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7:21:43 AM
文|四季文史
在中國近代史中,曾齣現過許多重要的人物,如張學良就是其中之一。對於“少帥”的評價,可謂毀譽參半。雖說他曾做過錯誤的決定,但是張學良也的確是擁有愛國熱忱的中國人。例如“西安事變”就是一個例子。
對於一個生於官宦之傢的富二代來說,可能張學良怎麼都不會想到,自己的餘生居然是在囚禁中度過,這正應瞭那句話:此一時彼一時。
眾所周知,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輕易不可見人。但有一迴,經蔣介石特許,六名東北軍高級將領在溪口見到瞭張學良。張學良對他們說:“隻要你們掌握兵權,蔣介石就不敢殺我。”
更有甚者,其中一位高級將領迴到南京後,對蔣介石說:“委員長要我打仗可以,但你必須保證副總司令(張學良)的安全,否則我不敢保證我的部隊不會反你。”
這位敢在蔣某人麵前“仗義執言”的人,正是霍守義。
1948年,在山東兗州。幾個士兵慌慌張張從城門之中跑齣來,拔腿便嚮西南方嚮逃去。在他們的身後,城裏城外的槍炮之聲已經響瞭兩天有餘,此時硝煙正在漸漸的散去。一隊解放軍戰士飛撲過來,很快便俘虜瞭他們。幾個士兵中為首的正是國民黨第12軍中將軍長霍守義,而他的被俘,也宣告著兗州戰役的正式結束。
加入東北軍,深得“少帥”賞識
唐・薛能《並州寓懷》:
人多知遇獨難求,人負知音獨愛酬。常恐此心無樂處,枉稱年少在並州。
張學良對霍守義是知遇之恩。
1898年,霍守義齣生在遼寜本溪一個有錢的人傢,因為他是傢裏唯一的一個男孩,所以父母很注重對他的培養。
霍守義目睹瞭清王朝覆滅、民國建立等大事件,麵對中國軍閥割據,西方列強對中國虎視眈眈,無不想在亂局中分一杯羹,煤鐵礦産資源豐富的東北更是他們的目標之一。而在諸多列強之中,尤以近鄰日本的覬覦為甚。
看到自己的國傢已經到瞭危險的邊緣,在這種情況下,血氣方剛的霍守義萌生瞭從軍報國的強烈念頭。最終在朋友的引薦下,霍守義放棄自己當前的學業來到北平,進入一所高級軍官學校學習,畢業之後,迴到東北參加瞭張學良的東北軍。
霍守義在東北軍中錶現積極,做事認真,很快得到張學良的賞識。作為張學良親自培養的乾部,霍守義又被送入吉林陸軍軍官教練處係統的學習軍事技能知識。畢業後,霍守義一路從營長,慢慢升任東北軍112師師長一職。而這個師大有來頭,它不隸屬於任何一個軍的編製,而是一支守衛張傢宅邸的直係部隊。
“九・一八”事後,張學良將自己住宅的安全工作全權交給霍守義負責,可以看齣張學良對霍守義莫大信任。
當時張學良的東北軍已經歸到瞭蔣介石的旗下,聽從瞭蔣介石不抵抗的命令,讓日本人輕而易舉的侵占的東三省,張學良帶領他的部隊撤離瞭東北,進入瞭關內。霍守義也隨部隊入關,開始瞭6年不抵抗的內戰歲月。
不負信任,盡心竭力
蔣介石心裏打著如意算盤,他的本意是讓地方軍閥和共産黨領導的紅軍相互攻擊,消耗兩方實力而自己坐收漁翁之利,所以他提齣瞭所謂“攘外必先安內”的原則,不顧日本入侵傢國破碎的時局命令東北軍在內的地方軍閥繼續“剿共”。
1935年,紅軍長徵到達陝北,霍守義部也奉調移師陝北,與西北軍一道對紅軍進行圍剿。彼時東北軍將士已經和紅軍進行瞭幾年的戰鬥,在勞山和直羅鎮等戰鬥中已然損失慘重。外敵當前,大傢早就厭倦瞭同胞之間的自相殘殺,心裏仍念著東北的白山黑水,想要打迴東北收復故鄉的心意遠勝於無意義的“剿共”和內耗。
麵對外敵入侵,蔣介石不但不予抵抗,反而集中兵力去圍攻共産黨。霍守義很是不理解蔣介石的做法,更是對他的這種做法錶示氣憤,張學良和他的想法一樣,不願意和共産黨為敵。張學良就此利用部隊駐地離延安較近的便利,與共産黨建立瞭聯係。
張學良曾不止一次命令霍守義不要和共産黨成為敵人,而且在共産黨需要幫助的時候,一定要施以援手,所以霍守義對共産黨一直非常友好。
霍守義還曾經按照張學良的指示,把大批的進步愛國人士偷偷地轉移到瞭蘇區,受到霍守義部保障的人員還有《西行漫記》的作者,著名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等人。
麵對國內國際反法西斯戰綫的統一,在一片抗日呼聲中,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兩位將軍,發動瞭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直接“兵諫”蔣介石。他們的目的就是為瞭讓蔣介石放下內戰,一緻對外。
西安事變最終在國共等各方勢力的斡鏇下被平息,蔣介石與我方達成瞭國共第二次閤作,同意一緻對外。但後來的發展走嚮卻齣人意料,發起此次事變的關鍵人物張學良、楊虎城並沒有落得什麼好下場。
楊虎城在1949年9月份被殺害於戴公祠。與他一起被殺害的還有他的秘書宋綺雲一傢,以及他8歲的女兒和17歲的兒子。
而兵諫後,張學良執意要親自護送蔣介石夫婦迴南京,此舉是為瞭錶達自己對蔣介石的歉意,也是為瞭給宋美齡送一個人情,畢竟他和宋美齡是知己,且蔣介石又是自己的拜把兄弟。但是到達南京之後,張學良一下飛機就被軟禁瞭起來,期間長達半個世紀。
當霍守義得知張學良被囚時,大為憤慨,本想橫下一條心跟老蔣算總賬,但他怕武力衝突會引起東北軍少壯派和老成派的嚴重不閤,而讓列強乘虛而入,所以霍守義沒有貿然行動。但他還是決定當麵去質問蔣某人。在見到蔣某人後,他直接叫闆道:你敢動張學良試試!
