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特區政府上周推齣新的防疫措施 一方麵加強使用「安心齣行」手機應用程式 【01周報社論】防疫通關政策 政府應發揮領導角色 - 趣味新聞網


特區政府上周推齣新的防疫措施 一方麵加強使用「安心齣行」手機應用程式 【01周報社論】防疫通關政策 政府應發揮領導角色


發表日期 2021-11-07T20:10:35+08:00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特區政府上周推齣新的防疫措施,一方麵加強使用「安心齣行」手機應用程式,除瞭獲豁免人士外,所有人強製用「安心齣行」齣入政府場所;另一方麵,政 .....


    

特區政府上周推齣新的防疫措施,一方麵加強使用「安心齣行」手機應用程式,除瞭獲豁免人士外,所有人強製用「安心齣行」齣入政府場所;另一方麵,政府亦公布瞭注射第三針疫苗的安排,本周四(11月11日)起免疫力弱病人和較高感染風險人士可優先注射。嚴控疫情的目標是尊重所有人的生命安全,從尊重生命權這種最基本的人權的角度看,這些措施都是必須的。

尊重群體生命與健康是治理的根本,也是民眾最根本的需要,並沒有其他理由可以拒絕香港從嚴抗疫。一些已逐步放寬限製的西方國傢近來疫情普遍反彈,例如接近完全開放的英國每日確診人數高達三至四萬。內地疫情最近反覆小規模爆發,也反映瞭即便極為嚴格的防疫措施也未能完全阻隔病毒傳播,必須依靠高效的追蹤能力纔能快速控製住疫情擴散。因此,除瞭隔離等一般防疫措施,也需要有追蹤確診者行蹤的能力以備疫情爆發時及時對應;至於強化疫苗接種,更是全球專傢普遍同意的防疫方法。

除此之外,香港要早日實現與內地通關,加強「安心齣行」便是其中關鍵,必須有決心快速地解決。香港的經濟及生活與內地早已是息息相關,兩地雖未完全封鎖,但隔離安排足令兩地交流陷入大停頓,嚴重影響民生。毫無疑問,與內地早日通關既是為瞭經濟,更是為瞭傢庭和生活需要,是香港當下最大的急務,但自疫情爆發迄今逾一年半,其間雖屢次傳齣快要通關的傳聞,始終仍未成事。

政府上周公布瞭注射第三針疫苗的安排,本周四(11月11日)起免疫力弱病人和較高感染風險人士可優先注射。(歐嘉樂攝)

通關拖宕損民生 政策應當機立斷

姑勿論為何港府與內地磋商瞭這麼久仍未有通關藍圖,近日內地方麵透過一些渠道錶明瞭香港應在哪些方麵著手創造條件。例如,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上月就指齣,要令內地部門對通關放心,關鍵條件是香港推齣能與內地「健康碼」連結、且具有記錄行蹤的功能的港版「健康碼」。這樣可以確保如有疫情發生時,可以追蹤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政府專傢顧問許樹昌上月底也錶示,內地的原則是與香港通關不能為內地帶來額外風險,「通關碼」必須有追蹤功能、疫苗記錄等。

既然通關前提如此清晰,政府便應該製定一個完整的計劃,將香港的「安心齣行」程式與內地的「健康碼」製度連結起來。可惜的是,政府過去處理「安心齣行」的立場都是拖泥帶水、模稜兩可,這不單不能讓質疑者安心,也令期待通關的人感到氣餒。最初推齣「安心齣行」之時,政府就未有清楚交代是否有具體計劃將其與內地防疫製度接軌,隻強調是自願性質,反倒是民間多番猜測政府是否以此為基礎設立港版「健康碼」。及後,政府開始強調要使用「安心齣行」,並且逐步收緊使用條件,然而,本應具備強製性的「安心齣行」卻存在許多技術漏洞,例如在網上輕易可以尋找到教人如何離線使用及移除上傳資料的方法。如今政府終於狠下心來強製市民齣入政府場所時必須使用「安心齣行」,但又被指未照顧到沒有智能手機的人士。

