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4/2022, 12:32:23 PM
輝煌落幕以後,不應該留戀在舞台前的璀璨燈光和熱烈的掌聲,更應該朝前看,用勤勞和智慧創造美好的未來。
可是,總有人不甘心繁華褪去後的淒涼,更不用一個國傢,就如土耳其,在曆史上土耳其亂認過許多祖宗,目的就是為瞭用所謂曆史的榮耀來包裝現如今的土耳其。
土耳其亂認祖宗不是一次兩次,就曾經將突厥人認作祖宗還為此沾沾自喜,認為是突厥人勇猛,中國人纔建築長城。
一、土耳其的祖宗史
在某些土耳其人的亂認祖宗的曆史裏,曾經將曆史上的16個帝國都看作是自己的先祖,從匈奴帝國、西匈奴帝國一直到奧斯曼帝國,土耳其都將其視作自己的祖先。
其實土耳其的目的很簡單,誰不想自己的國傢擁有一段光榮的曆史呢?
這裏主要說的是土耳其將突厥人看作自己的祖先,我們都知道突厥人是隋唐時期的草原遊牧帝國,也就是突厥汗國,其主要組成是濛古人種,非要說的話,突厥人和世界上的印歐人種隻有曆史上的淵源,但其他方麵與土耳其人就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塊。
突厥汗國在曆史上確實是輝煌過一段時期,“靖康之恥”就與突厥人脫不開關係,這段曆史我們不會忘記,突厥人曾經的勢力範圍北邊直達大興安嶺,南邊已經到達長城腳下,但隋朝人民並沒有任由坐以待斃,依舊堅守陣地,英勇抗敵。
在隋朝人民的頑強抵抗下,突厥汗國又分為東西兩個汗國,直到後來到瞭唐朝,李靖率軍攻打東突厥汗國,蘇烈則攻打西突厥汗國,至此,突厥汗國不復存在。
然而國傢滅亡瞭,唐朝君主並沒有進行慘無人道的清除,許許多多的突厥人開始瞭流亡生活,其中一部分突厥人不斷進行西遷,也就是往中亞、北印度、中東地區這些地方遷移,這也就是今天要談論的問題的開端。
突厥人開始西遷後,並沒有放棄徵服的野心,在當時去到的地區開始同化印歐人種民族,並且在不同時期建立起大大小小的帝國,而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奧斯曼帝國曾經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確實擁有一段崛起的曆史,但世間萬事萬物都處於變化之中,19世紀隨著各國近代工業化的發展,奧斯曼帝國的榮耀早就不復往日,後起之秀俄國不斷吞並其領土,大英帝國更是虎視眈眈已久。
最後大英帝國為瞭不讓俄國的勢力範圍擴大,終於齣手直接乾預,而遭殃的則是奧斯曼帝國,在後期國傢內政已經完全淪為英國傀儡,奧斯曼帝國仍然有勇士決心不再受英國控製。
在第一次大戰期間,與其他國傢一起攻打英法,戰爭是勝利瞭,但奧斯曼帝國也早已是強弩之末,曾經的跨亞歐非的奧斯曼帝國也不復存在,漸漸形成瞭現在的土耳其國傢。
二、如今的土耳其
從以上的敘述中,我們不難發現突厥人根本不是土耳其人的祖先,突厥人隻是在曆史上同化過其他民族,隨著時代變遷,不同的民族也來到這片土地,又有不同的民族和人種在這裏融閤同化,曾經從中國遷來的突厥汗國的突厥人早就不是這裏的主導。
可是,一些土耳其人並不這麼認為,隻要能讓自己的國傢的曆史傳統光彩奪目,於是連頭發絲的綫索都不放過,強行將不屬於自己的血統融閤進來,稍微瞭解下曆史便知道這樣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隻會讓人啼笑皆非。
一些土耳其學者到現在還是不肯放過亂認祖宗這件事情,這不免讓人懷疑他們的目的到底是什麼?虛構的光輝的虛構除瞭粉飾門麵,難道還能讓當初的奧斯曼帝國復活?這顯然是天方夜譚。
土耳其人與曾經的突厥汗國早就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其實這不免讓人想起韓國人曾經說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屬於他們,連我國儒傢文化創始人孔子都是他們的,這聽起來實在有些可笑。
有些土耳其人說突厥人是他們的祖先,認為秦始皇修建長城就是因為突厥人太凶猛,為瞭讓自己國傢的曆史光輝生動,讓後代人産生所謂虛假的民族榮譽感,這樣生硬的說法不免令人啼笑皆非。
秦始皇修建長城確實是為瞭抵禦外來遊牧民族的侵擾,在很大程度上,長城的修築是中國古今以來最為重要的一項工程,秦始皇的先見之明也令後人頗為驚訝,但這與一些土耳其人亂認突厥人為祖宗是完全沒有關係的。
無論是土耳其人還是韓國人,為瞭維持自己的國傢曆史的神聖性生拉硬套,究其原因其實很簡單,正如一個人為瞭維持自己的尊嚴,但又沒有真材實料,為瞭證明自己的說法,隻能從彆人那裏“偷”,但“偷”聽起來又不太光彩,索性豁齣麵子,生拉硬套,隻要能粉飾自己的門麵就行。
其實說到底,這不是太過自負就是沒有自信的錶現。
三、總結
直到今天,中國學生接受到的曆史教育也有我們尚未強大之時的記錄,或許早些年前,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令我們氣憤,可是我們都清楚,但我們敢於麵對曆史,也會吸取曆史教訓。
我們更不會忘記,我們有著中國真實存在的韆百年的優秀傳統文化為自信源泉,無論是麵對任何人,我們都很自豪自己是中國人,不會亂認祖宗,更不會強行“偷竊”彆人傢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