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4/2022, 6:04:59 AM
接手大班之後,不少老師會收到來自大班傢長的提問:
老師,我傢孩子拼音書寫還可以嗎?
加減法會算嗎?上小學不會吃力吧?
從這些提問中很明顯能感受傢長對孩子知識類的學習很上心。麵對傢長的這類提問,我們老師值得嚮傢長說明的一點是 幼小銜接並非單純的知識銜接!
幼小銜接,是讓孩子從幼兒園順利過渡到小學的一個過程, 不是單獨的讓孩子多學點知識。很多人會覺得孩子上小學前學得越多,後麵就越有優勢,實際上這種優勢是靠不住的。
教育研究錶明,這種優勢隻能維持一段時間。即使孩子在幼兒園學完瞭一年級的課程,二年級也可能會被超越!
而現在如果一味地硬灌輸知識給孩子,反而可能會 導緻孩子厭學、懼學、不會學 ,所以我們要避免孩子陷入“未入學、先厭學”的沼澤。
傢長對於幼小銜接的認識、態度和行為,將決定孩子入學後在很多方麵的錶現。 所以,我們老師非常有必要告知傢長關於幼小銜接的正確認識。
那麼,幼小銜接到底銜接的是什麼呢?
聽知覺能力
聽知覺能力包括聽覺注意、聽覺辨彆、聽覺記憶、聽覺係列化、聽覺混閤、聽覺理解等。
在個體獲取外界信息的過程中,11%來自聽覺。學生在校學習每天65%的時間都在傾聽。 因此,聽力是除瞭視覺以外,人類獲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
視知覺能力
視知覺能力包括空間知覺、視覺辨彆、圖形背景辨彆、視覺填充、物體再認、視知覺速度等。
如果把孩子學習的信息看作是100%,其中75%來自於視覺學習。 視覺能協助個體認識物體的客觀存在性、協助個體模仿、學習、擴大個體的活動範圍等等,在個體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知覺轉換能力
知覺轉換能力包括聽轉視動、聽轉動覺、視轉語言或動作、動轉視聽等。
個體在從事任何一項活動的時候,並不是單一感官在工作,而是 多重感官同時發揮作用 。因此,建立各個感官之間的聯係並打開彼此之間通道,對成功完成一件事情具有重要的作用。
運動協調能力
運動協調能力包括大肌肉動作、精細肌肉動作、平衡能力、神經係統協調能力等。
運動協調能力不僅體現為身體的發展,而且也 是一種重要的智力。 兒童在運動中對神經係統的刺激,對大腦的發育有著積極的影響。
社會適應能力
社會適應能力包括自我效能、情緒穩定、同情分享、處理衝突、文明禮貌、自理能力、自控力、人際交往等。
社會適應能力是一個人綜閤素質能力高低的間接錶現。 社會適應能力良好的孩子願意融入集體,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願意體驗與他人交往的樂趣,並會擁有強烈的自豪感和自信感。
語言溝通能力
語言溝通能力包括口語錶達、語氣錶達、情感語言、音量、詞匯積纍、態勢語言、看圖說話、言語理解等。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建立個體與外界之間聯係的橋梁。 對於幼兒來說,語言是幫助其實現從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化。
數學準備能力
數學準備能力包括數數、對應、比較、分類、排序、圖形構建、時間、認識錢幣、數字推理等。
數學準備是預測兒童小學學業成績的有力指標,提高兒童的數學準備水平有助於提高兒童入學後的學業成績, 學前期獲得的數學學習經驗奠定兒童後續數學學習的基礎。
學習品質
學習品質包括好奇心、堅持、主動積極、專注力、責任、有條理、榮譽感、學習興趣、生活習慣等。
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學習行為三方麵,直接影響著兒童的學習效果。 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敢於探究和嘗試、樂於想象和創造等學習品質,是兒童實現終身學習與發展的重要途徑。
良好的身心素質
孩子上小學後,由玩轉變成學,各方麵也受到瞭更多的約束, 孩子的身心都需要適應新的環境。
很多孩子剛入小學就生病不斷,也有很多不適應新的學習環境,産生厭學情緒,這些需要在孩子步入小學之前就要提前調整的。
孩子的自理能力
步入小學後,老師便不再如我們幼兒園老師一樣時刻關照吃飯、喝水、如廁等生活問題, 孩子要從幼兒園“斷奶”,一切要自理。
所以步入大班的孩子,不管老師還是傢長都要開始鍛煉孩子生活上的自理能力。比如自己主動喝水;自己能夠整理好書包、衣物等。
總之, 幼小銜接不是一個能夠臨時突擊的短暫過程, 而是需要從幼兒園階段開始,一直持續到小學一年級全學年的長期過程。同時,幼小銜接不單是幼兒園的工作,也不單是傢長的工作,而應該 是孩子、傢庭、幼兒園、老師四位一體的共同努力。
文章來源:學前聯萌幼師學堂
/ END /
版權聲明:幼教365綜閤整理,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幼教365尊重原創,轉載請聯係作者授權。幼教365陪伴孩子成長每一天。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