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作者:李伯重來源:“CNU古代經濟史”微信公眾號原文刊載於《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22年第1期20世紀初 威廉格雷厄姆薩姆納和阿伯特凱伊提齣瞭一種被稱為“融閤論”、與主流的“衝突論”針鋒相對的…… 李伯重|信息收集與國傢治理:清代的荒政信息收集係統 - 趣味新聞網


作者:李伯重來源:“CNU古代經濟史”微信公眾號原文刊載於《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22年第1期20世紀初 威廉格雷厄姆薩姆納和阿伯特凱伊提齣瞭一種被稱為“融閤論”、與主流的“衝突論”針鋒相對的…… 李伯重|信息收集與國傢治理:清代的荒政信息收集係統


發表日期 3/30/2022, 10:40:25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作者:李伯重來源:“CNU古代經濟史”微信公眾號原文刊載於《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22年第1期20世紀初,威廉格雷厄姆薩姆納和阿伯特凱伊提齣瞭一種被稱為“融閤論”、與主流的“衝突論”針鋒相對的…… .....


    

作者:李伯重

來源:“CNU古代經濟史”微信公眾號

原文刊載於《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22年第1期

20世紀初,威廉 格雷厄姆 薩姆納和阿伯特 凱伊提齣瞭一種被稱為“融閤論”、與主流的“衝突論”針鋒相對的理論,認為:“政府的基本職能就是作為社會協調的保障,在其權力範圍內維持和平和秩序。顯而易見,這種協調在生存鬥爭中構成瞭一種有利條件,具有這種協調的社會比沒有這種協調的社會能更好地適應其生活環境”。我不打算對這種理論進行評論,隻是想說一點,其在相當範圍內是正確的。因為任何政府,倘若要作為社會協調的保障,在其權力範圍內維持和平和秩序,就必須重視民眾的疾苦,保障民眾的基本生存權利。否則,這個政府是無法長期存在的。這一點,我國古人早已認識到。據《尚書・五子之歌》,早在夏代的就有瞭“民惟邦本,本固邦寜”這樣的警世名言。東漢學者王符在其《潛夫論・本政》中,對“固本”做瞭進一步闡釋,認為要“固本”就要“安民”:“天以民為心,民安樂則天心順,民愁苦則天心逆”。直到明代,硃元璋認為統治者最重要的工作是“恤民”:“天以子民之任付於君,為君者欲求事天,必先恤民。恤民者,事天之實也。”

要怎麼安民恤民?孟子對此說得很清楚:“明君製民之産,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製民之産,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為此,曆代統治者都從“樂歲”和“凶年”兩個方麵製定瞭相應的措施,以求能夠安民。二者中,“凶年”(即災年)對民眾生存的影響更大,因此也成為恤民的重點,“凶年”救濟就是救災。

然而,救災並非易事。特彆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廣土眾民的大國,自然災害無年無之。在近代以前,交通運輸手段落後,要進行有效的救災工作,就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製度,而這個製度又離不開信息的收集。因此信息收集就成為國傢治理的重要工作。

一、中國曆史上的荒政及信息收集

馬剋思說:小農生産不僅弱小而且極不穩定,“無數偶然的事故”都可能使小農喪失生産條件並陷入貧睏,“對小農來說,隻要死一頭母牛,他就不能按原有的規模來重新開始他的再生産。這樣,他就墜入高利貸者的擺布之中,而一旦落到這種地步,他就永遠不能翻身”。在正常的年份情況還這樣,如果遇到嚴重的天災,沒有救濟,他們的命運可想而知。正如《孟子・梁惠王上》中所言,此時“惟救死而恐不瞻,奚暇治禮儀哉!” 災民連活都活不下去,那就談不上什麼遵紀守法、維護和平與秩序瞭。 因此,中國曆史上能夠享國長久的朝代,政府都會將救災作為基本國策之一,並製定各種措施,將此國策付諸實施。這些措施就是“荒政”。

荒政的內容很多,《周禮・地官司徒》提齣瞭“十二荒政”說:“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徵,三曰緩刑,四曰弛力,五曰捨禁,六曰去幾,七曰眚禮,八曰殺哀,九曰蕃樂,十曰多昏,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盜賊” ,但是實際采取的有效措施主要是平糴、減稅、賑濟、移民等,這些措施中最主要的又是給災民發放救濟口糧,以讓他們能夠活下去。

糧食是人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秦漢之際,酈食其對漢高祖說:“王者以民人為天,民人以食為天。”意思是說統治者依靠的是人民,而人民依靠的是糧食。事實確實如此。如果沒有糧食,就是保衛皇帝的禁衛軍也靠不住。《資治通鑒》捲二百三十二記載瞭一件因缺糧引起的“王朝危機”事件:唐德宗貞元二年,“關中倉廩竭,禁軍或自脫巾呼於道曰:‘拘吾於軍而不給糧,吾罪人也!’上憂之甚,會韓�暝嗣茲�萬斛至陝,李泌即奏之。上喜,遽至東宮,謂太子曰:‘米已至陝,吾父子得生矣!’時禁中不釀,命於坊市取酒為樂。又遣中使諭神策六軍,軍士皆呼萬歲”。之所以齣現這樣的王朝危機,是因為“時比歲飢饉,兵民率皆瘦黑,至是麥始熟,市有醉人,當時以為嘉瑞。人乍飽食,死者復伍之一。數月,有膚色乃復故”。由此而言,糧食供給是王朝生存的關鍵。

糧食生産嚴重依賴自然條件,特彆是氣候條件,即如《呂氏春鞦・審時》所言:“夫稼,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養之者天也。”如果氣候變化引起糧食生産短缺,就會導緻社會動蕩和統治危機。為瞭避免或者減輕由天災引起的災難性後果(其中包括政權垮台),帝製時代的中國國傢建立瞭救災製度。這種救災製度的核心是政府手中掌握相當數量的糧食,到瞭災年可以動用來救濟災民。手裏沒有糧食,怎麼去救濟?所以中國曆代建立瞭國傢的糧食儲備倉庫製度,也就是倉儲製度。但是這種倉儲的規模很有限。宋代的常平倉存貯量始終不多,未能達到防災防亂的目的。明太祖在全國推行預備倉,令“常存兩年之蓄”。洪武以後,政府又相繼恢復社倉、義倉及常平倉之製,以為備荒之策。成化七年,朝廷頒令要求 “每裏積糧三百石或五百石” (明製每裏110戶)。弘治四年禮部尚書周洪謨上疏建議預備倉積榖標準,不是按裏積儲,而是按每年收成狀況計儲。大豐年積儲收成的十分之三,中豐年十分之二,小豐年十分之一。但是倉儲製度的實施是很復雜的工作,需要各方麵的積極配閤。明朝從宜德以來,糧食的倉儲製度就逐步損弛。這種損弛,首先從地方糧倉開始。明太祖雖令各地遍設預備倉,但因地方官對預備倉的設置不予重視,預備倉設置並沒有遍及全國各州縣。明代倉儲的規模雖比前代更大,但尚未形成全國規模的倉儲係統。

要使全國性的國傢倉儲製度有效運作,政府必須掌握充分、及時和可靠的信息,以決定在何時、何地、以何種價格和何種方式收購和發放糧食,以及如何從不同地方的糧倉、以何種方式、調撥和運輸多少數量的糧食。 為此,帝製時代的中國國傢建立瞭糧價奏報係統,以掌握各地糧價。糧價奏報製度是古代物價管理製度的一種。 早在西漢時期,政府就製定瞭物價的“月平”製度,即主管機關根據市場行情、商品質量、數量和規格等因素,每月對市場物價進行一次評定,從而製定齣該時期的“均價”,並以此價格為基準進行買賣,以穩定市場,保證稅收。這種製度到瞭唐代發展成為“市估法”,就是市場官員按一定的標準,定期對市場物價進行調研、評估,以此作為一定時期市場的指導價格和官方買賣的物價執行依據。唐律對市場物價管理就有“依令,每月旬彆三等估”和“以二物平市,以三賈均市”的規定,即市場管理官吏每十天對市場上的商品價格評定一次,同一品種的商品視其質量優劣,分為三等價格,精為“上賈”,次為“中賈”,粗為“下賈”。市官將這些帳簿呈報官司。不過這些物價信息的收集,都還是地方性的。到瞭中唐時期,著名理財傢劉晏擔任為轉運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覘報四方物價。雖遠方不數日皆達使司。食貨輕重之權,悉在掌握,國傢獲利,而天下無甚貴甚賤之憂”。這就是說把各地的物價信息都收集到他那裏,從而可以掌握全國主要城市的物價信息。宋代建立瞭全國性的物價申報製度,作用主要是為政府的雜買務進行政府采購買時提供物價信息。糧價是物價的重要部分,但對糧價信息的專門收集,可能是到瞭北宋纔從物價信息收集中凸顯齣來的。北宋中期,政府對常平倉的糴糶製定瞭較為嚴密的製度。宋神宗熙寜元年(在王安石變法開始前一年),朝廷下令,各地把十五年以來的糧價分為平及貴、賤三等上報,分彆確定貴、平、賤三等糧價,以此作為常平倉進行糴糶的依據。明代情況也大緻如此,但仍然尚未形成完備的糧價信息收集製度。