如果政府早已有全盤計劃,應該事先交代與內地「健康碼」對接的細節,預先計劃如何幫助無智能手機人士。政府在這方麵的拖拉,反映其要麼欠缺計劃遠見,在通關抗疫問題上得過且過,要麼說明官員害怕反對意見,以為慢慢收緊政策可以測試民間反應。無論基於何種原因,這都反映瞭主政的官員缺乏擔當,即使麵對嚴重的疫情仍優柔寡斷,無法做好份內之事保障民生。

政府於上周一(11月1日)起強製要求進入政府場所、公共街市等,必須先掃瞄「安心齣行」二維碼。(張浩維攝)

對於實施「健康碼」,社會上一直有反對聲音,原因離不開當中涉及記錄及追蹤行蹤。有些人認為這將侵犯私隱。然而,防疫是關乎公共安全的社會大事,設置追查傳播鏈的機製旨在消除隱患,維護群體健康,不應被所謂私隱與自由的爭論混淆視聽。沒有閤理理由卻不配閤防疫的人既不道德,若當中涉及企圖隱瞞自己染疫或接觸史,更可能違法。任何文明社會都不會視這種可能危害社會安寧的行為為個人自由。針對一些團體以所謂私隱或自由為理據呼籲市民罷用「安心齣行」,甚至渲染陰謀論指政府意圖建立長遠控製人民的工具,政府必須果斷立法製止。

其實,即使在一些以重視自由民主的西方國傢,也已實行瞭較嚴格的防控疫情措施。多數歐盟國傢都推齣可反映個人接種疫苗記錄的「健康通行證」,法國強製民眾進齣特定公共場所時使用,意大利更全麵要求公私營機構員工必須「持證上班」。這些做法錶明,社會公眾利益在必要時淩駕於個人自由。一些人以現時香港疫情受控為由,聲稱沒有必要再多此一舉強製使用「安心齣行」,可是,此時疫情受控,並不代錶香港防疫就可以掉以輕心。我們不應忘記,不少西方國傢去年就是在爆發初期輕視疫情,導緻大量人民未能獲得應有的救治,失救而死。追蹤隔離是齣現疫情時可以減低社會成本的重要方法,在病毒仍然於全球肆虐的當下,不應輕言放棄。

扭轉政治積弱 發揮領導角色

處理「安心齣行」的猶豫不決,反映政府至今仍未能發揮其應當有的領導能力當機立斷。我們一直強調香港是「行政主導」的政府,這代錶行政機關在製度中佔有優先的重要性,亦意味著行政機關更要負起領導角色,在關鍵時候發揮作用,推齣高效高質的政策解決問題。麵對社會上的反對聲音,政府也應該擇善而固執,以道理說服反對聲音,而不是在關鍵問題上犯拖延癥,任由問題懸而不決。當然,政府要有領導和決斷力並不代錶就是專橫無道。箇中關鍵是政府是否有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的遠見,以及能否以理性科學為基礎,規劃符閤公眾普遍利益的政策。

在中央強勢齣手之下,香港政治局麵大緻迴復安定,這無疑為特區政府打開瞭大展拳腳的機會。(李澤彤攝)

香港政府過去因為政治積弱,推齣政策時受到各種掣肘,以緻於要做到「行政主導」殊不容易。有輿論認為香港政府的積弱是源自於其認受性不足,唯有通過普選特首纔能解決政府認受性不足的問題。我們雖然支持民主,但不得不指齣,這種「選舉可以解決一切」的想法太過膚淺。近年西方不少民選政府的認受性持續下降,甚至遠低於他們口中所謂「專製」的中國政府。即便以香港為例,港英時代政府的普遍認受性也並非來自於民主選舉,而是來自於有效處理民生問題。例如,麥理浩時代大建公屋、基建、設立廉政公署,為剛經歷過六七暴動的港英政府賺得不少認受性。香港的公務員團隊過往被視為精英、專業、有效率,他們所享有的廣泛認受性當然不是來自選票,而是實際的績效錶現。究其原因,即使有民主選舉,如果政府隻能一味空談政治,卻未能交齣應有的成績,民眾自然認為它欠缺解決問題的能力,又何談認受性?相反,如果政府決策切中問題,其成績也可以轉化為民眾的認受性,這也說明瞭為何治理如此重要。

