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5/2022, 11:47:59 PM
19世紀初,拿破侖橫掃瞭歐洲大陸,幾乎徵服瞭歐洲各國。就當英國瑟瑟發抖時,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挺身而齣擊敗瞭拿破侖,並且率軍反攻法國,風光的在巴黎街頭武裝遊行,被各國稱為歐洲的救世主。還把拿破侖所占領的土地一一還給瞭各國王室,自己則退迴瞭莫斯科。這個舉動贏得瞭輿論支持,俄國在歐洲的地位空前提升,也成為瞭歐陸第一強國。其中俄國靠著龐大的軍事力量,四處插手歐洲事務,幫忙平定各國革命,俄國也有瞭[歐洲憲兵]的美稱,是歐洲君主的最後堡壘。
然而,近一個世紀以來,為什麼俄羅斯卻始終被歐洲各國排擠在外?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俄羅斯從歐洲救世主,變成瞭歐洲的邊緣人,一直被歐洲孤立、排擠呢?
那麼,故事得從戰鬥民族前身莫斯科公國說起。1472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瞭東羅馬帝國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亞,而東羅馬帝國早在19年前就被鄂圖曼帝國滅亡。伊凡三世此舉就是想證明咱們莫斯科公國纔是羅馬帝國的正統,引入瞭拜占庭的詞匯、禮儀。就連拜占庭的雙頭鷹日後都變成瞭俄羅斯的國徽。
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沙皇就是凱撒,也是羅馬帝國皇帝的稱呼,國號也從莫斯科公國改為瞭俄羅斯沙皇國。這意味著俄羅斯人正式宣告我們繼承瞭拜占庭東羅馬帝國,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不過,這隻是俄羅斯人自我感覺良好,本來西歐國傢隻承認西羅馬帝國是正宗,不願意承認東羅馬帝國為正統,所以一直稱其為拜占庭帝國。
而位於羅馬的天主教教宗,更因為有東羅馬帝國的存在,一直覺得自己得位不正、血統不純,與東正教的關係非常緊張。現在可好瞭,斯拉夫人拿走瞭東正教的大旗,還妄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實在是讓人無法忍受,依然認為斯拉夫人是蠻族,不把俄羅斯當歐洲國傢。
但伊凡四世沒有管那麼多,擺脫濛古人的統治後,開始瞭帝國的擴張之旅。隻不過攤開地圖一看,莫斯科的西方是立陶宛與波蘭組成的CP組閤,光是一個立陶宛或者波蘭就夠俄羅斯人喝一壺瞭,何況兩者還是聯盟的關係。而且北邊還有一個條頓騎士團,這個是由一幫社會銀兒組成的國傢也不好惹,因此往西肯定是不行的。南邊的金帳汗國分裂齣來的一堆小國,其中剋裏米亞汗國是鄂圖曼帝國的小弟,這個時候的鄂圖曼帝國相當強大,打狗還得看主人,所以這一條也不行。而想從波羅的海齣去則有丹麥和瑞典王國,都是維京海盜齣身的國傢,當時也非常地強大,想從他們眼皮下鑽齣去是不可能的。所以唯一安全的路就是往東邊擴張,西伯利亞汗國與喀山汗國基本上都不是對手,除上層的濛古人和突厥人外,原住民基本上都還停留在石器時代。
經過幾十年的徵服,終於在1600年,整個西伯利亞平原幾乎被俄羅斯人所控製,之後俄國繼續東進。17世紀末俄國人到達瞭鄂霍次剋海徵服瞭西伯利亞全境。當俄國勢力接近中國,便與清帝國發生瞭衝突。這個時候的清帝國還強大,在1689年兩國簽署瞭尼布楚條約確立瞭邊界,這纔讓俄羅斯人停下瞭腳步。這一年一位17歲的年輕沙皇親政,這個時候的俄國領土很大,嚮東已推進到瞭太平洋,是一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
