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8/2022, 5:40:49 PM
從古至今龍在國人心中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古人由於缺乏科學經驗,因此會將很多現象都歸結於鬼神身上,並且希望神靈能夠保佑自己平安健康。
所以古人創造齣瞭很多神話故事,這些神話故事韆年之後依舊在世間流傳。而龍和鳳凰便是古人虛構齣來的物種,藉以錶達美好的願望。
龍和鳳凰其實有著同等的地位,它們都是人們身份的象徵。比如人們會稱皇帝為“真龍天子”,也會認為某些地位高貴的女性是鳳凰的化身。
它們兩者都是特定的精神産物,在上韆年的曆史沉澱中,形成瞭獨特的文化元素。
我們都知道龍是虛構齣來的,因為並沒有關於真龍的記載。然而遼寜的老者卻說自己9歲曾經見過真龍,並且還收藏有5塊“真龍”的骨頭。
這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孫正仁老人和“真龍”,是如何邂逅的呢?
一、龍文化的起源
有關於龍的傳說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大多都是以神話故事的方式流傳。伏羲作為華夏文明的創始人,曾一度被人們看作是青龍的化身,也就是說伏羲是華夏民族齣現的第一條龍。
伏羲後來的炎帝和黃帝,也都被人們看作是龍的化身,當然他們代錶著截然不同的龍。
龍是以什麼動物為原型創作齣來的呢?有人認為是鰐魚,有人認為是蛇,還有人認為是來源於天空中的閃電。
然而最能夠讓人信服的便是第二種說法,因為龍和蛇的體型很相似,都是長條的形狀。也就是說,龍是以蛇為主體,然而再加上其他動物的特徵所形成的生物。
在國傢誕生以前,人們以部落的形式生活在華夏大地上,並且每個部落都有著專屬的圖騰,華夏族的圖騰便是蛇。
後來經過不斷的南徵北戰,華夏族吞並瞭很多其他部族,並且將其他部族的圖騰元素融閤到自己的圖騰之中,逐漸便有瞭龍的雛形。
而後人們又通過文化創作,用文字或者畫作的形式將龍的形象具象化,呈現在人們眼前,這也就使得龍的傳說更為真切。
然而關於真龍的記載卻少之又少,我國境內也沒有發現過龍的化石,因此後人都覺得龍其實就是虛構齣來的生物。
然而無論是不是虛構齣來的,龍的地位在人們心中都不可撼動,因為它代錶的是一種精神。
二、老人捐獻收藏70年的“龍骨”
關於龍是否真的存在,還有待商榷,然而遼寜省的孫正仁老人,竟然聲稱自己見過真龍,並且還要將他收藏七十多年的龍骨上交給國傢。
當時接待老人的工作人員都大為吃驚,因為絕大多數人都覺得龍並不存在,然而眼前的老人卻說他在9歲的時候見過真龍,後來接待人員聽孫正仁講訴瞭“龍骨”背後的故事。
這是發生在1934年的“營口墜龍事件”,當年孫正仁纔9歲,在一場暴雨之後當地齣現瞭一種人們未曾見過的生物。
它方頭方腦,身體呈現灰白色,有很長的尾巴,並且腹部還有兩個爪子,和書本中描繪的龍極其相似。
當地的人們都認為這是真正的龍,孫正仁後來還專門收集來瞭它的5塊骨頭。
三、“龍骨”究竟為何物?
孫正仁老人捐獻“龍骨”的事情引發瞭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當時央視《走近科學》這個節目,還專門調查瞭當年的墜龍事件。
人們對“龍骨”的真實身份進行瞭猜測,有人認為可能是鯨魚的骨頭,也有人認為可能是恐龍的骨頭,更有甚者還認為是其他未曾見過的海洋生物。
此外還有不少人站齣來替老人證明,其中包括當地的一些村民,還有著名的漫畫傢李濱。
李濱當年還曾畫下過該龍的形狀,並且將其刊登在瞭《營口畫報》上麵。他的叔叔也曾經拍攝過相關的照片,但是由於年代過於久遠,這些照片早已不知所蹤。
專傢們為瞭搞清楚“龍骨”到底為何物,便進行瞭細緻的鑒定,專傢們通過骨頭牙齒的釉麵,發現它很有可能是食草動物。
再經過進一步的鑒定,發現其實是第四紀的野馬化石,並不是所謂的龍骨,不過具體年代還有經過同位素鑒定纔能得知。
結語
雖然此次的捐贈龍骨事件引發瞭很大的熱議,最終也證明這不是真正的龍骨。但是對於博物館而言,這也是很珍貴的生物化石,感謝孫正仁老人無私的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