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2/2022, 6:18:27 PM
心直口快的湘雲對新來的寶琴說過這樣一句話:“ 到瞭太太屋裏,若太太在屋裏,隻管和太太說笑,多坐一迴無妨;若太太不在屋裏,你彆進去,那屋裏人多心壞,都是要害咱們的。 ”
明眼人都知道,湘雲說的是趙姨娘母子。這對母子的心壞,人所共知,也隻有湘雲會無所顧忌地說齣來。
第三十三迴,寶玉挨瞭父親賈政一頓胖揍,差點被打死瞭。挨揍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蔣玉菡,二是因為金釧兒,“ 在外流蕩優伶(蔣玉菡),錶贈私物,在傢荒疏學業,淫辱母婢(金釧兒) ”。然而,真正讓賈政下死手的是賈環的告狀,就像火上澆油般,直接將賈政心中的怒火點燃。所以,作者的迴目名用的是“ 手足耽耽小動唇舌 ”,虎視耽耽的手足小動唇舌,如四兩撥韆斤般,徹底激怒瞭早就對寶玉心懷不滿的賈政。
我們先來看賈環說瞭些什麼:“ 我母親告訴我說,寶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裏,拉著太太的丫頭金釧兒強奸不遂,打瞭一頓。那金釧兒便賭氣投井死瞭。 ”
擁有上帝視角的讀者知道,賈環所說完全是莫須有,不過是趙姨娘捕風捉影捏造齣來的。母親捏造,兒子告狀,母子倆完美配閤,差點將寶玉置於死地。
寶玉被打之後,因禍得福,得到瞭最大程度的關懷,整個榮國府都在圍著他轉。對比之下,趙姨娘母子雖然沒有受到懲罰,但一個細節錶明,趙姨娘自覺心虛起來。
第三十五迴,賈母帶著眾人來到怡紅院,說笑一番之後,一行人齣瞭大觀園,“ 王夫人恐賈母乏瞭,便欲讓至她住的上房內坐”,這裏有一個細節:“那時,趙姨娘推病,隻有周姨娘與眾婆娘、丫頭們忙著打簾子,立靠背,鋪褥子。 ”
“ 趙姨娘推病 ”,也就是裝病藉故躲瞭起來,不敢齣現在大傢麵前。
這就是心虛的錶現。
沒有人指責她,她卻自覺心虛起來。而心虛,是省悟的開始。
在此之前,趙姨娘做過更惡的事,就是第二十五迴的“ 魘魔法叔嫂逢五鬼 ”。就在寶玉奄奄一息之時,趙姨娘還敢在賈母麵前齣主意:“ 老太太也不必過於悲痛瞭,哥兒已是不中用瞭,不如把哥兒的衣服穿好,讓他早些迴去罷,也免些苦;隻管捨不得他,這口氣不斷,他在那世裏也受罪不安生。 ”
此時的她,毫無心虛之感。
那麼,為什麼這次事情更小卻如此心虛呢?因為“ 魘魔法 ”那次很難查證,這次卻太容易查瞭。賈環對賈政說的話,隻要王夫人和賈政當麵說起來,馬上就知道是趙姨娘母子從中使壞。
這麼容易查證的事卻沒有查,不是趙姨娘太幸運,而是因為王夫人的大胸襟和薛寶釵的大格局。
擁有大胸襟的王夫人,明明對賈環有所懷疑,還是放棄瞭查證。
寶玉挨打,王夫人有多心痛可想而知。是她在賈政麵前苦求,纔讓賈政停手的,否則真就被打死瞭。
事後,王夫人“ 恍惚聽見寶玉今兒捱打,是環兒在老爺跟前說瞭什麼話 ”。她找襲人求證,襲人沒有給她確切的迴答:“ 我倒沒聽見這話,隻聽說為二爺霸占著戲子,人傢來和老爺要,為這個打的。 ”
注意襲人的話,她沒有說是,也沒有說不是,隻說自己“ 沒聽見這話 ”。
然後,這件事在王夫人這兒就再沒有下文瞭。
這說明什麼?說明王夫人並不想深究,不想把事情鬧大。
試想,如果她要深究查證,很難辦嗎?
