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7/2022, 7:28:38 AM
全文長 53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7 分鍾
價值領導力是校長領導力的核心,對學校育人質量和發展方嚮具有深刻影響。進入新時代,將“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一根本任務轉化為學校育人實踐和高效行動,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平高質量優質教育資源的迫切需要,彰顯學校參與國際基礎教育治理的中國教育經驗與智慧,這對我國中小學校長的價值領導力提齣瞭更高的要求。在新時代基礎教育麵臨新任務、新要求的背景下,提升優質中小學校長的價值領導力應從三個方麵著力:追求實現“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育人目標的願景領導力;助力城鄉“教育共同體”優質均衡發展的協同領導力;引領全球基礎教育治理的國際閤作領導力。
真正的教育傢必須具有價值領導力,那些堪稱教育傢的校長和普通校長的根本區彆之一就在於前者具有很強的價值領導力。 [1]在開啓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發展階段,我國基礎教育也進入瞭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樹立教育自信,建設教育強國,成為新時代背景下我國中小學校教育發展的基本命題和根本任務。實現中小學教育的“轉型升級”,促進學校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需要不斷提升中小學校長的價值領導力,需要對接時代新要求和新任務,豐富和優化校長價值領導力的內涵。
一
新時代背景下學校教育的新變化、新特徵
(一)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學校教育發展新變化
其一,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新時代的主要教育矛盾是人民群眾對更有質量更公平的教育需要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
其二,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更具有政治性、時代性和方嚮性。今天的學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見證者、參與者、實踐者。新時期落實好黨的教育方針,需要學校教育更加旗幟鮮明地在學校工作中解答“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全局性的問題。
其三,進入新時代,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走嚮世界舞台中央,需要不斷加強國際教育交流與閤作,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
(二)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學校教育發展新特徵
在邁嚮第二個百年目標新徵程中,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構建高質量發展教育體係,建成教育強國,實現教育現代化,學校發展齣現瞭新特徵。
其一,新發展理念引領教育高質量發展。 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要用新的發展理念努力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學校要深刻領會新發展理念的內涵、外延,將新發展理念融入學校的辦學和管理理念中,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看待學生的發展,堅持創新人纔培養整體改革,堅持開放辦學的理念,加強國傢交流與閤作,共享教育改革的經驗和成果,助力國傢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其二,新發展格局驅動教育全方麵布局。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學校要與國傢新的發展格局密切結閤起來,服務於國傢新格局的發展,對內深入研究幼、小、初、高、大銜接問題,優化教育環境,使人纔培養更加一體化,對外加大教育國際交流與閤作。
其三,新發展階段提齣教育供求新態勢。 在邁嚮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徵程中,在構建高質量發展教育體係、建設教育強國、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總目標下,國傢對人纔的培養目標更加明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更加突齣教育的民本思想、公平公益。學校要積極應對新發展形勢下給教育帶來的新需求,自主應對新形勢給學校帶來的新挑戰,主動承擔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麵新發展形勢給學校帶來的新任務。
二
新時代新任務對中小學校的影響和改變
(一)成為一所“好學校”的標準發生變化
新時代,新發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國際形勢百年之大變局中,基礎教育麵臨新的挑戰和機遇,我國中小學校改革與發展也真正進入“深水區”。優質中小學麵臨著新的發展睏境與問題。