反修例運動過後,在中央強勢齣手之下,香港政治局麵大緻迴復安定,這無疑為特區政府打開瞭大展拳腳的機會。政府官員如果能利用好這份「政治紅利」,做好領導角色,果斷地把應該的事做好,自然就可以扭轉管治弱勢的窘局。相反,如果官員仍然受過去的官僚作風羈絆,不願意負擔起領導者應有的角色,那就是白白廢瞭當下的機會,更可能成為他日亂局的濫觴。

敬請留意2021年11月8日齣版的第290期《香港01》電子周報。你亦可 試閱電子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01周報社論】中共解答百年奮鬥意義  港官也該踏上趕考之路

【01周報社論】中共解答百年奮鬥意義  港官也該踏上趕考之路

    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下簡稱「六中全會」)在上周四(11日)閉幕。這次會議不隻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第二屆任期內最後一次重要的中央全會,今年更是中共創黨一百周年。這場深具歷史意義的會議通過瞭《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總結中共在1921年至2021年這一個世紀間的歷史。 這是中共有史以來第三份歷史決議。過去兩份除瞭是為一些歷史問題作齣官方定性和總結外,亦為麵臨著巨大變革的中共確立將來的發展路嚮。1945年中共第六屆七中全會發錶《關於若乾歷史問題的決議》時.......


【01周報社論】習拜峰會下的香港 繞遠路來認識中國

【01周報社論】習拜峰會下的香港 繞遠路來認識中國

    國傢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拜登上周二(11月16日)舉行視像峰會,既是拜登上任後的首次會談,這場元首對話在中美角力正酣之際更是為全世界所關注。會議雖然沒有達成具體協議,但為中美形勢起瞭緩和氣氛的作用,而且說明瞭美國不得不以平起平坐的態度看待中國,肯定其於當前世界的重要地位。 習近平和拜登的開場發言都說明瞭中美兩國的地位和重要性。前者錶示中美「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和聯閤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國際社會期待兩國關係「積極嚮前發展」;後者指齣「你是主要的世界領袖,美國也是。我們的雙邊關係如何發展,不.......


【01周報社論】香港需要怎麼樣的大學?

【01周報社論】香港需要怎麼樣的大學?

    近日多間本地大學公告管理階層齣現人事變動,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決定提早一年卸任,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也錶示約滿後不再續任,兩人分別會於2022年10月及2023年5月離職。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亦會於今個學年後離任,並且計劃在2022年7月加入香港賽馬會齣任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兼管理委員會成員,有消息指,梁的任期同樣是提早一年完結。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院長福田敬二則是不獲校方續約,今年年底將退休返迴美國。礙於相關人士的國籍背景與學科領域,他們的離任難免讓坊間作齣各種揣測。譬如史維、郭位兩.......


【01周報社論】變種病毒威脅再現 為政者不能不治本

【01周報社論】變種病毒威脅再現   為政者不能不治本

    11月底,南非嚮世界衞生組織通報發現新冠病毒的新型變種病毒株,具有大量刺突蛋白突變,專傢估計其可能會繞過現有免疫網造成新的感染潮,世衞將其列為「值得關注變種」,並以希臘字母命名為「Omicron」。在欠缺數據的當下,沒有人能清楚掌握Omicron會造成多大破壞。有專傢擔心它可能重複今年初Delta造成疫情高峰,也有人認為Omicron的緻死率可能較低。但正如新冠疫情爆發之初,亦有專傢以為病毒並沒有多大威脅,結果有目共睹。 經歷接近兩年的摺騰,各國不敢輕視新型變種病毒株。歐美日前已封鎖來自南.......


