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5/2022, 7:17:37 AM
文/陳威敬
“我自己在外地打工的時候,再難也都要迴傢。春節是中國人共同的‘精神傢園’,其文化價值和情感內核是不會變的。”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錶李小莉建議春節假期延長2至3天,由現在的7天延長到10天左右,在社交平台引發熱議。
有人說,目前的春節假期太短瞭,對此錶示支持;有人說,現在放假比上班還纍,如果調休換來的10天就算瞭;還有人說,不妨從除夕放到初七,這個更現實。
李小莉嚮中國新聞周刊解釋說,盡管延長假期也會對其他方麵帶來影響,但其正麵價值大於負麵價值。
在北京大學城環學院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吳必虎看來,盡管我國的總體假期水平已經在全球範圍偏中上,但帶薪假期製度的落實仍有較大差距。他錶示,假期的增加對製造業會造成較大的影響,但目前我國第三産業的比重已經超過瞭第一和第二産業,“春節假期再增加1-2天,我認為已經到時候瞭,從宏觀來講對經濟發展是比較有利的”。
延長幾天閤適?
“有錢沒錢,迴傢過年。”人大代錶的身份之外,平日裏的李小莉是安徽省肥東縣總工會兼職副主席,也是閤肥豐華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的一名調度員。她嚮中國新聞周刊介紹瞭這個議案的緣由:
首先,目前的假期難以讓人們充分感受喜慶祥和的氛圍及與傢人團聚的溫暖。“除掉往返時間2至3天甚至4天,還要提前1天趕迴工作地點,實際與傢人團聚的時間隻有3、4天時間”李小莉說,特彆是農村傢庭的留守兒童和老人,春節難得父母或子女打工歸來。因為時間倉促,也有人選擇不迴傢。
其次,無法讓人們閤理地安排各種活動。春節是最快樂的節日,也是最繁忙、最緊張的日子,期間活動最多,以至於“放假比上班還纍”。
再者,假期短造成瞭嚴重的集中齣行。“現在很多都是開車迴傢,因為假期短,不能錯峰齣行,並且想開快車,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造成高速擁堵,更加耽誤大傢迴傢的時間。”
最後是不利於充分發揮假日經濟的促進作用。
“中國是人情社會,很多人反饋,寜願元旦、清明、端午、中鞦少放或不放,隻想春節這唯一的傳統大節日多放假,一起聚聚聊聊天,免得感情越來越淡。”李小莉嚮中國新聞周刊介紹,她的建議是將春節假期延長從現在的7天延長到10天左右,“能實打實地放假當然是最好的,實在不行調休也是個辦法”。
延長春節假期的願望,在最近幾年成瞭熱議焦點。不光民間關注,之前也有人大代錶、政協委員呼籲,建議延長春節假期至9天、10天、15天不等。
此次讓該話題再度受到關注的李小莉,也已是第三年提齣相關的建議瞭,“今年最後一年履職,我想最後再試一下”。
她也提到,現在製造業行情不太好,如果增加過多假期會給企業帶來較大壓力,但2-3天的調整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但事實上,如此“眾望所歸”的議案並不乏爭議。不少人認為,延長假期會實打實地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假期太長會讓社會陷入停滯,不如把帶薪年休假落到實處。
時機到瞭嗎?
2017年,人社部在迴應人大會議上相關的建議時曾介紹,目前我國勞動者每年除享有115天休息日、節假日外(其中包括11天法定節假日),還可以根據工作年限,享受5―15天的帶薪休假。
人社部還稱,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第一大節,更是蘊涵著辭舊迎新、閤傢團圓的意義,已成為中華民族自我認同的文化符號和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但法定節假日假期長短的設置,需要與一個國傢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綜閤考慮假期增加對用人單位人工成本、生産經營發展等方麵的影響。
去年,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成員孫國君在迴答相關的提問時曾錶示,“延長小長假的確可以促進消費,特彆是對居民齣遊、休閑娛樂很重要”。
李小莉說,有關部門此前曾就她的建議給予反饋,稱有部分企業錶達瞭反對意見。
可見,問題的癥結在於:一是目前的假期數量已“客觀滿足”;二是對經濟發展的延續性、企業經營成本的考量。
對此,北京大學城環學院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吳必虎嚮中國新聞周刊錶示,應考慮假期增加的長短與企業經營成本增加的比例關係,如果一下子提到15天,步子邁得過大瞭,“再加一天或者兩天,剩下不足的從周末調一天過來,這樣可能比較符閤中長遠的目標”。
吳必虎介紹,從2013年開始,第三産業的比重已經超過第一産業和第二産業瞭。春節期間正處於農閑期,對農業的發展不會有太大影響,關鍵還是在於工業。過去我國製造業的發展是以增量為主要的發展目標,後來則強調速度,那個時候放假可能就會對以製造業為主的整個生産造成很大影響。但隨著製造業的自動化水平提升,製造業吸收的就業人數已經逐步減少。而第三産業如旅遊業,相反則能帶來就業人數的擴大。
他錶示,盡管我國11天的法定節假日在全球範圍來看已經屬於中上水平,但在20多年前就已被寫入《勞動法》的帶薪休假製度,落實情況仍不如意,“通過法定節假日的增加來實現帶薪休假的目標,最容易”。
“我們強調說,再放長一點假,對經濟發展總體上沒有什麼負麵影響”,吳必虎進一步錶示,其他如一些從事創意産業的人,可以通過遠程辦公來協調。
兩會前夕,全國人大代錶黃細花也提齣,建議企業、事業單位積極推廣混閤辦公模式,讓員工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傢庭生活,提升員工幸福感和滿意度。她將提交《關於推廣“3+2”混閤辦公模式的建議》,探索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采用“3+2”混閤辦公模式,允許員工每周選擇1-2天遠程辦公,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傢庭生活。
吳必虎說,“混閤辦公”模式即每周有1至2天,符閤條件的員工可自行選擇辦公地點,既可以是傢裏,也可以是咖啡廳或者度假酒店等。
盡管如此,以團聚為主題的春節並不同於其他以商業化、度假為標的的“黃金周”,假期的增加是否能給旅遊業帶來增量,一直是一個問號。
吳必虎介紹,國傢“十四五規劃”建議及國務院十四五旅遊業規劃都提齣建設一批國傢級旅遊休閑城市。近年來,他開始注意到,不少人在春節期間選擇不迴老傢,而是老傢的人一起約定在另外一個地方團聚度假,這對於目的地城市的經濟、服務業都有較好的效益。假期的增加也能推動自駕遊的發展,對沿途城市也能起到拉動效果。因春節長假與大中小學生寒假重疊,父母親增加三天假期也有利於傢庭遠距離齣行度假增加社會和經濟惠益。
在他看來,適度延長假期,還可以把春節這一最核心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更完美更完整地保留下來。改革後長假覆蓋除夕前一兩天,也能把在習俗上較為講究的年初五、初六保留下來,更完整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節日形成更好的文化競爭優勢。
“很多年來,我們的年輕人喜歡過西方的聖誕節、鬼節等等,商傢也做瞭大量的包裝工作”,吳必虎說,實際上如果我們把春節適當的延長,那麼也形成瞭春節對國民的凝聚力,文化的認同感,從而形成文化上的軟實力。而誕生於農業社會的春節,除傳統的農業元素外,也應適當改良,添上商業社會和工業社會的要素。
吳必虎錶示,延長春節假期,客觀上“時機已到”,不妨先試行一下,再算一算總的損失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