一是傳統的“優質名校”的育人觀、發展觀、業績觀需要調整。 傳統的學校教育評價成為製約優質名校“轉型升級”的瓶頸,“破五唯”“雙減”後的優質中小學校將如何在實踐中繼續保持發展良性態勢,如何進行育人方式的改革已經成為一個現實問題。分數至上、為分而學導緻我國基礎教育教育生態的惡性循環,中小學校錶現齣重智育輕德育的問題,體育、美育、勞動教育邊緣化現象嚴重。新時期如何麵嚮全體,全麵發展,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真正將“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標落到實處?需要學校樹立新的教育觀,構建“五育”並舉的培養體係,不斷滿足學生全麵而有個性的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是麵臨優質中小學實現再發展、更優質的新任務。 每個地方都有當地的優質學校,即老百姓口碑中的“名校”。如今,辦分校、集團化辦學、跨省辦學成為這些“名校”的共同選擇。在新時代背景下,需要重新定義“名校”,需要將優質學校與其承擔促進區域社會教育均衡化、生態化發展的社會責任結閤起來。好學校不能是“一枝獨秀”,要追求區域教育“大傢好纔是真的好”。正如總書記齣席第二屆聯閤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開幕式講話時所強調的那樣,“各國一起發展纔是真發展,大傢共同富裕纔是真富裕。隻有解決好發展不平衡問題,纔能夠為人類共同發展開闢更加廣闊的前景。”要在區域社會做全麵貫徹、具體落實黨和國傢教育方針的“排頭兵”“領頭雁”,這是新時代“名校”成為名副其實的好學校,成為人民滿意的好學校的必然選擇。
三是優質中小學在國際教育舞台上展示中國教育自信。 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麵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體係,著力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所以,新時代“好學校”要充分展現中國教育特色,努力塑造中國教育形象,積極參與國際教育治理,傳遞中國教育經驗,需要具體把握好兩方麵的工作:要精準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嚮,培養讓社會滿意、傢長放心、學生喜愛的學校。能夠促進學生全麵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時代新人;要積極參與國際教育閤作交流,形成國內共同受益,國際密切閤作交流,國內交流小循環,國內國外教育交流大循環,傳遞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促進學校教育品質互動、互利閤作。
(二)優質中小學校長價值領導力內涵發生變化
校長作為學校發展的引領者,“好學校”的標準發生變化,校長的領導力也要發生變化。新時代優質中小學校長價值領導力的內涵需要進一步充實。
其一,深悟理解、準確把握、科學落實黨和國傢有關基礎教育的辦學方針和教育要求。 在中國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優質學校校長的價值領導力主要體現在對教育方針和政策的全麵貫徹和認真落實上。
其二,優質中小學校長的價值領導力嚮“大政治觀、大社會觀、大國際觀”轉變。
所謂大政治觀,就是育人的政治站位要高遠。 未來30年,我們培養的人要能夠勝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重任,這是教育的曆史責任,也是政治使命。在新時代,中小學校長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嚮,明確“為黨育人,為國育纔”,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石中英教授說道:“我們的國傢當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傢,我們的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所以我們的教育根本價值取嚮就是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嚮,我們辦的是社會主義的學校,不管學校從辦學體製來說它是公辦的還是私辦的,我們要辦的是社會主義學校”。
所謂大社會觀,就是要看到學校與區域社會全麵互動、一體化發展的內在機理,不能就學校看學校。 一直以來,基礎教育學校更多地關注學校自身內部的發展,通過一係列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校創新發展,對於學校與區域社會一體化發展的關注較少。優質中小學應該關注教育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現象,主動將學校自身發展與區域社會發展聯係起來,將區域社會教育平衡充分發展納入學校的發展規劃。因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校長要有引領學校助力城鄉優質教育均衡發展的領導力。
所謂大國際觀,就是將自身發展與國際教育有機聯係,要認識到基礎教育國際化與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聯係。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齣,要開創我國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中國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原秘書長杜越將“全球教育治理”界定為:“全球層麵多元的治理主體,共同參與教育發展進程,通過各種相關的國際活動和項目實施而凝練成型的教育理念、教育原則、教育體製原則和教育發展戰略,對一國教育政策和發展框架、內容、形式和操作路徑産生重大影響,並由此對全球教育發展趨勢行程特定導嚮作用的過程”。[2]推動基礎教育國際化,開展國際基礎教育治理,要在理解和堅守本國教育特色和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中西融閤。在這個過程中,優質學校必須起到引領作用。
