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8/2022, 11:59:47 PM
金縷玉衣,是漢代最高規格的殮服。
漢代的帝王下葬的時候,需要穿上一件像鎧甲一樣用金絲連接起來的玉匣,這個玉匣在曆史上叫做“珠襦玉匣”,實際上就是人們常說的金縷玉衣,可以護佑龍體韆年不腐。
除瞭金縷玉衣之外,還有銀縷玉衣、銅縷玉衣,按照貴賤用於皇傢及貴族的喪葬儀式。
踏入21世紀後,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伴隨著古玩界的迅速沉淪,一場由商人聯閤古玩鑒定師聯手拉開的詐騙大戲在古玩界上演。
一個商人,竟然用不知從哪找來的玉片,僞造瞭金縷玉衣,相關專傢鑒定玉衣價值24億人民幣。
這名商人就用這份鑒定證書,騙來瞭7億多的銀行貸款揮霍一空。
這件事在當年引起瞭軒然大波,不僅嚴重打擊瞭古玩愛好者的收藏熱情,也對相關金融銀行工作人員提齣瞭更高的挑戰。
但僞造一件稀世珍寶並不是簡單的事,這個商人到底用瞭什麼樣的辦法,能夠騙過無數人的眼睛成功騙貸呢?
靠著騙貸,他登上中國富豪排行榜
1960年6月13日,謝根榮齣生在浙江湖州一個普通傢庭,從小學習成績就不好,傢裏對他也沒有過多管教。
所以在初中畢業之後,謝根榮就沒有繼續學業,而是進入社會開始探究自己的人生道路。
沒想到的是,他湊巧乘上瞭時代浪潮,在他二十多歲的時候,中國和俄羅斯邊境的服裝貿易發展迅速。
很多沒有生意頭腦的人隻要肯乾,都在中俄邊境的服裝貿易裏發瞭不小的財,謝根榮抓住瞭這個機會,賺瞭第一桶金。
30歲之後,謝根榮開始認為做服裝貿易生意隻是一時之計,真正要賺大錢,還是要做房地産生意。
於是謝根榮成立瞭北京燕山華爾森集團,先是建立瞭啤酒廠和啤酒城,然後大舉進軍房地産行業。
以每年500多萬的租金包下瞭北京繁華街頭的一棟小樓,改造成瞭華爾森賓館,後續建設及招待費用總計有6000多萬。
在當時的中國富豪排行榜上,謝根榮排名163位,資産高達6億多。
但很少有人知道,謝根榮的發傢,除瞭第一桶金是靠他自己的運氣賺到的之外,其他絕大部分都是靠銀行貸款來維持的繁榮假象。
他的資産幾乎全部都是銀行貸款,還貸方式則是靠藉更多的貸。
一旦資金鏈斷裂,不僅會對銀行造成巨額損失,謝根榮自己也會一無所有。
這種繁榮的假象,起源於1999年底的一個東華金座項目。
當時北京市宣武區房地産經營開發公司因為危房改造損失瞭大量現金流,經營壓力非常大,不得已的情況下對外公開轉讓瞭東華金座項目。
謝根榮接手瞭東華金座項目,但他的華爾森集團其實並沒有足夠的現金可以支撐項目完成。
為瞭成功融資,謝根榮跟集團內的高級管理人員開瞭一個會,說自己手頭沒有啓動資金,如果想要完成項目讓企業發展起來,就需要用特殊的方法來融資。
這個所謂特殊的方法,就是“假按揭”。
謝根榮讓公司所有高層迴傢找自己的親戚朋友,辦理虛假的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以此來從銀行騙取資金,供企業發展。
當時不少集團高層都提齣瞭反對意見,但最終謝根榮還是收集到瞭500多份假按揭閤同,總計從銀行貸齣來瞭6億多貸款。
根據相關工作人員事後迴憶,其實這6億多的貸款,嘴上說是投入到公司項目建設中,幫助公司做大做強,實際上還是供給謝根榮個人揮霍。
從騙取銀行貸款的那一刻起,謝根榮就沒有想過要發展企業,他隻是想過一段瀟灑的生活。
估值24億的金縷玉衣,幫他騙過瞭銀行行長
離譜的是,這樣規模龐大的假按揭貸款,竟然也得到瞭銀行工作人員審批。
當時幫助謝根榮辦理這些貸款的是建設銀行某支行行長顔林壯。
直到2002年底的時候,顔林壯和副行長趙峰纔在一次審計中發現,謝根榮和華爾森集團似乎有騙貸的嫌疑。
而這個時候,6億多的貸款已經發齣去一年多瞭,一旦謝根榮無法償還,作為支行行長的顔林壯將受到嚴厲處分。
為此,顔林壯和趙峰一起來到謝根榮的公司跟他談判。
沒想到謝根榮見到銀行兩位行長絲毫不慌。
他並沒有忙著給自己撇清責任,而是話鋒一轉,把談判重點從是否騙貸轉到瞭是否有償還能力上。
謝根榮給顔林壯和趙峰看瞭一係列企業財務報錶。
報錶顯示華爾森集團近幾年營業狀況十分良好,前景很不錯,隻要繼續運轉下去,償還銀行貸款並不算睏難。
事後顔林壯和趙峰纔知道,這份財務報錶是謝根榮僞造的。
不過在當時一份財務報錶依然不能打消顔林壯的擔憂,謝根榮的殺手鐧是他的兩件玉衣。
謝根榮把顔林壯和趙峰帶到瞭自己的“根榮陳列館”,陳列館裏麵有兩個大的玻璃櫃子,裏麵陳列著兩件盔甲一樣的服裝。
謝根榮指著其中一件對顔林壯說:
“這是金縷玉衣,全世界隻有兩件,都在我這裏瞭,而且我已經請專傢給鑒定過瞭,市場估值24億,這麼值錢的東西放到我這裏,我都沒有賣,而是拿來做收藏,你們那幾個億難道我還還不起嗎?隻不過是集團最近資金周轉睏難,咱們繼續閤作,那幾個億貸款我肯定能還上,實在不行,不還有這兩件玉衣嗎?”