王夫人“ 恍惚聽見 ”是從哪兒聽見的?茗煙說他是“ 聽見老爺的人說的 ”,也就是賈政的隨從說的。王夫人的“ 恍惚聽見 ”應該也是從賈政的隨從那兒無意中聽到瞭一句半句。
如果她想查證,完全不必問襲人,隻需要像王熙鳳“ 訊傢童 ”那樣,把賈政的隨從找過來問問,就一清二楚瞭。
無論是明查還是暗訪,王夫人都很容易查到真相,但王夫人沒有這樣做。
不是她不敢,而是她不能。如果她這麼做瞭,勢必把事情鬧大,最終影響的是閤府的安穩、賈母的心情以及寶玉賈環兄弟的關係。
所以,王夫人即使心痛,即使明知趙姨娘母子在背後使壞,她也隻能息事寜人,當作什麼事也沒發生。
這就是 她作為當傢夫人的大胸襟:個人榮辱事小,傢族安穩事大。 無論趙姨娘母子如何興風作浪,她都會為瞭傢族而不予追究。
對於王夫人的息事寜人,趙姨娘也心知肚明,所以她說“ 分明太太是好太太 ”。她知道,王夫人屢屢不和她計較,不是因為怯懦怕事,而是因為寬宏大量。
正因為如此,趙姨娘不但從不忌恨王夫人,還努力嚮王夫人示好。第六十七迴,寶釵把薛蟠從蘇州帶迴來的土特産分給眾人,也給瞭賈環一份時,趙姨娘不但感嘆“ 怨不得彆人都說那寶丫頭好,會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來果然不錯 ”,還拿著禮物跑到王夫人麵前想“ 賣個好兒 ”,當著王夫人的麵猛誇寶釵。
可以說,如果不是賈母拼命捧寶玉造成賈環的自卑和趙姨娘的不滿,王夫人和趙姨娘這對妻妾會相處得更好,寶玉和賈環也能做到兄友弟恭。
正是王夫人的無限包容,換來瞭趙姨娘的恭敬和好評 。
擁有大格局的寶釵,及時製止瞭襲人對賈環的指證。
寶玉挨打,除瞭王夫人特彆心痛,還有襲人。書中說襲人“ 滿心委屈,隻不好十分使齣來……見賈母、王夫人等去後,便走來寶玉身邊坐下,含淚問他:‘怎麼就打到這步田地’ ”。
一嚮穩重的襲人關心則亂,這次也不冷靜瞭,不但找茗煙問挨打的原因,還一五一十地說給寶玉聽。
要知道,這種做法是相當危險的,但凡寶玉心眼小一點,他就可能對賈環懷恨在心。那麼襲人無形中就起到瞭離間寶玉賈環兄弟關係的作用。
幸而在場的還有寶釵,她及時把危險的苗頭扼殺瞭:“ 不必驚動老太太、太太眾人,倘或吹到老爺耳朵裏去,雖然彼時不怎麼樣,將要對景總是要吃虧的。 ”
襲人是聰明人,一下就聽齣瞭寶釵的話外之音,“ 不必驚動老太太、太太眾人 ”說的是不要把賈環告狀的事說齣來。
這裏有個信息差的問題,《禮記》中說:“內言不齣,外言不入。”內院的話,不往外麵說,外麵的話,不嚮內院傳,這是懂禮之人該守的禮儀。所以,即便賈政王夫人是夫妻,他們也謹守著這個禮儀。賈政不會把他為什麼要打寶玉的事說給王夫人聽,王夫人也不會主動去問。因為父親教育兒子屬於外麵的事,內院不能打聽。
正因為如此,寶釵纔說“ 倘或吹到老爺耳朵裏去 ”,襲人這裏說齣去的話,屬於內院的事,但要是說開瞭,鬧大瞭,難免被賈政聽到,就像王夫人“ 恍惚聽見寶玉今兒捱打,是環兒在老爺跟前說瞭什麼話 ”。
等賈政聽到時,他主動問起來,就屬於“ 將要對景 ”,三頭六麵對質,趙姨娘賈環母子捏造事實告刁狀就再也瞞不住瞭。所以寶釵說“ 總是要吃虧的 ”。
誰吃虧?首先當然是趙姨娘賈環母子要受懲罰,然後茗煙和襲人亂傳話也脫不瞭乾係,最終吃虧的還是寶玉,徹底得罪瞭趙姨娘和賈環。
情急之下的襲人沒想到這麼多,經寶釵這一提醒,意識到自己差點釀成大錯,所以“ 心內著實感激寶釵 ”。
自此以後,襲人再也不提賈環告狀的事瞭,就連王夫人問她,她也說“ 沒聽見這話 ”。
這就是 寶釵的大格局,站得高,看得遠,想得周全,於是避免瞭一場牽連眾多人的禍患 。
王夫人的大胸襟和寶釵的大格局,讓趙姨娘自覺心虛。
曾經有人問我:難道趙姨娘和賈環這樣的壞人受到懲罰不是應該的嗎?為什麼要委屈自己替他們隱瞞?
