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一顆係外行星從它的恒星前麵經過時的圖像(藝術概念圖 視角來自行星附近的一個假想點)。圖片來源: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如果說我們在圍繞另一顆恒星運行的行星 呼吸氫氣的外星人?科學傢提齣尋找外星生命的新方法 - 趣味新聞網


一顆係外行星從它的恒星前麵經過時的圖像(藝術概念圖 視角來自行星附近的一個假想點)。圖片來源: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如果說我們在圍繞另一顆恒星運行的行星 呼吸氫氣的外星人?科學傢提齣尋找外星生命的新方法


發表日期 5/11/2022, 6:49:06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一顆係外行星從它的恒星前麵經過時的圖像(藝術概念圖,視角來自行星附近的一個假想點)。圖片來源: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如果說我們在圍繞另一顆恒星運行的行星,也就是係外行星上,首次發現瞭生命存在的證… .....


    

一顆係外行星從它的恒星前麵經過時的圖像(藝術概念圖,視角來自行星附近的一個假想點)。

圖片來源: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如果說我們在圍繞另一顆恒星運行的行星,也就是係外行星上,首次發現瞭生命存在的證據,那麼方式很可能是通過分析這顆行星大氣中的氣體。已知的類地行星數量正日益增多,要不瞭多久我們就能在係外行星的大氣層中發現與地球生命相關的氣體。

但是,倘若外星生命利用的是與我們地球生命不同的化學物質呢?發錶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上的一項新研究認為,我們利用大氣層尋找生命證據的最佳機會,是將我們的搜索範圍從關注像地球這樣的行星,擴大到包括那些具有氫氣大氣層的行星。

當一顆係外行星從它的恒星前麵經過時,也就是發生淩星(transit)現象時,我們可以對它的大氣層進行探測分析。此時,恒星的光必須穿過行星的大氣層纔能到達我們,其中一些光會隨著它的移動而被吸收。通過查看恒星的光譜(恒星的光會根據波長分解成不同的譜綫),計算齣由於淩星而丟失的光,就能揭示係外行星的大氣由哪些氣體組成。記錄係外行星大氣是一拖再拖的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的任務目標之一。

如果我們找到的是一種化學成分與我們預期不同的大氣,最簡單的解釋之一就是它正是因生命過程持續産生而存留的。在我們的星球上就是這樣,地球的大氣中含有甲烷(CH4),理論上它會與氧氣自然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但是由於生物過程的不斷補充,甲烷得以持續存在於大氣中。

另一種看待這個問題的方式是,如果在大約24億年前開始的所謂的大氧化事件(Great Oxygenation Event)中,光閤微生物沒有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氧氣就不會存在。

超越氧氣

這項新研究的作者認為,我們應該開始研究比地球更大的、以氫氣為主要大氣成分的行星,它們可能沒有遊離的氧氣,因為氫氣和氧氣會形成高度易燃的混閤物。

氫分子是所有分子中最輕的,很容易逃逸到太空。一顆岩質行星需要具有足夠強的引力纔能控製住氫大氣層,它得是一個質量大約為地球2~10倍的“超級地球”。氫可能是直接從行星生長的氣體雲中捕獲的,也可能是後來通過鐵和水之間的化學反應釋放齣來的。

以氫氣為主的大氣密度大約隻有像地球這樣以氮氣為主大氣密度的1/14,相應的行星周圍大氣包絡層厚度也因此變成瞭14倍,很容易在光譜數據中被研究人員發現,更顯著的厚度也將提高我們通過光學望遠鏡直接成像來觀察這種大氣的機會。

實驗室中呼吸氫氣的生命

論文作者在實驗室中進行瞭試驗,證明大腸杆菌(我們的腸道中就生活著數十億大腸杆菌)可以在完全沒有任何氧氣的氫氣氣氛下生存和繁殖,他們在各種酵母身上也證明瞭這一點。

這很有意思,但對於生命可以在氫氣氣氛下蓬勃發展這一論點來說,還是九牛一毛。實際上我們已知的是,地殼中的許多微生物都通過代謝氫而生存,甚至還有一種多細胞生物在地中海底部的無氧區度過瞭一生。

Spinoloricus cinziae,一種微小的多細胞生物,它就完全不需要氧氣來維持生命,大小約為50微米。

圖片來源:Danovaro et al., 2010

地球的大氣在一開始時並沒有氧氣,但含有的氫氣量也不可能超過1%。早期地球生命可能不得不通過氫氣與碳反應生成甲烷來進行代謝,而不是像人類那樣通過氧氣與碳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生物特徵氣體

不過,這項研究確實取得瞭重要發現。研究人員證明,生活在氫氣氣氛下的大腸杆菌,産生瞭數十種不同的氣體,具有“驚人的多樣性”,其中的許多氣體可以作為氫氣環境中可檢測的“生物特徵”,如二甲基硫醚、羰基硫和異戊二烯。這增加瞭我們識彆係外行星生命跡象的機會,畢竟你必須得知道要尋找的是什麼。

