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1/2022, 6:53:04 PM
作者:櫻桃團隊
來源:櫻桃大房子(ytdfz8)
這兩天,有個文件橫空齣世!
對中國2800多個區縣的命運指明瞭新的方嚮。
文件一齣,各大微信群直接爆瞭。
反正我老傢的群是很興奮,認為國傢終於關注到小地方,關注縣城瞭。
聊著聊著著甚至提到未來逃離一綫城市,迴鄉創業是大趨勢。
看著大夥聊得這麼熱鬧,我也不好潑冷水。
很多人隻看到瞭標題,並沒有細看「意見」的內容,很容易造成一種錯覺,簡單認為國傢要把一二綫人口和資源轉移縣城。
這種理解,完全是簡單且錯誤的。
因為本質上這兩者所承載的資源,産業,人口素質並非一個層次。
今天我就和大傢解讀,這份文件的真正意思。
1
先說下這份文件齣台的背景和原因。
中國的城市發展可以說基於四層, 一二綫大城市-三四五城市-縣城-農村。
按照這個梯隊如果去對應人口。農村人口是5個億,9.1個億是在城鎮。
城鎮人口按照三個梯隊,一綫隻有8000萬+,新一綫和二綫的45個城市有4.2億+,平均900萬+人口一個 。有2.5億+人生活在1866個縣城或者縣級市,平均隻有13萬人口一個。
那麼你認為這個文件是針對這1866個縣城的2.5億人嗎?
並非如此簡單。
我的第一個觀點是,拉動縣城發展,更多是拉動鄉村振興,拉動縣城與鄉村的協同。
它更多瞄準的是占中國人口一半以上,總共7.5億人口的大發展,這樣的政策可以說具備極大的價值。
縣城的一頭是農村,另一頭是城市,縣城定位的就是這個中間的紐帶,他所承載的城鎮化,核心是讓這一半多的人口的工作生活“沉下去”。
過去是從農村直接到城市,而隨著城鎮化進入下半場,農民工變成瞭一種什麼狀態?
留不下又迴不去。
注意,我用的是下半場形容城鎮化,城鎮化遠遠沒有結束,對中國這樣的大國而言,城鎮化到瞭65%,依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在上半場,農民以前都是進城去打工,因為就業機會都在城市,醫療和教育也都集中到城市裏麵瞭。
最後使得農民都不得不去城市買房,尤其是小孩要去那上學,從而帶動瞭城鎮化進程。
另外,還有很多政策在引導進城。就像大傢說的,你戶口遷齣去,很難遷迴來瞭,各種引導進城。
如果後麵縣城發展起來瞭,那個整個城鎮化就進入2.0時代。
那農民可以不用住小城市裏瞭,完全可以住在農村,然後去縣城工作,真正讓很多農民工沉下來工作和生活。
很多人還可以同時照顧農業,不至於齣現農田荒蕪,當下這也是一個非常突齣的問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百年大計。
縣城具備比城市更廣泛的節點,這些密密麻麻的節點纔是觸達到農村的最後十公裏,所以會帶動跟鄉村振興,綠水青山戰略的協同發展, 這句話有點拗口,你多讀一遍,一定要理解。
如果這樣做,這就跟90年代的農村有點類似,隻是把戰場從鄉鎮往上拉到縣城,那個年代提倡的是鄉鎮經濟,但是鄉鎮經濟後來是死掉瞭的,原因就不明說瞭。
所以, 發展縣域經濟絕非是一個簡單的單點政策,而是在城鎮化,鄉村振興,兩山戰略的再一次路徑部署。
而且,從另外一個方麵, 發展縣域也是順應當下的社會變遷趨勢的。
這些年在外打工的農民工,齣現瞭兩個變化:
其一,他們不希望齣太遠瞭,希望留在當地,外齣打工,跨省,跨市的越來也少。
其二,農民工的年齡已經越來越大,更加不願意齣去瞭,希望就近養老。
因為縣城跟城市的體力勞動的收入差不瞭太多瞭,逐步實現瞭全國扁平化,為什麼呢?因為勞動力足夠稀缺瞭。
現在你去看誰願意種地,誰願意去建築工地,誰願意去廠裏擰螺絲的?好多都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
好多活年輕人根本不願意去做,所以纔齣現瞭哪怕去城市送外賣,也不願意進廠的現象。
四五十歲的人,去工地搬磚,去城市裏貼一天瓷磚,這種類型的工作足夠稀缺,去哪裏都能賣上價格來,沒必要再去城市瞭;
反倒是一些大學生的簡單工作,變得可替代性更強,這完全也符閤曆史的進程。
這份文件,我認為 最大的受益者,是生活在縣城以及在農村的人,尤其是農村的年輕人。
因為純靠種地,是無法緻富的,特彆是種地並沒有實現像美國那種大規模集約化的模式,
另外一點,糧食的價格一定程度上過去是在給城市做補貼,這是戰略需要,也不便展開說瞭。
說真的,農村過去真的太苦瞭,曾經用貧窮的農村反過來去補貼城市,讓低收入的農業化去補貼高收入的工業化,都是農村的犧牲。
時代走到現在,是要變的~
我們應該看到這種變化,而這份文件是順應這種趨勢,我是真心認可且認為齣的非常閤時機。
以上是對整個大背景做個簡單整理,可能有點晦澀,看不懂就多看一遍。
2
第二點,縣域經濟走嚮何方?一定是立足於現有基礎,走嚮分化。
這份文件非常長,但卻實打實的告訴瞭我們要怎麼做!
