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2022, 4:56:34 AM
近來讀恨水先生《水滸新傳》,其書彪炳梁山眾人忠義,冊傳青史,與《水滸傳》描寫處,多為不同,令人讀來,頗覺新意。
蓋《水滸傳》寫宋江等百單八人,被逼無奈,梁山造反,後受招安,為國傢平定諸多叛亂,以至於兩敗俱傷,百單八人一損再損,後來宋江身受鴆毒,身葬廖兒窪,魂歸天外。後人讀書至此,多有扼腕嘆息,悲傷哀憫之意。故有著《續水滸傳》者,送其餘諸人一場安平;有著《蕩寇誌》者,將梁山眾人屠戮殆盡。《水滸新傳》乃是一改大綱,讓張叔夜招安宋江等人,然後抵抗金人的入侵,最後失敗就義,讀來頗為嘆息。
恨水先生生逢亂世,正值日寇入侵,中華大地岌岌可危,蔣介石一心欲緻共産黨於死地,卻不願派兵抵抗。於是恨水先生藉古喻今,一者希望中華兒女同仇敵愾,共同抵擋侵略者;二者宣揚忠誠大義,使世人共抗強敵。故而在梁山泊排列座次之後,恨水先生一改《水滸》大綱,雖故事描寫多有不同,但宣揚鬥爭、忠勇之精神,在今日看來猶不落後。
書中所寫自梁山泊大聚義,百單八人排列座次之後,宋江等雖然意欲招安,可是宋朝有那些個奸臣,如何認可。於是派瞭戴宗、燕青等人前去東京汴梁城探聽消息。後來時遷探聽到高俅等人欲招安宋江,意圖讓宋江等人一分為二,一半打方臘,一半抗濛金。企圖讓宋江等人鬥個兩敗俱傷,探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戴宗等人迴到梁山,告知宋江。
宋江與吳用一商量,招安是要招安的,招安之前也是要給他們點顔色看看,讓他們不敢小瞧梁山眾人,也不敢再用此毒計。於是準備廣屯糧草,招兵買馬。此時節張叔夜守海州,盧俊義、吳用等準備打破海州,藉糧養兵。但是不曾想吳用計策被張叔夜識破,用計包圍瞭盧俊義等人,大義感召之下,盧俊義和吳用等人決定接受張叔夜招安。後盧俊義迴到梁山,告知宋江等人,宋江等人也順勢被張叔夜招安,跟著張叔夜積蓄力量,防止賊寇入侵。
但是北方金人磨刀霍霍,宋徽宗又與金人閤圍,滅瞭遼國,直接將自己置於金人鐵蹄之下。本來約定打下遼國金人歸還燕雲十六州,但是金人又反悔隻願給六座城池,且把百姓全都遷移北上,宋朝隻得瞭六座空城。即便如此,徽宗仍然是十分高興。雖然是六座空城,但是也需要派人駐守。梁山眾人有許多北方人,聽聞此事也都準備北上駐守。於是宋江嚮張叔夜申請,批準盧俊義、燕青、董平等十人北上駐守。
可惜梁山眾人一腔熱血,遇到宋朝一堆軟骨頭。梁山頭領頭一個陣亡的就是雙槍將董平,在原著中董平風評不是太好。但是在此書中,董平鎮守雄州,金人南下,太守王開臨陣脫逃。董平率兩韆兵卒,拼死守護,後被流失射中,仰天長嘆“ 宋江大哥,小弟智窮力竭,不能保守此城,隻有一死以報國傢瞭!” 後投火自焚而死。此後北上十員將領幾乎陸續摺損殆盡。
金人南下黃河,包圍瞭東京汴梁城,徽宗早已禪位欽宗,帶著高俅等人躲到紹興去瞭。此時汴梁城裏魯智深、張青、曹正、史進幾人因各種原因,匯集在東京城。一番城外巷戰,損傷菜園子張青,後來多虧關勝等十八員將領相助,魯智深等人纔脫離險境。
此書中倒也全瞭林衝一場官司,高俅跑瞭,但是高衙內沒有來得及走掉。於是林衝進入高府拔刀殺瞭高衙內。書讀至此,不由得心中一股惡氣呼齣,林教頭可算是血刃仇敵!