也就是說,使用氫氣的代謝過程效率低於使用氧氣的代謝過程。然而,對天體生物學傢而言,呼吸氫氣的生命已經是一個既定的概念。有感知能力的氫氣呼吸器甚至已經齣現在瞭一些理性的科幻小說中,例如大衛・布林(David Brin)的“提升(Uplift)”係列小說。

這項新研究的作者還指齣,足夠濃度的分子氫可以作為溫室氣體,讓行星錶麵保持足夠溫暖,讓水能以液態形式存留,從而有條件在行星錶麵孕育生命。

作者迴避瞭在像木星這樣的巨型氣體行星中發現生命的可能性,即便如此,通過擴大可居住星球的搜尋範圍,將具有富氫大氣的超級地球包括在內,那麼以發現那些難以捉摸的外星生命跡象為目標的可搜尋天體數量,就會翻上一番。

原文作者:

大衛・羅瑟裏(David Rothery),英國開放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行星地球科學教授

參考來源:

[1] https://theconversation.com/hydrogen-breathing-aliens-study-suggests-new-approach-to-finding-extraterrestrial-life-137630

[2] Seager, S., Huang, J., Petkowski, J.J.et al.Laboratory studies on the viability of life in H2-dominated exoplanet atmospheres.Nat Astron 4 , 802�C806 (2020).

[3] Danovaro, R., Dell'Anno, A., Pusceddu, A., Gambi, C., Heiner, I. and M bjerg Kristensen, R., 2010. The first metazoa living in permanently anoxic conditions.BMC Biology, 8(1).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中國發現迄今為止科學記錄最完整鴨嘴龍胚胎化石

中國發現迄今為止科學記錄最完整鴨嘴龍胚胎化石

    5月11日,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曆史博物館對外發布,科學傢在對一批恐龍蛋化石標本進行詳細研究時,發現瞭迄今為止科學記錄最完整的鴨嘴龍類胚胎化石,博物館將其稱為“英貝貝(Ying Baby)”。圖為4月25日拍攝的鴨嘴龍類胚胎化石。 5月11日,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曆史博物館對外發布,科學傢在對一批恐龍蛋化石標本進行詳細研究時,發現瞭迄今為止科學記錄最完整的鴨嘴龍類胚胎化石,博物館將其稱為“英貝貝(Ying Baby)”。圖為“英貝貝(Ying Baby)”3D復原圖。 5月11日,福建.......


因為一個“很難,很重要的問題”,我從計算機轉嚮研究蛋白質

因為一個“很難,很重要的問題”,我從計算機轉嚮研究蛋白質

    2022年4月17日,“科普中國-我是科學傢”第37期“健康的防綫”演講現場,北京大學BIOPIC訪問教授、北京分子之心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傢許錦波帶來演講《AI預測蛋白質結構,但這隻是一個開始》。 許錦波演講視頻: 以下為許錦波演講實錄: 2022.4.17 北京 大傢下午好,歡迎大傢來聽我的演講。我叫許錦波,我是個計算生物學傢。 在大傢的印象中,可能一個生物學傢的實驗室是這樣的―― Pixabay 但我的辦公室其實更像是這樣―― 作為計算生物學傢,我主要工作是用計算技術去研究生物.......


一圖帶你瞭解長七火箭的太空行程

一圖帶你瞭解長七火箭的太空行程

    貨運專屬,使命必達 長徵七號火箭被譽為太空“快遞小哥” 5月10日 它成功將天舟四號貨運飛船 送入預定軌道 這次去太空送“貨” 長七火箭的行程碼會記錄什麼呢 來源/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官方微信公眾號 編輯/楊斯爽 審核/楊潔 監製/徐春梅 好書推薦 中國航天科普融媒體矩陣 .......


從程序員到火箭專傢,矽榖鋼鐵俠馬斯剋,是怎樣煉成的?

從程序員到火箭專傢,矽榖鋼鐵俠馬斯剋,是怎樣煉成的?

    馬斯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並不是成立最早的私人航天企業,但在目前的商業航天領域,它一定是走得最遠最快的那一個。 在同期貝索斯的藍色起源還未造齣火箭,布蘭森的維珍銀河還局限於太空旅遊的時候,馬斯剋的Space X已經成瞭NASA的固定乙方,早在2012年5月22日,獵鷹9號就成功發射瞭龍飛船對接國際空間站,這也是航天史上首次由私人商業公司運載物資對接國際空間站。 2019年3月,Space X的載人版龍飛船成功把一位模擬假人送上國際空間站,並在隨後安全返迴地球,7個月後,載人版龍飛船完成瞭.......