不禁要問,霍守義隻是一個將領,怎敢將矛頭對準老蔣?一方麵是張學良有恩於自己,另一方麵也是因為西安事變。西安事件發生的第二天,霍守義奉命帶著112師駐守渭南,期間霍守義曾三次受到蔣介石的教導總隊的攻擊。雖然霍守義自己也身為一個國民黨員,在發生瞭這種一而再再而三的衝突之後,霍守義和蔣介石也算結下瞭梁子。
蔣介石雖然對霍守義敢這樣對他講話,感到非常的不爽,但是礙於霍守義手中還掌握著東北軍的兵權,所以也沒敢把他怎麼樣。
雖然蔣某人沒有對張學良下手,但始終沒有讓張學良自由。被囚禁的張學良,先後被老蔣藏在貴州省的多個地方,但由於很多藏身之地都比較靠近貴陽市區,所以,張學良被囚禁的消息最終還是不脛而走。於是,蔣介石又將張學良不斷的轉移,先後囚禁在開陽縣劉育鄉、息烽縣陽郎壩、桐梓縣天門洞小西湖......後來,張學良被押到重慶,1946年10月被送到台灣。
此龍中虎,不可放也。
在台灣,蔣介石寜願花重金供養著張學良,也不願還他自由,還在自己臨死前,囑咐兒子蔣經國不要放瞭張學良。可見,蔣某人的心胸有多麼狹窄。
從霍守義不顧自己安危替張學良齣頭,就可以看齣霍守義是重情之人,對於是非麯直,他還是心知肚明的。
抗日有功,得以善終
1937年,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在江陰保衛戰中,霍守義率部和敵人展開瞭激戰,在一天當中,他們擊斃瞭上韆名日寇,敵人的十幾輛坦剋被摧毀,達到瞭牽製日軍西進並消耗其兵力的目的。
在花山的戰鬥中,霍守義率將士們同敵寇苦戰瞭五天五夜,消滅2000多日寇和五韆多僞軍,把日軍的囂張氣焰徹底打壓瞭下去。但不幸的是,霍守義在戰鬥中受瞭重傷。霍守義的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便提前齣院迴到112師指揮作戰。
在山東時,霍守義率領的112師和八路軍山東縱隊成為鄰居,為抗擊日寇,兩支部隊甚至互相配閤、互通有無。
有一次,霍守義和羅榮桓共同閤作,他來找羅榮桓商量作戰方案。當霍守義看到站崗的八路軍戰士穿著單薄,站在寒風中凍得瑟瑟發抖時,他立即把自己的呢大衣脫下來披到瞭這位戰士的身上,很是讓人感動。
事實上,在霍守義的部隊中有不少的共産黨員,而他對這些黨員也從來沒有排斥和為難過,因為在他心裏,隻有日本侵略者纔是真正的敵人。大傢熟悉的開國中將萬毅,當時就在霍守義的師裏當團長。國民黨方麵說萬毅是共産黨,要進行調查,霍守義當然不會交人,說:“我從來沒聽說過萬毅有什麼不好的言論,隻知道萬毅打鬼子非常積極。”
抗戰勝利之後,霍守義晉升為中將,成為12軍軍長。內戰爆發後,蔣某人派霍守義率12軍駐守兗州。霍守義和他軍中的將士們非常反感打內戰,再加上霍守義一直與共産黨的關係不錯,所以他根本就不想與解放軍為敵。然而,霍守義畢竟是國民黨高級將領,將令又怎可違?
華東野戰軍進攻兗州時,霍守義真刀真槍地和解放軍大戰瞭一場,但結果可想而知,第12軍28000人幾乎全軍覆沒。霍守義已無退路,隻好嚮解放軍投誠。不過,霍守義畢竟和共産黨有深交,共産黨也沒把他當成戰俘而為難他。
1948年9月,他的部隊經過整編,全部歸入瞭解放軍部隊。解放後,霍守義被安排到軍事學院從事研究員工作,並當選為江蘇省政協委員。1967年去世,終年69歲。
總的來說,霍守義是一個識大體、顧大局、懂感恩的人,在他心中,作為同胞而言,根本就沒有敵我和黨派之分。張學良於他而言既是伯樂也是親人,而他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他所做齣的貢獻都是不可被忽視的。
張學良,1990年重獲自由,2001年去世,享年101歲。從生到死,張將軍走過整整一個世紀。他的人生是圓滿的,如果說有些許遺憾,也許是霍守義自半個世紀前的那次探望後,緻死再未相見吧?
(於霍守義來說,張學良既是伯樂,也像手足。當得知“少帥”被蔣某人軟禁時,霍守義敢於當麵指責蔣某人,不難看齣,霍守義是重情重義之人。對於抗戰,他積極應戰,功不可沒。對於這樣一個識大體,有格局之人,你怎麼看,歡迎點評關注,圖片源自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