是啊,善良的人總希望看到惡有惡報,像趙姨娘賈環這樣總是使壞的人就應該遭受最嚴厲的懲罰。
可是啊可是,再怎麼嚴厲的懲罰,賈環也是賈政的兒子,趙姨娘也是賈政的愛妾,總不是把他們弄死或趕齣府去吧?
對於心眼小而又心理陰暗之人,以惡製惡隻會遭到反彈,使得他們更加不擇手段。 如果不能一招製敵,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寬容使之反省 。
注意,這裏說的是心眼小而又心理陰暗之人,並不是指本質上就奸惡之人。作者給趙姨娘的定位是“ 愚妾 ”而不是“惡妾”,說明她隻是愚笨而非奸惡。
也就是說,趙姨娘的作惡,都是心眼小而又心理陰暗所造成的。比如她說金釧兒之死是“ 寶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裏,拉著太太的丫頭金釧兒強奸不遂,打瞭一頓。那金釧兒便賭氣投井死瞭 ”,這並非是趙姨娘惡意捏造,而是以她有限的見識,憑藉她所能掌握的信息腦補齣來的。
她掌握瞭哪些信息?金釧兒先是被打然後被攆,寶玉則灰溜溜地跑瞭。幾天之後,金釧兒便投井瞭,而且這幾天金釧兒都“ 在傢裏哭天哭地的 ”。
這些信息連起來,再聯係寶玉“ 色鬼 ”的名聲,是不是容易往逼奸上想?憑趙姨娘的見識,她絕想不到這件事其實和她的兒子賈環有關,也想不到王夫人是為瞭維護賈環纔掩蓋真相、封鎖消息。
得不到真相就自行腦補,而且往陰暗裏腦補,這正是很多愚者的共同點,也是謠言得以流傳的原因。 所以有句話說“謠言止於智者”。
趙姨娘自以為靠腦補齣來的情節就是真相,得意洋洋地說給賈環聽。她沒想到,賈環會有機會嚮賈政告狀,更沒想到賈環告狀的時機居然這麼巧,就撞上瞭賈政正為琪官的事震怒。
於是,她心虛瞭。
趙姨娘再是“ 愚妾 ”,她也知道,這件事很容易查到她頭上。後果有多嚴重,她也能想到,即使老太太不發威,她在賈政那裏也會遭到一頓訓斥,兒子賈環也免不瞭一頓打。王夫人能不能放過他還未可知。
但是,懲罰遲遲沒有來。
為什麼不來?趙姨娘知道,隻能是因為王夫人如以往那樣寬宏大量息事寜人,暫時放過瞭她們母子。
說是“暫時放過”,是趙姨娘的心理。以她的小人之心,她想不到王夫人會徹底放過她。於是,這件事就成瞭懸在趙姨娘頭上的一把利劍,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砍下來,因為鞦後算帳也是陰暗小人常有的心理。
有瞭這柄利劍的存在,趙姨娘老實多瞭。自此以後,再也沒有他們母子謀害寶玉的行為。
這可比懲罰有用多瞭。
這就是 包容的力量,往往比對抗和重罰更有用 。王夫人用包容化解瞭趙姨娘的陰暗,同樣,寶釵用包容化解瞭黛玉的揣度。王夫人用包容羸得瞭趙姨娘“ 分明太太是好太太 ”的評價,寶釵則用包容贏得瞭黛玉的“ 金蘭語 ”和“ 金蘭契 ”。
我們常說“海納百川”,百川之所以都投身大海的懷抱,就是因為大海願意無限包容百川。
一個擁有大胸襟和大格局的人,是無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