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5/2022, 8:41:41 PM
《紅樓夢》讀到第七十三迴,迴目標題是“癡丫頭誤拾綉春囊,懦小姐不問纍金鳳”。讀到這一迴,必須要說說賈府的二小姐賈迎春瞭,因為作為“元、迎、探、惜”四春第二的賈迎春,隻在這一迴有集中描寫,說白瞭,第七十三迴是迎春的“主場”,因為在其他迴目裏,她從來都隻是陪襯的配角。
(懦小姐不問纍金鳳)
迎春第一次齣場,是在第三迴,作者通過林黛玉的眼睛,給迎春瞭一個完整的“開臉”:
第一個肌膚微豐,閤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
美不美呢,也美,但在賈府眾美女之中,迎春的特色是“平凡”,如果與探春相比,她簡直就可以說是毫不起眼,我們甚至可以說,賈迎春可以說是十二金釵裏最不齣色,存在感最弱的一個。
後續對於迎春的描寫都是側麵描寫的:
一次是第五十七迴,邢岫煙住在迎春處,因此受到下人們的勒索,被寶釵遇到,寶釵有一段心理活動描寫是關於迎春的:
……迎春是個有氣的死人,連他自己尚未照管齊全,如何能照管到他身上……
在第六十五迴,是通過興兒嚮尤二姐介紹傢裏的女眷時的介紹:
二姑娘的渾名是‘二木頭’,戳一針也不知噯喲一聲。
這兩次側麵描寫都是對迎春的定性描寫,一個是“二木頭”,一個是“有氣的死人”。這兩個概念二而一,“有氣的死人”其實就是“木頭”,因為木頭正是死掉的植物。顯然,她的問題並不是沒有個性,沒有能力,而在於她超乎尋常的懦弱。這也是作者在迴目標題裏給她的一個字定評:“懦”。
(盛妝的賈迎春)
說迴“纍金鳳事件”。
“攢珠纍絲金鳳”,是迎春的重要首飾,因為綉桔說:
預備八月十五日恐怕要戴呢。……明兒要都戴時,獨咱們不戴,是何意思呢。
可見,這個“纍絲金鳳”是眾位姑娘的“大妝”標配,一旦有重要場閤(比如八月十五),大傢都會佩戴,如果不戴,甚至會引起傢長的責問。
(戴著纍絲金鳳的迎春[中])
但就是這樣的重要首飾,在幾天之前,綉桔曾嚮迎春報告說它不見瞭,但當時迎春毫不在意,“竟不問一聲兒”,其實綉桔推斷得完全不錯,就是迎春的奶娘擅自拿去典當瞭銀子,用來開賭局放頭兒,但迎春不相信(隻是不願意信),她隻說是司棋收著,但再問司棋,司棋說暫放在書架上匣內,因為預備八月十五還要戴(其實早就不見瞭)。因此綉桔當然要抱怨,說迎春“臉軟怕人惱”,建議把這件事報告給二奶奶(王熙鳳),既然你不想管,就讓當傢管理人來處理吧。
(明代的攢珠纍絲金鳳簪)
其實綉桔的這個建議非常不錯,迎春不用齣麵,省事、乾脆、處置得力,但迎春不樂意,她說:
罷,罷,罷,省些事罷。寜可沒有瞭,又何必生事。
這裏,迎春寜肯犧牲自己的重要首飾,卻一心想著息事寜人。
但綉桔不乾,因為纍絲金鳳不見,重要場閤迎春沒有戴,丫鬟們也有連帶責任。綉桔提齣抗議來:
綉桔道:“姑娘怎麼這樣軟弱。都要省起事來,將來連姑娘還騙瞭去呢,我竟去的是。”說著便走。迎春便不言語,隻好由他。
注意看,這時的迎春也不管她,可見是多麼沒有主見。奶娘侵犯她,她不吭聲,綉桔為瞭保護她而違逆瞭她,她也照樣不吭聲。真正的“戳一針也不知噯喲一聲”。對於任何事情,她的反應都是一樣,就是讓彆人做主,她自己根本沒有對於是非對錯的堅持。
事情並沒有完。
(綉桔)
綉桔還沒齣門,迎春奶娘的兒媳婦(王住兒媳婦)進來瞭,她本是因為自己的婆婆獲罪來求迎春討情的,這時趕到,一邊承認纍絲金鳳是自己的婆婆“藉”(實際是偷)去當瞭,因為一時沒錢贖所以耽擱瞭;一邊請求迎春去給說情,這其實是想濛混過關。迎春沒同意,原因是:
方纔連寶姐姐林妹妹大夥兒說情,老太太還不依,何況是我一個人。我自己愧還愧不來,反去討臊去。
注意,迎春沒有再提纍絲金鳳的事,王住兒媳婦基本成功瞭,但綉桔腦子清楚,及時提齣來:
“贖金鳳是一件事,說情是一件事,彆絞在一處說。難道姑娘不去說情,你就不贖瞭不成?嫂子且取瞭金鳳來再說。”
虧瞭綉桔,不然迎春豈不要被欺負死!
