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5/2022, 9:15:16 AM
2022年2月27日,群學書院聯袂梅園經典共讀小組和四川文藝齣版社,舉辦壬寅新春首場共讀沙龍。讀者們在商洛學院的鍾思遠老師和南京藝術學院張德強老師的帶領下,將目光投到美麗的川西平原,以李�氯說摹端浪�微瀾》為錨,感受成都直爽火辣的城市性格在中國帝製社會末期的一潭死水中激起的獨特波瀾。
本文為論壇紀要,由梅園經典共讀小組誌願者吳欣欣整理。
《死水微瀾》綫上品讀分享會紀要
文 | 吳欣欣
圖 | 羅林・張柏林1909年攝成都老照片
“大河三部麯”(《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問世後,隨即成為文學大師李�氯舜�錶作。該長篇小說係列以中國近代史上三次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書寫瞭中國近代政治風波之下的川西人文圖景。具有象徵意義的三個書名依次對應義和拳運動、維新變法、四川保路運動和辛亥革命所引起的中國社會變革。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三位著名人物均給予李�氯似淙似渥骷�高評價。郭沫若熱情洋溢地寫齣《中國左拉之待望》一文,盛贊李�氯宋�“中國的左拉”。巴金在李�氯斯示擁牧粞圓糾鐨吹潰骸爸揮興�(李�氯耍┎攀淺啥嫉睦�史傢,過去的成都活在他的筆下”。文學評論傢劉再復則說:“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如果說《阿Q正傳》《邊城》《金鎖記》《生死場》是最精彩的中篇的話,那麼李�氯說摹端浪�微瀾》應當是最精緻最完美的長篇瞭”。
以“大河三部麯”中流傳最廣的《死水微瀾》為例,上述三位評論者究竟看到瞭什麼?為何他們如此評價?鍾思遠老師從小說人物塑造、世情小說風範、作者經曆的文學化投射、地緣寫作觀及文學史意義五個方麵進行瞭分析與闡述。
01
人物形象塑造――以鄧幺姑為例
《死水微瀾》中的人物塑造在中國現當代長篇小說中堪稱齣類拔萃,其中,尤以女性人物形象最為生動。
女主人公鄧幺姑顛覆瞭人們對於中國鄉村女性(特彆是底層農村女性)形象的刻闆認識。清末民初,發生瞭眾多改變中國命運走嚮的重大曆史事件。成都雖身處中國內陸腹地,交通不暢,對思想文化信息的接受難免滯後、錯位和弱化,但時代變革的潮流勢不可擋,波及到鄧幺姑這樣的特殊人物,也會如風起青萍之末。
在鄧幺姑所生長生活的成都郊縣鄉鎮上,升鬥小民中發生的社會心理與情感變化固然與彼時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城市(如:南京、上海、北京、天津、廣州等)很有區彆,但一定也會齣現“暴風雨前”的“死水微瀾”。
李�氯艘緣綏酃茫ú檀笊�)為典型,意在塑造因曆史潮流而激發齣新生命活力的女性形象。一旦她們心中命運改變的念頭被外部世界的機緣所點燃,就會爆發齣巨大能量,掙脫壓在舊時代女性身上的“三座大山”:族權、夫權、父權。其覺醒後,舊的倫理道德觀念在她們的身上就會鬆動乃至崩塌。無論是為瞭實現住在公館中的“成都太太”生活而寜願嫁給老士紳們做小,或是不顧倫理道德地與丈夫、情人同處一個屋簷下,還是為瞭救丈夫齣獄而願主動嫁給情人的仇人……,都展現瞭與如祥林嫂一類的傳統底層農村婦女截然不同的一種價值觀和人生觀。
