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6/2022, 2:46:27 PM
說到"洗茶",恐怕每個喜歡喝茶的人都不陌生,將第一泡茶水倒掉,俗稱“洗茶”,即"把茶葉洗一洗"。
洗茶似乎已成為泡茶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甚至有些人泡綠茶也要“洗一洗”。
茶葉究竟要不要“洗”?
“洗茶”能洗去什麼?
部分支持洗茶人士的理由是,認為茶葉在生産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接觸灰塵或者微生物,有些人甚至認為洗茶能去掉茶葉上的一些農殘。
即使有部分微生物,茶葉是用沸水衝泡,80 度以上的高溫熱水,足以殺死大部分細菌。
有的人的理解是,茶葉采製人員手及其它肢體不潔造成汙染,因此需要洗茶。
我們應該相信各行各業有基本素質的從業人員,都是淨手後工作的。
近來,食品安全問題顯得日益突齣,農殘和重金屬問題可能是大傢更為關心的。
農藥和重金屬之所以會形成殘留,積聚在茶葉內,那說明它是非水溶性的,簡單衝泡,根本無法將其洗去。
相反,衝泡的次數多瞭,反倒有可能使農殘和重金屬殘留釋放齣來,也就是說, 前幾泡茶其實最安全,泡的越多越危險。
洗茶其實根本洗不去那些我們想洗掉的東西,相反會洗去茶葉中的主要有效成分。
茶多酚、茶色素和大部分的氨基酸等物質水溶性都很強,會在第一泡中迅速浸齣,洗茶其實是把這些營養物質給洗掉瞭。
第一泡産生的泡沫是什麼?
“泡沫”是洗茶的依據嗎?
茶葉第一泡衝泡,往往會産生碎末和大量的泡沫,很多人都把其當成有害物質,用器具將其颳走或者直接倒掉,並以此作為洗茶的依據。
茶葉在包裝和拆裝的過程中,很容易産生碎末,加工越好的茶葉,乾燥程度高含水量低,會導緻其更容易破碎。
國傢標準乾茶的水分含量為6%,如果在 5% 以下,就很容易破碎。很多名茶,都是齣名的嬌貴,例如綠茶中的碧螺春,紅茶中的金駿眉等等。
衝泡過程中, 茶葉碎末隻會對美觀産生影 響,其它並無真正的不良影響 ,完全沒必要特意將它去除。
茶水中的泡沫,則來自茶葉中的另一種重要成分――茶皂素 。茶皂素具有消炎、鎮痛的作用,與茶多酚等物質配閤,對內髒器官的錶麵創傷有很好保健的作用,特彆是消化道,如口腔潰瘍、胃潰瘍、腸道潰瘍等等。
茶皂素,屬於皂素類物質,皂素類物質都具有很強的水溶性和發泡性。 第一泡茶水,茶皂素就會快速析齣,如果再配上水的翻滾,就會在茶湯錶麵形成大量泡沫。
其實早在陸羽《茶經 ・ 五之煮》中,就有關於茶湯泡的論述,他稱茶沫為湯之華:“沫餑,湯之華也。華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餑,細輕者曰花,如棗花漂漂然於環池之上。”
應改“洗茶”為“醒茶”
第一道茶湯到底該不該飲用?
“洗茶”的說法其實完全沒有科學依據,對有些人來說隻是為瞭滿足心理上的潔癖,甚至純粹隻是一種儀式化的過程。
第一道茶湯,到底該不該飲用要看具體情況和茶葉種類。
綠茶和紅茶,肯定是應該第一泡直接飲用 ,不需要洗。 從衝泡方法和茶葉特性來看,絕對不應該將第一泡浪費掉。
特彆是高檔的單芽綠茶和紅茶,本身就隻能衝泡二三道,如再倒掉一道,這類茶基本喪失飲用價值。
烏龍茶、黑茶、普洱茶建議洗茶後飲用。
反復揉撚的烏龍茶,普洱之類的緊壓茶, 第一泡的時候,茶葉尚未充分浸潤,茶葉都未舒展開,茶湯無法達到最佳的飲用標準。
老白茶、陳年普洱老茶,它們的加工工藝,使得這些茶的葉片細胞比較完整,加之長期存放脫水嚴重,完全喪失活性。 需要用高溫熱水,使其恢復本質,達到可衝泡的狀態。
第一道開水衝泡茶葉,不是為瞭洗茶,科學的叫法應當是醒茶。
綠茶、紅茶之類新鮮的茶葉,不需要醒,越老越陳的茶葉則需要“醒一醒”,陳年普洱之類的甚至可能需要醒兩道。
近年來,茶文化越來越盛行,很多所謂的“茶道”,將“洗茶”作為泡茶一道必備的程序。
不管什麼茶拿來都先衝一遍倒掉,這種做法是毫無道理的, 我們應當學會科學飲茶,讓每一次喝茶,都能喝到最美好的滋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