由於糧食生産嚴重依賴於氣候條件,因此曆代政府建立瞭雨澤奏報係統,收集全國的氣候信息,以預測和核實從各地收集到的糧價信息。 以這些信息為基礎,提前進行準備,應付一些地區因天災導緻的糧食減産帶來的危機。雨澤奏報自秦漢以來就已形成,州縣一級的官員必須定期嚮朝廷上報當地的降水情況,即所謂的"上雨澤"。宋代的雨澤奏報製度在程序和格式上都已有明確的要求,程序上已經齣現瞭層層遞報,即由低層政區嚮高層政區遞報,格式上則有兩方麵的要求:一為奏報降水時間,另為奏報降水多少,基本上具備後世"雨雪分寸"的雛形。但宋代的雨澤奏報製度是斷斷續續地執行的,並存在諸多弊病,因此對宋代雨澤奏報製度的評估不能過高。

明朝立國後不久,明太祖即“令天下州縣長吏,月奏雨澤”,並對雨澤奏啓題本格式作瞭具體規定:“某衙門某官臣姓某謹奏為雨澤事。據某人狀呈,洪武幾年幾月幾日某時幾刻下雨至某時幾刻止,入土幾分。謹具奏聞 (以上雨澤事字起至入土幾分止,計字若韆個,紙幾張)。”但各地嚮朝廷“月奏”雨澤的規定沒有繼續執行下去。萬曆時餘繼登談到雨澤奏報時說“此奏不知何時遂廢”。明末清初顧炎武也說“後世雨澤之奏遂以寢廢”。因此學界普遍認為明代雨澤奏報製度止於永樂末年。但劉炳濤認為,明代中途雖有如餘繼登和顧炎武所說“寢廢”的情況,但從整體上來看,雨澤上奏在明代一直持續著,雨澤奏報製度在局部地區一直貫穿於明代,並不像傳統認為的隻存在於明初,並且在中央和地方有著一套完整的管理機構和從事人員。這裏姑不就此進行討論,僅指齣:明代的雨澤奏報製度實行並不認真。

在清代以前,政府的救災工作所需要信息主要是通過勘災調查獲取。也就是說,在災害發生時,當地地方官員先行勘災,將災情上報戶部,然後再由戶部派遣官員前往災害發生地進行核實。這種做法往往導緻救災工作的遲滯,同時也給地方官員虛報和瞞報開瞭方便之門。

二、清代的荒政與信息收集

民生的問題對於清朝統治者來說格外重要。 王鍾翰先生指齣:在努爾哈齊時期,滿族的社會發展階段還處在奴隸社會,到瞭皇太極時代纔開始從奴隸社會嚮封建社會過渡。入關以前,滿族統治者積極學習內地政治經濟文化,吸收瞭一些內地的製度。但是無論如何,滿族在各個方麵都是比較落後的。不僅如此,滿族人口也很少。依照現在許多的學者的看法,入關的八旗官兵(包括滿八旗、濛八旗、漢軍八旗在內),加起來不過十六七萬人。這些旗兵有一半駐紮在北京,拱衛京師,餘下的則分布在中國各地。內地人口雖然經過瞭明末大亂,一般估計也還有一億以上。依靠那麼一點兵力,統治那麼大的國傢,肯定需要非常高明的統治技巧。這種統治技巧來源於哪裏?對清朝統治者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吸收前朝的經驗教訓,而前朝的經驗教訓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明滅於農民起義。

這個曆史教訓,清朝統治者從一開始就非常清楚地認識到瞭。 雍正帝說:“明朝天下亡於流賊李自成之手,是強盜劫去傢財。趕齣明之主人者,李自成也。”而明末農民起義最主要的原因,是老百姓沒有飯吃。明末天災嚴重,民不聊生。明亡之前,大科學傢宋應星就已看到:“普天之下,‘民窮財盡’四字,蹙額轉相告語……今天下……所少者,田之五榖、山林之木、牆下之桑、�闖刂�魚耳。……今天下生齒所聚者,惟三吳、八閩,則人浮於土,土無曠荒。其他經行日中,彌望二三十裏,而無寸木之陰可以休息者,舉目皆是。生人有不睏,流寇有不熾者?” 華北和西北地區災情最為嚴重。崇禎七年(1634),傢住河南的前兵部尚書呂維祺上書朝廷說:“蓋數年來,臣鄉無歲不苦荒,無月不苦兵,無日不苦輸挽。……野無青草,十室九空。於是有鬥米值銀五錢者……有采草根樹葉充飢者;有夫棄其妻、母棄其子者……有自縊空林、甘填溝渠者……有鶉衣菜色而行乞者……有泥門擔簦而逃者;有骨肉相殘食者”,在此情況下,“欲使窮民之不化而盜,不可得也;欲使奸民之不望賊而附,不可得也;欲使富之不率而窮,良之不率而奸,不可得也”。陝北一帶災情更重,延安籍官員馬懋纔上疏說:“民有不甘於食石而死者,始相聚為盜,……間有獲者,亦恬不知怪,曰:死於飢,與死於盜等耳,與其坐而飢死,何不為盜而死,猶得為飽死鬼也。”在此情況下,社會如何能安定,政權如何能長存呢?

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為瞭保住政權,清朝統治者不得不關心民生,盡量讓民眾在災年不至於因飢餓而造反。由於上述清朝的特殊性,所以統治者對救災的重視和所下的功夫都超過曆代統治者,即如倪玉平所言:“清政府對水旱災害用力極深……有清一代,與水旱災害相關的各項開支之浩繁巨大,機構細密周詳,規章之有條不紊,都是前代所無法相比的。”

關於清朝在這方麵做的工作,學界已有不少研究,特彆是與此密切相關的官僚製度和荒政製度研究。 荒政就是政府救荒工作的指導和實施方法。荒政是一個體係,據嘉慶《大清會典事例》,荒政有十二個方麵:“一曰備侵;二曰除孽;三曰救荒;四曰發賑;五曰減糶;六曰齣貸;七曰蠲(賦);八曰緩徵;九曰通商;十曰勸輸;十有一曰興工築;十有二曰集流亡。”在實際操作方麵,清代荒政的重要步驟由救災開始,再由官方依勘災、審戶、發賑之程序進行。而清代的救荒措施主要有蠲免、賑濟、調粟、藉貸、除害、安輯、撫恤等七方麵,其中以蠲免與賑濟最為重要。蠲免是減免賦稅,賑濟則是救濟災民。

用於救災的國傢倉儲係統,到清代達到瞭中國曆史上最大的規模和最完備的水平。魏丕信(Pierre tinne Will)在其專著《18世紀中國的官僚製度與荒政》中指齣:為瞭社會秩序的安定,清朝國傢製定瞭係統的政策以穩定若乾重要民生物資(特彆是糧食)的供給,並以常規的和非常規的手段乾預食物供給狀況。為此,清朝創建瞭一個復雜的糧食供給係統,中心是建立與維持一個儲糧數百萬噸的倉儲係統。這個倉儲係統包括官倉和半私有的民倉(即常平倉、義倉與社倉)。中央政府保證瞭倉儲製度在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之間以及倉儲製度與其他製度(如漕糧、捐納等)之間的高度協調。如何保持充實的倉儲以對付緊急賑濟、保證新舊糧食有規律的更換,以及在青黃不接時嚮民間放貸,都是非常睏難的。因為各個地方情況差彆很大,各個地方糧食每年的産量和遭災情況也不一樣。要把救災工作做好,關鍵之一就是國傢要掌握充分、及時和可靠的信息,以便決定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用什麼價格和什麼方式收購或齣售糧食,以及怎麼從不同地方的糧倉中調取多少糧食、用什麼方式把這些糧食調撥和運輸到哪些地方。魏丕信、王國斌(R. Bin Wong)和李中清(James Lee)閤著的《養育人民:中國的國傢倉儲係統,1650―1850》更對清代倉儲的技術、管理和運作情況做瞭詳細的研究。由此我們可以得知,清代的倉儲係統,確實達到瞭中國傳統社會曆史上的最高水平。

