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7:36:45 PM
文/龍魂槍
配圖 漢朝壁畫
東漢繼承和發展的是西漢的基業(專業說法),自然也就接納瞭西漢的一些傳統。
比如外戚乾政、宦官乾政。
01
章和二年(88年)2月,東漢第三位皇帝漢章帝劉�乇潰�時年33歲。
其10歲的太子劉�D登基為帝(漢和帝)。
劉�D的養母竇皇後(東漢女強人一枚)以太後的身份臨朝攝政。
女人掌權之後,最愛用的往往都是娘傢人。
所以,從竇太後開始,東漢算是掀起瞭外戚專權的大幕。
對竇氏一族的專權,青少年劉肇看在眼裏恨在心裏。
四年後,在宦官鄭眾(時任皇傢公園園長)的幫助下,劉肇輕鬆地就端掉瞭竇氏外戚集團。
事畢,鄭眾被提升為大長鞦(皇後宮總管),並封為�}鄉侯開始參與朝政。
至此,沉寂瞭多年的宦官也開始登上東漢的政治舞台。
公元106年12月,27歲的漢和帝劉�D崩。
鄧皇後(東漢女強人又一枚)就立嬰兒劉隆為帝(漢殤帝),並藉此臨朝攝政。
和前任的竇太後一樣,掌權後的鄧太後也是提拔重用娘傢人。
於是,東漢朝局就從不久前的竇氏外戚專權演變為鄧氏外戚專權。
兩年之後,殤帝夭摺。鄧太後就立13歲的宗室子弟劉祜為帝(漢安帝)。
然後,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著。
到瞭永寜元年(120年),安帝已26歲瞭,鄧太後仍然沒有交權的意思。
安帝心裏很不爽但不敢硬來,可朝中的文臣集團實在看不過去瞭,就逼迫鄧太後交權。
鄧太後毫不含糊,直接就下令把領頭的亂棍打死。
安帝劉祜又驚又怕,隻好繼續裝乖。
然而幸運的是,一年之後強大的鄧太後,崩瞭。
劉祜冠冕堂皇的接掌瞭帝國最高權力。
在鄧太後輝煌的這些年,劉祜身邊最信賴的是皇後閻氏和宦官李閏、江京等人。
如今自己可以當傢做主瞭,自然不能虧待這些人。
於是,鄧氏外戚也被來瞭個“一窩端”,李閏、江京等宦官新貴開始飛黃騰達。
閻皇後
閻皇後(東漢女狠人)雖然在後宮,但人也沒閑著。
這女人因為一直沒有生育,心裏很著急,心理很陰暗。
當她看到宮女都給皇上能生兒子瞭,就愈發的變態。
仗著皇上的寵幸,這女人直接就毒殺瞭給皇帝生瞭唯一一個兒子的宮女。
果然,劉祜還真沒有太追究。
在劉祜眼裏,一個下賤的宮女嘛,死就死瞭,隻要兒子好好的就行。
劉祜的這個獨子叫劉保,沒有任何競爭的就當上瞭太子。
然後,閻皇後就後悔瞭也害怕瞭。
她擔心這小傢夥日後登基後找她算舊賬。
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她鼓動著劉祜又廢瞭劉保的太子身份。
劉祜呢,也沒有太在意。他覺得自己這麼年輕,肯定能讓閻皇後如願得子。
可人算不如天算。
延光四年(125年)3月,劉祜帶著閻皇後外齣到宛城“考察”時,忽然得病(估計是感冒+瘧疾)。
然後,32歲的劉祜連句囫圇話都沒有來得及說,就崩瞭。
在李閏等宦官的謀劃下,閻皇後就匆忙立瞭宗室幼童劉懿為帝(漢少帝)然後宣布攝政。
可劉懿這孩子太不爭氣――200來天後也崩瞭。
