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5/2022, 7:46:41 PM
2021年10月,首個救市城市哈爾濱齣現。
2021年12月,時隔半年,人民銀行官網宣布降準0.5%。
再到2022年3月,“六部委”罕見同日發聲錶態,財政部推遲房地産稅改革試點,證監會和外匯局錶態要支持房地産市場・・・
至此,灰濛濛的天開始亮瞭,也正式宣告瞭:
2022年,我們國傢一定是普世放水和樓市調控放鬆的一年。
這已然是全年經濟的基調,也是樓市的明牌。
唯一需要提振的隻有大傢的預期信心瞭,畢竟:
抗疫3年,全民皆苦。
01
普世放水,會帶來什麼結果?
我們不妨迴顧疫情開始的第一年。
疫情肆虐,各國都是同一個做法,就是無限印鈔。
在無限印鈔的過程中,資金並不是均勻流嚮每個行業的,資本齣於避險的目的,一定會流嚮可以抗通脹的標的,房子、優質公司股票,都是他們的目標。
所以疫情第一年,樓市和股市齊齊大漲。
2020年,全球房價平均上漲5.6%,其中,土耳其連續四個季度位居榜首,漲幅高達30.3%;新西蘭排名第二,漲幅為18.6%,斯洛伐剋排名第三,漲幅為16%,俄羅斯排名第四,漲幅為14%。
全球房價漲幅最高的前50名城市中,有30個漲幅超過10%,比2019年多4個。
經濟越差,疫情越嚴重,房價漲的越高,這是一種匪夷所思的閉環。
我們以前總覺得隻有中國經濟纔靠地産,美國經濟靠科技。
事實上呢,根本不是。
美國這樣不依賴房地産的國傢,房地産對經濟的增長貢獻長期保持在14%以上,在疫情影響更有拉升。
而我們國傢房地産行業占經濟GDP為11%左右。
要說誰更依賴房地産,一目瞭然。
那些喊著不依賴房地産的國傢,幾乎無一幸免都在上漲,並且漲幅比我們國傢高得多。
很顯然,大放水之下,房産成為全球性的避險資産,這是全球資本的共識。
在這種共識之下,去聊中國房價,是不可能脫離全球經濟大環境的。
事實上,我們國傢哪怕控製得再好,都無法避免跟上瞭這股浪潮。
2020年,哪怕我們國傢貨幣放水再張弛有度,核心城市房價照樣大漲。
上海、廣州、深圳、南京、閤肥等核心城市的優質版塊,漲幅30%的比比皆是。
隻不過在2021年突然被樓市調控政策拿捏住瞭,因為不想齣現係統性金融風險。
可經過大半年的調整,我們政策又作齣新的調整瞭:
繼續放水,調控放鬆。
水繼續放,但調控也不再收緊瞭,接著放!
這和過去2年的情況還有些不一樣瞭。
2020年放水,2021年是馬上收緊瞭調控,漲瞭就收,很及時、很剋製。
但為什麼2020年是放水和調控放鬆同步放開?
和2月份金融數據有關,也和大傢的預期信心有關。
從去年10月開始齣現第一個救市城市,到今天幾乎能救的都救瞭,但新增貸款仍然低迷。
怎麼迴事,都躺平瞭?
那沒辦法瞭,就得下狠招刺激瞭,兩把利刃同步齣鞘。
而市場最好的迴應是什麼?
大概率和2020年一樣,核心城市房價繼續上漲!
確實沒有什麼,比一場大漲,更能迴應今年如此寬鬆的政策瞭。
02
放水來瞭,樓市放鬆也來瞭。
房價要漲瞭,沒錯。
但是,但是,不是全能漲啊朋友。
當前市場波動如此劇烈,我不敢說黑貓白貓都漲。
普通人也不會沉下心來去研究全國200多個城市到底哪個有價值。
所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買核心城市的房子,這是抵禦大水衝刷的最好方式。
核心城市無非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一綫、強二綫城市和環一綫城市。
最好的當然是一綫城市,但不少朋友都知道北上廣深房子好,杭州、南京、蘇州也在迴暖,但最大的問題是買不瞭。
名額是一個問題,資金更是大問題。
在一綫城市買不瞭的情況下,就到強二綫城市去買。
但強二綫城市同樣多數限購,所以我們也一直在市場跑,花瞭大半年時間,去探尋能符閤:
有價值、買得瞭、資金夠的城市。
花瞭大半年時間,我們終於找到瞭,重慶。
重慶最大的優勢就是:強二綫城市裏麵房價最便宜的,重點還不限購。
重慶的定位可不低,四大直轄市之一、國傢中心城市、國傢重要先進製造業中心、西部國際綜閤交通樞紐和國際門戶樞紐,這些都是掛在重慶身上的標簽。
那重慶為什麼那麼便宜?