糧價和氣候有密切關係。 王業鍵、黃瑩玨對清代氣候的冷暖變遷、自然災害、糧食生産與糧價變動的關係進行瞭考察,認為華東、華北地區氣候的冷暖周期與旱澇的多寡有關,清代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糧價高峰大都齣現在自然災害多的年份,1641―1720年、1741―1830年糧價與當時旱災的變動大體一緻,1831―1880年糧價與當時澇災的變動一緻。因此,為瞭有效地進行救災工作,清朝政府規定各地地方官員必須收集糧價、氣候和降雨的信息,以預測何時何地可能嚴重缺糧,然後研究如何做齣反應。這些信息的收集和傳送、整理、分析在清代變得格外睏難,因為清代中國有一韆多萬平方公裏的疆域,四億多人口,各地情況韆差萬彆。為此,清朝政府大大改進瞭前代的信息收集係統,建立瞭全國性的糧價奏報係統,以全麵掌握各地的糧價動態。同時,也建立瞭全國性的雨澤奏報係統,以預測和核實從各地收集到的糧價信息。清代的雨澤奏報工作開始於康熙初年,雨澤奏報製度在康熙後期基本成形,但作為一項常規事宜則正式確立於乾隆年間。清朝朝廷和地方官吏都有對氣候的目測記錄(即用尺量雪深和雨水入土深度的記錄)。這些資料大緻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逐日的晴雨記載,稱作“晴雨錄”;一類是逢雨、逢雪時的奏報,稱作“雨雪分寸”。此外,尚有旱、澇災情的奏報。

清朝的糧價和雨澤奏報有經常奏報和不規則奏報兩種形式。 經常奏報要經過州縣到行省層層上報的一套程序。州縣等地方上的奏報有旬報和月報之分,而且旬報、月報都有不同的格式。督撫上報中央則是按月奏報,以奏摺、清單、夾片三種形式並舉,沒有固定的格式要求,或繁或簡,對通省雨雪情況進行說明。不規則奏報則沒有固定的奏報人員、程序、時間和格式。兩種奏報的主要渠道也大緻相同,為:(1)總督、巡撫例行奏報;(2)布政使、按察使分彆奏報;(3)漕運總督與兩淮鹽政具奏;(4)八旗駐防將軍奏報;(5)綠營提督、總兵奏報:(6)稅關監督奏報;(7)織造奏報;(8)官員齣使、赴任與覲見皇帝的奏報。皇帝同時布置這些相互獨立的奏報渠道,可以從不同來源獲得相關的信息。皇帝把這些信息進行核對、分析和判斷,以得到可靠的信息。對於各地奏報不及時或者奏報不實的官員,皇帝經常進行追查,有的被嚴加議處。特彆是是雍正時期,處罰非常厲害。所以,中央政府獲得信息基本可靠。總的來看,康、雍、乾三朝糧價奏報製度運行狀況最好;清代後期則經常齣現連續幾個月價格紀錄相同的情形,數據可靠性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馬立博(Robert Marks)用電子計算機對1738―1795年間廣東和廣西糧價中單相鄰月份的米價重復率進行統計,以檢驗米價數據的真實性。在他收集到的35674個米價數據中,與相鄰月份不同的占83%,2個月相同的占8%,3個月相同的占4%,4個月以上重復的僅占5%,這一分析結果與同時期米價數據的真實程度大體相近。因此陳春聲、王業鍵認為,總體而言,清代官方糧價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遠勝於官方土地、人口資料,具有很大價值。

糧價奏報與雨澤奏報係統共同組成瞭清代荒政信息收集係統。 糧價奏報和雨澤奏報兩個子係統互相配閤,互相檢驗,清朝政府就能夠比較準確地知道全國各地在某一個時期,收成怎麼樣,遭災地區遭災的程度怎麼樣,由此纔能決定需要救濟多少人,用什麼方式去救濟。

這個荒政信息收集係統運行瞭兩百多年,留下瞭巨量的信息。現珍藏在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並已整理的雨雪糧價類檔案,就有宮中檔、軍機處錄副等數以萬件(如其中僅道光十九年至光緒二十五年的軍機處錄副類,就有一萬六韆餘件)。經過整理的一些資料已經齣版,例如劉子揚和張莉編的《康熙朝雨雪糧價史料》(台灣綫裝書局2007年齣版)就有17大本,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編的《清代道光至宣統間糧價錶》(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2009年齣版)更有23冊之多。王業鍵先生自20世紀70年代展開糧價清單的�L集及糧價資料庫的建置工程,先後在美國、我國的台灣地區和大陸主持進行,所費時間超過30年。他將所收集的資料製成“清代糧價資料庫”這個數據形式的價格資料庫,其價格資料的時間範圍自乾隆元年(1736)年開始,根據各省按月嚮皇帝奏報省屬各府及直隸州廳的主要糧食價格,收集糧價數據達50萬個以上。這個資料庫是經濟史上重要的基礎工程,這批價格資料可說是20世紀以前中國曆史上最為豐富可靠且時間連續最長的經濟數據資料,具有高度的學術研究價值。在農業社會中,糧價是最重要的經濟指標之一,因為糧食消費往往占傢庭消費總支齣的一半以上,糧價變動因而影響到社會經濟中各個部門的榮枯以及社會上大多數人的福利。清代糧價陳報製度�L集全國市場的糧價資訊,在工業化以前的世界上,實為獨一無二的機製。王業鍵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收集清代糧價數據資料的工作後,各國學者如李明珠(Lillian M. Li)、馬立博、濮德培(Peter C. Perdue)、李中清、王國斌、魏丕信、陳春生等,都分彆各自�L集中國不同省區的糧價清單,並以此為基礎,有多種論著發錶。清代雨澤奏報製度留下的晴雨錄及雨雪分寸的記載,使我國大麵積的降水資料延伸到1736年,從而可以瞭解1736年以來近250年間我國降水的變化,這是研究我國長期氣候變化的一分寶貴的資料。在西方國傢,相類似的係統齣現很晚,法國於1778年始有地區性有組織的氣象觀測,而中國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就開始瞭全國性觀測,比法國要早93年。由此而言,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組織地進行地區性氣象觀測的國傢,所得資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

通過不斷改進,清朝建立瞭當時世界上最龐大、最有效和最完備的民生福利信息收集係統。 這個係統使得清代國傢有能力建立一個巨大而復雜的結構,以在廣大的範圍內影響人民的生活。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這個結構運作得相當有效,從而大大減輕瞭自然災害對普通人民的打擊。這樣規模的信息數據收集與利用,在當時的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這個奏報係統最大的缺點,是沒有專設機構或人員執行經常的查核工作。但是這恰恰是清朝皇帝的本意,因為他不相信這樣的機構。下麵謊報軍情,提供錯誤信息是官僚機構天生的固疾,通過一個專門的機構提供和確定的信息,往往不可靠,不能相信,所以清朝皇帝就是故意不設置這樣一個專門機構來處理信息,而是讓信息通過各種不同的渠道送上來,由皇帝自己來判斷。在這些渠道中,有許多是皇帝信任的官員個人。這就是說,這些官員實際上是以自己的身傢性命來嚮皇帝擔保信息的可靠性,所以通常不敢作假。皇帝信任的官員通過私人報告提供信息,他們即使不存心造假,但是其信息采集能力受到個人見聞的限製,不一定能夠獲得全麵和翔實的信息。在信息的核查和判斷方麵,主要依靠皇帝的個人能力和工作意願,這樣也有一個大問題,由於信息量大,皇帝處理信息的工作量也非常大,一般人難以勝任。因此這個製度問題很多,而且很難解決。這些問題不斷纍積,最後積重難返,使得製度難以很好運行。不僅如此,由於缺乏先進的信息傳遞技術,國傢從各地收集到的信息和皇帝根據這些信息做齣的救災決定,在許多情況下也不能及時傳遞,從而影響到救災工作的效果。清朝很幸運,康、雍、乾三朝差不多長達一個半世紀,這三個皇帝都很能乾,也很勤政,所以這個製度運行得不錯。到瞭嘉慶、道光朝,雖然皇帝能力有欠缺,而且也還勤政,所以這個製度還能夠大緻維持下去。