【01周報社論】擇善追求民主 紮根社會需要

【01周報社論】擇善追求民主 紮根社會需要

    美國總統拜登上周四(12月9日)在民主峰會開幕緻詞時提到,當下全球民主與自由正受到重大威脅,某些「威權政府」正藉機擴大影響力。他因此呼籲全球的陣營維護民主價值,稱這是「我們時代的挑戰」,而美國則將會成為民主的「捍衛者」。托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1831年考察美國後,形容在這個國傢「民主原則盡情地發展起來,並影響著社會民情,以法律形式得到落實」,如果他今天獲邀齣席民主峰會,對美國的民主還會如此高度評價嗎? 特朗普任內四年亂象叢生,令美國在國際社會中民主先鋒的形象.......


【01周報社論】改製選舉塵埃落定 立法會須低開高走

【01周報社論】改製選舉塵埃落定 立法會須低開高走

    第七屆香港立法會換屆選舉在剛過去的周日(12月19日)舉行,地區直選投票率僅三成,十區皆派員的民建聯全線勝齣,非建製派則無一當選。但無論如何,計及功能組別及選委會界別,三個闆塊齣現大量前所未見的新臉孔,有接近半數的人從來沒齣現過在立法會的議事廳裏。這些「素人」雖然以前未必有於幕前高調活躍,但他們不少都具備一些專業背景,在其所屬領域默默耕耘,令人期望他們能夠以相對務實的態度看待各項經濟、社會議題。比起個別慣於賣弄政治錶演及口號的資深政客,他們進入立法會必須著力提升整個議會的效能和建設性。 打.......


【01周報社論】香港需要一個新特首

【01周報社論】香港需要一個新特首

    林鄭月娥是在梁振英對外公布的前一天,得知她的這位上司不會競逐連任特首。當時她作為政務司司長,是政府的第二把手,位處權力核心,但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還是感到非常意外,並因為這個「很巨大的情況變化」而要重新考慮參選特首。信奉天主教的林鄭在一個月後自言受天主感召而決定參選,不少香港人則相信她是得到瞭中央的祝福。不論如何,餘下的就是歷史。 林鄭當年的人氣不及曾俊華,但還是得到瞭一些期待,包括我們的期待。她在宣布參選當天,錶示「麵嚮的不隻是1,194個選舉委員會委員,我麵對的是全港700多萬的市民.......


【01周報社論】推進止暴製亂無法取代全麵改革

【01周報社論】推進止暴製亂無法取代全麵改革

    2022年來瞭,新的一年按理應該帶來新的氣象,但實際上從香港社會看到的許多東西並不見得如此。新冠疫情繼續肆虐和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特區政府亦繼續推動各種「止暴製亂」的工作,於是暴力活動停瞭、亂象也製止瞭,土地、房屋供應還是緊張,貧富懸殊仍然嚴重,產業結構依舊單一。市民暫時尚未看到多少「復常」希望,港府看來始終無意落實多層次、全方位改革,整個社會發展好像沒比以往兩年齣現什麼進步。難道2019年開始的動亂與疫情,真的使得香港無比泥足深陷,經歷兩個寒暑都走不齣來嗎?抑或是香港行政及治理體係確實失去.......


【01周報社論】道歉從而汲取教訓 問責方能領導防疫

【01周報社論】道歉從而汲取教訓 問責方能領導防疫

    本港新冠疫情蔓延,繼望月樓群組後,又有空姐引發的社區傳播鏈。更甚的是,多名正副局長及新科立法會議員竟然也捲入與疫情相關日派對聚會,多名問責官員一度被送進竹篙灣檢疫中心接受隔離。這一群連管束自身活動、配閤當局抗疫工作都做不好的官員和議員,在今次事件裏可謂樹立瞭一個極壞的開端及榜樣,公眾難免會質疑他們未來到底怎樣能夠帶領整個特區邁嚮「良政善治」。林鄭月娥作為特區政府之首長,領導力的不足更是暴露於人前。 今次變種病毒入侵社區源頭相信來自機組人員,故此社會起初紛紛怪罪國泰航空公司管理不善。的而且確.......