可悲的是,北宋偌大的王朝,竟齣來一群軟骨頭,似張邦昌、水兆金、李邦彥,王開等人或臨陣脫逃,或倒戈相嚮,或屈膝求和,全然不把國傢利益放在心上,隻是想的自己的利益和財産。
雖然第一次金人南下圍睏汴梁,以宋朝割讓三鎮,大量賠償金錢財帛結束。但是正所謂“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也!” 由於投降派的排擠,關勝等二十多人,無奈之下隻好離開東京汴梁城,前往鄧州。因為張叔夜已經調任鄧州太守,宋江、吳用等人也隨之來到鄧州。魯智深看破紅塵,前往蓬萊島準備終老,不想一朝得道,聞海汛坐化,此時身邊唯有史進一人。安葬魯智深後,史進也迴到鄧州。
後來為探聽金人動嚮,戴宗、李逵等六七人前往幽州做奸細,在幽州遇見時遷等人,探聽得金人意欲二次南下,戴宗和李逵八天八夜趕迴鄧州,隻可惜戴宗當時身患痢疾,報信之後,活活纍死。神行太保,也死在瞭走上!張叔夜聽聞欲派兵抵抗,將梁山人馬分為三隊,可是剛啓程不久,就被欽宗下旨阻攔,各隊人馬隻好按兵不動。如此一來失去先機,黃河以南竟無人阻攔,金人如入無人之境,大隊人馬二次圍睏東京。
張叔夜隻好帶人救駕,宋江等人為前部大戰金人於硃仙鎮,摺損將領十員,受傷將領十員。打到東京汴梁城外,欽宗下旨讓張叔夜帶人進城,好好的一個內外犄角之勢,在人馬進城之後,又都成瞭甕中之鱉。此時汴梁城中雖有七八萬軍卒,可是都是碌碌無能、貪生怕死之徒,宋江等人駐守南熏門,張叔夜自守一門,其它人馬各守其餘二門。然而欽宗荒唐到居然相信六丁六甲的神術,結果派人訓練神兵齣戰,反而被金人乘機打破城門,除宋江駐守的南熏門,其餘城門具皆陷落。
宋江等人雖與金人一場鏖戰,守住南熏門,可是梁山眾人死傷慘重,二十餘員將領死於此戰。後來欽宗下旨禁止宋江等人抵抗,纔告一段落。隻可惜梁山眾人一腔熱血,終究未能捂熱這大宋江山。金人打破城池,擄走徽欽二宗及後宮嬪妃。
宋江、李逵被張邦昌設計陷害,宋江二人不欲與張邦昌等人同流閤汙,於是飲毒身亡,隻可惜宋江一片癡心,付與東流,李逵也隨之自盡。吳用與郭盛、呂方被誆騙齣門,死於亂箭之下,智多星也翻身為畫餅。盧俊義等大小三十餘員將領,也被人用毒酒鴆殺,隻有關勝、楊雄等六七人逃脫。書讀至此,不由得拍案憤恨,義憤填膺,眾多英雄好漢,落得如此下場,何其可悲!
關勝等人設法從東京城逃離之後,楊雄去幽州尋找時遷等人,關勝等自南下投軍去瞭。楊雄到瞭幽州,找到時遷,可喜公孫勝也在,告知眾人宋江等人死訊,眾人設計見瞭徽欽二宗一麵,在大元帥斡離不酒宴之中,下藥毒死斡離不。十二人隻公孫勝一人逃脫,其餘被擒,皆不願投降,共飲毒酒而死。讀書至此,不由得心中敬佩,沉吟良久。
公孫勝藏在山中三年,齣來後發須皆白。南下正遇著阮小二、李俊,二人在韓世忠手下聽用。黃天蕩韓世忠大敗金兀術,阮小二高興的中風而亡,李俊因受傷歸養。公孫勝在黃天蕩蓋瞭一間茅庵,每日看著山水,懷念眾人,仿佛覺得都是一場夢一般。
可嘆梁山泊一番心血,究是白白付予。然眾人氣魄確非等閑視之,如醜郡馬宣贊不願投降,碰柱而亡;白勝、鬱保四不願投降,自刎;武鬆單臂擒鐵郎,血盡而死;燕青、柴進、陳達、石秀等等諸人或怒斥叛徒或戰死,無有一人服軟。東京城大相國寺周圍幾個混混也隨軍作戰,血染沙場。張叔夜不願北上,自縊身亡。相比較張邦昌等人,不知多瞭多少血性。
隻可惜,雖忠勇之至,卻無奈何二君昏庸,不知任用,落得個井底觀天,也是咎由自取!
恨水先生,藉古諷今,正是希望中華兒女同心協力,共剋時艱,奈何蔣介石一心孤行,以至於流落台灣,分裂祖國。其比之徽欽也未必好到哪裏,由此可見,國傢興亡之事,非止一人一力之所為,理當齊心,共禦外敵,書讀至此不由得一聲嘆息,可恨,可恨呐!
棄世先生
壬寅正月廿七
新駐作者,不定時更新,作品為一傢之言,歡迎交流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