閻皇後一夥人又氣又無奈,但一時之間又找不到閤適的傀儡,隻好采取秘不發喪的辦法,詔令遠在山東、河北的王室幼年子弟來“接受考察”。
這樣,就給瞭一群幽靈尤麗仔權力邊緣但同樣渴望飛黃騰達的宦官們一個機會。
於是,以孫程為首的19名宦官乘機擁立劉保為帝(漢順帝)。
一番流血之後,閻皇後及閻氏外戚和李閏、江京等宦黨被一網打盡。
孫程等19名宦官居功至偉,全部被封侯,這也讓東漢的宦官專權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峰。
陽嘉元年(132年),漢順帝把17歲的梁貴人立為皇後,並把嶽父兼大舅哥梁商提為大將軍。
於是,一個屬於梁氏的新外戚集團開始成型。
02
梁傢是祖上是曾是涼州的地方諸侯。
光武帝劉秀畫像
光武帝劉秀建國後,梁傢審時度勢很早就選擇瞭“起義”,因此成瞭東漢開國的功臣。
這是一個人纔輩齣的傢族,先後湧齣瞭數名軍事傢、思想傢、文學傢、易學傢。
到漢章帝時期,梁傢有兩名女子被選入後宮嬪妃,其中一人還為章帝誕下一位龍子(漢和帝劉肇)。
所以,從漢章帝時起,梁傢就成為瞭皇室外戚。
隻不過,當時的皇室外戚風頭最盛的是竇太後一族。
在竇氏外戚集團的有意打壓下,梁氏一族命運都很悲催(死的死、坐牢的坐牢)。
梁傢這樣悲涼的命運一直到順帝劉保登基之後纔得到改變。
改變這一局麵的的人叫梁商,給予梁商改變命運機會的還是兩個女人。
一個是梁商的妹妹梁茱(順帝的貴人),另一個是梁商的女兒梁�{(順帝的皇後)。
姑侄倆同時嫁給瞭順帝雖然讓梁商和順帝之間的輩分有點亂,但這並不妨礙梁商的日益受寵。
受寵的具體錶現就是升官,梁商毫無意外的升到瞭大將軍(位列三公之上)。
但是,靠著宦官政變纔登上帝位的順帝雖然寵梁商但同時也寵那些宦官。
而且,以孫程為首的19名宦官不但人人都是侯爺而且還都手握實權。
所以,梁商的崛起就引起瞭宦官集團中一些人的不滿。
曹騰
梁商為保持政治平衡,就深交瞭同齡的曹騰(曹操的祖父)、孟賁等宦官並“舉薦”兒子梁冀入朝為官以便去結交曹節等年青宦官。
在梁商看來,自己這樣做無非是為瞭朝廷的局勢穩定。
但他沒有想到他這個“舉賢不避親”的舉動,會把以後的梁傢帶入無底深淵。
和生性怯懦做人做事尚有底綫的親梁商不同,梁冀不但非常殘暴凶狠而且做人做事也沒有底綫。
《後漢書・梁統列傳》記載瞭梁冀這麼一件事:
梁冀在主政河南期間貪贓枉法做瞭不少壞事,縣官呂放藉齣差之機嚮梁商打瞭小報告;
梁商就責備瞭梁冀;
梁冀二話不說,當即就派人殺掉瞭返迴途中的呂放並嫁禍給呂放的仇傢;
這還不算。
接著,梁冀一本正經的舉薦呂放的弟弟做官並默許其利用國傢公器殺仇傢泄憤;
就這麼一弄,根本就毫無相關的的所謂仇傢直接橫死瞭100多條人命。
但蹊蹺的是梁冀這樣的人卻很受順帝的喜愛(也許這是順帝在外戚和宦官之間的權術)。
何以見得?
永和六年(141年)8月,大將軍梁商病逝。
漢順帝畫像
順帝在第一時間錶示親切慰問並在第一時間擢升梁冀繼任大將軍。
在順帝看來,人再壞也不當緊,隻要這個人忠於自己就行。
可梁冀是個忠臣嗎?
順帝活著時,梁冀即使不是也會僞裝齣自己是。
可順帝要是崩瞭呢?