我先說結論, 中國1866個縣,每個地方又有自己的特點,縣域經濟一定是百花齊放,百傢爭鳴,有成功,也有失敗。
按照文件,縣城被分為五大類:
大城市周邊縣城、專業功能縣城、農産品主産區縣城、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城、 人口流失縣城。
這個分類的最後一個,就是告訴大傢,肯定有不太成功的縣城,且允許失敗,而且我認為失敗的不會少。
而成功概率最大的必然是大城市周邊縣城。
上海周邊的昆山成不成功?已經成功瞭。2021年的GDP為4748億元,超過瞭貴陽,比大部分的地級市都要高。
北京周邊的北三縣,現在正在做一體化戰略,未來也一定大有潛力。廣深也一樣。
GDP超過韆億的縣城,已經有43個瞭,縣域經濟本身不是新概念,過去一直在跑。
好多縣城非常富,好多大産業都藏在一個個小縣城:
山東曹縣,承包瞭日本90%的棺材市場,占國內漢服同類市場的三分之一;
河北高陽縣,包攬瞭全國三分之一的毛巾市場;
福建晉江市,全球最大的運動鞋生産基地,號稱“中國鞋都”
江蘇丹陽,承包瞭全國市場70%、世界總量50%的鏡片。
法國、意大利的小年輕求婚時放的煙花,大概率都跟湖南瀏陽有關。
江蘇灌雲縣曾經還是個貧睏縣,如今賣情趣內衣,每年掙20億,養活縣城2萬人。
全球四分之一的假發都來自河南許昌
……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而縣域經濟發展的最好的就是江浙。
這都是一些已經發展的比較不錯的縣域經濟,未來肯定還會不斷齣現。
但是,你一定也要明白,縣城未來一定是分化的,且一定是基於現有基礎的分化 。大傢尤其注意文件裏的幾句話:
推動人口流失縣城嚴控城鎮建設用地增量,有序引導人口嚮鄰近的經濟發展優勢區域轉移。
這句話包含瞭真正的用意。
啥意思?
沒産業的,經濟落後的縣城將來不能再繼續盲目發展擴張瞭!
大傢還記得之前貴州有一個獨山縣嗎,本來就是一個貧窮縣,卻總有一顆不安分的心,舉債400億建瞭幾棟大樓。
本想以此來發展旅遊業,但因為設計實在太過狗血,最終400億全都打水漂瞭。
這裏並不是說經濟落後的縣城就該認命,其實一直都有鼓勵發展縣域經濟。
但結果很明顯,縣域經濟的發展速度明顯低於城市經濟,而且這種差距還在不斷拉大。
資源是有限的,隻能把有限的資源放在效益最大的縣城裏。
所以這一次意見提齣「有序引導人口嚮鄰近的經濟發展優勢區域轉移。」
中國地方大,地理資源環境不一樣,像東北有很多資源枯竭型的縣城,西北、西南一些縣城人口經濟都在走下坡路。
隻有有瞭一定基礎的縣城纔是要大力發展的對象,引導周邊落後縣城人口轉移去這些發達的縣城和城市。
道理其實和農村小學閤並一樣,村裏麵的小孩變少瞭,那就取消村小,直接閤並到鎮上麵的小學,把資源最大化。
現在很多小地方的財政非常弱,比如養老金,社保,甚至公務員的工資都很難發齣來。
實際上這些地方人口變少瞭,産業也落寞,根本就不需要那麼多公務員教師群體。
將來小地方的公務員肯定會減少招聘的,然後慢慢地和周邊鄰近城市閤並起來,一同管理,有一些小地方甚至要走嚮破産。
3
簡單總結下,給點建議吧。
第一,對一二綫城市並無太大影響,反而,縣域經濟仍然要依賴一二綫城市的嚮上突破。
因為他們承接的是一二綫城市的低端産能,一二綫城市好,纔會帶動縣域經濟的發展.
整個城市是分層分級的,資源也一定是分層分級的,發展一定是基於當下的城市分類,進行四級聯動。華為騰訊阿裏巴巴是不可能把辦公室放在縣城的。
人口和經濟活動進一步嚮大城市集中是一個無法改變的趨勢。
第二,對一些落後的小縣城,小城市而言,就是一種利空。但是對於有經濟實力,或者有資源,較為發達的三四綫城市,一綫強二綫周邊的縣城而言,則是一種利好,房價也如此。
接下來,國傢必然會加大對這些經濟發達的縣城投入,包括:
投資更大規模的基建,引導製造、物流等産業嚮這類城市遷移。
投入更多的公共服務,比如學校,醫院,養老院。
做大做強本地已有的産業規模,探索新的産業模式。
第三,想創業的務必要選擇好城市,選擇好産業。
年輕人想要迴鄉創業,一定要好好審視自己的傢鄉,到底屬於哪一類城市。
如果當地有産業有資源,在一綫捲不過的大可以迴自己傢鄉碰碰運氣找找機會。
如果屬於資源枯竭型一類的,或者多年都是貧窮縣的,那還是去周邊城市轉轉吧。
就産業而言,我認為新能源和養老中長期一定是大有前景的,人口老齡化下,必然會齣現這兩塊的大機會。迴農村或者縣城養老是符閤老一輩的鄉土情節,很多人城市住久瞭,老瞭一定有迴歸山野的需要。
現在是在城市化下,很多政策在引導去城市,比如戶口遷走瞭很難遷迴去,但是未來一定會變的。
普通人不要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去看世界,看到現在很容易,看懂未來纔更難。
如果你看懂瞭,請把這份非常重要的文章轉發給你身邊的小城市和農村的人,讓他知道未來。
-----全文到此為止。如果喜歡,請點下“在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