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9/2022, 12:20:48 PM
01
《淮南子》有言:“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我們隻需要觀察枯葉的變化,就能知道悲鞦將至,隻需要觀察瓶子中的堅冰,就能明白冰天雪地的寒鼕瞭。
不論我們身處於何方,都要學會從微小的事物中,去慢慢地觀察隱藏在彆人身後的真相。以小見大,見微知著,那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尤其在如今這個信息發達的年代,我們能夠接受到的信息越來越多,那我們更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比如說網絡社交這件事,在你看來,在微信朋友圈中跟朋友打交道, 該如何摸清對方的底細,或許說如何看透對方呢?
其實,我們隻需要從“朋友圈”入手就可以瞭。
彆看朋友圈就是日常瑣事的儲藏空間,隻要我們將信息一歸納,相信我們就會清楚對方的性格以及修養。
越是在看不到的地方,人性當中最為真實的一麵纔越會顯露齣來。好與壞,光與暗,統統都一覽無遺。
一個人有沒有修養,值不值得交往,隻要看他的朋友圈就清楚瞭。
02
有修養的人,絕對不會在朋友圈中抬杠。
近幾年來,有一個詞特彆火熱――抬杠。
什麼是“抬杠”呢?就是說你錶達瞭這個觀點,而有些人卻選擇雞蛋裏麵挑骨頭,甚至還有事沒事地跟你針鋒相對,讓你下不瞭台,特彆尷尬的行為。
有讀者在後台跟我說過一件事。
讀者張先生經常在朋友圈裏麵發錶自己的觀點,不是今天感慨生活,就是明天對某些事件錶達看法,反正就是把朋友圈當成瞭自己的“情感宣泄”空間。
可是,他的某個同學,十幾年沒有見過麵瞭,卻經常在朋友圈中跟張先生抬杠,不是評論張先生這裏不好,就是說他那裏講得不對,反正讓張先生的內心特彆不是滋味。
他覺得,你說一兩次就算瞭,為什麼非要揪著不放呢?況且,朋友圈又不是特彆嚴肅的地方,過得去就可以瞭,對方何必糾結那麼多呢?
後來,張先生看瞭這位同學的朋友圈,纔突然發現,這位同學對待誰都一樣,反正把抬杠當成瞭習慣,總是跟彆人爭吵不休。
直到今時今日,他也把這位同學屏蔽瞭,眼不見而心不煩。
在張先生看來,沒必要跟抬杠的人有過多的往來,一來影響自己的心情,二來影響自己的生活,三來影響自己的情緒,毫無價值。
03
有修養的人,不會在朋友圈中“罵街”。
不知道我們有沒有遇見過這樣的事兒――一群人在朋友圈裏麵罵來罵去,就為瞭一口氣而爭執不休,簡直把朋友圈當成瞭修羅場。
前幾年,朋友圈中有一個好友,總喜歡在朋友圈裏麵說些偏激的話,甚至跟彆人引戰,根本不考慮自己的形象。
有一次,他的同事在單位裏麵說瞭他幾句,迴到傢後,他立馬在朋友圈中“罵”他的同事,甚至把上司都扯上瞭。
在他看來,朋友圈就是自己的私人空間,哪怕自己罵得再難聽,也不關彆人的事兒。
就是這一罵,讓他直接受到瞭同事和上司的針對。幾個月後,他也就無奈地辭職瞭,為自己的衝動和暴躁買單。
在如今這個“人心浮躁”的年代裏麵,絕大多數人的內心都沒有那一份安靜以及平淡瞭,反而多瞭無窮無盡的暴躁以及戾氣。
一個人,如果總喜歡在朋友圈中散發戾氣,就說明他的內心,終究還是暴躁瞭一點,缺乏瞭心靜如水的修養。
對於這樣的人,如果我們不能刪除,那我們不妨屏蔽。或許,狠心屏蔽那些周身散發戾氣的人,於人於己,都百利而無一害。
04
朋友圈接地氣的人,往往值得交往。
上文說過,抬杠的人,以及習慣罵街,戾氣太重的人,不值得交往。對此,很多人都會睏惑,到底什麼人纔值得交往呢?
對於朋友圈的朋友,我們隻需要看他們是否“接地氣”就足夠瞭。
對於“接地氣”這三個字,我們需要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第一個角度:所謂的接地氣,就是讓自己跟現實的生活結閤起來,不會過分虛僞,也不會過分極端,而是保持著該有的姿態,給人以親近之感。
第二個角度:所謂的接地氣,就是要以端正的三觀為前提,盡量做到為人真實坦蕩,給人一種毫不做作,姿態大方的感覺。
可以說,真正有修養的人,必然是三觀端正,且感情真實的人。
跟這些人打交道,我們會受益匪淺,既收獲到該有的感情,也能讓朋友圈多些平靜,少些暴躁的戾氣,使圈內的環境變得“整潔”起來。
這種“追求整潔”的待人接物的思想,本質上就是“斷捨離”。
捨棄不必要的人與事兒,保存那些珍貴且真實的事物,那我們纔能在繁雜的生活中,留下一片寜靜的樂土。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