三
新時代優質中小學校長價值領導力的生成點
(一)形成引領學校聚焦“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育人目標的願景領導力
願景領導力是校長大政治觀的具體體現,是對“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的準確理解和落實,這就要求中小學校長必須樹立科學育人觀,要用廣闊的政治視野做好學校發展長遠規劃,正確把握人纔培養方嚮,跳齣學校看教育,跳齣升學看質量,跳齣分數看人纔的怪圈。
為此,一要把握正確辦學方嚮,這是中小學校長願景領導力的核心。新時代校長要確保社會主義辦學方嚮,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為本,遵循教育規律,堅持改革創新,不斷將黨的教育方針轉化為教育實踐,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讓社會滿意、傢長放心、學生喜愛的教育。二要真正做到“五育並舉”,這是中小學校長願景領導力的具體體現。石傢莊外國語教育集團堅持“用課程確保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構建瞭“麵嚮全體、全麵發展、突齣特色”五育並舉的課程體係,先後開發瞭43項體育、藝術、勞動實踐課程,保障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開發有12項思政校本課程,在河北省建立瞭首個中學人大代錶聯絡站,並設立為校本思政課程,同時將黨課、人民代錶大會製度課納入校本必修課,使“愛黨、愛國、愛人民”的紅色基因從小根植於學生的內心。
(二)助力城鄉“教育共同體”優質均衡發展的協同領導力
十九大報告指齣: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然而,城鄉、區域、校際教育的顯著差異嚴重製約瞭這一目標的實現。當前,在一綫城市、省會城市、地級市湧現齣瞭一大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優質學校,這些城市優質學校聚集瞭豐富的教育資源。而在偏遠的山區學校,由於教育資源匱乏,師資條件有限,使得山區學生的發展和潛能的開發受到製約。新時代優質學校校長要積極響應國傢教育均衡發展和鄉村振興的目標,主動承擔教育均衡發展的責任,將自身的辦學經驗與教育改革成果共享給山區及農村的教育工作者及組織,在推進教育均衡、助力鄉村振興的進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石傢莊外國語教育集團在實現自身優質發展的同時,認識到好學校不是獨好,“大傢好纔是真的好”。為瞭實現這一價值目標,集團先後建立優質學校與山區學校共同發展幫扶共同體,製定瞭“十年幫扶計劃”,開展瞭“九大幫扶工程”,提齣瞭我國基礎教育學校與區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學校發展觀,不斷思考現代學校的社會責任擔當,走齣瞭一條基於社會立場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三)引領全球基礎教育治理的國際閤作領導力
成為教育強國,必須加大教育對外開放,主動參與並引領世界教育的發展,擴大教育影響力,傳播中國文化。作為優質中小學校長,應該樹立廣闊的國際視野,不斷擴大教育的國際鏈接能力,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凝聚更多國際教育力量。就全球基礎教育治理的國際閤作領導力而言,石傢莊外國語教育集團近些年進行瞭以下探索。
一是倡議組建瞭“全球基礎教育研究聯盟”。 “全球基礎教育研究聯盟”旨在探索齣一條中小學參與全球基礎教育治理的有效路徑。“全球基礎教育研究聯盟”的任務是搭建全球基礎教育研究平台;開展國際教育交流與閤作;推動基礎教育改革與創新;服務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先生認為:“全球基礎教育研究聯盟”是由中國中小學校主動發起的非正式世界性組織,非常難得,聯盟對全球基礎教育發展起到瞭良好的帶頭和引領作用。
二是麵嚮國內組建“人文交流共同體”。 全球基礎教育治理的主體是國內外的中小學,內容指嚮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聯盟將中國和國際中小學聯係起來,通過組建非正式國際教育組織的方式,搭建共商、共建、共享平台,加強基礎教育學校間的國際交流與閤作,解決全球基礎教育麵臨的共同挑戰和問題,多元參與,形成共識,促進全球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同時,“全球基礎教育研究聯盟”通過搭建國際交流平台,將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行之有效的教育經驗、前沿的教育製度、高效的教育管理引進國內。國內教育工作者及一綫教師通過參加聯盟會議,全麵瞭解不同國傢的教育實踐與探索,直接接觸到最新的教育論點,與國外專傢麵對麵交流探討,從中取長補短、博采眾長。這也正適應瞭我國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促進基礎教育領域形成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模式。
參考文獻:
[1] 石中英. 談談校長的價值領導力[J]. 中小學管理,2007(7):4-6.
[2] 杜越. 聯閤國教科文組織與全球教育治理――理念與實踐探究 [M]. 北京 :教育科學齣版社,201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