三、信息收集係統與清代國傢治理

盡管在不同時期的執行中存在諸多問題,但是在當時的條件下,清代的信息收集係統依然發揮瞭非常重要的作用。 清代曆史上災害不斷,一次重大災荒的後果往往不亞於一場戰爭。正是因為有瞭這個係統,清朝政府所做的救災工作,從規模和效果上來說,在當時的世界上很難有其他國傢能夠相比。根據李嚮軍的研究,清代每災蠲一州縣,約免銀八韆兩,年平均免六十餘萬兩,在清代前期的196年間總計約蠲免一億二韆餘萬兩。如再加上所免災欠,災蠲總數約在1.5億至2億兩之間。清代平均每年賑濟用銀約230萬兩。這一數額,在嘉慶朝《大清會典》所列十二項常支中僅次於餉乾、公廉之款而居第三。乾隆朝災賑支齣最大,如以乾隆三十一年(1766)收支額為準,乾隆時期年平均救荒款項約占全部財政支齣的12%左右。清前期的196年間救荒用銀約為4.5億兩。這筆巨大的開支,是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方麵。魏丕信在其專著《18世紀中國的官僚機構和荒政》一書中總結說:在17至19世紀中期,中國人口經曆瞭巨大的變動。造成這種變動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原因,或者說這是二者相互結閤、相互影響的後果。在二者之間,自然因素可能起瞭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國主要地區在氣候、水資源方麵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季風無規律,主要江河水流量變化無常,河流上遊水土流失導緻下遊河道淤積與洪水泛濫,等等,都是不確定因素。這些不確定因素錶現為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導緻瞭農業生産的不確定性。如果不采取措施,那麼重大自然災害就會引起“生存危機”(subsistence crisis),從而對社會經濟造成重大衝擊。但是與近代以前的歐洲相比,清代中國有一個顯著特點,即擁有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傢,以及一個成熟的和穩定的官僚製度。這一點,正是中國具有比歐洲更強的抗災能力的關鍵之所在。中國國傢組織的救災活動,不僅十分周密詳盡,而且已經製度化。清代國傢如何從事各種大型的救災活動呢?一方麵,無論從政府能夠配置於此方麵的人員來看,還是從國傢所控製的資源來看,清代官僚機器都顯得很虛弱;另一方麵,在人力和資源的組織與動員方麵,清代國傢卻具有一種相當明顯的纔乾,因此確實取得瞭相當的成就。這兩方麵的反差,頗令人感到驚訝。特彆是在1720年前後到19世紀初的一個世紀中,賑災活動組織得非常之好,政府與官僚都能投入大量的精力與財力去賑災,並收到瞭顯著的成效。因此與近代以前的歐洲國傢相比,清代中國把人民(特彆是農民)的物質福利作為國傢要解決的頭等重大的問題。為瞭社會秩序的安定,國傢製定瞭係統的政策以穩定若乾重要民生物資(特彆是糧食)的供給,並以常規的和非常規的手段乾預食物供給狀況。保障人民起碼生存權利的物質利益手段,早在它們成為近代福利國傢的要素之前很久,在中國就已存在,而且占有重要地位。正因如此,清代中國雖然不是韋伯所說的福利國傢,但也是一個“務實性”的國傢。

魏丕信關於清朝是一個“務實性”國傢的觀點很有意思。正是這種務實性,使得清朝在“長18世紀”(即從17世紀末至19世紀初的時期)中在經濟方麵錶現良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麥迪森(Angus Maddison)從全球的角度齣發,研究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變化,認為“從17世紀末至19世紀初,清王朝在其自定的目標上錶現得很齣色。從1700―1820年,人口從1.38億增長到3.81億,增長速度幾乎是同期日本人口增長速度的8倍,歐洲的2倍。人口增長並沒有導緻生活水平下降。在18世紀,盡管歐洲的人均收人擴張瞭l/4,中國內生産總值的增長速度仍然快於歐洲”。何炳棣先生也認為:清代前期(特彆是18世紀)的中國農民,比起路易十四和路易十六時代的法國農民、19世紀前期的普魯士農民都生活得更好。這一時期中國人民的生活條件也優於幕府時代的日本。當然,這些說法本身尚有可商榷之處,但是無論如何,清朝在這個“長18世紀”齣現瞭中國曆史上少有的長期經濟繁榮和大幅度的人口增長,卻是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 而在造成這個事實的多種原因中,一個全國規模、詳細而相對可靠的信息收集係統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忽視的。因此我們可以下結論說:在清代前半期,有效的信息收集係統是達到較好的國傢治理的關鍵之一。

作者李伯重,係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注釋從略,完整版請參考原文。

編輯:湘 宇

校審:水 壽

中國曆史研究院官方訂閱號

曆史中國微信訂閱號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老乞丐怒罵硃元璋,後說齣瞭一個名字,硃元璋:我就是您的兒子

老乞丐怒罵硃元璋,後說齣瞭一個名字,硃元璋:我就是您的兒子

    南京市秦淮區武定門內有一小巷,名為“罵駕橋”。相傳,這個地方就是明太祖硃元璋曾經挨過罵的地方。不過硃元璋貴為天子,哪有人敢罵他?可事情就是這麼神奇,這位身穿乞丐服的老婦人,不僅罵瞭硃元璋一頓,而且還被硃元璋封為“誥命夫人”,自己的孫子也成瞭硃元璋的女婿。這位老夫人到底是誰呢? 這位老婦人就是明初開國功臣韓成的母親。明初的開國功臣我們聽說的不少,武將有徐達、常遇春,軍師有劉伯溫,這些人在我們提到明朝的時候總能說到,可是韓成卻鮮有人知。雖然開國功臣們與硃元璋都是過命的交情,而韓成確是真正為硃元.......


老四文不如老三老八,武不如老大老十四,為何卻最終獲得皇位

老四文不如老三老八,武不如老大老十四,為何卻最終獲得皇位

    康熙晚年,由於太子胤�i被廢後,引發瞭成年皇子的奪嫡之爭。然而四皇子胤�G卻求仙問道,遊山玩水,還自詡是“天下第一富貴閑人”。不過,最終他卻成瞭清王朝的統治者。那麼,這究竟是怎麼迴事呢? (胤�G劇照) 康熙一生有35個皇子,成年皇子有24個。 在這些皇子中,胤�G文不如三皇子胤祉、八皇子胤�T,武不如皇長子胤�|、十四皇子胤�_,因此在諸皇子中,胤�G的存在感不高。康熙三十七年第一次大封皇子時,康熙把胤�|和胤祉都封為郡王,偏偏把條件相當的胤�G封瞭個多羅貝勒。 當時,大臣們覺得對胤�G.......


明代藥神李時珍

明代藥神李時珍

    古人常講一句話:“不為良相,則為良醫。”這句話從錶麵上是將“良相”與“良醫”並舉,認為兩者的共同目標都是“濟世救民”。但弦外之意是,沒法成為“良相”,隻好去當“良醫”瞭。明朝名醫李時珍的人生便是如此。 李時珍齣生在中醫世傢,祖、父兩輩都以醫術聞名當地,按照慣例,他將繼承傢學,但父親卻覺得考取功名成為“良相”纔是正途。於是,李時珍踏上瞭讀書人的漫漫科考路。而現實是殘酷的:李時珍自14歲考取秀纔後,連續3次鄉試都未能中舉,第3次落選後還生瞭一場怪病,還是靠父親的高明醫術纔得以治愈。這年他纔23.......


靖江王硃佐敬:典型的文人作派,一丁點小事,就同弟弟反目成仇!

靖江王硃佐敬:典型的文人作派,一丁點小事,就同弟弟反目成仇!

    硃佐敬是明代的第三代靖江王,硃贊儀之子,硃守謙之孫。作為大明王朝最為特殊的一支宗室,他們並非太祖皇帝硃元璋的直係後代,而是其哥哥硃興隆的後代。 第一代靖江王硃守謙和其父親硃文正都是因為乾瞭不少違法亂紀的事情,而惹怒瞭朝廷,被直接囚禁至死。 好在到瞭第二代靖江王硃贊儀的時候,終於是一個恭慎守法,好學善書的模範賢王,可惜好人命短,硃贊儀於永樂元年就藩之後,便草草地在永樂六年去世瞭,年僅二十七歲。 硃贊儀隻留下兩個兒子,都是庶齣的,長子為硃佐敬、次子為硃佐敏。 所以按照禮法規定,在沒有嫡子的情況.......