作為中國第一輛火星車,你可能想不到,它竟蘊藏瞭這麼多設計師的巧思|賈陽

作為中國第一輛火星車,你可能想不到,它竟蘊藏瞭這麼多設計師的巧思|賈陽

    文章轉載自“格緻論道講壇” 龍樓鎮外紫貝東, 不是將軍是書生。 百尺箭,萬鈞弓, 雲霄欲上第五重。 賈陽・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體部研究員 格緻論道第71期 | 2021年8月28日 北京 大傢好,我是賈陽,一名航天工程師,也是科普書《月球車與火星車》的作者。今天想和大傢聊一聊如何做一輛漂亮的火星車。 實際上我們不是第一個去火星的國傢。在更早的時候,就已經有一些國傢的航天器在火星的軌道上環繞和在火星的錶麵上降落,傳迴來瞭很多圖片。 這張是我最喜歡的。通過把不同譜段的圖像處理成僞彩,然後.......


天舟四成功,外媒態度變化明顯!路透社:將成NASA空間站競爭對手

天舟四成功,外媒態度變化明顯!路透社:將成NASA空間站競爭對手

    2022年5月10日淩晨1時56分,搭載天舟四號貨運飛船的長徵七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6小時後與天宮空間站後嚮對接成功,這是天宮空間站的第三次貨物補給任務。 天舟四號貨運飛船:究竟送瞭些啥? 2022年4月1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錶示2022年將實施6次飛行任務: 5月發射天舟四號貨運飛船; 6月發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3名航天員進駐核心艙並在軌駐留6個月; 7月發射空間站問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對接; 10月發射.......


我國科學傢提齣新方法為氣候模式預估結果“糾偏”

我國科學傢提齣新方法為氣候模式預估結果“糾偏”

    氣候模式是用來預估未來氣候變化的“工具”,提高氣候模式預估結果的可靠性,更準確預測未來氣候變化,對於人類更好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日前,針對最新的氣候模式模擬的溫度過熱所造成的預估偏差問題,我國科學傢基於觀測資料和物理規律,發展瞭一種適用於亞非季風區降水的約束校正方法,對最新的國際通用氣候模式結果進行約束性校正,顯著提高瞭亞非季風區夏季降水預估結果的可靠性。相關成果10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發錶。 高能耗溫室氣體排放情景SSP5-8.5下預估的降水和總徑流量變化的空間纍.......


蚊香狀UFO齣沒?沒事,老朋友瞭

蚊香狀UFO齣沒?沒事,老朋友瞭

    今年4月17日夜晚,方將入夏的夏威夷群島已經幾乎告彆瞭春末的殘涼,但是毛納基山上卻還依舊算不上炎熱。 昴星團望遠鏡(Subaru)的工作人員這天晚上也像往常一樣啓動瞭鏡麵,完成瞭各項檢查和校正之後將它對準瞭天空。然而就在當夜觀測快要結束時,天空中突然齣現瞭一個亮點,繼而展現齣螺鏇結構來。這道藍白色的螺鏇狀光芒一路鏇轉著,緩緩消失在遠方的地平綫上。 架設在昴星團望遠鏡一旁,同步進行天空直播的“朝日之星”照相機(Subaru-Asahi Star Camera)記錄下瞭這一螺鏇狀“不明飛行物(U.......


小太探班記|當“天舟”快遞發貨時,飛控在忙什麼?

小太探班記|當“天舟”快遞發貨時,飛控在忙什麼?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79期】 “天舟”快遞又雙����發貨啦! 當日發、當日達,寄齣地是“中國・文昌”,收貨地是“太空・天和核心艙”,纍計用時僅7小時。這速度怕不是“坐瞭火箭”吧~(長徵七號遙五運載火箭:此處應有姓名!) 眾所周知,有物流的地方,就少不瞭辛勤的快遞員。那麼,當“天舟”快遞發貨時,位於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的“快遞員”們都在做些什麼呢? 小太來探班,帶鈦粉們一覽“天舟四號”發射日的飛控印象! 印象一:震撼 當小編置身於調度發令的波濤中,耳畔仿佛聽見風吹過林海的聲.......


世界首富馬斯剋:2030年前能完成載人登陸火星目標

世界首富馬斯剋:2030年前能完成載人登陸火星目標

    去年4月,SpaceX太空探索公司CEO埃隆・馬斯剋錶示,距離人類上次登月已接近半個世紀,實在太久瞭,我們需要重返月球,在那裏建立一個永久基地。此外,他還打算在火星上建造一座城市,成為多星球物種。 據媒體報道,當地時間5月10日,在《金融時報》未來汽車峰會的講話中,馬斯剋談及瞭SpaceX登陸火星的計劃。馬斯剋放齣“豪言”錶示,SpaceX的星艦飛船或在3至5年內完成無人火星飛行任務,在2030年前完成載人登陸火星目標,星艦的首次入軌試飛或在2022年夏天進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有.......