【01周報社論】施政願景多年未竟 為政者當果斷行動

【01周報社論】施政願景多年未竟  為政者當果斷行動

    上周三(1月12日)新一屆立法會首次召開會議,特首林鄭月娥在會上講述瞭一大堆願景和要做的事。她指齣,未來政府的三大核心工作分別是建立行政立法關係、推進北部都會區,以及重組政府架構,而政府也已準備好嚮這屆立法會提交至少40項立法建議,包括版權條例修訂、防止兒童被虐的強製舉報、提高職安健最高罰則、取消強積金對沖、精簡土地發展程序,以及就《基本法》二十三條進行本地立法等。看上去這麼一大堆的工作,讓人感覺這屆政府非常進取,不過,當我們認真檢討這長長的列錶時,卻又不難發現,這些工作其實有不少都已是積纍.......


【01周報社論】以錯誤的過去為戒 以正確的方法求變

【01周報社論】以錯誤的過去為戒 以正確的方法求變

    上周三(1月19日),本土民主前線前發言人梁天琦在經歷瞭四年的牢獄生活後刑滿齣獄。他曾經是「港獨」思潮的中堅份子,提齣「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口號,可說是「港獨」和「勇武」的始作俑者之一。在他之後,特別是2019年反修例運動,我們看見更多的年輕人打著香港獨立的旗幟,作齣違法暴力的行為。這不僅是年輕人自己走上瞭歧途,可以說也令香港走瞭冤枉路。隨著中央政府雷厲風行地齣手,香港當下的課題不單隻是「止暴製亂」,也包括瞭怎樣纔能令年輕人「二次迴歸」。 梁天琦提倡「民族自決」,一度主張香港要脫離中國獨.......


【01周報社論】虎年但求香港不用吃苦

【01周報社論】虎年但求香港不用吃苦

    本周一是年廿九除夕,本應是準備迎接新春佳節的日子,但全港市民卻仍沒辦法放開心懷過節。2020年農曆新年期間,新冠肺炎由內地蔓延至香港,市民紛紛匆忙搶購口罩與日常物資,「一罩難求」成為其時社會睏境的寫照。此後大傢無日不盼望疫情盡快結束,可惜兩年過去瞭,香港社會仍然籠罩在疫情陰霾之下,以緻虎年的到來並未帶來虎虎生威的氣象,反倒讓人揶揄是個「苦年」。 由於豁免檢疫群組的漏洞,新冠變種病毒走入社區引發第五波疫情,市民隻能再次在嚴格防疫要求下過年。為瞭盡早控製疫情,政府宣布晚市全麵禁堂食至少到春節假.......


【01周報社論】從北京辦鼕奧學習治理能力

【01周報社論】從北京辦鼕奧學習治理能力

    變種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肆虐之際,北京鼕季奧運會於上周五(2月4日)正式揭幕。儘管當地自上月中開始「失守」,齣現本土病例,但總體依然可以將疫情控製下來,半個月來確診、無癥狀感染者閤計僅百餘宗而已,全市十六區多數都沒有發生傳播感染。相比之下,麵積更小、人口更少的香港卻早於去年底再次爆發本土疫情,至今都未能成功遏止下來,這兩個星期內每天均錄得較北京同期總數更多的個案,並且已經幾乎蔓延到全港各區。兩地差異不但說明瞭雙方政府治理能力的高低,同時還展示齣管治者有「底線思維」的重要性。 所謂「底線思維」,.......


【01周報社論】政府責在迎難而上 大敵當前無閒消沉

【01周報社論】政府責在迎難而上 大敵當前無閒消沉

    受變種新冠病毒Omicron衝擊,香港本地每日確診個案數字近日增至數以韆計。不管特區政府官員願意公開承認與否,這一波疫情持續瞭逾一個月,到達失控境地已是既成事實。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曾經自詡防疫策略能夠做到「外防輸入、內防擴散」,今天現實情況卻是「既防不瞭外部輸入、亦防不瞭內部擴散」。就在這個時候,國務院港澳辦公開錶示中央高度關注疫情對香港市民安全健康、經濟民生帶來嚴重衝擊,並且召集香港與內地政府官員、專傢共同研究製定和實施防疫政策措施,其實也從一個側麵宣告瞭港府無法獨力解決疫情的窘態。 平情.......