董虎艇:嶽父的這枚紀念章不簡單

董虎艇:嶽父的這枚紀念章不簡單

    嶽父是正月初一的生日,每年的這一天,我們全傢都要準時到場,一是慶生,二是拜年,今天也一樣。 和內弟坐在客廳抽煙,忽然發現玻璃茶幾的抽屜裏有一個的紅盒子,上麵寫著“光榮在黨50年”,我正在欣賞,老嶽父進來瞭,他說,“多快啊!入黨都50多年咧!” “哪一年入的呀?” “1969年!在部隊入的黨!” “那...在黨50年,您有什麼感想嗎”?瞬時間,對嶽父又增添瞭一份崇拜之情。 “感想有太多瞭,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是最基本的,沒有共産黨就哪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啊,無論到什麼時候都要記住黨的恩情.......


看看康熙晚年有多昏庸,就明白稱他為韆古一帝,為何還有待商榷!

看看康熙晚年有多昏庸,就明白稱他為韆古一帝,為何還有待商榷!

    清朝最有名的皇帝,當屬康、雍、乾三位,這三人閤力開創瞭清朝的唯一一個“康乾盛世”。尤其是號稱“韆古一帝”的康熙帝,他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曆史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大傢的印象裏,康熙似乎是個很有作為的皇帝:擒鰲拜、平三藩、收颱灣、戰沙俄、徵準格爾等等。但是,這樣就能稱為“韆古一帝瞭嗎”? 康熙被稱為“韆古一帝”,好像沒聽哪位史傢說過,隻記得電視劇《康熙王朝》裏康熙快死的時候,他的一個老臣說過康熙是韆古一帝,也沒有見過其他的曆史記載。 所謂“韆古一帝”,是明朝思想傢李贄送.......


河南省哪個城市的地理位置最好?聽聽專傢怎麼說!

河南省哪個城市的地理位置最好?聽聽專傢怎麼說!

    河南省主要由平原和山地丘陵組成,其中平原占據百分之五十六,河南也是一個農業大省,我國主要的産糧省份之一,河南省的人口數量也排在國內前三。自古河南便是中原地區兵傢必爭之地,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澶州之戰、崤山之戰、官渡之戰皆發生在河南的地界上,可以看齣河南在古時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且鄭州、開封、洛陽、安陽這幾座城市曆史上都做過都城,但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洛陽和開封都是八朝古都。在古代冷兵器時代,洛陽處於平原和山脈的分割綫上,是重要的軍事要塞,所以成瞭多個朝代的都城。開封地處豫.......


唐玄宗選10大名將入武廟,為何趙匡胤十分不滿,將第一名踢齣?

唐玄宗選10大名將入武廟,為何趙匡胤十分不滿,將第一名踢齣?

    大唐開元十九年,唐玄宗為錶彰並祭祀曆代名將,下令建造“尚父廟”(後更名武成王廟,簡稱武廟)。武成王廟絕對是“牛人廟”,與孔丘的文宣王廟對等,能入選的都是震古爍今的名將。武廟以周朝開國太師薑子牙為主祭,以張良為副祭,隨後又選取瞭曆代良將十位,陪伴在薑子牙的身邊,共同享受香火。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漢丞相諸葛亮、唐衛國公李靖、唐英國公李�蕖� 右列: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郡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 之後唐德宗在任時,又選取霍去病、王翦等六十四將,與文廟.......


史上最奇葩篡位,爺爺奪瞭孫子的皇位後,還將孫子尊為太上皇

史上最奇葩篡位,爺爺奪瞭孫子的皇位後,還將孫子尊為太上皇

    在中國的曆史記錄中,第一個太上皇是秦始皇的嬴政之父秦莊襄王嬴楚,中國的皇帝製度就是從這裏開始的。第二個太上皇不是皇帝。他是漢朝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劉太公也是曆史上唯一一個不是皇帝的太上皇。唐高祖李淵禪位在被授予李世民後被尊為太上皇,也就是說,太上皇和皇帝的關係通常是父子關係。 這個事情發生在晉朝的時候,也就是司馬懿的兒子身上,司馬懿的這個兒子叫做司馬倫,篡奪瞭司馬衷的皇位,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司馬衷,他是晉朝的第二位皇帝,司馬炎的兒子。但是,司馬衷卻是一個癡傻的人,雖然是皇帝,但是並沒有多大的.......


老酒館結局:酒館眾人最後隻剩下他,三爺下場最慘,小晴天太可憐

老酒館結局:酒館眾人最後隻剩下他,三爺下場最慘,小晴天太可憐

    《老酒館》最為檔期那最火的電視劇,劇中幾位主演的人物走嚮得到瞭網友們極大的關注,劇中陳懷海帶著他的幾名兄弟一直在好漢街做生意,後來小晴天與榖三妹的加入,讓老酒館中多瞭幾分活力,陳懷海的兒子與女兒也找到瞭他,酒館中變得非常熱鬧。但好景不長,日軍的侵略讓大連變得不再太平,老酒館眾人也開始奮起反抗,一起對付日本人。榖三妹作為專業人員,經常與陳懷海一起商量蓋如何對付日軍,但還是會有失誤的時候,其中小棉襖的暴露,讓陳懷海一下子亂瞭分寸。 陳懷海為瞭給女兒報仇,獨自找日本人單挑,一身好功夫的陳懷海最終.......


日本投降四個月後,“戰神”粟裕又和日本打瞭一仗,7天後拿下勝利

日本投降四個月後,“戰神”粟裕又和日本打瞭一仗,7天後拿下勝利

    1945年8月15日,日軍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標誌著14年的抗日戰爭基本結束。 為什麼說基本結束而不是徹底結束呢?日本大勢已去,戰後接受審判已經是闆上釘釘的事實。可在華駐紮的日軍仍在,帝國主義殘留的思想仍在起著作用,有些部隊依舊負隅頑抗。 駐守在江蘇高郵的日軍,就是典型的代錶。於是“戰神”粟裕齣馬,打響瞭抗日結束後的對日戰爭。 為什麼他們有這麼大的勇氣?是破罐破摔還是有所倚仗?為什麼不奉命令行事? 本期三通曆史為你講述這個故事。 喜歡的朋友點贊加個關注哦。 相互勾結,狼狽為奸 日軍膽敢繼續抵.......


劉邦當瞭皇帝,想齣一主意阻止父親嚮他下跪,之後的皇帝都跟著學

劉邦當瞭皇帝,想齣一主意阻止父親嚮他下跪,之後的皇帝都跟著學

    劉邦是中國曆史上最成功的開國皇帝之一,常言道,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默默無聞的女人,而劉邦背後的女人呂雉一點都不默默無聞,倒是他背後的男人――劉太公比較不起眼。身為大漢第一位皇帝的親爸爸,劉太公的事跡眾人瞭解得比較少。 劉邦不是一般人,一般人不會膽子大到敢私放朝廷拉的壯丁。主要劉邦年輕時就任性妄為,遊手好閑,渾身洋溢著流氓無賴的氣質,經常讓他的爸爸劉太公劉��感到腦瓜子疼。對比之下,劉邦的二哥劉喜顯得順眼多瞭,每天就是本本分分地做營生。 劉太公就教育劉邦:你看看你這樣兒,好吃懶做,以.......


喝瞭二兩酒就結巴

喝瞭二兩酒就結巴

    近期自我感覺身體齣現瞭一點問題,喝瞭二兩酒就容易結巴。 我很緊張,莫非.....莫非......莫非我要成為名人瞭? 結巴中有不少名人,有文也有武。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是結巴,春鞦戰國時期的管仲和韓非子是結巴,漢晉時期的周昌、司馬相如、楊雄、鄧艾、曹�薄⒆笏際牆嵐停�唐代的茶聖陸羽也是結巴。 關於結巴,有個成語叫“期期艾艾”,說得就是形容人口吃,說話不流利。 “期期”和漢初名臣周昌有關,他是個結巴,任劉邦的禦史大夫。 某次周昌應召進宮奏事,劉邦接見他,懷裏還抱著戚夫人,周昌沉臉扭頭就走,劉邦.......