建康元年八月初六日(144年9月20日),漢順帝劉保,薨(死因不明),時年三十歲。
梁冀的妹妹梁�{梁皇後立順帝兩歲的兒子劉炳(漢衝帝)為帝,再度開啓瞭太後垂簾聽政。
03
我姓梁,所以我囂張
父親梁商走瞭,深沉的順帝也走瞭,梁冀覺得天空頓時變得很藍。
小皇帝尚在繈褓,自傢妹妹又是臨朝攝政的皇太後,身為大將軍的梁冀如果不豪橫實在是說不過去。
所以,梁冀就開始囂張。
東漢史上權臣太多瞭,最經典的就是他瞭。
曹騰
至於梁冀是怎麼囂張的,《後漢書》就用瞭四個字――“侈暴滋甚。”
而梁冀之所以囂張除瞭以上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小皇帝劉炳快不行瞭。
劉炳是順帝的唯一的兒子,從被梁太後抱著登上龍椅那天起就開始生病。
那會兒,醫療條件很差,中醫對幼兒疾病的判斷和診治辦法並不多。
於是,梁太後必須要麵對一個問題――帝位的新承襲者定誰。
皇室成員裏符閤條件的人不少,可選誰定誰卻需要慎重。
定個年齡閤適的成年人,梁太後就不能攝政瞭(權力還沒有在手中捂熱的梁太後不捨得)。
再定個小孩子是最理想的,但選哪個劉氏子弟呢?
所以,梁太後必須要找人閤計。
這件事很敏感也很機密,能夠一心一意為自己籌謀的隻能是娘傢哥。
永��元年(145年)正月初六,三歲的漢衝帝,薨。
同年正月十九日,在梁氏兄妹的主張下,八歲的劉纘(章帝的玄孫)即位 ,是為漢質帝。
梁太後很滿意,梁冀更囂張。
所以,朝堂之上,梁冀每每錶現更是一言九鼎和咄咄逼人。
這讓群臣很氣憤又無奈。八歲的質帝忍不住瞭說瞭一句:“此跋扈將軍也。”
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句話,就要瞭質帝的小命。
(梁)冀聞,深惡之,遂令左右進鴆加煮餅,帝即日崩。
――《後漢書・梁統列傳》
這一天是本初元年(146年7月26日)。
皇帝又崩瞭,再立一個就是當務之急。
恰好這時梁太後正在安排著妹妹梁女瑩的婚事。
她挑中的是14歲的蠡吾侯劉誌(章帝的曾孫,與順帝劉保平輩)。
梁太後一想,劉誌年齡不大而且人又在正在京城(等待娶親),要是立為帝,那妹妹不就是皇後瞭?
梁冀一想,女瑩妹妹當瞭皇後,梁傢自然還是第一外戚。
好吧,擇不如撞。
這好事就給自傢親妹妹吧。
就這樣,本來想著娶個老婆升個親王然後迴封地快活的劉誌一頭撞上個大元寶――成皇帝瞭!
這便是首開黨錮之禍、公開賣官鬻爵、獨擁美女6000人的東漢第十一位皇帝漢恒帝。
不過,此時的漢恒帝還是個“乖乖仔”。
漢桓帝劉誌畫像
因為他是意外得帝,所以對梁太後和梁冀是又驚又怕又聽話。
而梁冀經過連立三帝(並毒殺一帝),在朝堂上也確立瞭超然群臣的地位和權威。
史料記載,從梁商到梁冀二代人,梁氏一門中9人封侯,齣瞭3位皇後、6位貴人、2位大將軍,7個女誥命,3個駙馬。另有文武高乾57人。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梁太後身體漸衰,不再臨朝。
梁冀更是驕橫無比,他大肆排除異己,無所顧忌。
對娘傢哥的錶現梁太後覺得很惶恐,可老女人手中除瞭一群宦官外已經再沒有其他製約力量。
和平元年(150年),梁太後走到瞭生命的盡頭。臨終之時,她下詔歸政於桓帝,並希望桓帝與梁冀都能“好自為之”。
也許此刻的梁太後已經對梁傢的命運有瞭不好的預感,可她已經沒有機會再做什麼努力瞭。
恒帝劉誌雖然得到瞭親政的“文件”,可他根本就掌握不瞭朝局。
那些跟風使舵的朝臣無不以梁冀為鼻息。
皇帝?不就是一個稱號嗎?
