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2022, 4:31:09 AM
在抗美援朝時期,美軍是“少爺兵”的說法,就常齣現在報紙上。套電視機《亮劍》裏孔捷軍長的那聲怒喝說:
“我很反感咱們有些記者,為瞭宣傳的需要就鬍編亂造,說美軍是什麼少爺兵!”
那麼,朝鮮戰爭時期的美軍,究竟是不是“少爺兵”呢?某些方麵,確實很“少爺”,比如夥食水平。
比起朝鮮戰爭時期,在“一把炒麵一口雪”的艱苦條件下作戰的中國人民誌願軍來,美軍的夥食水平是什麼樣?親曆朝鮮戰爭的著名記者孫佑傑,就有過生動記錄:比如美軍士兵們用的“套飯罐頭”,一
個大木箱裏裝十個小箱子,裏麵有肉盒飯餅乾水果香煙,甚至還有用於熱飯的固體火爐,點著就能燒二十四小時。
多少次美軍陷入重圍的血戰裏,呼嘯的美軍飛機,就把這些美味的“套飯罐頭”,準確投送到美軍陣地上。
而每當誌願軍占領美軍的倉庫時,
倉庫裏都堆滿瞭標有各種英文的奶粉水果肉類蔬菜罐頭,還常有中國士兵當時聞所未聞的物品:
熱乎乎的鴨絨被,充氣的氣褥子,攜帶方便的睡袋……很多時候,餓著肚子追擊美軍的中國人民誌願軍戰士,常靠繳獲的美軍物資來補充給養。
但這些珍貴的給養,美軍也絕不會輕易“讓”給中國軍隊。每次撤走後,他們往往齣動飛機,白天不停轟炸,恨不得把倉庫全炸爛。在一些被誌願軍攻剋的朝鮮沿海城市,美軍更齣動炮艦,對各倉庫發起炮擊。
以至於冒死搶奪給養的誌願軍部隊,後來都“搶”齣瞭經驗:“哪兒有爆炸聲,哪兒就有敵人的食品倉庫”。
但哪怕有“經驗”,結果也往往讓人痛惜。比如在朝鮮東岸港口鹹興,誌願軍剛剛拿下的美軍倉庫,不到五天時間,就在美軍的轟炸下變成瞭焦土,所有的食物衣物全都變成灰燼。
這“自己吃不著也不留給你”的操作,很有“少爺作風”。
那麼,朝鮮戰爭時“少爺作風”的美軍,是不是像許多傳言那樣,是那種槍一響就打哆嗦的草包呢?當然不是!
比如朝鮮戰場上,中美軍隊的第一次碰撞:雲山之戰。
麵對中國人民誌願軍的突然打擊,同是“美械裝備”的南朝鮮軍隊一觸即潰。南朝鮮第八師在誌願軍一一九師的打擊下土崩瓦解,僅一一九師六連就抓瞭二百多南朝鮮俘虜。
但美軍的部隊,卻也在這首次碰撞裏,打齣瞭強硬的錶現。
麵對中國人民誌願軍的陣地,美軍往往先用戰鬥機傾灑“傾盆大雨般的汽油”,然後發射燃燒彈,在一片熊熊火海裏用重炮轟擊,再以坦剋配閤步兵發起瘋狂衝鋒。
這種中國軍隊先前極少經曆的立體攻擊模式,也給誌願軍部隊帶來瞭巨大傷亡。比如龍城洞公路阻擊戰上,一一五師三四三團三連,就承受瞭美騎兵第一師這樣瘋狂的攻擊。
全連160人,勝利完成阻擊後,僅剩幾十人。
而在更加慘烈的朝鮮戰爭第二次戰役裏,美軍更恨不得把他們的立體火力優勢發揮到極緻:
柳潭裏血戰中,先前隻是白天纔齣動的美軍轟炸機,夜晚也在照明彈的指引下,對誌願軍發起超低空轟炸。比如對一處“發現有一名中國士兵齣沒”的小山脊,美軍竟然用500磅炸彈整整轟炸瞭25分鍾,直到小山脊變成“世界上最沒用的地皮”。這種等級的轟炸,是那場戰役裏的常見景象。
而與這強大火力優勢相對應的,更有“少爺兵”美軍,極度凶悍的戰鬥作風。
第二次戰役犬牙交錯的戰鬥裏,美軍也迸發齣瞭強大的戰鬥素質。
柳潭裏1282高地爭奪戰上,守衛該高地的美軍陸戰一師E連,在連長被擊斃的情況下依然憑著火力優勢血拼,導緻攻堅的誌願軍二三五團一營減員近半。待到陣地被誌願軍拿下後,撤下來的美軍E連,全連176人僅剩46人。
甚至,當美軍陸戰一師陷入誌願軍包圍後,擔任突圍的陸戰一師七團一營,更是打齣瞭驚人的戰鬥精神:全營的火力配備和彈藥都增加一倍,每個士兵攜帶四份口糧,甚至迅速仿照中國人民誌願軍的戰術,在深夜裏踩著沒膝深的積雪,翻山越嶺發起野戰穿插。零下二十一度的酷寒裏,
這支美軍經過一天一夜的急行軍,以慘重的傷亡代價,給陸戰一師殺齣血路。
確保這支美國王牌部隊,得以幸運逃脫。
單看這些戰爭片段就明白:朝鮮戰場上的美軍,哪裏是什麼“少爺兵”?
分明是一支既擁有強大後勤保障與裝備水平,更擁有凶悍戰鬥意誌的強大部隊。
是一個極其強大的對手。
但是,就是這樣一支打齣高素質與頑強戰鬥精神的美軍,在朝鮮戰場上,喊著“感恩節結束戰爭”的美好口號,
卻被裝備差距明顯的中國人民誌願軍,一口氣打迴瞭三八綫。
在柳潭裏浴血突圍的美軍默裏中校,在迴憶錄裏寫下這樣的感慨:“打開血路的五天五夜就像是一場噩夢”。
而親眼目睹戰爭情景的美國知名女記者希金絲,更形容這些“成功逃生”的美軍,就像“落魄的亡靈一般”,甚至“不由想到他們如果再受到一次打擊,究竟還有沒有再次逃脫的力量”!
能夠把這樣強大的對手,打到這個程度,理解瞭這一切,纔能深切理解,
麵對那場裝備懸殊的戰爭,當年那些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軍人,是怎樣值得我輩虔誠敬重的英雄!
參考資料:孫佑傑《鴨綠江,告訴你》、王樹增《遠東,朝鮮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