與之相比,《死水微瀾》中其餘女性形象也反映瞭當時不同身份、階層女性的各自生活狀態和思想觀念樣式。比如:顧天成的原配妻子是一個愚昧、屈從、保守的農婦,命運淒涼,可憐可嘆;顧天成的鄰居鍾幺嫂受瞭外部環境的影響,敢於信洋教(基督教),雖勢利、尖刻卻又同情心未泯,是有生命力的潑辣農婦;鍾幺嫂姐姐幫傭的曾師母本是被洋人收養的孤女,後竟與養父(洋人)成為瞭情人,命運中不乏傳奇色彩。這些女性形象背後,交織著當時中國土地上政治勢力的此消彼長,東西方文明的碰撞,個人的齣身及其與命運的博弈,最後造成瞭她們不同的性格和行為。她們活得平常而真實。李�氯司�不給她們帶上善惡有彆的臉譜,而是用貼近生活的觀察來呈現,讓生活本身的復雜成就人物心靈的豐富。
《死水微瀾》中還有一類群像值得琢磨,就是士紳階層(如:成都郝公館中的老爺太太、公子小姐)。郝公館是當時成都典型的士紳傢庭,公館中的人和他們的親友經常在傢中談古論今、討論傢國大事。在他們身上,李�氯鬆�動呈現瞭在距北京城兩韆多公裏外的成都人是如何感受義和拳亂的。從小說中可見,八國聯軍的入侵僅僅被他們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仿佛事不關己。這是令人驚訝的,熟讀“修齊治平”的士紳階層尚且如此,當時成都世風為何有如“死水”,“微瀾”為何距離“暴風雨”尚遠,便可見一斑瞭。
02
世情小說風範
不同於革命小說、啓濛小說、知識分子小說,世情小說(極摹人情世態之歧,備寫悲歡離閤之緻)最具中國古代傳統小說的血脈。《死水微瀾》對於中國世情小說傳統的承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其中人物形象(無論主次),皆無典型的正麵反麵之彆;二是作者的價值判斷介入少,沒有明顯的教化傾嚮。
巴爾紮剋在《人間喜劇》裏說道:“法國社會將要作曆史學傢,而我隻能當它的書記。”將此置於中國文學的語境裏,世情小說就體現齣瞭用文學的方式來記錄社會曆史和人心的巴爾紮剋式寫法。這類小說裏的人物生動自然、貼近生活,容易引起大眾的共鳴,使人不自覺地通過小說中人物的命運更深入地體察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人生,形成對社會曆史的個人化理解。在世情小說中,民眾看不見所謂的曆史規律,也看不見自己的生活如何在冥冥中被上帝之手改變,作者與讀者一同感受著悲歡離閤的人生百態。
由此,也衍生齣一個問題:我們如何從文學中看待曆史和社會?或許可以分兩類:一個是科學化的曆史,它以事為本,需要有證可考,有據可依,如古人所謂“我注‘六經’”。另一個是文學化的曆史,它以人為本,作者通過曆史印證,錶達對世界的個人看法,如古人所謂“‘六經’注我”。
正史(或所謂“事實之史”)沉默無言的地方,文學傢自有其特殊使命,他們用筆墨描繪齣一個活生生的民間社會。上至英雄領袖、大夫百官,下到工農商賈、販夫走卒,文學化的曆史往往另具隻眼,關注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使他們變得栩栩如生、具象寫神。在曆史無情的風雨的衝刷下,他們為這些平凡人的物質、精神生存狀況的變化留下濃墨重彩。這既是對曆史本身壯麗龐雜的喚醒與復現,更是文學洞幽燭微的魅力與神奇。藉用馬爾剋斯的話:在這裏,文學的想象跳齣曆史的罅隙,展開瞭不可思議的飛翔。
03
作者經曆的文學化投射
《死水微瀾》塑造的鄧幺姑(蔡大嫂)形象為何如此不同?這或許與李�氯說牧舴�經曆(1919年底到1924年鞦)有關。當時李�氯絲吹攪朔ü�女性生活狀態的健康自然,以及法國男女兩性交往中的自在灑脫,這些都引發瞭其內心新倫理與舊道德的碰撞。他筆下亂世男女叛逆的情欲關係於是有瞭一種反叛和挑戰中國禮教傳統的意味。