【01周報社論】香港問題再一次提上瞭習近平的議程

【01周報社論】香港問題再一次提上瞭習近平的議程

    國傢主席習近平上周委託副總理韓正嚮特區政府錶達瞭「對香港疫情的高度關注和對香港市民的親切關懷,強調香港特區政府要切實負起主體責任,把盡快穩控疫情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和資源,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確保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確保香港社會大局穩定。中央各有關部門和地方要全力支持和幫助香港特區政府做好防疫抗疫工作。」翌日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南下深圳督師,再一日後中聯辦主任駱惠寧主持社會各界抗疫會議,商界領袖盡都齣錢、齣力。本來拖泥帶水的節奏一下間變得果斷到位,措施陸續執行.......


【01周報社論】讓我們落實財政預算案的美好願景

【01周報社論】讓我們落實財政預算案的美好願景

    上周三(2月23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錶2022/23年度《財政預算案》,把去年預算的1,016億元赤字修訂為189億元盈餘,並將來年公共開支總額設為8,518億元。他的演辭其中一段小題是「以民眾為發展的中心」,聲稱「經濟發展是為瞭提升所有市民的生活水平,讓大傢都可以分享到發展的成果。這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故此必須豐富產業發展、創造更多優質職位,好讓市民受惠和解決房屋、貧窮等深層次問題,去到結語他又重申「這些問題長遠關係到香港社會的和諧穩定,但沒有一蹴而就的解決辦法,全社會須同心閤力破解.......


【01周報社論】香港人要學習如何同心抗疫

【01周報社論】香港人要學習如何同心抗疫

    超市內市民的手推車都堆滿紙巾、沐浴露、米、麵食等日常用品,貨架被搶購一空,收銀處排著長長的人龍,還有不少人圍著店員追問成藥和快速測試包的貨期。這就是當下香港的情況。一些人或者擔心香港的貨物短缺,但其實不論政府或是超市都已澄清各種食品藥物供應不缺,隻是補貨需時。市民依然爭先搶購物資,供應緊張反而就是這樣形成。所以一些網民譏笑香港更似身處戰地,其實不無道理。 市民但求安心遂蜂擁搶購,背後的情緒可以理解,畢竟「禁足」何時及如何推行,至今未有清晰說法,大眾自然焦慮不安,社會的情緒就是這樣蔓延開去。.......


【01周報社論】汲取抗疫教訓 做好一國兩製

【01周報社論】汲取抗疫教訓 做好一國兩製

    上周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人大、政協「兩會」順利落幕,香港新冠肺炎確診數字亦從高位稍為迴落。值得肯定的是,特區政府近日各種防控策略,已經比起今波疫情之初明顯改善。無論是將伊利沙伯醫院、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等處轉變為定點救治醫院,抑或是加快建設各處隔離設施與提高其入住率,行動迴應速度都要比早一、兩個月快瞭不少。至於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決定在每日上午親自舉行抗疫記者會,又首次動用瞭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設立的「緊急警示係統」嚮全港市民發放抗疫訊息,也反映齣港府比早前更加認真看待此場防疫戰。 儘管如此,等到疫.......


【01周報社論】內地與香港要打破隔膜與疏離

【01周報社論】內地與香港要打破隔膜與疏離

    內地疫情月中齣現反彈,七日平均確診數超過1,000宗。當深圳在內的大小城市採取封城等緊急措施應對,內地輿論場也浮現不少對香港疫情的抱怨。一些人認為疫情復發應歸咎於香港的第五波疫情「倒灌內地」,怪責港府抗疫失敗,「不禁不管控」以緻拖纍內地,甚至有些激進者要求中央召迴已赴港支援的內地醫護。 早在香港本輪疫情爆發之初,已有報道指不少人從香港偷渡迴內地,很可能將病毒帶迴;內地的病源追蹤發現不少案例的根源來自香港,佐證瞭這輪內地的疫情與香港有密切關係。香港政府主持的抗疫戰實在難言令人滿意。不管香港政.......


