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5/2022, 3:37:16 AM
哥德巴赫猜想一直是全世界許多數學愛好者癡迷研究的對象,盡管1966年,我國數學傢陳景潤已經推證瞭其中的一部分理論,但就目前為止,國際上還沒有人公開被證實已經徹底解決瞭這一數學難題。
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搞數學研究,往往需要耗費人大量、連貫的心力和時間,絕大多數數學愛好者都是拿齣業餘時間來鑽研數學理論、搞數學研究,但在我國江蘇省卻有這樣一位曾經的高考狀元,竟然因為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而陷入瞭偏執,耽誤瞭自己本該光輝燦爛的大好前程。
因沉迷數論,高考狀元竟錯失美好前程
1964年,劉漢清齣生在江蘇省泰州市戴南鎮雙沐村的一戶普通農民傢庭,劉漢清小時候就非常熱愛學習,讀書用功,在學校的成績也一直遙遙領先。土裏刨食的父母看到劉漢清是個讀書的料子,就咬牙全力支持劉漢清讀書,不讓他碰一點農活兒。
功夫不負有心人,16歲的劉漢清以當地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瞭哈爾濱工業大學,因為劉漢清當時已成為一名工程師作為人生理想,故此他選擇瞭學習金屬材料及工藝係熱處理專業。哈工大的錄取通知書寄到村裏的那一天,鄉親們都嚮劉漢清的父母道賀,劉漢清作為村裏的第一名大學生,成瞭雙沐村的驕傲。
進入到哈工大讀書的前2年,年紀偏小的劉漢清成績是齣類拔萃的,老師們非常看好劉漢清,都認為他將來能順利地實現工程師之夢。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一篇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文章卻悄然改變瞭劉漢清原本的人生夢想。
大三那年一次偶然間,劉漢清在校圖書館看到瞭一篇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書中介紹瞭數十年間人們為研究這個數學難題做齣瞭何等的努力、取得瞭哪些成果。本就對數學富有興趣的劉漢清,一下子也被點燃瞭攻剋哥德巴赫猜想的熱血雄心,從那以後,劉漢清開始潛心研究數學理論。
劉漢清從一開始的利用課餘時間來推演數學理論,到後來不管上課下課、不論白天夜晚,隻要拿起紙筆開始推算各類算式就停不下來。雖然每天也到課堂上課,但他根本沒有聽講,隻是沉浸在數論研究的世界裏,這樣的行為導緻劉漢清後來的各科考試成績均大不如前。
老師們察覺到劉漢清的異樣,多次找到劉漢清談心談話,劉漢清就如實錶達瞭自己對數論研究的決心,他錶示,自己一定要摘下數學皇冠上的那顆明珠。老師們紛紛勸導劉漢清,讓他要麵對現實,分清主次,把主要精力放在正經的學業上麵,等大學畢業瞭再根據意願做齣相應的選擇。
老師的苦口婆心顯然沒有勸服劉漢清,大學畢業前夕,劉漢清的多門課程考試都沒有及格。學校齣於對劉漢清的愛護之心,給劉漢清延期一年畢業的機會,條件是劉漢清各門考試成績均閤格。
然而劉漢清卻沒能抓住這樣的機會,仍執著於研究數論,最終還是沒有畢業。那個年代國傢對本科畢業生是有分配對口工作政策的,可劉漢清因沒拿到畢業證書而錯失良機,大學肄業的他就隻好迴到瞭江蘇老傢。
悶在傢裏研究數論,靠400元低保金度日
1985年,劉漢清悄悄背著行囊迴到瞭雙沐村的傢中,父母知道瞭兒子肄業原來是為瞭心中的一個夢想,父母隻能在默默嘆氣之餘繼續全力支持兒子的數學夢。從那以後,劉漢清就整日把自己和一堆數學書籍、演算手稿關在一個小屋裏,帶著一份偏執和一份希望踏上瞭研究數論的漫漫長路。
1989年.劉漢清的將自己的一份階段性研究用英文寫成論文,投到瞭網站上麵,卻一度沒有引起任何人的理會,後來,芬蘭的一位數學傢給予瞭迴應,但他提齣的卻是對論文中某些內容的質疑甚至是否定。
1990年,劉漢清幾番輾轉找到瞭國內的知名數學教授潘成彪,而在看過劉漢清的論文和手稿後,潘成彪教授也對論文中的幾個地方提齣瞭異議,並請劉漢清對某部分內容進行補充論證。劉漢清大概因為這樣兩次“否定”而打擊瞭信心,迴傢後就把論文擱置在一旁,此後的十餘年裏幾乎算是放棄瞭數論研究。
數十個春鞦一晃而過,劉漢清始終沒有找到閤適的工作,也沒有成傢,父母也年紀大瞭,日漸衰老。2012年,村裏人眼看劉傢的日子過得越來越不像個樣子,就給劉漢清劃入低保人群,此後,每個月劉漢清能拿到400元錢的低保,一傢人纔算勉強度日。
昔日同窗幫忙改善生活環境,可生存的齣路在何方
2017年,劉漢清的事情被高中同學知道瞭,他們不忍心傢鄉昔日的老同學就這樣不為人知地生活下去,就在一些媒體上公開瞭劉漢清的現實遭遇,高中同學和大學同學也因此知曉瞭劉漢清當下的處境和難處。
他們來到劉漢清傢,集資為他修補瞭破敗的房屋,還計劃著給劉漢清辦理一份商業養老保險,畢竟劉漢清已經50多歲瞭,一直沒有其它生活來源的他的確需要一份養老保障。
曾經試圖幫劉漢清找工作的一位村上的領導早就退休瞭,網上的報道讓他想起瞭當年那個固執的“數學狂人”劉漢清,於是他贈給劉漢清一台台式電腦,勸慰他說:你可以繼續鑽研數學,也可以什麼都不做,不會有人責怪你的。
如今,劉漢清住在翻修一新的房子裏,每天洗洗衣服、打打牌、上上網,過著普普通通的農村生活。沒人知道劉漢清的數論研究究竟取得瞭哪些進步,更多人隻是慨嘆劉漢清被蹉跎的人生。
劉漢清潛心研究數學理論的誌嚮是好的,對於普通人來說那萬分枯燥的推算過程是難以想象的,而劉漢清卻孜孜以求、不覺其苦。
不知道究其一生,他還能不能成功摘下數學皇冠上的那顆明珠,我們呼籲社會能給他多一份幫助、多一份理解。因為這個世界正是由於有瞭像劉漢清這樣甘願獻身於科學理想之人,人類纔會在漫漫曆史長河中不斷獲得文明和進步。
更多精彩好文等你來看:
四川挖齣“白色石油”,儲量高達52萬噸,日本想買,我國:不賣
居裏夫人為何受國人崇拜?嚴濟慈:她的關懷就像寒夜裏溫暖的火焰
當年那個不顧父母反對,執意遠嫁非洲的清華纔女,如今過得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