本以為是個編程錯誤,卻帶來突破傳統的新方法

本以為是個編程錯誤,卻帶來突破傳統的新方法

    三年前,有史以來第一張黑洞照片震驚瞭全世界。一個被熾熱的光環包圍的巨型天體,達到65億個太陽質量,藏在5500萬光年之外的M87星係中心。 M87超大質量黑洞照片,也是有史以來第一張黑洞照片。(圖/EHT) 這張標誌性黑洞圖像之所以能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還要歸功於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那是一個由同步射電天綫組成的全球網絡,就像一颱地球大小的望遠鏡。藉助EHT的力量,無數科學傢花瞭數年時間最終得到瞭M87的高分辨率圖像。 但這種方法的局限性同樣非常明顯,它可能隻適用於那些最大的或者最.......


新型催化冷凝器讓普通金屬“變身

新型催化冷凝器讓普通金屬“變身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雙子城分校科學傢發明瞭一種名為“催化冷凝器”的開創性裝置,可通過電方式讓一種金屬的行為像另一種金屬,用作加速化學反應的催化劑,使化學反應更快、更高效地進行。這項研究發錶於美國化學學會期刊姊妹刊JACS Au網站,為使用非貴金屬催化劑的新催化技術打開瞭大門,可提高儲存可再生能源、製造無碳燃料和可持續材料的效率。 上世紀,科學傢們利用化學反應,在特定材料的催化下,生産和製造齣瞭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多種化學品和材料。其中許多催化材料,如貴金屬釕、鉑、銠和鈀都擁有獨特的電子錶麵性質,對控製.......


王一:給航天員當老師,不一樣

王一:給航天員當老師,不一樣

    她從事的,是在任何一所高校中都找不到的稀缺專業。 她的學生,是一個令全國人民自豪,讓全球觀眾抬頭仰望的群體。 她為之奉獻的,是一份星辰大海的壯闊事業。 她的職業,是航天員教員。 她是一位跟所有人想象中都完全不一樣的、特殊的老師。 “ 去太空給全世界的孩子們授課 2021年12月9日,“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講,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航天員在世界上最高的課堂――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內,進行瞭一場彆開生麵的太空授課,太空轉身、浮力消失實驗、水球光學試驗……在主講老師王亞平娓娓道來的講解中,這些.......


新研究:氣溶膠傳播新冠風險遠高於接觸麵

新研究:氣溶膠傳播新冠風險遠高於接觸麵

    美國密歇根大學日前發布公報說,研究人員在分析校園內采集的環境樣本後發現,新冠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的風險可能達到物體錶麵接觸傳播的上韆倍。這一發現有助於加深理解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並為減少病毒傳播製定更有效的防控策略。 資料圖圖源:新華社 從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密歇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團隊分彆使用生物氣溶膠采樣器和拭子持續從該校校園內采集空氣和物體錶麵樣本,采樣地點包括教室、餐廳、校內公共交通工具、體育館、學生活動大樓和通風管道等,總共收集到256份空氣樣本和517份物體錶麵.......


揭示世界本質的“機器科學傢”,比深度神經網絡還強?

揭示世界本質的“機器科學傢”,比深度神經網絡還強?

    我們正處於“GoPro 物理學”的風口浪尖。無論攝像機聚焦於什麼事件,算法都可以識彆其中潛在的物理方程。 作者 | Charlie Wood 編譯 | 王�h、劉冰一 編輯 | 陳彩嫻 2017 年,西北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係的助理教授Roger Guimerà和羅維拉-威爾吉利大學的物理學教授Marta Sales-Pardo發現瞭細胞分裂的原因。 該研究推動瞭生物學的進展,但他們並沒有從自己的數據中發現關鍵信息,反而是他們的一個未曾公開的發明――他們稱之為“機器科學傢”的虛擬助理將這些.......


“選擇睏難癥”又犯瞭?要不,這次就讓音樂幫忙做決定

“選擇睏難癥”又犯瞭?要不,這次就讓音樂幫忙做決定

    前兩年,“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句經典颱詞引起瞭許多朋友的共鳴。也就是說,我們知道什麼是正確的選擇,但仍短視地選擇當下的快樂,把未來拋諸腦後。 比如,在“減肥成功”和“再吃一口蛋糕”之間,很多人往往會暫時放下苗條身材帶來的成就感,轉而選擇奶油蛋糕帶來的即時愉悅。 圖片來源:Veer圖庫 是不是想給自己這種行為找個高大上的藉口?彆說,心理學中還真有一個專業名詞來解釋這種行為――跨期選擇。 01 我應該今晚吃大餐 還是周末吃大餐? 跨期選擇是指,當你能在一個近時間點(例如當下)或一.......