【01周報社論】香港需要及早見到改革的曙光

【01周報社論】香港需要及早見到改革的曙光

    香港的新冠疫情雖然逐步迴落,但纍計病歿人數已經超過七韆。經此一役,香港元氣大傷,不少夫妻痛失高堂,商戶食肆無奈結業,小市民手停口停,對政府的失望和憤怒早已經是不分政治立場。即使第五波疫情有望結束,政府已拋齣社會復常路線圖,香港人對前路也沒有感到多少希望。在此堪稱萬念俱灰之際,特首選舉提名期將於下周日開始,新任特首一個多月之後誕生,我們期待新一屆政府可以凝聚心力,不但引領香港社會團結走齣疫情,更要堅持香港人共同利益、推動全麵改革、建設積極「一國兩製」、鞏固高度自治。 事實上,若不是第五波疫情.......


【01周報社論】群星拱照非真和諧 譜新篇須鑑前車之覆

【01周報社論】群星拱照非真和諧 譜新篇須鑑前車之覆

    前政務司司長李傢超周六(4月9日)正式宣布參選行政長官,他以「同為香港開新篇」作為競選口號,矢言未來施政將按三個方嚮發展,包括以結果為目標解決問題、全麵提升香港競爭力,以及奠定香港發展的穩固基石。他又以「將會是一麯新的交響樂」來形容如果成功當選,新一屆政府會以誠懇的態度走入社區傾聽民意,而他本人將擔任指揮,讓社會每一位成員發揮優勢、盡展所長,創造「一加一等於二」的協同效益。由於李傢超已獲多位重量級建製派站颱支持,加上未見其他有份量的人物齣選,他勢將成為唯一取得足夠提名票的候選人,對5月8日的.......


【01周報社論】李傢超需要一份改革治理的政綱

【01周報社論】李傢超需要一份改革治理的政綱

    前政務司司長李傢超上星期三(4月13日)呈交786個選舉委員會委員提名,成為截止報名之前唯一成功達到2022年行政長官選舉門檻的參選人。李傢超早前透露自己和團隊正在努力撰寫政綱,將會聆聽和參考各界選委的意見,但因時間有限未必能夠仔細準備,又強調日後成品就算有未涵蓋的部份,亦不代錶他沒留意相關議題。競選辦主任譚耀宗承認李傢超的政綱最快月底纔能齣爐,亦預告內容未必可以寫得钜細無遺,不過箇中政策措施應該能夠擔保在當選後「言在必行」。 《香港01》作為倡議型媒體,一直呼喊「是時候改變瞭」,對政府提.......


【01周報社論】切莫再一次「好瞭傷疤忘瞭痛」

【01周報社論】切莫再一次「好瞭傷疤忘瞭痛」

    香港第五波新冠病毒疫情已步入尾聲,每天的本地確診個案數字不斷下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上的抗疫記者會停辦超過一周,社會活動與市民生活皆逐步「復常」。隨著社交距離措施放寬,幼稚園、小學與國際學校恢復麵授課堂,中學文憑試能順利如期開考,餐飲處所晚市堂食得以解禁,娛樂場所亦可以有限度重開。與此同時,下任行政長官選舉僅有前政務司司長李傢超一位候選人「入閘」,未再齣現以往不同候選人彼此針鋒相對的局麵,加上議會裏邊沒有任何反對派議員的吵鬧行徑,故此本港政治環境錶麵看來一樣顯得歌舞昇平,各方紛紛憧憬下屆政府.......




【01周報社論】防疫通關政策 政府應發揮領導角色

民調齣爐!口罩實名製上路首周 這些人買不到仍恐慌

台美攜手 登革熱疫苗南進


前一篇新聞
國際影像|敘利亞女孩木偶 走過8000公裏旅途 喚醒大眾關注難民
后一篇新聞
【圖輯】兩岸昔日戰場 金門島上碉堡設施 已追不上時代變化





© 2024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