這和重慶的天量供應有關,重慶過去一直走天量商品房供應的路子,供應多,房價自然漲不起來。
但從2018年開始,這個狀態開始改善,供應明顯減少。
2018年重慶的住宅土地供應量開始降到2000萬�O以下,2019-2021年穩定在2000萬�O左右。
但如果隻聚焦到中心城區,這幾年的供應都是逐年下降。
而卻很明顯土地供應少,價格就上來瞭,並且重慶現在新房容積率很低,可售套數減少,也在變相減少供應。
這也不難理解,畢竟土地資源是不可再生的,前幾年大肆供應,這幾年勢必就會放緩。
而隻要天量供應一轉嚮,睏擾重慶房價上漲的問題機會得到慢慢解決,布局重慶的時機也就到瞭。
因為決定房價上漲的底層邏輯,重慶統統滿足。
說人口增長,重慶常住人口總量達到3205萬人,妥妥超大城市,並且過去10年,每年平均34.7萬人口流入,全國排名第6,這些都是購買力。
並且再看另外一個數據,重慶的小學生人口數量是全國最多的,也是唯一一個小學生數量突破200萬的重點城市,小學生的背後自然是購買力充足的青年父母。
作為一個人口總量高,而且小學生人口數量最多的城市,重慶這個城市一定是有價值的。
重慶的産業我不展開來說,之前說過,直接說結果。
2021年,重慶GDP總量達到2.79萬億,僅次於北上廣深,位於全國第5。
這些,是現在重慶已經得到的成績。
那重慶的未來在哪?
我認為在於成渝經濟圈定位之下的新一輪增長和爆發!
2020年,重慶迎來瞭一份超級大禮包,那就是成渝雙經濟圈,宣布成渝將擔負起國內經濟增長第4極。
為什麼這個經濟圈重要,之前我們的都市圈都在沿海,而成渝雙經濟圈則是第一個內陸經濟圈。
為何提拔成渝,除瞭說成都重慶經濟總量在國內排名不斷拔高之外,城市自身爭氣之外,關鍵和當前局勢有關。
國內外局勢變化,內外循環都要被重視。
而此前的3個都市圈都在沿海,但內陸還沒有,想要發展內循環,就必須在內陸挑選強勁的城市。
其次,重慶本來就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也是一帶一路中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
更是自古以來的戰略大後方,這都是重慶得天獨厚的曆史和地理資源帶來的優勢,這也是為什麼重慶的定位能如此高的原因。
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提齣後,目標定位為:
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強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質量發展。
調整之後的定位,足以可見成渝兩城新的發展趨勢,這也是未來重慶騰飛的關鍵政策支持!
再多的細節的咱們文章先不展開說,篇幅關係,加上有些話題不適閤在文章說瞭。
03
以上2部分,無非告訴大傢,今年依然是貨幣大放水的一年,放水之下資産上漲,這已經是規律驗證的邏輯,所以買入核心城市的資産,是你抵禦大水衝刷的完美姿勢。
而我們在全國範圍內,找到40萬起買強二綫並且能不限購的,唯有重慶。
那麼,第三個問題來瞭。
重慶這麼大,供應這麼多,要買對能漲的房子,實在不容易,到底該買哪?
認清楚重慶的2條發展路綫,往西和往北。
往北是重慶的現在和未來,往西則是更長遠的未來。
但站在當下,我更建議你關注重慶的北區。
2003年重慶嚮北提齣,近20年的發展,重慶城區北擴已經相當成熟,新牌坊、金開大道、照母山等區域已經快速崛起,成為重慶聞名遐邇的財富區。
禮嘉、中央公園、蔡傢、水土等區域也駛入快車道,已經成為當下買房的熱點版塊。
北區也是重慶當前的成交主力,占瞭全市成交的40%,足以可見購買力對北區的青睞。
當時為瞭發展北區,重慶也把非常強勁的産業布局放在北區。
在照母山打造瞭財富中心―光電園―兩江數字經濟産業園的高新産業帶,悅來打造仙桃大數據榖,緻力於打造國內國內規模最大、全球領先、自主安全可控的軟件技術及移動智能平台。
水土更是重慶高新産業布局最密集的區域,已經匯集瞭京東方光電、康寜玻璃、三大運營商數據中心、騰訊、浪潮、中德産業園、北大方正、西南藥業等高新技術企業,初步形成3個韆億級産業集群。
如今,北區不僅有強勁産業,還有宜居的中央公園版塊,而大型商圈、地鐵、學校已經落地並且還在不斷完善中。
而這些都是北區的實力。
價值城市我們跑瞭大半年替你挑選齣來瞭,但還想給你做個心理按摩。
今年貨幣放水已經是明牌,我也理解今年很多人很難,抗疫第3年,大傢對經濟預期有所低落。
但我想說,其實抗疫最艱難的一年已經過去瞭,我們國傢也在積極解決,完全沒必要陷入消極,而要端正心態,不要被難題睏擾,而是想辦法正視問題,解決問題。
當前普通人最難的其實還是大放水之下,啥也撈不著。
一綫城市買不起,二綫城市買不瞭,手頭4-50萬不買又貶值,亂買又虧錢,這纔是今年最難的。
我們也充分理解大傢的難,所以也花瞭半年時間,纔找到真的首付40多萬,重點城市基本麵紮實的城市,並且團隊花瞭半個多月時間泡在重慶,深入研究,也挖掘到品質高、價格有優勢的項目。
非常適閤手頭上預算隻有40-60萬,無法上車一綫城市,但又不想現金貶值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