04
君臣反目因為一個女人
在順帝朝和梁太後攝政時期,宦官集團也是一個掌有一定實權的群體。
多數時候,他們會與外戚集團相互勾結共同對付外臣文官集團。
但有時候,他們與外戚集團也會因為利益問題發生矛盾。
但總體上,宦官們眼裏和心裏,更多的時候還是依附於、忠誠於皇帝的。
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
肢體殘缺的宦官就好比是一群寄生蟲,皇宮就好比他們的母體。
在皇宮裏,他們是不可或缺的。而一旦失去瞭皇宮,他們將一無所用。
東漢的宦官很少有外放為官的。
宦官們主要活動在皇宮,掌握的權力通常也都是一兩韆人的皇宮護衛、禁軍或者奏章傳遞、文書送達、禦印蓋章等。
梁冀的權勢是在外在朝堂,對皇宮內部雖有“滲透”(如曹騰等)但畢竟不能全麵掌握。
而且,從內心裏,梁冀也是看不起這些宦官的(社會風氣就是如此)。
皇帝腰杆不硬,說話不靈,讓宦官們也很憋屈。
劉誌更憋屈。
朕20多瞭,成年人瞭,親政瞭,你梁冀還不把朕放在眼裏,當朕是塊豆腐嗎?
起初,劉誌是想和梁冀“和平共處的”。
為瞭“感化”梁冀,恒帝專門定瞭幾條規矩:
第一,官員上任時需謝梁(冀)但不必謝(皇)帝。
第二,皇帝的日常起居、健康狀況等定期嚮梁冀府中傳送信息。
第三,把梁冀的政治、福利待遇超過蕭何、霍光等名人,提高到兩漢以來人臣第一位。
什麼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如今的梁冀就是。
人做到這個地步,若是仍不滿足,也隻剩下謀反自立一條路瞭。
那麼,梁冀滿足瞭嗎?
不滿足。
難道是梁冀想自立為帝嗎?
莫須有。
但直到這時,恒帝還是選擇瞭隱忍。
恒帝想:甭管咋說自己的帝位是人梁傢兄妹給的,做人還是要厚道。
永興二年(154年),一個叫做梁猛女的小姑娘被送入皇宮成為“采女”(嬪妃)。
這個小姑娘活潑可愛,聰明伶俐,而且身份很特彆:
首先,她是梁冀的老婆孫壽(梁冀怕老婆)舉薦的,算是梁傢的勢力。
其次,她是孫壽的娘舅梁紀的女兒,算是梁冀的小姨子。
再次,她是幼年時隨著母親改嫁而入梁紀傢的,與梁紀並無任何血緣關係。
再再次,她還是梁冀認的乾女兒,雖然輩分被搞得很亂。
還有很重要的是,她的生父是東漢開國功臣鄧禹的孫子鄧香,她的姑奶奶是前朝女強人鄧太後。
所有這些原因,促成瞭梁女猛的快速上位。
恒帝愉快地笑納瞭這個小姑娘,並很快就提升她為“貴人”。
愛屋及烏之下,又提拔她的娘傢哥鄧演做瞭地位高貴但無實權的“特進”(名譽丞相)兼南頓侯。
至於她的生母、胞弟、侄子等正宗的娘傢人也跟著拜官進爵。
而鄧氏一族漸漸二度崛起的苗頭,則引起瞭讓梁冀的不爽和不安。
他認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半路妻舅母造成的。
於是驕橫跋扈慣瞭的他就決定乾掉這個女人。
然而,刺殺行動不知道什麼原因失敗瞭。
在丈母娘和新媳婦娘倆的哭訴下,作為一個男人的恒帝這一次真的憤怒瞭。
老梁啊,你小子太過分瞭!真以為朕是豆腐腦嗎?
05
延禧攻略+廁所密謀
此刻,擺在恒帝麵前的就兩條路:
一條是繼續當縮頭烏龜,任由梁冀囂張;
一條是除掉梁冀,讓自己成為真龍。
左思右想之下,激憤難平之下,恒帝決心像個男人一樣賭一把――除梁!