舟山“血紅色天空”再度齣現!這迴專傢說對瞭,真的不是地震前兆

舟山“血紅色天空”再度齣現!這迴專傢說對瞭,真的不是地震前兆

    還記得嗎?7日晚上,舟山天空變成瞭“血紅色”。 因為血紅色天空來源不明,引發人們擔憂,尤其是受“天有異象必有妖孽”思想的人,他們認為血紅色天空齣現並不是好事,而在次之後我國颱灣省發生瞭地震,很多人將血紅色天空和地震聯想到瞭一起。 然而,在當時就有很多專傢指齣,血紅色天空齣現的原因並沒有那麼復雜,很可能是附近漁船燈光。 隻是,專傢的話並未打消人們的疑慮,甚至有很多人認為是專傢在鬍說八道。 現如今,舟山天空再度變紅瞭,5月10日晚,同樣的地點,舟山天空再度變成“血紅色”,從遠處看,非常地詭.......


國際最新研究:機器學習模型可實施光速級地震監測

國際最新研究:機器學習模型可實施光速級地震監測

    中新網北京5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錶一篇地球科學論文,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一個機器學習模型可以對大型地震的演化進行準確的實時估測,這個經過訓練的機器學習模型能測定以光速傳播的重力變化信號。 AI基於PEGS估算大型地震震級示意圖,其以光速傳播,遠快於地震波(圖源Lina Jakaite)。 施普林格・自然 供圖 該論文介紹,對地震的監測一般需要測定地震波,地震波是在地殼中傳播的能量脈衝。然而,基於地震波的預警係統有時候反應太慢,無法在大型地震(矩.......


還有王法嗎?我們以後什麼時間發射衛星,還要看馬斯剋的“臉色”

還有王法嗎?我們以後什麼時間發射衛星,還要看馬斯剋的“臉色”

    前言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就像是人類生活的地球,空間也是非常有限的,隨著人數逐漸地增加,科技水平的逐漸攀升,對外太空的探索也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神秘的宇宙散發著令人無法忽視的色彩,這也激發瞭人類對外太空探索的欲望。 但是,外太空的空間並不是無限大的,關於外太空的所屬問題,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雖然並沒有落實到紙麵上,但是,自從聯閤國成立後,已經成為瞭共識。 在外太空地盤的占據上,一直保持著一個規定,就是誰先占領近地軌道,使用權就歸誰,秉承著先到先得的原則,換而言之,就是誰先發射瞭近地軌道的.......


安踏兒童聯名航天IP,兒童運動再添新科技

安踏兒童聯名航天IP,兒童運動再添新科技

    對於中國航天而言,2022年注定將被永遠載入史冊。 這一年,中國航天再次刷新曆史記錄。中國空間站的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都將在今年完成發射,並與天和核心艙對接,中國空間站或將完成在軌建造。 這個中國航天大年,航天IP也成為瞭眾多品牌聯名的選擇。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中國航天日,國內頭部兒童專業運動品牌安踏兒童聯閤中國航天・神舟傳媒共同推齣航天聯名款專業跑步裝備――“水冷科技2.0中國航天特彆款”,以科技為夢想引航,為中國新生代獻禮。 安踏兒童推齣航天特彆款運動裝備 安踏兒童聯閤中國航天.......


物理學傢:時間旅行有可能實現,但前提是……

物理學傢:時間旅行有可能實現,但前提是……

    選自phys.org 作者:Barak Shoshany 機器之心編譯 機器之心編輯部 時間旅行是科幻電影、小說中經久不衰的話題,然而直到現在,我們依然無法確定這種幻想是否可行。在這篇文章中,來自加拿大布魯剋大學的物理學助理教授 Barak Shoshany 給我們科普瞭這一領域的核心問題以及他們的研究方嚮。 布魯剋大學物理學助理教授 Barak Shoshany。他的研究重點是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中的時間本質和因果關係,以及符號和高性能科學計算。 「早知道會這樣,我就不那麼乾瞭!」 很多.......


天舟4號已上天,神舟14號六月發射,天舟3號為什麼還沒分離?

天舟4號已上天,神舟14號六月發射,天舟3號為什麼還沒分離?

    天舟4號貨運飛船已成功和天和號核心艙對接,整個過程僅耗時6.5小時。到瞭6月,神舟14號載人飛船將搭載三名宇航員進駐空間站。天舟4號就是為神舟14號的機組人員運送的物資,這些貨物中不僅有滿足三名宇航員在空間中待上半年所需的食物和水等生活物資,還包括各種實驗器材。 總之,物資總是先行一步,天舟係列飛船負責運送物資,神舟係列飛船則是負責載人往返太空。 而根據規劃,預計到今年年底,我國空間站就將搭建完成。航天領域的第一梯隊隻有中、美、俄三國,國際空間站就是在美俄主導下建設而成的,不過即將退役.......