《死水微瀾》中主要人物(蔡大嫂、蔡興順、羅歪嘴、顧天成)的情感糾葛與婚戀關係,直接挑戰瞭中國傳統的婚姻道德底綫。且小說裏還寫到,成都當時流行一種同性戀風氣,士紳階層有錢有勢的人不但要和妓女交往,而且還養相公(男妓)。不少文學評論傢(自郭沫若開始)認為李�氯嗽諦錘眯∷凳筆艿階罄�為代錶的法國自然主義文學思潮的影響。李�氯吮救碩源瞬惶�認同。他認為自然主義常常陷入刻意直接袒露人性陰暗與惡劣的泥潭。李�氯巳銜�自己的小說隻是如實觀照,不虛美、不隱惡,既寫人生的無理無常,也寫人生的有情有義。雖然《死水微瀾》所呈現齣的中國地方社會在整體上是衰敗的,世道人心不乏病態,民間信仰與倫理道德在各方勢力的衝突中也是混亂的,但李�氯俗帕�堅持書寫的是希望與苦難並存的現實和風雨飄搖中煙火不息的市井。
04
地緣寫作觀
李�氯聳侵泄�現代文學史上自覺用方言創作小說的先驅。《死水微瀾》對於四川方言的保存和展現具有重要意義。但這部小說也並非全用方言完成,雖有著許多方言詞匯,敘述的語法還是現代白話,且不少方言詞匯均被李�氯訟ば募右宰⑹汀R虼耍�不管用四川話閱讀,還是用普通話閱讀,都能夠比較流暢。
《死水微瀾》中,地方色彩最濃鬱的方麵體現在對成都民俗文化的大量敘述和精緻描寫。鄉間集市盛況、公館陳設、青陽宮燈會、東大街燈會,鋪陳之細緻、感覺之敏銳、氛圍之生動,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罕有其匹,以至於後人將“大河三部麯”中有關成都的民風民俗的文字專門輯錄瞭十餘萬字的篇幅,閤並李�氯肆磽庖恍┨嘎鄢啥祭�史、社會和文化的文字,編成瞭《李�氯慫黨啥肌芬皇欏�
茅盾曾言:“關於鄉土文學,我以為單有瞭特殊的風土人情的描寫,隻不過像看一幅異域圖畫,雖能引起我們的驚異,然而給我們的,隻是好奇心的饜足。因此在特殊的風土人情而外,應當還有普遍性的與我們共同的對於運命的掙紮。”茅盾與李�氯聳峭�代知交,心心相惜,他的這段話也很好地說明瞭《死水微瀾》地方色彩與其恒久價值相得益彰的緣由。
05
文學史意義
李�氯誦闖啥跡�可比之於巴爾紮剋寫巴黎,狄更斯寫倫敦,福剋納寫帕塔法、馬爾剋斯寫馬孔多,魯迅寫紹興,張愛玲寫上海,瀋從文寫湘西,蕭紅寫呼蘭……,在世界範圍內,鄉土既是一種時代標本,也是一種傳世範本。
不管是以寫實的方式,還是以抒情的筆調,不管是魔幻現實主義,還是批判現實主義,抑或是散文化的書寫……,國傢與社會、民族與文化,在他們各自的一方鄉土中都有蓬勃的伸展,底層百姓的人生和命運皆呼吸其間,這也是他們作品的曆史意義所在。
作為傳世範本,則因他們在文學錶現的形式上各有韆鞦,給後世留下瞭寶貴的藝術傑作。在他們的小說中,栩栩如生的人物是活的,如在目前的事物是活的,生活是汩汩流動的。他們使書本從紙質品變為瞭我們精神世界的信息源泉,使人醒目、凝神、深思、想象不盡。這是所有普通讀者的幸福,也是我們將這些傑作反復閱讀(卡爾維諾驗證經典最重要標準)的原因。
評議環節,張德強老師從文學評論角度對李�氯思捌渥髕貳端浪�微瀾》進行瞭解讀。他首先推薦瞭《李�氯巳�集》(鍾思遠老師曾參與其中《書信捲》編輯的相關工作)。《李�氯巳�集》共有17捲20冊,包括瞭至今能收集到的李�氯說娜�部中文寫作(含至今能收集到的李�氯說牡娜�部小說、散文、雜著、書信、翻譯作品和至今能接觸到的李�氯說娜�部手稿),是讀者全麵瞭解李�氯說淖釗ㄍ�資料。
隨後張老師呼應鍾老師開頭所引用的文學評論,補充瞭兩個對李�氯說鈉纜郟�一個來自《中國現代小說史》的作者夏誌清,他在寫給他哥哥信裏說道,自己最近(1959年8月份)看瞭曹聚仁的《文壇五十年》,裏麵說道:“李�氯誦戳巳�本小說《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據說遠勝茅盾《子夜》之類的作品,李�氯思叢諉┒苤�上,在他看來大抵是中國近代第一大小說傢瞭。”但此時《中國現代小說史》已經定稿瞭,所以不能再改瞭。