怎麼除掉權傾朝野的大舅哥兼乾嶽父梁冀呢?
隻能依靠梁太後生前曾經倚重的、曾經為和帝、順帝奪迴政權起過關鍵作用的寄生蟲――宦官集團。
可是,這些年梁冀對宮中宦官的滲透也很下功夫不少宦官都是梁冀的眼綫。
找誰商議在哪商議這件大事呢?
恒帝把身邊的幾個宦官扒拉瞭N遍,終於篩選齣瞭自認為最可靠的小黃門(皇帝的通訊員)唐衡。
延熹二年(159年)七月初的一天,恒帝裝齣大便便秘的樣子,讓唐衡服伺著去瞭隱蔽的廁所。
左看右看無人時,皇帝壓低嗓子說:“小唐啊,你知道宮裏都有誰對大將軍不滿嗎?”
恒帝這句話問得很有智慧。
唐衡要是梁冀的耳目,就不會說實話;梁冀即使知道瞭恒帝也可以狡辯掩飾。
唐衡要是說齣瞭實話,那就證明唐衡不是梁冀的人,值得恒帝信任。
恒帝突然問齣這話,剛開始嚇瞭唐衡一跳。
但很快唐衡就猜齣瞭恒帝的意圖(這就是為什麼宦官總是會得寵的根本原因)。
唐衡說:“中常侍單超、徐璜、具璦、左�∷娜艘恢倍疾宦�,隻不過不敢說。”
君臣對視之下,在廁所裏互相明白瞭對方。
接下來,恒帝可能還是在隱蔽的廁所或者其他隱蔽的角落陸續召見瞭中常侍單超、徐璜、具璦、左�〉然鹿佟�
五人紛紛對恒帝錶示瞭無限的忠誠,並由恒帝親自動口咬破大傢的胳膊歃血為盟決定除梁。
延禧二年(159年)七月下旬,仗著娘傢勢力一直受寵的皇後梁女瑩病逝瞭。
延禧二年(159年)八月,除梁行動拉開瞭帷幕。
實際上,恒帝除梁冀難的是下決心,而除梁的過程並不難。
此時的中常侍單超、徐璜、具璦、左�∪碩際欽乒芙�軍和帝印的宦官。
有瞭恒帝的明確授權和指令,一支不到2000人的禁軍被迅速組織調動起來。
梁冀可能是太自信瞭,也可能是不相信恒帝有膽敢對自己動手,所以並沒有做齣及時的反應。
他隻是派瞭一個宦官眼綫去皇宮刺探消息。
這一來,卻給瞭恒帝更好的藉口。
隨即,密謀瞭多時、早已準備就緒的恒帝公開宣布瞭梁冀很多現成的、實打實的罪狀,除梁行動開始!
禁軍迅速包圍瞭梁冀的府邸,梁冀害怕瞭。
而過去跟隨著梁冀的狗腿子們或因害怕恒帝或因不滿梁冀平時的作為,都在第一時間“投誠”瞭。
絕望的梁冀仗著最後的一點血性,帶著老婆選擇瞭當即自殺。
隨後,就是大清洗。
諸梁及孫氏中外宗親送詔獄,無長少皆棄市。其它所連及公卿、列校、尉刺史、二韆石死者數十人,故吏賓客免黜者三百餘人,朝廷為空。
――《後漢書・梁統列傳》
然後,恒帝下令抄沒梁冀的傢産。
抄瞭多少銀兩呢?
閤計30多億(大貪官和�|纔貪瞭1億多)!
為此,又恒帝下令:減免天下百姓今年一半的稅賦,並允許百姓占用梁冀的林産土地。
天下對此無不稱快。
而宦官單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五個人因謀誅梁冀有功,被同日封侯,世稱“五侯”,史稱“東漢五常侍”。
特彆是單超,還成為瞭宦官曆史上擔任車騎將軍、位同三公、掌管軍權的第一人。
至此,東漢進入瞭更黑暗的宦官當政時代。
而那些能夠左右東漢前途命運的“大佬”們,也開始瞭急不可待的人生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