但王住兒媳婦並不甘心,開始顛倒是非,拿岫煙藉助的費用說事。我們知道,實際情況是岫煙被她們勒索的隻能當瞭棉衣靠寶釵救濟纔能勉強過活,但王住兒媳婦居然說邢夫人拿走瞭一兩之後,導緻岫煙的開銷不夠,都是她們填補的。潛在的意思是說,迎春虧欠瞭她們的銀錢,因此迎春必須迴報給他們,這顯然是捏造假帳,開始耍賴和威脅瞭。
(邢岫煙與薛寶釵)
綉桔當然不認,因此反應強烈:
綉桔不待說完,便啐瞭一口,道:“作什麼的白填瞭三十兩,我且和你算算帳,姑娘要瞭些什麼東西?”
但迎春呢?
當她聽到牽涉邢夫人時,立即懦弱下來:
忙止道:“罷,罷,罷。你不能拿瞭金鳳來,不必牽三扯四亂嚷。我也不要那鳳瞭。便是太太們問時,我隻說丟瞭,也妨礙不著你什麼的,齣去歇息歇息倒好。”一麵叫綉桔倒茶來。
於是綉桔被逼哭,司棋也上來幫她與王住兒媳婦理論,迎春以主子身分,完全鎮不住台子,“勸止不住”,反倒是“自拿瞭一本《太上感應篇》來看。”
真真是懦弱到瞭極緻!
直到寶釵、黛玉、探春等人到來,纔由探春齣麵喊來瞭平兒瞭結瞭“纍金鳳事件”。
那麼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瞭,迎春為啥會有這樣的懦弱性格呢?我們認為,至少應有兩方麵的原因:
1、原生傢庭問題導緻迎春從小受瞭太多的苦難。
迎春不是賈赦的嫡女,而是賈赦比較體麵的妾(因為邢夫人說她的媽媽強過趙姨娘)所齣,按理,迎春應當成長的比探春強纔對,但不幸的是她的母親過早去世,迎春成瞭一個沒有親娘照看的人,在一味好色、喜新厭舊的賈赦與勢利、強勢的邢夫人眼前過活,迎春整個童年自然討不到好,至少不受重視,甚至還可能遭遇粗暴的對待。
(賈赦和邢夫人)
因此,迎春自孩提時代就感覺到瞭自己的渺小,在大傢族裏生存,她感受到無處不在的無助,她無法形成健全的人格,遇事之後,首先想到的是恐懼,是退縮。如歐麗娟所說,她形成瞭一種“病態的依順”,她遇事會直接承認自己的軟弱,立即貶低自己,趨嚮於接受強壯有力的人之意見或傳統世俗、權威的觀念。
她會壓抑所有自己的內在能力(迎春的圍棋下得很好,她肯定是有能力的),使自己變得渺小,並避免批評他人,躲避爭吵與競爭,錶現得對任何人均“有益”。她內心的意識動機是:如果我放棄自己,順從彆人並幫助他,我就可以避免被傷害。實際上,在吃人的製度之下和殘酷的傢族現實麵前,她的想法太過天真和理想化瞭。
2、後天善良的養成。迎春弱小受欺的童年,使她形成瞭善良的本性,她有一顆善良的心,她善良待人,也希望他人報之以善良,她唯一愛好的讀物是《太上感應篇》(注意,我們翻遍《紅樓》,再也找不到迎春的第二本讀物),她甚至把它放在枕邊,隨手就能拿來閱讀。
(賈迎春)
《太上感應篇》開篇就說:“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句《太上感應篇》的總綱其實就是迎春的思維定式,她相信與人為善,則必有善報,與人為惡,則必得惡報。究根到底,她相信因果報應,所以黛玉笑她是“虎狼屯於階陛,尚談因果”。
我們都知道,懦弱的迎春終於被賈赦嫁給瞭孫紹祖,也最終在一年之內被蹂躪至死,性格決定人生,她的結局,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注定瞭。
讓我們把書嚮後翻,看第八十迴迎春迴門時的哭訴吧:
“我不信我的命就這麼不好!從小兒沒瞭娘,幸而過嬸子這邊過瞭幾年心淨日子,如今偏又是這麼個結果!”
她再也迴不到她的樂園,在大觀園的那段安靜的時光,是她一生僅有的快樂時光,她的懦弱,她的渺小,她的善良,她的悲慘結局,都值得我們為她掬一把同情之淚。
(【跟著布丁讀《紅樓》】之150,部分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