廣東本次強降雨,仍是衰退中的拉尼娜在“發威”

廣東本次強降雨,仍是衰退中的拉尼娜在“發威”

    5月10日至15日,華南等地強降雨持續。這將是廣東今年以來強度最強、範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強降雨過程。本次強降雨與2021/2022年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持續所造成的極端天氣頻發重發密切相關。南海夏季風的提前爆發也是南方地區對流性強降水將顯著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占據地球麵積71%的海洋與天氣、氣候和氣候變化密不可分。記者5月11日采訪熱帶海洋環境國傢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春在,他分析瞭拉尼娜事件與南海夏季風對我國氣候的影響。 熱帶海洋環境國傢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春在 ●拉尼娜對本次降水有.......


SpaceX最新液體火箭發動機測試失敗,為什麼都在研究液體火箭?

SpaceX最新液體火箭發動機測試失敗,為什麼都在研究液體火箭?

    最近,馬斯剋的SpaceX在其位於德剋薩斯州的麥格雷戈工廠測試瞭一次猛禽2號發動機。根據SpaceX公布的實時測試視頻,發動機在點火4秒後就關閉瞭,現場噴齣大量的火焰和煙雲,結果很不理想,明顯失敗瞭! 據悉,這是一次罕見的失敗,而上一次發生這種情況,還是1月份,當時也是在麥格雷戈工廠進行的測試,在那一次失敗的測試過程中,發動機內部的部分部件都被融化瞭。 目前SpaceX的獵鷹火箭使用的是梅林發動機,不過它使用的是液氧煤油推進劑,不能滿足未來載人登陸火星的使命。因此,SpaceX很早便開發瞭.......


直播預告來瞭!讓我們一同『直擊銀河係中心』

直播預告來瞭!讓我們一同『直擊銀河係中心』

    不知道您是否還記得,3年前,我們曾一起見證瞭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的正式發布。北京時間5月12日(周四)21:00,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 簡稱EHT)項目和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颱將發布來自於EHT的關於銀河係中心的一項突破性成果――銀心超大質量黑洞可能就此揭開廬山真麵目。 這次發布會將嚮世界揭曉怎樣的成果? 會有哪些看點?我們先來大膽猜測下 會不會公布銀河係中心黑洞照片? 與三年前的M87星係黑洞照片長得一樣嗎? 為什麼時隔三年纔發布? 這三年科學傢做瞭哪些.......


新冠疫情可預測?專傢錶示:現有數據看,約六個月齣現一種變異毒株

新冠疫情可預測?專傢錶示:現有數據看,約六個月齣現一種變異毒株

    財聯社上海5月11日訊(實習編輯 周子意)在南非醫學研究人員率先發現奧密剋戎(Omicron)冠狀病毒變體近六個月後,該病毒兩個亞係再次推動南非的COVID-19病例激增。 過去一周發布的幾項研究錶明,這兩個變體――BA.4和BA.5,比奧密剋戎早期變體更具傳染性。並且可以躲避先前感染産生的抗體、或是疫苗接種所賦予人體的一些免疫保護。 “我們肯定南非正麵臨著新冠疫情反彈,這似乎完全是由BA.4和BA.5變異病毒驅動的,”南非約翰內斯堡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的病毒學傢Penny Moore稱,他的團.......


星鏈計劃漏齣獠牙,中國發射衛星要嚮馬斯剋申請?

星鏈計劃漏齣獠牙,中國發射衛星要嚮馬斯剋申請?

    這是文章頭部 世界上有很多瘋狂的科學傢,美國的馬斯剋就是其中之一!他研發特斯拉這款電動汽車目的並不是為瞭環保,而是為人類移民到火星計劃做準備。 在2015年時他還宣布瞭一個大膽的衛星發射計劃,目標在2019年到2024年這五年內嚮太空發射12000顆人造衛星。原本這個計劃就已非常瘋狂, 但隨後馬斯剋又重新製定瞭計劃錶示在2027年之前嚮太空發射42000顆衛星,欲打造齣一個覆蓋全球的星鏈網絡。 小時候的馬斯剋對太空就有著強大的幻想,希望能在條件成熟時,完成對宇宙和外太空的探索,正是因為.......


探秘地球之巔

探秘地球之巔

    2022年5月4日,中午時分,執行“‘巔峰使命’――珠峰極高海拔地區綜閤科學考察研究”任務的13名科考隊員,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 青藏高原作為地球上最獨特的地質、地理、資源及生態單元,被科學界稱作“天然實驗室”,而珠峰就是這個實驗室裏一塊亟待被科學認知的璞玉。此次珠峰科考,是2017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綜閤科學考察研究啓動以來,學科覆蓋麵最廣、參加科考隊員最多、采用儀器設備最先進的綜閤性科考活動。 2022年5月4日,科考隊員在架設自動氣象站。(新華社特約記者 索朗多吉/圖) .......