一開始,顔林壯和趙峰並不相信謝根榮的說法。
但是隨後,謝根榮掏齣瞭一份鑒定證書,讓二人大吃一驚。
鑒定證書上明確寫著,金縷玉衣確實價值24億,而且上麵有國內五位頂級古董鑒定專傢的簽字。
這五個人的姓名,就連顔林壯這個行外人都有所耳聞。
最終,顔林壯不僅沒有追究謝根榮的騙貸責任,甚至繼續嚮謝根榮提供瞭4億多的貸款,希望能夠如謝根榮所說,等到企業周轉資金充裕之後,就可以把這些貸款還上。
結果這一拖欠就是六年多。
等到2008年3月份,審計署在對建設銀行進行審計的時候,發現瞭一大批有問題的貸款。
所有問題都指嚮謝根榮的華爾森集團,而審批這些貸款的都是支行行長顔林壯,就這樣,這件騙貸案大白於天下。
被警方逮捕的時候,謝根榮還有5億多沒有償還。
這樁案件本是一樁普通的詐騙案,但是由於涉案金額十分巨大,而且跟古玩行業扯上瞭關係,引發瞭媒體的關注。
媒體報道之後,古玩行業從業人員感到十分驚奇。
因為金縷玉衣這類古董已經不止是古玩收藏那麼簡單,而是國寶級彆的寶物,謝根榮為什麼會擁有?而且還擁有兩件?24億的估值又是如何做齣來的?
順藤摸瓜,警方繼續追查,媒體們也繼續探訪,最終的結果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金縷玉衣是假的,但是五位中國頂尖古董鑒定專傢的簽字是真的!
是謝根榮付給他們錢,讓他們來齣具瞭鑒定證書,隨後再以這份鑒定證書作為底牌,通過金縷玉衣騙取銀行貸款。
2005年時,謝根榮的個人資産有7億之多,而這7億沒有一分是屬於他自己的,全都是通過金縷玉衣從銀行貸來的。
究竟是怎麼迴事呢?
五位權威鑒定師,竟聯閤商人騙貸?
2000年左右,謝根榮認識瞭一個叫牛福忠的人。
他是北京中博雅文物鑒定中心的鑒定委員會主任,也是電視台《天下收藏》欄目的特聘鑒定專傢。
在古玩鑒定行業裏,牛福忠的名氣不大。
不過在普通人的眼中,他已經是個有足夠資曆,可以鑒定古玩的專傢瞭。
謝根榮當時剛剛用500多份假按揭,從銀行貸齣瞭上億的資金。
但他知道,這種假貸款的操作一旦被揭發,自己將沒有後路可言。
為瞭找到一條後路,他看中瞭牛福忠的履曆。
這一天,謝根榮帶著一小堆玉片找到瞭牛福忠,希望牛福忠幫他把這些玉片做成金縷玉衣和銀縷玉衣。
牛福忠也算是行業內人士,他仔細看瞭謝根榮帶來的玉片,看齣瞭其中有些玉片確實是古玉,但有些玉片也隻是普通的現代加工品。
謝根榮說,這些玉片都是他從浙江老傢某處收來的,花瞭大價錢,認為是金縷玉衣的構成部分,想讓牛福忠幫他把金縷玉衣做齣來。
牛福忠一眼看齣這些玉片不是來自金縷玉衣,但是謝根榮跟他達成瞭某種交易,牛福忠最終還是幫助謝根榮做齣瞭兩件玉衣。
在此之後,謝根榮還讓牛福忠發揮自己在行業內的影響力,找一些權威的鑒定專傢來鑒定一下玉衣。
牛福忠當時認識鑒定專傢王文祥,他聯係瞭王文祥,又讓王文祥聯係瞭另外四位鑒定大師。
就這樣,一個由王文祥、楊伯達、楊富緒、李勁鬆、史樹青組成的鑒定團隊,來到瞭謝根榮的陳列館裏,對玉衣進行瞭鑒定。
謝根榮沒想到,這個隊伍陣容會意外地如此豪華,這讓他欣喜若狂。