隋代最高規格墓葬,墓主人竟是9歲女童,網友:人生短暫享盡繁華

隋代最高規格墓葬,墓主人竟是9歲女童,網友:人生短暫享盡繁華

    幼為外祖母周皇太後所養,訓承長樂,獨見慈撫之恩;教習深宮,彌遵柔順之德。於是攝心八解,歸依六度,戒珠共明��並曜,意花與香佩俱芬。既而繁霜晝下,英苕春落,未登弄玉之颱,便悲澤蘭之夭。大業四年六月一日遇疾,終於汾源之宮,時年九歲。――《隋左光祿大夫歧州刺史李公第四女石誌銘並序》 前言 古代人講究“事死如事生”,尤其是王公貴族更是將陵墓修建得非常氣派,裏麵的隨葬品也是價值連城。對於考古學傢來說,這些墓葬中的隨葬品對於曆史研究有很多幫助,所以一旦發現古墓都會采取保護和搶救性挖掘。其實很多墓葬中,.......


俄超級女狙擊手狙殺40人,“被俄軍拋棄”後被烏軍俘虜

俄超級女狙擊手狙殺40人,“被俄軍拋棄”後被烏軍俘虜

    俄羅斯超級女狙擊手曾狙殺40人,但在她“被俄羅斯軍隊遺棄”後被烏剋蘭俘虜,現在“她的命運掌握在烏剋蘭人手裏”。 近日,烏剋蘭公布瞭這名被俘的超級女狙擊手照片和身份證件。 41 歲的伊琳娜・斯塔裏科娃 (Irina Starikova) 的代號為“Bagheera”,取自《叢林之書》中拉迪亞德・吉蔔林 (Rudyard Kipling) 的黑豹。 伊琳娜齣生在莫斯科,她高中畢業後就參軍,後來她與來自白俄羅斯的戰士亞曆山大結婚,亞曆山大代號 Gorynych。伊琳娜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有兩.......


老照片:大內侍衛到底有多強?坐姿英武不凡,一看就是高手

老照片:大內侍衛到底有多強?坐姿英武不凡,一看就是高手

    明朝的大內侍衛就是我們很熟悉的錦衣衛,而到瞭清朝,齣現瞭禦前侍衛、乾清門侍衛、一等侍衛、二等侍衛、三等侍衛、藍翎侍衛等,這些人都是從上三旗貴族子弟和考中武舉的人裏麵挑選齣來的,最高等級的就是禦前侍衛、乾清門侍衛。 在清朝的宮廷侍衛官裏,內廷侍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內侍衛(禦前侍衛、乾清門侍衛)待遇是最高的,這些侍衛因為和皇帝貴人離得近,方便活動,所以升遷的機會也多,像索尼、索額圖、傅恒、隆科多、福康安等人,都曾經擔任過大內侍衛。 因為要負責護衛皇室安全,所以這些大內侍衛的武藝肯定要過關,不.......


明朝太監有多猖狂,竟然連皇帝的女人都敢動,大臣明知道卻不敢說

明朝太監有多猖狂,竟然連皇帝的女人都敢動,大臣明知道卻不敢說

    明朝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他的開國者是農民起義領袖硃元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定都北京,一共曆經瞭十六位皇帝,風風雨雨二百多年曆史。 在明朝,最有名的是兩大特務機構,分彆是:錦衣衛與廠衛。 前者由明太祖硃元璋一手創立,幫助他鏟除瞭無數的開國功臣和朝廷大臣。後者則分為兩廠,東廠由明成祖硃棣創辦,西廠由明憲宗創辦。這兩個特務機構,完全服務於皇帝個人,對國傢的治理毫無關係,反而大大增強瞭皇帝個人的權力。 可以說,不管是錦衣衛還是廠衛,都隻聽命於皇帝個人,沒有任何機構可以製衡。.......


盤點古德裏安獲得的所有勛章

盤點古德裏安獲得的所有勛章

    古德裏安的勛章 上圖是古德裏安將軍軍裝,製服中齣現的所有勛章是他此生取得的所有榮耀, 以下開始盤點他一生的所有勛章 一級鐵十字勛章 1914 二級鐵十字勛章 1914 弗裏德裏希勛章一級(符騰堡):弗裏德裏希 勛章 是 德國符騰堡王國的 勛章 。它由威廉一世於1830年設立,以紀念他的父親弗裏德裏希一世國王。1918年停止 芬蘭白玫瑰勛章一級持劍騎士 1914/1918 年世界大戰榮譽十字帶劍 帶劍的一戰紀念章(奧地利) 1914/1918 年匈牙利戰爭.......


硃元璋想殺瀋萬三,指著豬蹄問:這叫什麼?瀋妙答3字保全性命

硃元璋想殺瀋萬三,指著豬蹄問:這叫什麼?瀋妙答3字保全性命

    在中國古代時期,從商的人社會地位其實並不高。主要是在特定的曆史條件下,能夠封侯拜相纔是受人敬仰的,做個商人反倒讓人不太看得上。這主要還是因為商人給人民留下的印象是投機倒把,所以讓人看不起。 在一些朝代,商人是不允許參加科舉考試的,直到後期經濟大發展後,商人的社會地位纔逐漸提高。不過做商人如果做得太大,也會惹上是非。明朝的瀋萬三就是個富可敵國的大富商,他因為傢産太多,引起瞭硃元璋的擔憂。 一次硃元璋故意刁難瀋萬三,問他豬蹄是什麼菜。瀋萬三用三個字化解危機,纔保住瞭自己的性命。 瀋萬三的發傢史.......


甘灑熱血寫春鞦 小棋盤 大信念

甘灑熱血寫春鞦 小棋盤 大信念

    1936年到1938年,楊靖宇率領的東北抗聯部隊駐紮於集安東岔抗日遊擊根據地。在集安老嶺山脈眾多的抗聯密營中,東岔抗日根據地因規模較大、設施完善、文化生活豐富而被視為老嶺根據地中的核心根據地。 東岔根據地遺址保存較好。在抗戰指揮部的所在地,石頭砌炕的痕跡依稀可見,方型巨石曾是戰士們�t望放哨的地方。 為紀念“長崗大捷”修建的將軍亭下,正是東北抗聯史上唯一的石刻遺存――“抗聯棋盤”。如今,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石頭上的刻字“五月駐大山 天下太平”。 集安市委黨校教務處主任王�r介紹,石刻.......


歐洲這兩個國傢打得難解難分,其實它們同種同源,原本是一個國傢

歐洲這兩個國傢打得難解難分,其實它們同種同源,原本是一個國傢

    翻開歐洲的地圖我們可以看到,歐洲地區並不算大,但這裏卻有許多國傢,很多都是小國傢,尤其是西歐地區,幾乎全部都是小國,其中麵積最大的當屬法國瞭,為什麼歐洲會分裂齣這麼多國傢呢,這跟歐洲的曆史有很大關係。 從歐洲兩個國傢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它之所以被分裂的原因,即德國和奧地利,這兩個國傢之前經常打來打去,難解難分,其實很多人或許都不知道,德國和奧地利原本是同一個國傢,德國主體是日耳曼民族,奧地利也同樣是日耳曼民族。 德國和奧地利的風俗、習慣、文化都很接近,比如兩個國傢雖然都是總統製,但主要是總理.......


木牛流馬,諸葛亮留給後人的韆古難題,專傢至今也無法復原

木牛流馬,諸葛亮留給後人的韆古難題,專傢至今也無法復原

    小時候看《三國演義》,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諸葛亮造的木牛流馬。故事發生在諸葛亮南徵時期,為瞭平定蜀國後方和南方蠻夷叛亂,諸葛亮六齣祁山,七擒孟獲,在此期間,他還發明瞭一種搬運糧草的工具,也就是這個工具,決定瞭戰場上的勝局。 這個工具就是木牛流馬,小說裏說它載重“一歲糧”,“特行者數十裏,群行三十裏”。意思是一隻木牛,或者是流馬,馱著400斤的糧食每天能行進數十裏路,這在三國時期,可是效率極為驚人的運輸工具瞭。 通過木牛流馬,諸葛亮解決瞭十萬大軍的糧草運輸,從而在南徵的道路上一路暢通無阻。不過.......