SA:基於黃鐵礦的大數據分析揭示深時缺氧環境規律

SA:基於黃鐵礦的大數據分析揭示深時缺氧環境規律

    大氣含氧量與海洋氧化還原狀態的變化是地球演化的重大事件,並直接影響著生命演化的重大過程(如生物大滅絕)。現今地球的海洋也正在遭受著含氧量下降的“窒息”危險,對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追求造成挑戰(Bretburg et al., 2018 Science)。因此,重建深時海洋缺氧環境的規律對於瞭解地質曆史和妥善處理當下所麵臨的生態環境問題都意義深遠。 黃鐵礦是海洋還原環境中最常見的礦物,文獻中廣泛記錄的黃鐵礦的形態參數與地化信息是反映盆地氧化還原條件的重要指標。這些散落在文獻中非結構化的“暗數據”,被.......


最新《自然》:保衛作物安全的關鍵蛋白,終於揭開神秘麵紗

最新《自然》:保衛作物安全的關鍵蛋白,終於揭開神秘麵紗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25年前,現任杜剋大學教授的分子植物病理學傢董欣年首次發現瞭一種重要的植物蛋白――NPR1。現在我們知道,這種蛋白對於保護被子植物免遭多種病蟲害侵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負責調控瞭超過2000個與植物免疫相關的基因。 不過,NPR1的結構卻始終是個謎。得不到這個蛋白的精細結構,科學傢就很難從分子層麵理解它究竟如何主宰植物的保護機製。 今天,在一項發錶於《自然》雜誌的研究中,董欣年教授與杜剋大學的Pei Zhou教授團隊閤作,終於揭開瞭NPR1的神秘麵紗。對於NPR1.......


我國發現保存完整的鴨嘴龍胚胎化石

我國發現保存完整的鴨嘴龍胚胎化石

    在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曆史博物館陳列的鴨嘴龍胚胎化石(5月11日攝)。 近日,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曆史博物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颱灣自然科學博物館和加拿大自然博物館的學者,在國際學術期刊《BMC生態與進化》聯閤發錶論文,披露瞭兩件距今約7200萬至6600萬年的完整鴨嘴龍胚胎化石。 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在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曆史博物館陳列的一組鴨嘴龍胚胎化石(5月11日攝)。 近日,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曆史博物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颱灣自然科學博物館和加拿大自然博物館的學者,在國際.......


銀河係發生彎麯?為什麼會這樣?請看天文學傢們的新假設

銀河係發生彎麯?為什麼會這樣?請看天文學傢們的新假設

    根據美國國傢航空航天局(NASA)的說法,我們的星係正在與另一個星係相互碰撞 內容:一直以來,天文學傢們認為銀河係是一個完美對稱的星係,具有扁平的螺鏇邊緣,那麼近年來的研究進展錶明事實並非如此,銀河係外部發生瞭變形和扭麯。事實上,天文學傢們多年來一直在探索導緻銀河係變形的原因。而如今,一個新的假設正被討論:一次正在進行著的星係碰撞。 銀盤扭麯(銀盤:銀河係可見物質的主要部分,外形呈扁平圓盤狀。) 銀河係是一個圍繞黑洞形成的棒鏇星係,其中包括2000億至4000億顆恒星和至少1000億顆行星.......


月牙兒的小碎塊,小行星可能來源於月亮

月牙兒的小碎塊,小行星可能來源於月亮

    月球碎片?小行星起源恐與月球有關 一顆擁有來源於藝術概念名字的近地小行星Kamo’oalewa來源於月球。 你知道地球有一個叫做Kamo’oalewa的小小的準衛星嗎?它是一顆保持著緊緊接近地球的且按照它自己軌道圍繞太陽轉動的近地小行星。來自亞利桑那州大學的研究者在2021年11月11日錶示這顆小行星可能實際上就是月球很早以前就掉落的一塊。 這是於2021年11月11日發錶在自然通訊《地球與環境》上的期刊論文的重點。 覺得月亮讓人神魂顛倒瞭嗎?EarthSky’s的月曆展現瞭2022年每一.......


延壽41.4%?美科學傢重磅研究:每月一次噴霧式基因療法或可逆轉衰老

延壽41.4%?美科學傢重磅研究:每月一次噴霧式基因療法或可逆轉衰老

    人類對基因的好奇已遠超現階段科學傢對它的掌控程度。長壽基因、基因編輯、基因檢測和基因療法等一係列研究從原屬於醫學領域的專業話題,在近些年轉變成瞭大眾話題。 我們都知道基因一定程度上“決定”瞭人體健康,一項由美國研究人員開展的研究發現:每月一次鼻腔吸入/腹腔注射基因療法,小鼠壽命可延長41%!這項研究自去年7月預印在BioRxiv後受到瞭學術界熱切關注。來自哈佛大學、被譽為“抗衰教父”的大衛・辛剋萊教授更是激動發推錶示支持這項研究,並對延壽40%+的研究數據感到不可思議。 在這項試驗.......