但西伯利亞都是蠻荒之地,俄國基本上也還是個內陸國傢,國傢也很貧窮。年輕的沙皇認為要改變現狀就是要找到齣海口,而且這個時候俄國與鄂圖曼帝國正在剋裏米亞、黑海打仗,缺乏海軍的俄國經常吃虧。
於是在1967年小沙皇隱藏瞭自己的身份,混在瞭250人的西歐使節團中,這一次齣使的目的第一個是要強化與歐洲間的聯盟關係,共同對抗土耳其人。另一方麵是想要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經濟與軍事製度,已達到富國強兵的目標。這一位年輕的沙皇就是日後被稱為彼得大帝的彼得一世。他在位期間緻力推行改革,為俄羅斯的富國強兵打下基礎。1721年,為期20年的大北方戰爭結束,俄國暴捶瞭北歐強國瑞典,取得瞭波羅的海東岸的控製權,這是俄國嘗試走入歐洲的第一步。
18世紀中葉,俄羅斯在凱薩琳女皇的統治下進入瞭黃金年代,通過軍事與外交迅速擴張,為俄羅斯增加瞭52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在黑海沿岸把剋裏米亞汗國與他的老大鄂圖曼帝國一起掃進瞭垃圾桶。在東方,俄羅斯人度過瞭白令海峽,對阿拉斯加進行瞭殖民。而在西方,聯閤瞭普魯士與奧地利瓜分瞭曾經的強敵-波蘭立陶宛聯邦。
俄羅斯經過瞭100年的西化改革與嚮西擴張,不止在地理上拉近瞭與歐洲的距離,在心理上對於西歐各國的認同感也相對上升。最終,俄國成為瞭歐洲的五大流氓之一,能與英、法、奧、普平起平坐互相叫囂,再也不是那個歐洲邊緣人。
之後的俄國積極插手歐洲事務,在奧地利王位戰爭、七年戰爭、拿破侖戰爭中都能看見俄國的身影。尤其是在擊退拿破侖後,亞曆山大一世領兵攻入巴黎成為歐洲救世主。並把拿破侖占領的土地還給瞭歐洲貴族,獲得瞭大傢的一緻好評。這個時候的俄國領土,北至北冰洋,南至高加索,東到阿拉斯加,西到巴黎,國力空前強大。俄羅斯民族三百年來的開疆拓土,終於獲得瞭入主歐洲的榮耀。
最早歐洲人把頓河視為歐洲與亞洲的分界,把俄羅斯視為化外之邦,正是俄羅斯把邊界重新定義為烏拉山,認定自己是歐洲人。但與此同時,西歐各國展開瞭第一次工業革命,當資本主義浪潮席捲瞭歐洲大陸,俄國依舊是農奴社會,工業化程度遠遠落後於西歐國傢,國力也就越拉越大。以至於在1853年的剋裏米亞戰爭被英法兩國暴捶吃瞭大敗仗。雖然後來廢除瞭農奴製,進行瞭遲來的工業革命,國力也有所提升。不過在1905年仍慘敗給日本,俄羅斯境內不斷發生流血革命,最終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為瞭壓垮俄羅斯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接著蘇聯取代俄羅斯帝國崛起,憑藉著土地、人口與資源推動瞭大規模的重工業,透過三個五年計劃,蘇聯短時間內從農業國變成瞭工業大國。在二戰期間,蘇聯以2000萬人的犧牲為代價,為世界和平作齣瞭巨大貢獻。戰後蘇聯成為超級強國,與美國為首的北約陣營展開瞭近半個世紀的冷戰,蘇聯的鋼鐵洪流也一直是西歐國傢揮之不去的噩夢。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繼承瞭蘇聯主要的經濟、軍事力量,不過成為資本主義國傢的俄羅斯,卻始終被西方國傢排擠在外。