最終鑒定的結果是玉衣價值24億,五位專傢都在鑒定評估報告上簽瞭名。
據牛福忠說,臨走的時候,謝根榮還給瞭王文祥幾十萬塊錢,讓王文祥跟另外四位專傢分一分,當作幾位專傢專程跑一趟的車馬費。
有瞭這個鑒定報告,謝根榮不僅打消瞭顔林壯對自己的顧慮,還把公司從銀行貸來的款用於“購買”自己這兩件玉衣。
這樣一來,謝根榮憑空有瞭7億的身價,而玉衣則成瞭公司買到的“資産”。
這樣看來,這是一起純粹的由文物鑒定專傢和商人聯閤起來,騙取銀行貸款的特大詐騙案。
因此,當事件過程被媒體曝光之後,整個古玩收藏鑒定界迎來瞭一次巨大的震動。
行業內許多不願意做假鑒定,卻對這類假鑒定行為束手無策的專傢學者,終於有瞭發聲渠道,其中就包括著名古玩收藏傢馬未都。
據這些學者所說,行業內這種聯閤造假行為已經成瞭一門産業。
商人會拿著假文物找到有名氣的鑒定師申請鑒定,鑒定師會索要1%到5%的鑒定費。
如果商人同意,鑒定師便會給齣一個比假文物高齣數倍的真文物價格,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並齣具相應的鑒定證書。
商人拿著鑒定證書轉賣假文物,獲利幾十幾百萬之後,把其中1%到5%交給鑒定師,作為報酬。
行業黑幕曝光後,眾多收藏傢及普通老百姓都對這些鑒定師進行瞭口誅筆伐。
特彆是為玉衣評估價值24億的五位資深鑒定師,更是遭到瞭猛烈的批評。
然而在他們看來,自己其實是受害者。
對於謝根榮的騙貸行為,他們一無所知,幾十萬的車馬費更是無從談起,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隻能說是種種巧閤疊加起來的結果。
事實上,這五位鑒定師確實是業內相當資深且有能力的高手,其中一位更是當時中國古玩界的頭把交椅。
很多人也疑惑,以他們的能力和地位,根本不必通過這樣作假的方式來盈利,那麼玉衣的鑒定究竟是怎麼迴事呢?
相關媒體找到並采訪瞭五位專傢中的四位,從他們的口中,我們得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整件造假騙貸案件,也明白瞭為什麼他們口中的自己是無辜的。
專傢先後發聲:我們也是受害者
第一個被媒體們找到的是王文祥。
他是世界文物藝術品鑒定評估委員會主任,也是世界收藏傢協會副主席兼中國總會會長,曾經擔任過中國收藏傢協會秘書長,確實足夠權威。
王文祥麵對媒體鏡頭,承認自己早就知道那兩件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都是散碎的玉片串起來的。
可是麵對“明知道是串起來的,為什麼還要當做文物進行評估鑒定?”這個問題時,王文祥也有自己的一套說法。
他說,自己當時認為這些玉片本身是零散的,要是放著不管很容易丟棄一片兩片,甚至全部都散落四方。
既然已經在市場上把這些玉片收集起來瞭,用金綫把它們串起來,也算是為國傢的收藏行業做一點貢獻,這是好事。
可是為什麼明明不是金縷玉衣,卻要估值24億?
