在哪些問題?
李孝軒嚮中國少年報・未來網記者錶示,相對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的成本更高,投入周期更長。據聯閤國教科文組織測算,職業教育辦學成本是普通教育的3倍左右。
然而,多位受訪者均反映,經費保障不足製約職教發展。
“在經費保障方麵,當前,總體經費和生均投入均顯不足,已成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突齣短闆。”李孝軒引用瞭教育部事業發展和經費統計(2021年快報)數據,以高等職業教育為例,2020年,高等職業教育的生均投入水平還不到普通本科教育的45%。
據李光宇介紹,近些年,職業教育發展迅速,尤其是2019年“高職擴招”政策開始實施後,高職院校招生人數迅速增加,但是,軟硬件辦學條件尚未及時提升,教育教學設施落後、實習實訓滯後於生産實踐、教師專業教學中理論多實踐少、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不強等問題比較常見。
對於師資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也嚮記者錶示,通過職業技能大賽可以發現,國外的教練多是企業裏的高技術人纔,而我們職業學校裏絕大多數老師的理論可以,技能欠缺。
“其實,職業教育辦學條件好壞,不在於校捨是否高大上,車床設備是否昂貴,而在於産學研的深度是否有效拓展,校企閤作的力度是否到位。”李光宇補充道。
女工在織土傢錦。 未來網記者李盈盈攝
提升行業吸引力纔是王道
那麼,如何完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
在經費方麵,作為職業教育的踐行者,李孝軒建議,一方麵,財政部門按照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的需要,科學測算各級職業教育的辦學成本及與現有投入水平間的差距,為財政性經費投入政策、學費政策等提供依據。另一方麵,鼓勵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健全職業教育經費多元投入機製,形成全社會共同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閤力。
在職教培養晉升體係方麵,鬍衛建議建立“職業教育高考製度”。
倪閩景認為,建立“新八級工製”,將工人的技術等級和工資掛鈎,給予職業技能人纔晉升通道和高水平的待遇,提高吸引力。
李光宇一直重視産教融閤,他建議相關部門加強製度建設,建立校企閤作長效機製,讓雙方都能受益。同時,提高職業人纔培養率,高職院校要在産學研上有所突破,推廣“校中廠”“廠中校”等聯閤辦學模式,推廣“訂單化”“定製化”“場景化”培養,推進教育鏈和産業鏈深度融閤,讓學生一畢業就能成為技術技能“熟練工”。
就像“代錶通道”上的兩會代錶一樣,用技術實現職業成就感。
來源:中國少年報・未來網 記者:李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