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019-07-27 12:05:48
為什麼有些人會特別懼高?站到稍微高一點的地方都會感覺「雙腿發軟眼前發黑」、「暈眩、想嘔吐」?甚至看見一些從高處拍的照片都感覺到顫慄?這些人拒絕去挑戰高空極限項目,因為無法剋服自己的「缺陷」,那懼高到底是種生理反應,還是心理問題呢?
懼高的基本癥狀就是、噁心、食慾不振,眩暈感強烈時會使身體失去平衡,和懼高的人交流時,他們會告訴你「一靠近我就想像著自己已經掉瞭下去」,「完全控製不住自己的感受,滿頭大汗,,心慌氣短」。一些「懼高癥患者」拒絕坐飛機,拒絕睡上鋪,拒絕乘透明電梯。
懼高癥又稱畏高癥,據國外調查資料顯示,現代都市人中有91%的人齣現過懼高癥狀。其中10%屬臨床性懼高。他們每時每刻都得想方設法避免懼高癥「突發」。
眩暈感是懼高癥最重要的癥狀,眩暈問題專傢指齣,眩暈與視覺信息缺乏有關。當你身處高處,往下看一片模糊,景像大幅度縮小,一切都變得遙不可及,跟平日習慣的視像大相徑庭,這時你的視覺信息大減,就會失去平衡。
一般情況下,指揮身體做齣的動作幅度是以視野中物體的相對活動為參照對象。假如從高處往下望,地麵物體太遠太小,就不能作為平衡信息迴饋的根據瞭。
再加上人在高處,眼睛無法在水平位置找到實物進行水平參照,於是人體平衡係統崩潰,繼而齣現類似舟車暈浪那樣的眩暈,無法定位。
科學傢指齣,人們靠「視覺流場」控製自己的姿勢和運動。當人們站在一條筆直的公路上,公路盡頭在我們極目處消失,這時人不大會害怕,因為人與這個視覺流場成直角。
但當人站在大廈邊緣往下看,儘管也是一望無際,這時大腦的判斷能力會受到睏擾,因為人跟視覺流場並非成直角關係,而是擴大到180度,大腦感覺地心吸力把身體吸進無垠之中。
這麼看來,齣現「眩暈感」是大腦裡視覺係統和肌肉平衡係統「打架」瞭。
這裡,健康哥想起著名的「傾斜小屋」,一旦進入小屋就會產生一種頭暈邁不開步的感受,小屋的地麵是傾斜的,但是整個屋子的陳設都和地麵保持垂直。
這時大腦裡有多路信號:一是位於人耳中的平衡感受器將感受到地麵傾斜程度及時傳入大腦;二是眼睛將所看到的情況傳入大腦(因為整體傾斜,地麵和牆麵呈直角,眼睛判定屋子是「平的」)
三是肌肉緊張情況的信息和其他信息也將傳入大腦(肌肉感覺地麵是斜的),大腦將這些信息綜閤分析,一時間無法做齣判斷,難以對骨骼肌肉和有關器官發齣行動指令,因此動作無法協調,大腦齣現眩暈感,雙腿難以邁步。
它和懼高癥患者的經歷相似,就是身體的總司令「大腦」被「下屬」的匯報弄糊塗瞭,一瞬間有點亂,想靜靜。
如果對於大腦來說,都分析這幾路信號,視覺都會接受到挑戰,實際上「怕高」是普遍而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大腦對危險環境自動產生的情緒信號。
那為什麼每個人錶現不同,有的人暈得厲害,有的人卻無所謂?
這就和一個人的身體平衡係統有關係瞭,不少跡象顯示,現代人的懼高癥狀與當今社會發展有關。
科學傢指齣,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使人們的定嚮障礙越來越嚴重,眩暈也變得更普遍。
假如我們終日坐著不動,眼睛隻盯著電腦等物體,人體的平衡功能就會衰退。不過,假如最初觸發眩暈的刺激性活動不斷重複,大腦就會開始調整適應,定嚮障礙便會漸漸改善,大腦會自動找尋固定參考點作定位根據——這正是溜冰好手不斷高速轉體而不會眩暈倒下的原因。
是的,運動可以減輕癥狀。人體負責控製平衡的要素——視覺、內耳和肌肉,通過活動纔能正常運轉。
假如你發現有輕微後天懼高癥狀,不妨多挑戰自己,通過攀高俯視等行為,情況會有所改善。如果癥狀嚴重,就應在醫生的監督下,到安全的高環境中,接受循序漸進的訓練。
此外,最簡便的解決辦法是閉上一隻眼睛,讓身體平衡係統較多地依靠肌肉而非視覺,舒緩眩暈和,但不要閉上雙眼,因為眼前一片漆黑,內心會更膽怯、更迷惑。
總之,剋服懼高癥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是多運動,保持健康的體魄,令平衡係統正常工作。
成長期的兒童可以通過走獨木橋、翻筋鬥、跳躍、轉圈等訓練身體定嚮能力。成人也不應放棄這類活動,以免齣現定嚮障礙。
還有種心理暗示法:從進化心理學角度看,那些懂得遠離懸崖峭壁的人纔能遠離危險,他們的怕高基因被一代代傳瞭下來。
剋服懼高,積極的自我對話很重要。在接近高處前,先告訴自己,我要去的地方很安全,別人都沒事,我也不會怎樣。
在時間上,提醒自己身處高處隻有幾分鐘,讓恐懼感「有始有終」,獲得自主感。懼高的人平時可以多爬山、乘坐透明觀光電梯,並有意識地俯視腳下,隨著高度逐漸遞增,可以慢慢適應。
如果上述努力都沒效果,應尋求專業幫助。有些抗焦慮藥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最後,必須提醒的是!!!一定要在有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去進行訓練和體驗,不鼓勵冒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