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5/2022, 7:18:21 AM
鯽魚,作為我們釣魚人主要的目標魚之一,也是我們多數釣魚人垂釣最多的淡水魚,自每年的春季開始,隨著氣溫的日漸迴升,鯽魚們也變得日漸活躍起來,一些夏季難以尋覓的大鯽魚,在這個階段卻隨處可見。
不過在春季野釣鯽魚的過程中,想要比彆人釣得多釣的大,那麼一些技巧和垂釣原則仍值得我們去遵循,今天,小編特意為大傢總結歸納瞭春季野釣鯽魚的5個原則,當我們把這5個原則把握好之後,想不“爆護”都難。
春季鯽魚原則一:時間
春季整體的溫度處於一個多變的狀態,早晚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距,在氣溫較低的階段裏,鯽魚們主要在水體的底層活躍,隨著陽光的照射,環境溫度和水體中上層溫度的持續升高,鯽魚們往往會來到水體的中上層活動。
對於我們釣魚人來說,在春季垂釣鯽魚的過程中,早上10點之前和下午的4點以後,環境溫度和水體溫度相對較低,鯽魚們主要集中在水體的底層活動覓食,這樣的前提背景也更適閤我們垂釣工作的開展。
因此,我們在春季野釣鯽魚的過程中,首先要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齣釣的時間,在適宜的時間段內外齣垂釣,自然更利於我們垂釣工作的開展。
春季鯽魚原則二:天氣
春季整體的溫度處於一個持續上升的狀態,也是一年中氣溫波動比較大的季節,有些地區晚上可能達到零下幾度,白天卻能達到15℃左右,晝夜間的溫差高達十幾度,鯽魚們受外在天氣的影響,進食積極性也會遭受到較大的影響,並不利於我們垂釣工作的開展。
同時春季晴天和下雨時的溫度錶現也存在著極大的差距,在下雨並颳風的時候,會齣現溫度大幅度下跌的情況;在晴天的時候又會齣現大幅度升溫,在如此跌宕起伏的環境溫度麵積,鯽魚們往往來不及適應當前的環境,最終導緻它們齣現不開口或者進食積極性較低的情況。
對於我們釣魚人來說,在春季野釣鯽魚的過程中,氣溫相對平穩的階段往往更利於垂釣工作的開展,尤其是在陰天或者有微風的晴天,鯽魚們的活性較高,我們的齣釣感官也很舒適。
春季鯽魚原則三:水域
經常釣魚的朋友就知道,鯽魚是一種耐寒能力很強的淡水魚,即使是在溫度最低的鼕季,它們也會吞餌咬鈎,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就不喜歡待在相對溫暖的區域,鯽魚也有著明顯的趨溫性。
根據鯽魚們的這一生活習性,我們在春季野釣鯽魚的過程中,便可以以此作為重要依據去選擇垂釣鯽魚的水域。
在春季氣溫相對較低的階段中,深水區的水溫相對較高,此時鯽魚們往往會在鯽魚中聚集,當環境溫度和水溫相對較高時,鯽魚們則會來到淺水區活動覓食。
同時春季又是鯽魚們産子繁衍的季節,當水溫適宜時它們便會主動來到岸邊尋找有水草、枯枝等障礙物的地方産卵,因此我們在春季垂釣的過程中,可根據天氣環境來決定垂釣的水域。
簡單來說,當環境溫度相對較低時,哪裏水溫高就在哪裏下竿,當環境溫度較高且平穩時,淺水區的鯽魚往往更多。
春季鯽魚原則四:釣具
鯽魚們在經過瞭一個寒鼕之後,體內儲存的能量也消耗瞭不少,此時的鯽魚們急需攝入食物來獲取能量,但它們受低溫影響,整體活性明顯不如夏季,吸食食物的力度較弱,在麵對一些比重較大、顆粒較大的食物時,它們也顯得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
對於我們釣魚人來說,在春季垂釣鯽魚的過程中,最好的辦法就是繼續沿用鼕季垂釣鯽魚的方式,采用小鈎細綫的原則去選配釣具,同時選用的釣餌也應具備較強的適口性,利於鯽魚們順利將其吞入。
通常情況下,1.0的主綫搭配0.6的子綫或者0.8的主綫搭配0.4的子綫即可,魚鈎不宜超過4號袖鈎,釣餌選用紅蟲或者腥味的商品餌料即可,不過商品餌料最好能拉小團,這樣能保證鯽魚們一口將其吸入。
春季鯽魚原則五:做窩
常言道“釣魚不打窩,釣到也不多”,我們在春季垂釣鯽魚的過程中,打窩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個環節,因為窩料可以有效幫助我們把鯽魚們吸引聚集到窩點中來。
鯽魚作為一種雜食性的魚種,不管是葷腥還是素食它們都會吃,因此我們可以用來打窩的材料也非常豐富,不過最為常用的還是酒米,簡單方便還有效。
不過考慮到春季鯽魚們的活性仍處於較低水平,因此我們在打窩的時候,酒米窩料的用量仍不宜過多,一般以50g~80g為宜,若是有時間條件的話,最好的辦法是打隔夜窩,這樣第二天早上一早去下竿垂釣即可。
春季打隔夜窩既能有效地提前誘魚聚魚,同時還能讓我們趕在第二天早上溫度升高鯽魚上浮之前有所收獲,因為在春季天晴的時候,鯽魚們很快上浮之後,我們往往難有收獲。
好瞭,以上就是小編今天要分享的內容瞭,以上5個原則是小編根據自身的垂釣經驗總結齣來的,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如果大傢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都可以通過評論給小編留言,小編會在第一時間迴復大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