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11/5/2022, 9:46:14 AM
文 | 楊曉鶴
封麵來源 | 圖蟲創意
2022年8至10月,蔚來汽車董事長林斌和總裁秦力洪自駕蔚來ET7,在歐洲穿行瞭10個國傢,行駛瞭2500公裏,完成瞭一場“環歐洲遊記”。
這場環遊記,是為蔚來打開歐洲市場,而進行的市場調研行動。也是通過這場調研,蔚來認為歐洲更適閤訂閱模式。隨後的10月份,蔚來汽車宣布“隻租不賣”進入德國、荷蘭、丹麥、瑞典四國市場,提供ET7、EL7(ES7)、 ET5三款車型,車輛訂閱期限從1個月至60個月不等。
但蔚來的訂閱價格比肩保時捷等知名汽車品牌,還是引發瞭市場熱議。
“我們跟保時捷、奔馳的某些車型價格接近是閤理應當的,這就是蔚來本身的産品力和價值應有的水平。在中國,很多人習慣覺得,同樣的車,中國品牌應該比德國品牌便宜多少萬,在歐洲我們沒有想過這些。”蔚來創始人李斌自信地錶示,殺迴BBA(奔馳、寶馬、奧迪)的大本營,就是要以高端的姿態奪迴市場,而不是以價格緻勝。
實際上,蔚來在歐洲已經走過6年。但這6年時間裏,並沒有全力以赴。造車、上市、股災,蔚來在國內忙到無暇顧及海外。
如今,海外市場齣現齣瞭新的機遇。首先是海外需求的增長,目前,全球約有130個國傢和地區提齣瞭碳中和目標。比如荷蘭、挪威要在2025年禁售燃油車,印度、德國準備在2030年全麵禁售燃油車,法國和英國則計劃在2040年禁售燃油車。市場對新能源汽車換代燃油車,有著廣泛的需求。
而且,海外部分國傢也在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比如,挪威推齣包括免徵25%的增值稅、免徵進口關稅、免徵養路稅等在內的多項支持電動化轉型的政策;德國新能源汽車消費者則最高可享受9000歐元的補貼,進一步激活瞭新能源汽車市場。
所以,盡管國內市場“蔚小理”(蔚來、小鵬、理想汽車)的銷量,在造車新勢力中已經不是絕對統治地位,但蔚來等還是開啓瞭大規模齣海的步伐。而且不止在歐洲,國內的造車新勢力也在布局亞太地區。
2022年2月,比亞迪在澳大利亞率先上市元PLUS EV,目前訂單已超4500台。8月,比亞迪宣布進入泰國乘用車市場,並在泰國全資投建首個海外乘用車工廠。而造車新勢力另一傢企業哪吒汽車,甚至在東南亞推齣瞭特有車型,在泰國、尼泊爾等地開啓瞭熱銷。
在這股齣海熱潮中,造車新勢力將他們的産品賣到瞭全球各地。根據中汽協數據,今年前8個月中國的汽車纍計齣口量已經超過德國,僅次於日本成為瞭世界第二大汽車齣口國。這其中新能源汽車齣口38.9萬輛,同比增長超過1倍,增速大大高於汽車業整體齣口增幅。
經曆瞭國內的紅海競爭,造車新勢力經過8年時間成長,當下捲嚮海外已經成為自然而然的選擇。但麵對曾經的強敵,造車新勢力們能贏嗎?
造車新勢力掀二次齣海熱潮
一直以來,國內的汽車市場,都被大眾、標緻等歐洲車企,以及豐田、本田等日本企業占據。
實際上,在燃油時代,吉利、長城等國産車也曾掀起過一次齣海熱潮,試圖反攻迴海外市場。但由於缺乏核心技術,並沒有顛覆國外的市場格局。
但在電動時代,歐洲確實落後瞭。
以核心的電池資源為例,目前全球電池産量中隻有3%位於歐洲,亞洲占85%(中國69%)。歐洲生産電池並沒有成本優勢。而電車的主打智能化,海外的傳統車企也比國內落後。
更重要的是,這些傳統車企轉型的步伐和決心都沒有那麼強。例如,寶馬在售的寶馬i3,就是基於CLAR架構打造。這個架構平台並非專業級純電動車車型,而是屬於“油電共生平台”。相比國內眾多純電架構平台,比如小鵬和蔚來,已經進化到800V超快充平台,對比之下,寶馬CLAR架構不免有些“將就”。而寶馬基於全新的純電版本的Neue Klasse平台,還要在2024年後纔能推齣眾多車型。
可以說當下階段,國內造車新勢力還有一段時間的領先優勢。抓住這段難得的機遇,就成為大傢當下的集體選擇。
在2022年10月份舉辦的巴黎車展上,國內造車新勢力成功奪得瞭眾多目光。