董卓為啥要廢瞭少帝轉立漢獻帝?原因不簡單

董卓為啥要廢瞭少帝轉立漢獻帝?原因不簡單

    董卓是三國時期的一大梟雄,隻不過沒有笑到最後,便因為自己的殘暴惹來瞭天下人的不爽。董卓是有些本事的,早年便南徵北戰,立下瞭不少戰功,後來更是利用瞭戰亂,得以進軍京城,當時董卓乾瞭一件比較轟動的大事,那便是把少帝給廢除瞭,轉立漢獻帝,那麼董卓為何要這樣做呢?仔細分析起來會發現原因不簡單,有多重因素。 首先,是因為董卓入京打的是平定戰亂,掃除宦官的旗號,但後來這些事情都做到瞭,那董卓一個地方官員再留在京城就有些不妥當瞭,所以為瞭給自己找一個更好的留在京城的理由,董卓就扶持瞭漢獻帝上位,這樣他就.......


老照片:這纔是八路軍打勝仗後的樣子,電視裏看到的隻是冰山一角

老照片:這纔是八路軍打勝仗後的樣子,電視裏看到的隻是冰山一角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對於我們國傢來說是盛大的喜宴。我們之所以可以不愁吃喝的生活,都是因為曾經有無數的英雄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保傢衛國的打拼。對於那一段崢嶸歲月,我們或多或少的在網絡電視上看過或者課堂上學習過,許多八路軍戰士不畏艱險奮勇拼搏的模樣也深深地印在瞭我們的腦海。然而我們看到的隻是冰山一角,關於那個年代,都許多老照片為我們記錄瞭更多八路軍打勝仗後的樣子。 這些照片都非常難得珍貴,它們記錄瞭八路.......


蔣介石和溥儀素未謀麵,但隔空交鋒多次,恩怨糾葛綿延20多年

蔣介石和溥儀素未謀麵,但隔空交鋒多次,恩怨糾葛綿延20多年

    蔣介石曾是中華民國的總統,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掌握著國傢的最高權力,給國傢的後續發展造成瞭極大的影響。 蔣介石掌握大權時,身為末代皇帝的溥儀,早就已經失去實權,隻是一個讓人擺布的傀儡。 兩個人一輩子素未謀麵,但是隔空交鋒多次,他們的恩怨糾葛,綿延瞭20多年。 溥儀初次跟蔣介石有交集,是因為孫殿英帶人挖掘瞭清東陵,並且拿走瞭大量陪葬品。因為這次規模浩大的盜墓活動,乾隆和慈禧的陵墓都遭到瞭破壞,場麵慘不忍睹。 溥儀知道後悲痛不已,他覺得自己愧對祖先,但是已經失去實權的溥儀,根本沒有辦法直接製裁.......


自身傷亡少,且戰鬥力強勁的戚傢軍,是如何訓練齣來的

自身傷亡少,且戰鬥力強勁的戚傢軍,是如何訓練齣來的

    拋開誕生於開國戰爭中的洪武朝將帥,提起明朝的名將,戚繼光可能是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 他身上的標簽很多,因此也被不同年齡層不同時代的人所熟知。 我們知道他是抗倭名將、民族英雄; 在軍事史中,我們知道他是中國軍事體製近代化改革探索的先驅,其著作影響至今; 在明清鼎革之際,他被贊譽為“大國乾城”,“勛明泰鬥”,儒將風範令文武兩途嘆服……一個生在重文抑武時代的武將,能得到這麼高的知名度和評價,與之匹肩的恐怕隻有嶽武穆瞭。 與戚繼光齊名天下的,是他的部下,作戰能力極強的”戚傢軍“。 上圖_ 戚.......


84年鄧公下令教訓越南,炮擊20天,4個月後越南如夢初醒:上當瞭

84年鄧公下令教訓越南,炮擊20天,4個月後越南如夢初醒:上當瞭

    “和平來之不易,和平必須捍衛。”和平是無數曆史中的鮮血,以及正在默默無聞守衛的人們換來的。清朝末年外來帝國主義的血腥入侵,點燃瞭原本平靜的土地,無數愛國人士們紛紛奮起保衛國傢,在經過瞭長時間的艱苦抗戰後,人民又投入到瞭緊張的解放戰爭當中。 “勿謂言之不預也。”在無數愛國人民拋頭顱灑熱血後,新中國終於成立,但還沒來得及發展,就遭遇瞭朝鮮戰爭。 在美國不顧中方多次警告派齣軍艦乾涉颱灣解放,肆意轟炸遼寜丹東後,誌願軍們踏上瞭抗美援朝的道路。抗美援朝之後,中蘇關係得到瞭提升,但隨著蘇方霸權思想顯露,兩.......


老照片:開戰前五天,德軍鏡頭下的戰場,比較少見

老照片:開戰前五天,德軍鏡頭下的戰場,比較少見

    互不侵犯?為何會簽這樣的條約?實際上不就是因為可能會侵犯嗎?1941年6月22淩晨,之前笑臉盈盈,在波蘭握手緻意的德蘇軍官和士兵們,展開慘烈鏖戰。今天給大傢帶來的六張照片,拍攝於戰爭前五天。這是晨曦中越過國境的德軍某部。這些十字架是用來架電網的嗎?還是僅僅標誌著雙方的邊界? 但顯然,這是巨大的暗喻,因為它象徵著死亡。6月22日的進攻綫,從北方的波羅的海,到南方的黑海,縱貫整個歐洲大陸。這是正在渡過界河的德軍小隊。 6月23日,德軍占領格羅德諾。城鎮濃煙四起。格羅德諾曆史悠久,四戰之.......


紫川秀兄弟三人最後結局,一個笑到最後,一個被偷襲而死,他最慘

紫川秀兄弟三人最後結局,一個笑到最後,一個被偷襲而死,他最慘

    由老豬同名小說改編的《紫川》動漫第一季現在已經播齣近半,而對於紫川秀三兄弟我想很多人都已經很熟悉瞭。老大帝林足智多謀,也是最為心狠手辣的一個,老二斯特林則是紫川傢最擅戰的勇士,剛直不阿,鐵麵無私,至於最後的三弟也就是我們的主角紫川秀,可以說是最紈絝最不正經的一個,對什麼事都滿不在乎。而這三兄弟最後的結局大傢知道嗎?說起來真是讓人唏噓不已,三人之中隻有一個人笑到最後,至於其他兩人,可以說結局都不算太好,那麼下麵大傢就都來具體瞭解一下吧! 01 一人笑到最後 三兄弟最後隻有一個人笑到瞭最後,他.......


他為老蔣起草數韆篇文稿,死後老蔣為他寫文悼念,給齣4字評價

他為老蔣起草數韆篇文稿,死後老蔣為他寫文悼念,給齣4字評價

    蔣介石作為一個重要的領導人,雖然自己也有較高的文學修養,但是每天要忙於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難免分身乏術。齣席各種重大的活動又需要領導人發言,所以蔣介石就覺得自己的身邊除瞭能帶兵打仗的良將之外,還需要能說會道,可以撰寫稿子的“文官”。 在麵對公眾,對輿論的把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蔣介石也非常想找到一根閤適的筆杆子來為自己所用。最終他找到瞭陳布雷,就是這個人在後來為他寫瞭上韆篇文稿。 追隨蔣介石 1890年11月15日,陳布雷齣生於浙江省慈溪縣,因為傢裏經商所以不用為生計的問題發愁,從小就受到.......


王娡已成農婦,又生過孩子,拋夫棄女後為何還能入宮成為皇後?

王娡已成農婦,又生過孩子,拋夫棄女後為何還能入宮成為皇後?

    不僅是二婚,還帶著一個和前夫生的女兒,卻逆襲為正牌皇後,這在封建曆史中可以說是絕無僅有,可偏偏就有個女子做到瞭。 在大漢朝,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皇後,並不是她長得國色天香,也不是她有什麼政績,而是她是中國封建社會曆史上,第一個不僅是二婚,還帶著一個“拖油瓶”的皇後,她就是漢景帝劉啓納的皇後王�汀� 王�馱詒緩壕暗勰晌�側室之前,是一個結過婚的女人,並且還和前夫金王孫生下瞭一個女兒,名字叫做金俗(好奇怪的名字),這個金俗,後來還被同父異母的弟弟,漢武帝劉徹封為修成君。 漢朝初期,對於女子再婚並沒.......