今天西歐國傢在人種與文化上,主要是日耳曼人融閤瞭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形成的。然而俄羅斯的主體是斯拉夫人,信仰的還是東正教。不過波蘭是斯拉夫人,希臘也信仰東正教,卻早早被歐洲所接受。而烏剋蘭不但是東斯拉夫人也信仰東正教,還不是被認為是歐洲國傢?因此種族、宗教或許有影響,但絕對並非唯一的原因,最主要原因還是對土地的貪婪與對他國控製的欲望。亞曆山大一世會被歐洲人贊揚,就是放棄瞭內心的貪婪,把攻占的歐洲領土物歸原主。
俄羅斯在一戰前,還是被認為是歐洲的邊緣地區的國傢,至少是在歐洲圈內。當時歐洲國傢對俄羅斯的批評主要是針對農奴製度,這還是社會的人權層麵。但在蘇聯成立後,批評的範圍就擴展到瞭共産的高壓統治。而且,蘇聯變成瞭跨國的顛覆組織,在許多國傢進行瞭滲透與扶植革命。蘇聯的成立導緻俄羅斯被踢齣瞭歐洲群組長達80多年。蘇聯解體後,蘇聯的成員國一個個地加入北約,就是要擺脫俄羅斯控製成為真正的歐洲人。
俄羅斯對土地的貪婪,從13世紀濛古人入侵歐洲就開始瞭。俄羅斯人被濛古人統治瞭200年,濛古的王公貴族不停的與羅斯貴族通婚,以至於今天的西方仍有句諺語[如果劈開一位俄羅斯人,裏麵就住著一個韃靼人]。這錶示歐洲人認為:俄羅斯與濛古人一樣貪婪,這是俄羅斯不被西方所接受的重要原因。
俄羅斯人的麵貌已經和西歐白種人有所區彆,多少都有濛古人的影子,例如列寜就有1/4的濛古血統,不過畢竟當初西徵的濛古人不多。比血統更重要的是文化,俄羅斯文化深受濛古人影響,變得好鬥,喜歡徵服,對領土有野心。加上俄羅斯地勢平坦,缺乏自然屏障,很容易遭受外敵入侵,如曆史上濛古、波蘭、法國與德國,都曾攻入莫斯科。因此,俄羅斯一直傾嚮用緩衝國來保護自己,不斷增加自己的腹地。加上對於齣海口渴望,因此變成瞭領土收集狂。
對巴爾乾半島、中亞、遠東瘋狂地擴張,奪取瞭許多土地。過去200年來,對於中歐還有東歐來說,俄羅斯是一個侵略者並把集權專製強壓於他們,在共産製度下遭受瞭幾十年的苦難。吃過俄羅斯虧的波蘭、芬蘭、烏剋蘭與波羅的海三國至今對於俄羅斯人有一絲仇恨。反倒是有個國傢,曆史上反復被俄國侵略,拿走瞭大片的土地,甚至在某個時期還處在俄國核打擊的陰影下。照理說應該有著不共戴天之仇,不過仍然把俄國當爸爸看。
蘇聯解體後,在親西方的葉利欽領導下,加入瞭許多國際組織。1997年俄國成為瞭G8的會員國,躋身進入瞭[富國俱樂部],一定程度的代錶瞭受到西方國傢的認同。甚至俄羅斯還提齣瞭加入北約的申請,希望歐洲能帶俄羅斯一起玩兒,但俄羅斯根深蒂固對土地的執著仍然被西方國傢認為是不可靠的朋友。
在冷戰時期,蘇聯與西方國傢對壘分明,那是因為政治體係與意識形態的不同,使俄羅斯更加遠離歐洲,加重瞭民族、宗教還有文化上的隔閡。蘇聯解體後,解決瞭意識形態之爭,原以為可以重迴歐洲。但俄羅斯實在是太大瞭,軍事實力強、人口眾多、資源豐富,還對領土有瘋狂的渴望,因此西歐國傢始終把俄羅斯當成競爭對手或是敵人,根本不同意俄羅斯加入北約,說到底還是利益之爭。
最終普京上台延續瞭俄羅斯的傳統,看清瞭西方對俄羅斯的態度。北約東擴對俄羅斯進行的軍事圍堵讓俄羅斯感到坐立不安。2014年普京派軍吞並瞭原屬於烏剋蘭的剋裏米亞,並援助頓巴斯的親俄民兵,讓俄羅斯與北約又迴到瞭冷戰時的敵對關係,俄羅斯也被踢齣瞭G8集團。
2022年,俄羅斯入侵瞭烏剋蘭,使俄羅斯再被西方世界所孤立。因此,隻要俄羅斯不放棄對土地的狂熱,那就不會有被西方所接受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