長城、比亞迪、零跑、賽力斯等中國品牌集中參展。其中,比亞迪亮相巴黎車展的三款車型:唐、漢、元PLUS(當地車型名為BYD ATTO 3),前兩者預售價7.2萬歐元(約閤人民幣51萬元),元PLUS預售價為3.8萬歐元(約閤人民幣27萬元)。
而在此前的7月,比亞迪宣布正式進入日本乘用車市場,8月宣布進入德國、瑞典、丹麥等市場,9月召開歐洲綫上發布會。不過,9月份比亞迪銷量達到20萬輛,海外銷售新能源乘用車閤計 7736 輛 ,海外市場目前還不是主力。
國內定位性價比的另一位玩傢哪吒汽車,如今也是齣海爭奪戰的重要選手。2022年3月,哪吒汽車泰國子公司正式成立;8月,哪吒V右舵版在泰國上市,正式進入泰國市場。目前已齣海的國傢5個,包括泰國、以色列、尼泊爾、老撾、緬甸。哪吒方麵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9月中旬,哪吒汽車在海外的訂單已超過5200台。
比亞迪和哪吒氣勢洶洶的齣海景象,也讓比亞迪等車企在巴黎車展上備受關注。法國媒體Viralpro就直言,巴黎車展上“要麼是中國的電動車,要麼就不是電動車”,中國車企“發起瞭大規模的歐洲攻勢”。
而想要拿下歐洲市場,挪威這個國傢就不可繞過, 挪威利好的稅收政策,導緻每售齣五輛車就有四輛是純電動。所以,不僅是轎車、SUV等造車新勢力的常規車型,選擇挪威進入歐洲市場。嵐圖等目前主打MPV市場的玩傢,也開始將眼光瞄準這裏。9月26日下午,500輛嵐圖FREE正式發運挪威。
畢竟歐洲的企業用車中,D級、E級、F級彆車都有很大的市場,所以盡管是東風集團的新品牌,嵐圖也一開始就籌劃瞭齣海的步伐。
不僅有比亞迪和蔚來這些國內知名的選手大舉齣海,還有一些造車新勢力玩傢,從成立伊始就確定瞭齣海目標。比如,創維汽車(原天美汽車)成立於2018年,新車創維EV6於今年7月剛剛上市,現在汽車已經銷售到40多個國傢。
“在德國、丹麥這樣的國傢街上,和我們在中國的街頭觀感來看。電動車的保有量還是少瞭點,我們可以判斷它的大發展時期還沒有到來”,蔚來總裁秦力洪錶示,現在新勢力齣海還有廣闊的市場機遇。
根據最新數據也顯示,在2022年前8個月,中國品牌已占西歐電動汽車銷量的近二十分之一,銷量爬坡剛剛開啓。
殺迴豐田大眾的大本營
齣海也意味著沒有國潮光環加持,國內造車新勢力也開啓比價格、比産品、比服務,通過不同維度在海外市場競爭。
首先,從性價比的優勢看,在國內異軍突起的哪吒和零跑汽車,也將這種打法復製到瞭海外市場。
8月,從網絡傳齣的圖片看,哪吒在泰國的店內人頭攢動,還是很熱鬧。有博主分析,主要哪吒U定位“超長續航智能純電SUV”,是15萬元內電車中首個搭載8155芯片的車型。超高的性價比路綫,讓哪吒在國內銷量取得瞭領先,在東南亞市場也順風順水。
另一傢新勢力零跑汽車,也是將其最具性價比的微型小車齣口到瞭歐洲市場。目前,T03是零跑首款齣口車型,現已通過歐盟整車形式認證,首批已經裝船發往歐洲。
而一直擁有性價比優勢的比亞迪,在歐洲市場卻玩起瞭産品力,這也是因為比亞迪早期吃過虧。
早在1998年,比亞迪就在荷蘭成立瞭歐洲總部,不過彼時的業務並非乘用車,而是新能源商用車,比如電動巴士和齣租車。早期國內市場,比亞迪也被評論認為銷量多依靠網約車。
盡管車的用途沒有高低之分,卻影響一部分消費者的乘用車選擇。經過多年的發展後,造車新勢力開始能滿足消費者挑剔的眼光。
如今,比亞迪ATTO3有望成為歐洲市場的銷售主力。資料顯示這款車配備60.5kwh可用電量,WLTP續航261英裏,最大充電率88KW,比同段位的標緻208約低7000歐元,雷諾Meganne低約1萬歐元,但在內飾、智能駕駛、空間等方麵更為突齣。
而比亞迪“唐”的售價,與奧迪e-tron Premium Plus Quattro接近。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唐、漢兩款車的售價超過瞭七萬歐元,比國內高一倍,直接對標寶馬X5。這也是比亞迪看到歐洲市場,暫時還能以提供同類型的智能車,所以産品還有一定的領先度。
造車新勢力齣海各顯神通,在國內市場就不走尋常路的蔚來,這次也是想將服務作為齣海的主打。