方孝孺,曆史上唯一被“誅十族”的大儒

方孝孺,曆史上唯一被“誅十族”的大儒

    “你到底寫還是不寫?” 朝堂上,燕王硃棣厲聲叫嚷。“寜死不寫!”他斬釘截鐵地迴敬。“你就不怕我誅你九族?”“誅我十族都不怕!” 麵對篡位奪國的亂臣賊子,這個剛直不阿的鐵血書生,被施以誅殺十族的慘烈酷刑…… 在中國曆史上,“滅十族”的僅有兩人,他是其中一個。他就是被譽為“讀書種子”的第一大儒,方孝孺。 小時候,方孝孺的眼睛炯炯有神,每日看書用功,心無旁騖。直到有一天,因為讀書太過專注,太過費神,他病倒瞭。 當時,傢裏僅剩的糧食也吃完瞭,傢人憂心地道:“你病成這樣,傢裏偏偏又沒米瞭,這可如何是.......


蔣介石先生的軍事水平怎麼樣?20年後,李宗仁這樣迴憶

蔣介石先生的軍事水平怎麼樣?20年後,李宗仁這樣迴憶

    上海、南京相繼失守之後,我國陸海空軍的精華喪失殆盡。舉國惶惶,淒慘景況難以言狀。於是汪兆銘等主和派沾沾自喜,以為有先見之明,一時妥協空氣甚囂塵上,若非全國軍民抗戰意誌堅強,實已不堪再戰。 蔣介石 檢討京滬會戰的得失,我們不能不承認我們的最高統帥犯瞭戰略上的嚴重錯誤。我們極不應以全國兵力的精華在淞滬三角地帶作孤注的一擲。 蔣先生當初作此次決定的動機,第一可能是意氣用事,不惜和日本軍閥一拼,以爭一日的短長。第二可能是他對國際局勢判斷的錯誤。在蔣先生想來,上海是一個國際都市,歐美人士在此投下大量.......


民國渣女徐賢樂:專嫁老男人,蔣夢麟娶她後痛罵:人所不能忍受

民國渣女徐賢樂:專嫁老男人,蔣夢麟娶她後痛罵:人所不能忍受

    “我堅決要同徐女士離婚,我有足夠的理由和原因,還有徐女士在我受傷這段時間所做的一切。”這是風燭殘年的蔣夢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候,滿含痛苦說齣的話。 而他提到的“徐女士”,就是民國名媛徐賢樂。徐賢樂齣生在望族之傢,但她卻是不摺不扣的財迷。婚姻大事,她從不看臉,也不看纔,隻看錢。所以符閤她擇偶條件的,也大多都是比她年長的已經在事業上取得成就的人。這就有瞭“徐賢樂專嫁老男人”的說法。 在遇上蔣夢麟之前,徐賢樂已經有過一段失敗的僅曆時7個月的婚姻。而這段婚姻之所以這麼快終結,也大多是因為徐賢樂的過錯。隻.......


蔣介石對上海的無差彆轟炸 542名平民慘死 人民悲憤不已

蔣介石對上海的無差彆轟炸 542名平民慘死 人民悲憤不已

    不甘心在大陸遭到失敗的國民黨蔣介石,從1949年下半年利用自身空軍優勢,不斷對大陸沿海地區進行轟炸。 因上海市當時的中國經濟、金融中心,國民黨一夥想通過轟炸讓上海遭到重大損失,從而使得新中國的經濟陷入癱瘓,從而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沿海島嶼的進程。 從1949年6月開始,國民黨飛機便開始瞭針對上海市民的無差彆轟炸,僅到十月底,國民黨方麵的轟炸便造成瞭2000多無辜平民的傷亡,炸毀房屋上韆間。 進入到1950年初,國民黨一夥更是通過草山軍事會議,加大瞭對上海市區以及工廠、橋梁、車站、.......


蜀國滅亡後,吳國10萬大軍猛攻白帝城,守將為何卻投降魏國?

蜀國滅亡後,吳國10萬大軍猛攻白帝城,守將為何卻投降魏國?

    公元263年,在司馬昭的命令之下,魏國大軍由鄧艾、鍾會率領,分兩路準備滅亡蜀漢政權。其中,鍾會大軍被薑維擋在瞭劍門關外不能前進半步,而鄧艾卻選擇偷渡陰平,從大後方攻擊蜀漢的都城,迫使劉禪齣城投降。按理來說,在蜀漢滅亡之後,蜀漢鎮守各地的官員們都是樹倒猢猻散,爭相投降吳國,但是有一位名叫羅憲的蜀漢大將,在蜀國滅亡之後,卻堅守白帝城長達2年的時間,擊退瞭吳國10萬大軍的進攻,並且最後選擇投降瞭魏國,那麼他為什麼沒有選擇投降吳國呢? 原來在魏國攻打蜀國的時候,曾經的盟友東吳自然也閑不住,當然他們.......


衡水武林高手,單挑18名洋槍隊士兵,卻死於自己的辮子!

衡水武林高手,單挑18名洋槍隊士兵,卻死於自己的辮子!

    衡水武林高手,單挑18名洋槍隊士兵,卻死於自己的辮子! 中華武術曆史悠久,同樣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在很早的時候,武術有保傢衛國之能效。到瞭近現代,由於戰爭不再單純依賴人力,武術開始趨於強身健體在民間得到廣泛推廣。中國晚清至民國這段時期,盡管國運在慈禧等清朝統治者的帶領下,一天比一天不濟。但這一時期還是齣瞭不少有名的武術宗師和武林界人纔的。程廷華便是其中的一位。 程廷華深得董海川的真傳,再加上他在武術方麵的天賦,所以日後根據他自己的實踐和領悟竟能自開一宗,逐漸形成瞭程式八卦掌。八卦拳屬於內傢.......


古代大臣上朝,為什麼嘴裏要含一片人參?

古代大臣上朝,為什麼嘴裏要含一片人參?

    其實這也是無奈之舉,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我細細道來。在古代並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有機會上朝的,就拿滿清朝來說,也就隻有三品以上的官員纔有機會上朝,纔有機會麵見皇帝。可以說,在古代能夠上朝的官員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也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但上朝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反非常考驗人的體力和耐力。 據清朝史料記載,清朝一般是五到十天舉行一次朝會,朝會的時間大概是現在的五到七點鍾,但這僅僅是皇帝臨朝的時間,而大臣必須一到兩個小時到達朝會地點,也就是說上朝的大臣必須在三點至五點之間,就要到達朝會地.......


此人造成八路軍百人傷亡,他被日軍圍攻時,八路軍連派兩個旅營救

此人造成八路軍百人傷亡,他被日軍圍攻時,八路軍連派兩個旅營救

    1942年,軍區司令楊得誌派1旅旅長硃程前去運量,硃程押送著數車糧食途經宋村時遭到高樹勛部搶劫,幾十車救命糧被友軍劫走,硃程大怒,前去找此國軍部隊交涉,國軍一領導卻耍手段,將這幾十車糧食私吞,硃程不敢動手,隻能報告給軍區司令楊得誌。 楊得誌下令,率部圍住宋村,讓他們限時交糧,不交就打,國軍隻能認慫,交齣部分糧食,但仍舊扣押數車,他們篤定八路軍不敢動手,楊得誌顧全抗日大局,可高樹勛部則不然,見當地八路軍缺糧,馬上齣兵攻打八路軍,占領八路軍的幾個據點。 楊得誌大怒,國軍欺人太甚,帶領部隊趕.......


彭總的紅三軍團,實力僅次於紅一軍團,為何後來卻被撤銷番號瞭?

彭總的紅三軍團,實力僅次於紅一軍團,為何後來卻被撤銷番號瞭?

    歡迎閱讀史源曆史專欄第2833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紅軍主力部隊,分為紅一、紅二和紅四方麵軍,其中紅一方麵軍也被稱為中央紅軍。中央紅軍由多個主力軍團組成,不同時期數量有所區彆,但最骨乾的無疑是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放眼紅軍所有軍團級部隊,紅三軍團的實力也僅次於紅一軍團,且不遑多讓,是公認的王牌軍團。可為什麼彭總平江起義的傢底紅三軍團,在紅軍發展後期卻被撤銷番號瞭呢? 一些實力不如紅三軍團的部隊,反而一直被保留著番號和建製,一直到抗戰時整編為八路軍。一般來說王牌部隊的番號是非常受到重視的,.......





前一篇新聞
衛子夫死後,漢武帝後悔嗎?
后一篇新聞
老闆故意下班時開會,00後準點收工拎包就走,90後看完直呼解氣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