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8/2022, 10:13:41 PM
可能很多人都認為,我國孩子的數學能力絕對是最強的。因為我國的孩子幼兒園可能就會十以內的加減法瞭,我國的孩子奧數也是學得最多的,做題也是做得最多的。但事實上,我國數學非常拔尖的孩子真不多。作為數學老師,個人認為與當今的數學教學有一定的關係。
本人從事的是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個人認為目前的小學數學教育存在很大的問題,我們的數學嚴格來講不能稱之為數學,隻能叫“算術”而已,因為目前的數學教育存在的問題真的是太多瞭。
第一:過分注重計算能力的培養,學生大量的時間花費在計算上。
我國的小學教育是非常注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的,小學二年級學生都能熟背“乘法口訣錶”。當國外的學生還在掰手指頭時,我國的小學生已經能熟練掌握加減乘除各種運算瞭。
我國的孩子計算能力本來已經很強瞭,但是教材還特彆注重計算能力的培養,這樣的目標也讓學生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計算上,浪費瞭很多時間。
比如小學六年級學習的圓、圓柱、圓錐等,要用到圓周率(即3.14),但是這樣一來學生的計算量也會大幅增加,教材中一些習題的數字還非常大,有時計算一道題就需要很長時間。學生不是不會做題,而是計算不齣來,而我們的教育還不允許學生使用計算器,隻能一遍又一遍地計算。
計算量過大,學生要想提高計算能力,就必須每天大量地算題來提高計算速度和正確率。我一直在想,國外數學教育都允許使用計算器,人傢的孩子從小也不做這麼多計算題,難道人傢培養的科學傢少嗎?
這種重復地機械地計算真的很有必要嗎?
第二:各種故意迷惑學生的“題型”層齣不窮,學生深受其害。
數學到底要培養孩子什麼能力?按照新課標肯定是要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能力的。但看看我們的數學教育,為什麼故意齣很多迷惑學生的題型呢?讓他們防不勝防?
1、有各種類似於腦筋急轉彎的題。
比如3除27的商與二分之一的和是多少?這裏考察的就是除和除以的不同,很多同學都會寫錯。
比如40個人要過河,船隻能坐5個人,請問至少幾次纔能全部過河?(答案8是錯的,因為還要考慮船夫)
2、用各種細節考哭學生。
有的題不是學生不會,而是沒注意到細節。比如這幾道:
比15米多三分之二是(),比20噸少四分之三是()。因為括號外麵沒有單位,所以括號內要帶單位,不帶單位全部為錯。很多孩子不注意基本都會寫錯。
類似於這種故意考哭學生的題型很多,就是為瞭考察學生細心不細心。小學生大多數審題不會那麼仔細,所以就容易在這些方麵齣錯,但實際上並不是孩子們不會做題。
第三:不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生學習全憑想象!
雖然目前的數學也非常強調數形思想的滲透,也就是說把數學算式原理用圖形錶達和展示齣來。但實際上,做到這些還遠遠不夠,學生還需要大量的動手操作。
比如小學五六年級學習的圓柱、圓錐、長方體、正方體有關知識,如果學生能親自拼一拼、拆一拆、看一看,獲得的直觀印象絕對超過老師乾巴巴地說教。現在有些學校的老師還會給學生放點課件學生看看,但是在很多學校,老師們就是乾巴巴地照書講解。因為學校沒有教具,學生手頭也沒有教具,學生理解全靠自己想象。
在日本的學校,每個學生都會配備一套教具,如果需要每個學生都可以親自動手操作。但是在我們的學校,一個班有一套教具就不錯瞭,有的學校連一套也沒有,學校領導根本不重視這些,也從來不想著給學生添置什麼教具。
我們的孩子學習知識為什麼很死闆,就是因為大傢都沒實際操作過,很多孩子根本就不理解,特彆是空間想象能力差的學生。
數學作為一門學科,到底應該培養學生什麼?是為瞭考試分越來越高還是做題越來越熟練呢?
不可否認,我們的學生數學基礎能力是很強的,至少比外國的很多小學生都強。當他們的小學生還不會背乘法口訣錶時,我們的孩子已經熟練掌握瞭各種加減乘除運算。但數學到底應該培養學生什麼能力呢?
是為瞭考試得高分嗎?是為瞭讓孩子們做題越來越熟練嗎?看看目前的小學數學教育,基本上都是圍繞如何考高分在教學。為瞭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就讓孩子們不停地計算在計算;為瞭讓學生獲得高分,就讓學生不停地刷題再刷題。反正做得多瞭,孩子們自然就熟練瞭,也能獲得高分瞭。
但這樣一來,我們發現,學生厭惡數學的越來越多瞭,他們發自內心地討厭做題瞭。
寫在最後:
作為老師,無論麵對什麼樣的數學教育,都無法改變什麼,因為大傢都必須圍繞考試而教。沒有成績的老師是很難生存的,所以我們的孩子刷題也是越來越厲害,就算減負也改變不瞭什麼。
數學到底該怎麼教學?我們的孩子數學這麼強為什麼頂尖的人纔並不多呢?我們通過層層考試選拔瞭那麼多高智商的,全部集中在一起進行教育,為什麼大師級的人物還不多呢?到底是哪裏齣瞭問題,或許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