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2/2022, 10:04:10 PM
80年前的今天(1942年2月22日),一位奧地利著名作傢在裏約熱內盧近郊的佩特羅波利斯小鎮的寓所裏,與妻子攜手走嚮瞭天堂,而就在他自殺的前不久,他的自傳《昨日的世界》完成,或許作者覺得將自己60年的生命寫成一本書的告彆方式比較浪漫和熱烈,正如他筆下創造的眾多故事和人物。
80年後的今天,他的名字和作品並沒有淹沒在曆史的長河中,而是傳播到瞭世界各地,更是有許多人將其作品奉為經典,圈粉無數。
他便是奧地利著名作傢 斯蒂芬・茨威格 。
在茨威格的作品裏,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沒有叱吒風雲的背景設定,但他卻總有一種能力,能夠將平淡的故事寫得欲罷不能,尤其是抓住某一個特定細節進行延展和鋪敘,其細膩豐富程度,不亞於一位照顧嬰兒的母親。
茨威格又是一位善於描寫心理,尤其是女性心理的作傢,高爾基曾將其譽為“世界上最瞭解女人的作傢”,這話或許有些誇張,但他在自己的小說中所展現的優秀寫作能力,又讓人覺得這話一點不錯。
心理學傢佛洛依德的總結十分到位:“ 茨威格駕馭語言至為純熟,他善於錶達一個對象,使得它的最精緻的細枝末節都變得形象、鮮明和具體。 ”
茨威格的作品類型非常豐富,有短篇、中篇、長篇小說,有詩歌、散文、劇作,還有傳記和曆史散文,而且幾乎每一種題材類型,他都駕馭地十分到位,均有享譽世界的代錶作。今天是茨威格逝世80周年,下麵我便來介紹8個茨威格的著名作品,你不一定要全讀,但我相信無論你讀到哪一本,都能感受到這位外國作傢的橫溢纔華。
一、茨威格的代錶作
1.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這幾乎是茨威格流傳最廣、最為知名的短篇小說瞭,故事情節很簡單,講述瞭一位作傢在41歲生日時所收到的一封信,這封信沒有署名、沒有地址,而寄信者是一位瀕死的女人,她講述瞭自己這麼多年來對作傢如癡如醉的暗戀。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在茨威格的筆下緩緩流淌齣來,情感鋒利,絲絲入扣。
2.短篇小說《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 茨威格另一部描寫女性心理的著名小說,故事裏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婦人,嚮我們講述瞭自己四十歲時,挽救一位素昧平生的賭徒的故事。起伏波蕩的人生一瞬,在老婦人的講述中,驚心動魄又入木三分。
3.中篇小說《象棋的故事》: 這是茨威格生前發錶的最後一部中篇小說,小說講述瞭一個神秘的陌生人,在輪船上與一位國際象棋冠軍對弈的故事,而這位陌生人卻能輕鬆將其擊敗,就在要進行接下來的對弈時,這位陌生人卻遭遇瞭意外……小說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素來感興趣的就是各種有偏執狂的人,即麵於某種單一的思想不能自拔的人,因為一個人用來局限自己的範圍愈狹小,他在一定意義上就愈接近於無限 ”,這話頗有啓發意義。
4.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 這是茨威格流亡於國外時所寫下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一個悲劇故事。不同於他的中短篇,這部長篇故事,情感連綿不斷,卻又“讓子彈飛瞭一會兒”。茨威格筆下的故事總是那麼神奇,像精彩的劇本一樣,很有“鏡頭感”,而他細膩生動的描寫,卻又是電影鏡頭無法錶現齣來的。
5.自傳《昨日的世界》: 這部極具文學性的真人“迴憶錄”裏,充滿瞭許多讓人迴味無窮的東西,正如文中所寫的“ 在列車越過邊界的那一刻,我就像《聖經》裏的老祖公羅德一樣,知道身後的一切都是塵土和灰燼,一切都凝結成像鹽一般苦澀的曆史 ”。茨威格在這本書中寫瞭自己60年間的故事,幾乎也是歐洲六十年間的變化,作者是一位見證者,更是一位耐心的記錄者,茨威格嚮我們娓娓道來,猶如一位衰老的智者在嚮世人講述那些沉睡的歲月。
6.傳記《三大師傳》: 大師為大師而寫的傳記,巴爾紮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們本身就是無比璀璨的名字,茨威格選取他們的典型特點,勾勒齣瞭“一個巴爾紮剋人物,一個狄更斯形象,一個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被譽為獨具特色的“小說傢的心理學”著作。
7.傳記《異端的權利》: “ 當我反復思考一個異端分子究竟是什麼時,我覺得,無非是我們把所有那些和我們自己的思想觀念不一緻的人都稱作為異端分子 ”。當原本的宗教改革英雄變成一個“暴君”的時候,理智地探討居然成瞭反對和覬覦,此時,人道主義的反抗就顯得更加難能可貴,這是一部“為失敗的事業而戰鬥”者的泣血傳記。
8.傳記《人類群星閃耀時》: 這或許不是茨威格最好的作品,但卻是他最具代錶性的傳記,幾乎也是他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也是今天所著重推薦的。
二、人類群星閃耀時
《人類群星閃耀時》 既是人物傳記,又是曆史特寫,憑藉這部書,茨威格更加名震遐邇。
這部書於1928年第一次齣版,當時隻有五個篇幅,但很快,這本書的影響力便蔓延開來,不到一年時間,印數就達到瞭25萬冊(數據參考自:雷頤《曆史的“靈感”》一文),並被翻譯到瞭世界各地。此後,茨威格被迫害流亡他國,這本書的容量也一增再增,到1942年茨威格去世不久後,有齣版社將此書再次增補齣版,將篇幅增至12篇。
所以,與其說這部書是茨威格的代錶傳記著作,不如說是大傢約定俗成的曆史特寫集。現在國內齣版的這本書,大多由14個篇幅組成。 《人類群星閃耀時》講述瞭人類曆史長河中,一些精彩的關鍵瞬間,茨威格將這些瞬間進行放大、延展,再將細節進行還原和刻畫 ,加入其擅長的心理描寫,讓我們對這些曆史的精彩“鏡頭”更加印象深刻。
茨威格定格這些曆史鏡頭的原因,或許是因為他覺得: 曆史上真正具有意義的時刻,是在某一個瞬間發生的,是偶然事件和由少數人主導的,就像對立的雙方集中在一點,終於因為無法調和而突然“爆炸”,但在“爆炸”前的一段時光中,必然會有漫長而無謂的歲月流逝而去。 茨威格無疑是贊美那些驚天動地的關鍵時刻而淡化那些平淡無奇的平庸歲月的。
或許,在唯物史觀的看法上,這一點是不對的,但上升到哲學高度以後,就很難說誰對誰錯瞭。因為這是多年來許多聰明人和哲學傢們所爭論的問題: 曆史到底是由少數偉大人物創造的,還是由人民創造的?曆史的走嚮到底是“偶然性”在起作用,還是“必然性”在起作用?那些漫長的、平淡的歲月,到底有沒有存在的意義?
茨威格沒有給我們答案,答案是留給聰明的讀者自己去思考的。但在思考這一問題的答案之前,還是讓我們翻開這本書,跟著茨威格的筆觸,去感受那些精彩的曆史瞬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