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022, 10:08:27 AM
水星和土星,南半球,三月初
在2022年3月的黎明期間,水星與土星離地平綫很近。圖像來源:約翰・尤丁・古斯(John Jardine Goss)。
黎明的水星與土星
世界上隻有百分之十二的人住在南半球,因此他們將會很幸運地在2022年的3月在日齣前看到四個行星。從上個月起,火星和金星已經可以在全世界被觀察到。很多來自北半球的人在二月中旬觀測到水星在達到最大距角時嚮火星金星方嚮行進。在二月中旬到三月初,水星將逐漸迴到地平綫。然而它可能已經從很多北半球天文愛好者的視綫中消失瞭。不過,三月三號,水星將和土星匯閤。對於南半球的人們來說,這是一個好的機會。連月亮都會在三月一號加入這場“聚會”。
每天早上,水星離西邊的地平綫越近,也越加明亮。3月3日,土星與水星將於赤經緊密相連(如天空穹頂的經綫一般)。兩顆行星將結閤,並且雙方距離為1經度以下。如果讀者將小拇指連著手臂垂直地伸齣,兩顆行星都可以“躲藏”到小拇指背後。
水星在兩顆行星當中更明亮,在經度-0.1的位置閃耀。水星則在0.8的經度位置閃耀。
當然,金星位於火星的上方,它的輻射性與光芒使其餘的行星黯然失色。金星在經度-4.5的位置,與此同時,火星位於經度1.2的位置。
讀者,請嘗試使用雙筒望遠鏡,觀察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吧!
移動的行星
在3月3日的木星和水星的親密配對之後,水星將會越來越靠近太陽,於3月18日左右慢慢消失在觀察者的視綫中。與此同時,木星漸漸上升到東部黎明前的天空中。不久,在北半球的我們也能看到它瞭。3月底,土星將與金星、火星和月球會閤,形成美麗的會麵。
如果你在北半球,想要觀測水星和土星的話,你或許可以嘗試一下。當然也不能完全保證能在明亮的暮色中看到它們。為什麼北半球和南半球的視野如此不同呢?如往常一樣,黃道――或者說太陽、月亮和行星的行徑,纔是罪魁禍首。對於北半球而言,在黎明前的一個小時,黃道與地平綫形成淺角。因此,從北半球來看,在黎明之前,木星和水星將在東方地平綫附近的明亮暮色中緩緩上升。
即便如此,你也能得到金星和火星作為安慰奬,它們是多麼美麗呀!
如果你在黎明時分拍到瞭一張很棒的行星照片,請發給我們!
概要:南半球的觀測者有機會在三月初的黎明之前,在明亮的金星和紅色的火星之下發現水星和土星。北半球的觀測者可能隻會看到金星和火星(而不是水星或土星)。
相關知識
土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第6顆行星,同時也是太陽係中,除木星外,第二大行星。
土星的內部最有可能由鐵鎳和岩石核心組成(矽氧化閤物)。它的核心由深層的金屬氫覆蓋在周圍,中間層為液氫和液氦,最後為一個氣態外層。土星由於高層大氣中的氨晶體呈現齣淡黃色。它的金屬氫層存在著一股電流被認為是土星産生磁場的原因,但比地球的磁場要弱,由於土星的體積較大其磁矩是地球的580倍。土星的磁場強度大約是木星的二十分之一。即使能齣現長期存在的特徵,相比之下其外部大氣中通常是平淡和稀少的。土星上的風速能達到1800韆米每小時(1100英裏每小時,500米每秒),高於土星但是低於海王星。
這顆星球上最顯著的特徵是由絕大多數冰粒,和少量的的岩石碎片和塵埃組成的環狀係統。在土星軌道至少有83顆已知衛星並且53顆是有正式命名的。這並不包括數以百計在泰坦環上的小衛星。土星有太陽係中最大和第二大的衛星,甚至要比水星還大,雖然質量較小,但是太陽係中唯一的有大量大氣的衛星。
水星是太陽係中體積最小的、最接近太陽的行星。水星繞日運行需要的時間是太陽係行星中最短的,隻需要87.97天。它的名字來源於羅馬神話
在太陽係中水星的鏇轉是獨特的,受太陽潮汐鎖定的影響(這種說法後來被推翻瞭,因為下麵我們會看到如果完全受潮汐影響水星有一麵應完全對嚮太陽,而實際並不是,水星有自轉,也可以參考一些中文資料~譯),水星的自鏇軌道共振是3:2,這意味著一顆行星相對一個恒星它每公轉2圈時自轉達到瞭3圈。以水星的軌道運動作參照,從太陽上觀測,水星每2個水星年轉動一次。
所以從水星觀測,每兩個水星年也就見到瞭一天(自鏇軌道共振的後果是,行星在其軸上鏇轉一次所需的時間恒星日和太陽重新齣現在天空中相同位置的時間太陽日,二者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在水星上,太陽升起、落下並返迴到天空中的相同位置需要地球上的176天。水星自轉是地球時間約摸58天,公轉約摸88天,實際上這意味著水星上的一天持續時間長達兩年!太陽升起、落下並返迴到天空中的相同位置需要176天~譯)
水星的自轉軸的傾角近似於零,隻有一度的大約1/30,是太陽係所有行星中最小的(這意味著水星幾乎是完美直立地圍繞太陽公轉,不會像其他行星一樣經曆四季變換),而軌道偏心率又是所有行星中最大的,遠日點距離太陽的距離隻有近日點2/3。與月球類似,水星錶麵布滿隕石坑,暗示其地質活動在數十億年間並不活躍。由於幾乎沒有大氣層蓄熱,水星錶麵的晝夜溫差比任何其他行星都大,其赤道附近的溫差用開式度衡量從100K到700K,用攝氏度計是從-173℃到427℃,如果換成華氏則為-280�H至800�H。水星兩極的溫度不超過180K(-93℃;-136�H)。水星沒有自己的衛星。
探測器兩度光臨水星,一次是水手號,時間為 1974和1975年;一次是信使者號,登陸時間為2004年,於2015.4.耗盡燃料墜毀水星的大氣層中,在那之前的四年裏繞水星巡遊4000餘次。貝皮・哥倫比亞號計劃在2025年登陸水星。
BY :Kelly Kizer Whitt
FY :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聯係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