另一個是對李�氯說奈難�批評,來自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所撰述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裏麵在京派小說結尾提到李�氯耍�對《死水微瀾》中鄧幺姑這個形象的反封建性有所贊揚,但筆鋒一轉,批評道:“李�氯說某て�,其結構、人物、語言都不錯,《暴風雨前》和《大波》因生活之積纍不足,不足以支持宏大的創作意圖,讀起來便覺沉悶,顯齣藝術細節粗略得欠缺瞭”。
結閤自己的閱讀體驗,張老師坦言道《暴風雨前》寫得不如《死水微瀾》精彩,或者說顯得比較倉促,情節構思不夠精密。為什麼會齣現這樣的情況?由此他在《李�氯送�事:1925-1952》一書裏找到瞭答案。
1925年李�氯舜臃ü�迴國後辦瞭嘉樂紙廠,在隨後的27年,他的主要身份是一名實業傢,隻是利用業餘時間寫小說。而其中1935年對於李�氯聳且桓鎏厥饈逼塚�在擁有瞭四十幾年的生活積纍後,他寫齣瞭“大河三部麯”,但實際上他真正寫作的時間不到一年,由此看來他屬於創作體驗派作傢。
李�氯誦∷抵惺背M嘎凍鑫鞣階骷倚醋韉撓白櫻�即長篇文字的敘寫,關於這點原因,張老師猜測是因為李�氯宋淳�過1919年五四詩壇的文化洗禮。1919年到1924年期間,李�氯嗽詵ü�留學,這與詩人李金發的經曆很像。李金發的詩最早在《小說月報》上發錶,其“之乎者也”的詩風與五四初期的詩壇風氣完全不同,因為他沒有經過白話文運動的完整洗禮,這也許也是李�氯誦∷檔男鸚捶絞礁�多地受到法國作傢影響的原因。
比如《死水微瀾》的開頭與《包法利夫人》開頭的寫法如齣一轍,都是從一個外人(非主人公)的視角去進行觀察,以一個無關緊要的人物――“我”的口吻去講述小說裏的世情百態,這就與同時代的《傢》和《子夜》的寫法十分不同。
而李�氯蘇庵紙詠�世情小說的創作與魯迅作品最大的不同是,沒有一個明顯的啓濛視角,這與作傢的藝術觀有關,無分好壞。同時也是作傢個人的一種自律,他不覺得自己比小說人物高明,這是李�氯說睦骱χ�處,也使得他的作品擁有流傳於世的可能。在魯迅的《藥》裏,我們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作者的態度――對底層民眾麻木的批判。但《死水微瀾》中,蔡大嫂(鄧幺姑)問袍哥羅歪嘴,為什麼洋人能對朝廷如此施壓?李�氯嗽誒錈嬉裁桓�齣明確的答案,而是藉羅歪嘴之口,將報紙上寫的一篇文章讀給蔡大嫂聽。在此,蔡大嫂作為一個底層人物,在麵對時代之變時,體現瞭另一個民眾視角:人們真的不懂,但是他們有那個探索、瞭解的勁兒。
最後,張老師特彆提及《死水微瀾》裏的男女關係是串聯起整個故事的關鍵,放到今天,其實這樣的故事並不稀奇,但人們之所以喜歡讀,他認為是因為這裏麵男女之事寫得很真實。李�氯瞬換崢桃飩槿胄∷底齙賴屢卸希�不做諷刺,不為人定性,反而是基於現實基礎力圖反映一個真實的人間世界。比如嫁給蔡興順的鄧幺姑有吃有喝,卻羨慕妓女劉三金有人愛,單看會很奇怪,但結閤鄧幺姑渴望愛、自由熱烈的性格,我們便會覺得人物的性情是如此真實,可以被理解。
《死水微瀾》反映齣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成都底層世界是一派生機勃勃,充滿瞭生命力,沒有被禮教過度束縛,張老師認為這源自李�氯蘇媸檔納�活感受。李�氯�21歲時在四川濾縣做科長,他的舅舅(後來成瞭他的嶽父)當時做縣長,在此期間李�氯順Hグ莘眉伺�,他舅舅知道後很生氣,禁止他和妓女再來往。這件事齣自李�氯伺�兒李眉之口,也就是說李�氯送砟曄被岷斂還思傻亟�這種事講給孩子們聽,絲毫不覺得丟人,可見李�氯說賴路矯嫻奶�度標準都很耐人尋味,這是很有意思的一個地方。
針對兩位老師的分享,書友們也踴躍提齣瞭自己的問題:
1. 按照李�氯巳鬆�中對小說的規劃,其“大河三部麯”與《天魔舞》是否存在采用瞭同一個世界觀下的“小說世界”?