這也是李斌和秦力洪在這趟歐洲環遊記中,得到的感悟。比如,在歐洲很多國傢,高速和城市街道還是慢充。秦力洪說慢充很不方便,早上起來要趕路,助手說你們吃會早餐,一晚上車還沒充滿。
歐洲市場的特殊性,也讓蔚來看到機會,在歐洲市場提供更復雜BaaS服務。而蔚來的BaaS服務,也並不僅僅是國內市場熟知的換電服務,“你可以簡單理解基本上除瞭電費全包瞭,保險、維修,所有東西都含在裏麵瞭,一價全包”。所以這也是前文提到,李斌認為蔚來的訂閱費不比保時捷便宜的一個隱含理由,是蔚來的服務更全麵。
李斌認為,訂閱模式比單純賣車還要復雜,整個服務都要打包進服務裏,怎麼定價,怎麼提供長周期服務都是難題。實際上,早期蔚來在國內有嘗試過服務無憂的包,但市場認可度不是太高。
畢竟服務則相對復雜,但李斌認為,歐洲對這件事還是挺接受的,長遠來看則需要銷量來證明。
齣海最急需補足的一課
在造車新勢力齣海的熱潮中,新能源車的銷量也在暴漲。
乘聯會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齣口正在呈爆發式增長。8月乘用車齣口(含整車與CKD) 14萬輛,同比增長182%,新能源車占齣口總量的25.9%,約3.6萬輛。
當然,這其中不可忽視的是,因為特斯拉的上海超級工廠,年産能超過75萬輛,麵嚮北美以外的市場供應汽車。所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8月份齣口超3萬輛,貢獻瞭國內新能源齣口的主力軍。
特斯拉這條鯰魚,攪動瞭國內新能源造車市場。盡管在中國非常捲,但在歐洲,造車新勢力還是非常尊重競爭對手的主場。
“也許他們的市值比我們高不瞭太多,但他們的銷量、服務網絡、供應鏈體係等方麵比我們要高很多的,我們絕對是需要學習和追趕他們。”委實如李斌所言,本地化也是造車新勢力最急需補足的一課。
目前,蔚來在匈牙利投資建設的蔚來能源工廠,已經完成首座換電站上綫。這還不夠,服務中心、語音交互和車機地圖,甚至是雲服務、數據中心等本地化的操作,也正在與當地供應商的對接。
李斌在接受歐洲媒體采訪時也介紹到,蔚來在歐洲的智能化進展。2021年4月,蔚來曾在這邊做輔助駕駛、相關的測試,現在有一支不小的測試車隊瞭,在柏林還有一個創新中心。“自動駕駛、輔助駕駛,在很多國傢法規區彆還是不小,我們在這邊提供服務要做全麵的對接,沒有本地的團隊肯定是不行的。”
相比蔚來的服務和研發項目先行,比亞迪則最先解決産能問題,畢竟國內市場比亞迪還有70萬單的“欠賬”,根本沒有産能分配給海外市場。此前,比亞迪宣布與全球汽車租賃公司 SIXT 簽署閤作協議。根據雙方協議,SIXT 將在未來 6 年內嚮比亞迪采購至少 10 萬台新能源車,在這些確定性産能麵前,比亞迪選擇瞭直接建廠。
9月份,比亞迪簽約泰國WHA工業園,將建設首個海外乘用車工廠;10月份,比亞迪宣布將在巴西投資約 5.83 億美元建設三座新工廠。據財新報道,比亞迪關聯公司將在山東煙台的一傢船廠訂造 8 艘可裝載 7700 輛汽車的滾裝船,總造價近 50 億元,為比亞迪打造“齣海艦隊”。
更早在泰國建廠的哪吒汽車,2022年則主力提升齣海的銷售渠道能力。今年9月,哪吒汽車在泰國的首傢3.0形象直營體驗空間開業,成為首傢登陸泰國的“中國造車新勢力直營店”。而且在哪吒V右舵版上市後,哪吒承諾還將以“每年至少一款車型”的速度,為海外市場推齣轎車、SUV等電動車型。
當然,海外汽車巨頭也並沒有甘心被搶占市場,很多傳統車企巨頭甚至開啓瞭反攻國內。
近期,據悉寶馬有意再投資100億元人民幣,擴建其在瀋陽的高壓電池生産中心,擴大在中國的電池項目投入。與此同時,大眾集團將投資國內自動駕駛芯片地平綫,且集團旗下軟件公司CARIAD將攜手地平綫在華成立閤資企業。為此,大眾集團計劃齣資約24億歐元,“這是大眾進入中國40年來最大的一筆單項投資。”
海外傳統汽車巨頭同樣來勢洶洶,守住大本營,全球化競爭,造車新勢力最具挑戰性的一項使命來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