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3/2022, 1:00:47 PM
許多人小時候玩過陀螺,陀螺在高速鏇轉時可以保持不倒,但是一旦停止轉動,陀螺就會嚮某一側倒下。這是什麼原因呢?
如果大傢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下列現象:在陀螺鏇轉比較快時,陀螺軸綫搖晃得慢;在陀螺鏇轉比較慢時,陀螺軸綫搖晃得快;而且,如果陀螺不是穩定在竪直狀態,而是在搖晃腦袋的話,那麼逆時針轉動的陀螺,它的軸綫也會逆時針搖晃;順時針轉動的陀螺,它的軸綫也會順時針搖晃。
這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其實具有深刻的物理內涵,需要使用力矩與角動量的概念進行解釋。
一.力矩
力矩的概念其實在初中學習過瞭。
如圖:有一個杠杆,O為
支點,杠杆可以繞
O點轉動。在某點作用一個力F,從O點到力F的作用綫的距離稱為
力臂
r。力F和力臂r都是有方嚮的,在物理上叫做
矢量
。
我們知道:力越大,力臂越長,對物體的轉動作用越強。我們用力矩來錶示這個轉動作用。力矩的錶達式為:
按照這種規則,我們可以判定齣上圖中力F的力矩方嚮是垂直紙麵嚮裏的。
二.角動量
我們再來說說角動量,角動量是一個比較難以理解的概念。對於一個鏇轉的物體,它的角動量與它的形狀、質量、和轉動角速度都有關係。對於一個特定物體,它轉動得越快,角動量就會越大。在同樣的轉動角速度下,物體的質量分布遠離轉軸,就比靠近轉軸時角動量大。
例如:一個人手持啞鈴轉圈,轉得越快角動量越大。如果轉動速度一定,兩手伸直時的角動量就比啞鈴縮在胸前時角動量大。
角動量的方嚮也可以用右手定則來判定。我們用右手握住陀螺,四指指嚮陀螺的鏇轉方嚮,大拇指就指嚮角動量的方嚮。也就是說,如果陀螺逆時針鏇轉,角動量方嚮嚮上。如果陀螺順時針鏇轉,角動量方嚮嚮下。角動量我們用字母錶示。
三.角動量守恒
下麵就可以討論力矩M與角動量J的關係瞭。人們根據牛頓定律進行推導,得到瞭以下結論:
如果一個物體所受閤力矩為零,則角動量守恒。
如果一個物體沒有力矩的作用,即,這有可能是因為物體不受力的作用、或者雖然受到力的作用,但是作用力過轉軸,造成沒有力臂。此時,物體的角動量大小和方嚮都保持不變,稱為
角動量守恒
。角動量守恒的時候,陀螺的轉軸方嚮和轉動速度都不會發生變化,即陀螺繞一個固定的轉軸以固定的角速度勻速轉動。
陀螺儀就滿足這個特點。一個簡單的陀螺儀的結構如下:讓陀螺儀中心的圓盤鏇轉起來之後,無論陀螺儀外圈如何鏇轉,中心的盤麵方嚮總是保持不動的。現代陀螺儀都是利用這個原理製作的。飛機火箭等都要通過安裝陀螺儀來保持平衡。
再比如花樣滑冰運動員在轉圈時,總是先把兩手伸直再開始鏇轉,然後突然把手伸到頭上。因為角動量守恒,她的質量分布更加靠近轉軸,那麼角速度就會自然變大。
四.角動量定理
如果一個物體有力矩,那麼它的角動量就是變化的,而且,就像牛頓第二定律中力與速度變化率成正比那樣,物體受到的力矩也與角動量的時間變化率成正比。
這個公式比較復雜,但是我們隻需要通過這個公式知道一點:
力矩的方嚮與角動量的變化方嚮是相同的,
就可以解釋鏇轉中的陀螺為什麼不會倒下,而是晃腦袋瞭。
比如,我們有一個逆時針鏇轉的陀螺(根據右手定則,他的角動量是嚮上的)。此時,它受到地麵的支持力N和重力G的作用。但支持力N過支點O,所以它沒有力臂,因而也就沒有力矩。重力G不過支點,存在力臂和力矩。通過右手定則可以判定:重力的力矩的方嚮是垂直紙麵嚮裏的。
那麼,這個力矩就會造成陀螺角動量垂直紙麵嚮裏變化,也就是軸綫繞著垂直地麵的直綫逆時針鏇轉,這個過程就稱為
進動
。
換句話說,如果陀螺在圖示位置停止轉動,重力的力矩會使陀螺嚮右倒下。但是在陀螺鏇轉的情況下,重力的力矩造成的結果是使得角動量的方嚮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就是陀螺的軸綫繞著中心的z軸轉動,但是卻不會倒嚮地麵。
如果陀螺轉動得比較快,那麼角動量就比較大,進動會比較慢;如果陀螺鏇轉速度慢下來,那麼角動量就會變小,但是力矩卻沒有減小,這樣在力矩作用下,陀螺的進動就會比較快。所以我們會發現:在陀螺逐漸慢下來的時候,它晃腦袋的速度反而越來越快,最後倒在地麵上。
車輪在鏇轉的時候也會有角動量,如果自行車稍微傾斜一下,力矩會使得車輪進行進動,整體錶現為自行車不會倒下,而是轉彎。自行車的問題比較復雜,角動量問題隻是其中一小部分。
五.還能再給力一點嗎?
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例子是地球。
我們知道,地球也在繞地軸鏇轉。太陽對地球的引力過地心,不會産生力矩,所以地球的角動量是守恒的。根據剛纔說明的規則,地球的角動量方嚮是指嚮北極的。
假如北半球站立一個人,他繞著自己的軸逆時針鏇轉,那麼它也會具有與地球方嚮相同的角動量。但是地球整體的角動量是守恒的,這就意味著這個人會剝奪地球一部分角動量,地球的角動量會減小,轉速變慢,一天的時間就會變長,盡管這個變化微乎其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