EHT與人類首張黑洞照片

EHT與人類首張黑洞照片

    來源 | 天之文(ID:astron-online) 5月12日,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閤作組織將發布來自於EHT的關於銀河係中心的一項突破性成果。 如果提及EHT的科學成果,大傢印象最深刻的當屬“人類獲得的首張黑洞照片”。因此,在圍觀發布會之前,不妨先隨我們迴顧下與該成果相關的係列成果吧。 1. 世界首張黑洞照片齣爐 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EHT閤作組織協調召開全球六地聯閤新聞發布會,宣布人類首次利用一個口徑如地球大小的虛擬射電望遠.......


美宇航員:美俄宇航員關係未受烏剋蘭局勢影響

美宇航員:美俄宇航員關係未受烏剋蘭局勢影響

    據俄羅斯塔斯社報道,美國宇航員托馬斯・馬什伯恩11日在新聞發布會上錶示,美國和俄羅斯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中的關係並未受到烏剋蘭局勢的影響,空間站所有人員都在高效工作並共同努力維持空間站運行。 美國宇航員將空間站“鑰匙”交給俄宇航員。圖源:海外網 報道稱,馬什伯恩上星期順利從國際空間站返迴地球,他11日嚮媒體錶示,盡管國際局勢正在發展,美俄宇航員之間的互動絲毫沒有改變,他在國際空間站的6個月中與所有同事閤作愉快。“我們已經與包括俄羅斯同事在內的國際夥伴們保持瞭40多年的閤作關係瞭。” 5月4日.......


世界上最恐怖的雲,太可怕瞭!希望你看瞭不會做噩夢

世界上最恐怖的雲,太可怕瞭!希望你看瞭不會做噩夢

    加沙,你可能完全無法理解怎麼會形成這種恐怖怪異像魔鬼一樣的雲,不過考慮到這是加沙,所以應該是爆炸形成的,也算一種雲吧。 這張是透過擋風玻璃拍的,會有什麼恐怖的事情發生嗎? 雷暴,從11000米的飛機上拍攝。 透過飛機舷窗看見的雨雲。 這個我也沒搞懂怎麼迴事,知道的朋友請吱一聲。 新西蘭的波濤雲( Asperatus),看起來妖裏妖氣,又像是恐怖的風暴,但它們並不會形成風暴,這種看似不祥的雲在美國平原地區較為常見。 鳳凰城的微下擊爆流(Microburst),又稱微爆.......


【科普視頻】院士講壇:研究乾細胞,讓人類實現生命延長

【科普視頻】院士講壇:研究乾細胞,讓人類實現生命延長

    四連擊下方在看點贊 收藏 分享 傳遞更多知識吧 ! .......


星空有約|快測測這些有趣的天文知識,你知道幾個?

星空有約|快測測這些有趣的天文知識,你知道幾個?

    海報製作:馮娟 立夏後,氣溫迴升,天氣轉暖,夜晚觀星開始漸漸進入舒適的時節。恒星也會“動”、行星很“調皮”、月亮是“星族”一員……這些“星知識”,你瞭解嗎?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修立鵬介紹,在理想狀態下,人類肉眼在一晚上能看到大約4000顆星星,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恒星。所謂恒星,並不是恒定不動的星星,在北半球能用肉眼看到幾乎恒定不動的恒星隻有一顆,那就是北極星,其他恒星都會圍繞北極星自西嚮東鏇轉。 漫畫製作:鬍彥竹 恒星的“恒”,指的是在夜空背景下,它們之間的相互位置短.......


重大突破!研究人員有史以來第一次在月球土壤中種齣植物

重大突破!研究人員有史以來第一次在月球土壤中種齣植物

    據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CNN)、今日美國等外媒報道,5月12日發錶在《通訊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佛羅裏達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在NASA阿波羅登月計劃任務期間收集的月球土壤中種齣瞭植物。這是植物第一次在月球土壤中發芽生長,為在月球上種植提供氧氣和食物的植物奠定瞭基礎。 佛羅裏達大學負責研究的助理副校長、該研究的閤著者之一羅布・費爾錶示:“這是一個關鍵發現――植物在月球土壤中生長。這非常令人震驚,因為植物從來沒有去過月球,種子也從未適應過在那裏生活。” 醞釀15年的實驗 擬南芥從月球土.......




你信嗎?CIA稱 俄士兵遇外星人被瞬間石化

天文學傢發現60顆新星球 包括一顆超級地球

離太陽12.5光年外 發現2個類似地球的行星

科學傢觀測到迄今最遙遠的恆星

你相信嗎?地球地心居然比地錶年輕


前一篇新聞
買房必看!一文解鎖2022年佛山最新購房資格、稅費、貸款政策
后一篇新聞
這一次,為什麼是二手房?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