鍾思遠: 李�氯吮救嗣揮興倒�“大河三部麯”與《天魔舞》的具體關係。但讀者可以有自己的閱讀感受。李�氯聳淺�導民主進步的無黨派人士。我認為,他寫作初版“大河三部麯”和《天魔舞》時的思想觀念是比較統一的。在寫完初版“大河三部麯”之後,李�氯嘶瓜胄吹謁謀竟賾詵從徹�民革命軍北伐的長篇小說“激湍之下”。當時,他已是左翼文學陣營中的一員瞭,對於創作聚焦現實社會狀況的小說還是秉持著一種民主革命立場的。《天魔舞》的齣現很應時,但在我看來,嚴格意義上並不能納入他“大河三部麯”所構建齣的“小說世界”。
2. 請問《死水微瀾》對方言寫作有什麼啓發?
鍾思遠: 李�氯嗽詵窖允樾瓷險瓜至訟拭韉拇ㄎ魃�彩,但如果能將方言與書麵語的錶達結閤得更加圓融,或許《死水微瀾》的可讀性會更強。我覺得李�氯訟壬�的方言寫作有一個白璧微暇的地方,就是方言的語法形式與翻譯文風之間會産生衝突。比如他常寫那種歐化的長句,這與四川人日常說話風格是有差異的,有時讀起來也會讓人感覺拖遝。另外,他在敘述中還殘留一些文言句法,這使得他的語言風格無法達到更高的純熟度。
李�氯聳且桓齜淺8揮行鶚綠旄車淖骷遙�但由於他生平愛好廣泛、事業活動過多,以至於在文學上花費的精力確實太少瞭。《死水微瀾》寫瞭不到一個月,《暴風雨前》和《大波》也就兩年多一點,後麵也沒有經過特彆精心的語言打磨。
關於四川的方言寫作,現在有個四川90後作傢周愷,他被譽為傳承李�氯艘虜У那嗄甏�錶。他的長篇小說《苔》中的方言運用更加純熟。雖然這本書整體成就上還無法與《死水微瀾》相提並論,但在方言寫作上相信會對讀者有所啓發。
3. 請問李�氯擻肱鄹緄墓叵凳鞘裁矗�
鍾思遠: 李�氯伺�兒李眉所寫的《李�氯四昶住分刑岬嚼��氯說畝�子(李遠岑)曾遭土匪綁架,通過一位頗有影響力的袍哥人物居中斡鏇,最終得以贖迴,後世推測該袍哥就是羅歪嘴的原型之一,從中可以看齣李�氯說納�平經曆十分精彩。工農商學兵、社會各階層,他均有接觸,是交際麵很廣、很有傳奇性的人物。在文學之外,李�氯說畝嘀厴矸菁捌湎喙鼐�曆也具有非常豐富的文化意義。盡管李�氯嗽諼難�史上沒有留下更多的傳世佳作,讓人覺得遺憾,但他以自己人生的豐富性卻也寫成瞭一本獨一無二的大書。
4. 能否請兩位老師從城市文學的視角把《死水微瀾》之於成都的敘寫,與《子夜》之於上海、《駱駝祥子》之於北京做一個簡單的對比分析?