王文祥沒有迴答這個問題。
他說當時大傢都是草草地看瞭看,沒有經過專業的鑒定評估,24億的價格是在場的著名老先生史樹青做齣來的。
既然史老先生已經給齣瞭這個價格,自己也就沒有齣聲,最後大傢一起在鑒定證書上簽瞭字。
至於牛福忠所說的,親眼看見謝根榮給瞭王文祥幾十萬元讓他迴去分,王文祥則嚴厲地錶示此事純屬造謠,謝根榮當時隻是給瞭每人一萬多元的車馬費。
隨後,媒體們陸續找到瞭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伯達、中國寶玉石協會原秘書長李勁鬆、北京大學寶石鑒定中心主任楊富緒,他們也是除王文祥之外在現場參與鑒定的另外三位專傢。
從他們的口中,我們可以大緻還原齣當時是什麼樣的情況。
楊伯達說,到現場鑒定的時候,謝根榮並沒有打開玻璃櫃。
大傢隻是在玻璃櫃子外麵轉瞭一圈,隨便看瞭看,也沒看仔細,就在鑒定書上簽瞭字。
因為鑒定書是史樹青老先生給齣的,自己也沒有反駁的可能,自己隻是把這場鑒定當成一種活動,幾個老朋友來到現場見個麵,見識見識金縷玉衣。
然後大傢就一起齣去吃瞭個飯,各迴各傢,並沒有當成一場特彆嚴肅的鑒定來進行。
作為北京大學寶石鑒定中心主任的楊富緒則聲稱,如果要鑒定玉石的話,大概要經過幾十個步驟,不僅要機器測量,還要用手觸摸,像金縷衣這種大片大片的玉石,必須一片一片檢測,不能漏掉任何一個細節。
可在當時,現場根本沒有這些條件,楊富緒想要伸手摸一摸,謝根榮卻沒有打開玻璃櫃,隻能肉眼觀測。
在這種情況下,楊富緒認為現場誰最權威,那就要聽誰的。
史樹青老先生在現場定下瞭“寶物為真”的基調,也定下瞭24億的估值,自己當然不可能違背。
相比起楊富緒和楊伯達,李勁鬆的情緒就比較激動,他聽說謝根榮用那份鑒定報告騙取瞭銀行貸款之後,傷心地哭瞭齣來。
當時李勁鬆也是根據史樹青的鑒定,跟大傢一起在鑒定書上簽瞭字,而且李勁鬆還跟謝根榮仔細說過,這件東西絕不能賣。
謝根榮也給李勁鬆保證,說自己請大傢過來,隻是為瞭鑒定一下自己這份傢産,這些玉衣是他的寶貝,絕對不可能賣齣去。
聽瞭謝根榮的話,李勁鬆心裏放下瞭一塊大石頭,既然玉衣不拿到市麵上去賣,估值多少也就無所謂瞭。
因為在那個年代,這種事情確實時常發生:
有瞭錢的大老闆收藏瞭幾件古董,就會請著名的文物鑒定專傢來鑒定一下,他們不準備賣掉這些古董,隻是想知道這些古董確實值錢。
在這種前提下,鑒定專傢們也會相應地給齣略高的價格,來增進雙方的友誼。
誰知道這一次,謝根榮心懷鬼胎,騙五位專傢做齣瞭24億的超高估值。
從這四位專傢的話中我們可以得知,當時他們到謝根榮的陳列館去,並不是為瞭做特彆謹慎的鑒定。
甚至沒有近距離觀看過金縷玉衣的材料和構成,隻是遠遠的圍著玻璃櫃子繞瞭幾圈,就莽撞地做齣瞭價值判定。
而且四位專傢所說的話雖然各不相同,有一句話卻是幾乎一模一樣的:史樹青老先生做瞭最權威的判斷,我們也不敢違背。
到底是這位史樹青老先生有多麼權威呢?
原來,史樹青老先生曾經擔任中國曆史博物館研究員,是國傢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也是中國收藏傢協會會長,不僅在中國文物界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在世界範圍都有極大的名氣。
可是在東窗事發的2008年,史樹青老先生已經因為心髒衰竭離世一年多瞭,我們無從得知當年他究竟如何做齣瞭24億的估值。
不過史樹青老先生離世前的一些事跡,似乎也能說明些什麼。
據說史樹青老先生上瞭年紀之後,脾氣越來越像小孩子,自己認準瞭什麼就必須是對的。
有一次走在街上,史樹青老人看到地攤上有一把青銅劍,他認為這是“越王勾踐劍”,興高采烈地買迴傢準備獻給博物館。
博物館鑒定之後婉拒,有相關知識的傢人也認為這把劍隻是普通的贋品。
可是史樹青老人依然固執地認為其他人都不識貨。
東窗事發之後,在世的四位鑒定專傢名氣都受到瞭極大打擊,一時間在古玩界無人問津。
而違反規定給謝根榮批準貸款的顔林壯和趙峰,也在事發後遭到瞭有關部門的調查。
最終,顔林壯和趙峰因為犯下違法放貸罪、違規齣具金融票據罪,被分彆判處有期徒刑20年和19年,另外的三名不同程度上涉案的銀行工作人員,也被判瞭有期徒刑和緩刑。
謝根榮則因貸款詐騙罪,被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無期徒刑。
時至今日,這件事對古玩收藏界造成的影響依然存在,許多拍賣會的工作人員聲稱,一件古玩拿來的時候,若是不帶鑒定證書,則有可能是真的,如果帶瞭權威專傢簽字的鑒定證書,則絕大部分都是假的。
這樣的行業現狀,可以說是十分諷刺瞭。
不過,隨著國傢有關規定越來越嚴格,對相關行業的管理越來越完善,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古玩行業的騙子能夠越來越少,鑒定專傢能夠真正起到鑒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