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大戴禮記*保傅》
曆史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從中學開始就要學習四大文明古國,即古中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而我國更是擁有五韆多年曆史,朝代更迭、延綿不絕。
學習國傢的曆史,纔能真正瞭解自己的國傢文化和未來的發展道路,曆史悠久的華夏文明,更是給瞭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堅定的底氣和自信,我們每個人都為自己的國傢感到自豪。
可是,我國雖有五韆多年的曆史,但是在此期間卻有一韆五百多年的空白期,有文字記載、能被承認的隻有三韆多年的曆史。那麼,在空白期,到底發生瞭什麼呢?
我國曆史的起源——神話時代
根據曆史學傢們的考證,將中國曆史概括劃分為四個階段,分彆是:神話時代、傳說時代、半信史時代以及信史時代。我們耳熟能詳的一些神話故事,比如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後羿射日等等,這些就是神話時代。
說到傳說時代,這裏要提到一個詞——“炎黃子孫”,炎帝和黃帝就是中國的文化始祖,是傳說中五韆年前原始社會的兩大部落非常傑齣的首領。說到炎黃二帝,還得提到蚩尤,後世將他們尊稱為“中華三祖”。
我國著名曆史學傢任昌華,於1992年首次提齣瞭“三祖文化”,將蚩尤和炎黃二帝並列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可是,在後世人們看來,蚩尤是炎黃二帝的對手,是一個反麵形象的人物。
既然如此,為何要將蚩尤也譽為始祖呢?就是因為炎帝與黃帝聯閤共抗蚩尤,率領重組聯軍展開激戰,從此纔開啓瞭中華文明的輝煌曆史,所以他們三人都應該被尊稱為人文始祖。
半信史時代
那什麼是半信史時代和信史時代呢?信使,指的是紀事真實可信,有文字記載或有實物印證的曆史,這些曆史是的的確確有據可查、真實存在的。
“半信史時代”是指在某個時期的曆史有一部分是可信的,但也有些曆史沒有確切的證據可以證實,不是非常明確,因此這段曆史一直不被他人所承認,夏、商和西周前期便是如此。
說到這裏,很多人都非常疑惑,夏商周的曆史在書本上不是有嗎?為何還說它不存在呢?其實,我們書本上所看到瞭,是經過現代人進行研究、分析、再加工得來的,即使是史書也僅僅隻有“小部分內容”記載。
迴看夏商周三個朝代,它們加起來一共一韆五百多年,這期間的記載和文物都不能非常準確地證明它們的存在,一直到東周開始,纔有瞭比較詳細準確的曆史記錄,這纔開啓瞭信使時代。那麼,夏商周期間到底發生瞭什麼呢?
空白的1500年
夏朝是最早的王朝,當時它們的很多製度並不完善,更不用說講曆史編撰記錄下來。關於夏朝的文字記載少之又少,也沒有可以齣土的文物,根本無法證明它是否真實存在。
以至於,很多國外學者一直抱著懷疑的態度,認為我國的夏朝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後來,專傢們發現瞭商朝甲骨文的存在,這纔一點點解開瞭空白的1500年。
甲骨文最早是在河南安陽小屯村找到的,當時人們並不知道這是什麼文字或者圖案,隻是想用刻著文字的龜甲磨成粉末入藥,用來治療疾病。
一直到瞭1899年,晚清時期的官員王懿榮發現瞭龜甲上的漢字,他並不隻是一名官員,也是一位金石學傢,所以纔能發現這些文字,並從中提取齣很多曆史資料和商朝發生的曆史事件。
甲骨文從此纔真正走到我們麵前,帶我們瞭解商朝的曆史、商朝的甲骨文也是目前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漢字。有意思的是,文字的形成必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在甲骨文正式齣現之前,肯定會有一個文字的發展和過渡時期,這個時期最有可能就是夏朝。
另外,能證明夏朝存在的便是二裏頭遺址,該遺址距今大約3800~3500年,是一座經過精心規劃建造而成的王朝大都,按照時間推算差不多正好是夏朝中期或者晚期左右,經過許多考古學傢的研究,最終確定二裏頭就是夏朝的都城遺址。
經過專傢們的一點點分析得知,夏朝是由大禹建立的,大禹的孫子因不善管理,被後羿奪取權力。直到康齣現,後羿纔被殺死,夏朝的統治迴歸瞭正統。
夏朝傳到瞭夏桀的手裏,他即位後荒淫無度,被商湯所滅。商朝也經曆瞭幾百年的發展,最後傳到瞭商紂王手裏,由於商紂王的昏庸,齣現瞭重要曆史事件——武王伐紂,商朝最終走嚮滅亡,從此進入周朝統治時期。
俗話說“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周武王雖然成功滅商建周,但是當時的形勢一團散沙,為瞭鞏固政權、防止諸侯叛亂,武王決定論功行賞封地、互相製衡,也就是所謂的分封製度。
他把王室、貴族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諸侯國,除瞭政治上實行分封製,還實行瞭宗法製、井田製、禮樂製。宗法製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這也就是帝王總是喜歡將皇位傳承給嫡長子的原因。
井田製是將土地劃分成“井”字狀,分配給平民,保證農民有田可耕種,促進經濟發展。禮樂製度的建立形成瞭比較森嚴的等級分化,對人們的身份地位進行劃分,大傢恪守等級禮儀。
雖然這在今天看來是非常不平等的製度,但在那時候可以算是一個飛躍的進步。這四個製度從政治、社會、經濟、文化各方麵對人們進行約束,建立瞭等級製度,規範各個階層,給之後的發展帶來瞭非常深遠的影響。
大約在周厲王三十七年之後,我國就正式進入瞭新時代,開始有瞭正式(大量)的文字曆史記載。截止到此時,我國的曆史纔算是真正“續上”。
以上的這些事情,其實都是一些專傢一點點推斷、研究而來的,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我們隻知道“拿來”,卻不知道這背後有多少汗水。
著名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說過:“曆史是國傢和人類的傳記”!我們都玩過口頭傳話的遊戲,有時候最後一個人聽到的和第一個人所說的相差甚遠,這其中會經過很多人的添油加醋,曆史也是這樣。
在沒有確切記載的那段時間,都靠著人們口耳相傳,後世所知的故事很多都帶有傳奇色彩,也許是因為這些故事被人們加進瞭很多誇張神奇的細節,就算那段曆史真實存在,也無從考證。
但是不管怎樣,這些都是中華文明存在的足跡,我們都該為這源遠流長的曆史文明感到自豪,同時我們也要相信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科技的迅速發展,這空缺的曆史會被一點一點發掘齣來。
同時,在閱讀曆史的時候,也應該有一種“批判的態度”,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