張德強: 我覺得這三本小說裏對於自己所在的城市最有熱情的就是李�氯恕4鈾�的敘寫中我們可以看到成都生機勃勃的一麵。比如他寫成都人說話嗓門特彆大,所以成都人耳膜比彆人都要厚一些;再比如將鄧幺姑對成都的嚮往描繪齣來的鄰居韓二奶奶說,成都要飯的都可以吃得比農村人好。這種小人物的觀點十分具有成都市井氣息。同時,在這三個作傢裏,對於地理方位掌握得最厲害的是李�氯耍�這體現瞭李�氯聳艿轎鞣較質抵饕逍∷檔撓跋溜�大。小說的第二章開頭,三十裏四十裏他都會寫得很清楚,這還涉及到文學地理學範疇。老捨的小說同樣也有熱情,但這個北京味兒主要還是體現在語言上麵。
鍾思遠: 如果讓我來排位的話,我認為李�氯嗽謔孜唬�老捨居次,茅盾最後。一個城市,和一個作傢之間,若想真正建立一種血肉之親的話,這個作傢一定要是這個城市的生活傢。他要對這個城市真正的百姓生活、各個階層的具體日常抱有極大的書寫熱情和極其充分的瞭解。
茅盾先生主要誌在啓濛與革命,他對於生活情趣方麵的熱情遠不及李�氯撕屠仙帷5�是老捨內心清高、書生氣重,雖是底層旗人齣身,但身上仍有滿清遺民後代身上的一種“驕傲”。在民國時期,他對現實政治較為疏離,交際也主要在學界和市井中。李�氯思仁艿賾蛭幕�影響,自身經曆也對他的個性有所塑造,因此他呈現齣一種熱衷於政治活動和公共活動的性格。比如:他辦過報、開過餐館、教過書、經營過實業,與地方著名軍閥和國民黨中高層軍官皆有來往,解放後又當過成都市的副市長。由於這種豐富的、多層次的生活經曆,相比老捨之於北京,李�氯擻氤啥嫉墓亓�就還要更廣更深一些。
最後,梅園經典共讀小組創始人許金晶老師對本場沙龍做齣總結,並分享瞭他作為普通讀者的三點感受。
1.城市文學視角下 ,《死水微瀾》展現瞭19世紀末20世紀初,成都以及成都周邊地區的城鎮鄉土風情,細緻準確地記錄瞭四川的城市生活風貌,包括傢庭生活方式、祭拜儀式、性彆觀念等,是今天人們研究當時成都人民性格狀態和社會文化觀念的重要一手資料,兼具城市文學價值與城市史史料價值。
2.城市史視角下 ,海內外的頂級學者、成都之子王笛老師,在他的城市史研究和中國社會文化史研究論著中,反復將李�氯恕端浪�微瀾》中諸如袍哥的相關描述作為核心史料進行參考。
同時我也注意到現在還沒有過多學者重點研究和引述的一個方麵,也就是研究不同城鎮之間的互動張力所産生的影響範圍。《死水微瀾》裏提到的天迴鎮,在今天意義上是成都的一個郊縣,那裏的人們有固定去市中心趕集、燒香的習慣,這可以看齣當時的普通百姓對成都市中心生活的一種嚮往。成都這座城市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將它的文化觀念輻射到直徑達到幾十裏甚至百裏左右的範圍。
從這個角度來說,海內外學者若要做經典範式的區域經濟社會史、區域經濟社會文化史的研究,可以將《死水微瀾》作為參考。而作為城市史的史料來說,這本書仍有很大的開發價值,值得我們進一步挖掘和深究。
3.文學的日常生活性視角下 ,《死水微瀾》看似尋常普通,講的全是市井日常的生活,沒有任何宏大敘事,但在這種以成都為輻射中心的城市日常生活的視野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層麵的日常生活跟政治之間的關係。
一方麵是體現弱者反抗式的、自我能動性的日常生活對於主流宏大敘事的政治曆史的反動。正值庚子國變以及義和拳運動,身處祖國腹地的四川仍能在華北已經陷入一片混亂和殺戮中保持著一種日常性的生機勃勃。這也讓我們看到韆百年來,中國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對於宏大政治帶來的戰爭或者紛亂、管控,仍保持著自我的能動性及弱者反抗式的一種延續和延伸。
另一方麵,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盡管成都未陷入戰亂之中,但它仍然共享著大時代背景下的同一政治文化場域話語。不管是信奉洋教的洋教徒,還是他們與普通市民之間那種衝突體現的張力,或者是蔡大嫂身上湧動齣來的、衝擊過往所謂儒傢倫理的,能夠自由彰顯自己的欲望、自己野生的生命意誌的狀態,這些都能看齣晚清近代化變局對萬韆普通人的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