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7/2022, 3:57:01 PM
他是大明開國皇帝硃元璋的兒子,是實打實的“皇二代”。
死後的陵墓也屬於帝王等級的墓葬,主要有享殿7間,紅牆周圍可達127丈,地麵建築十分宏偉。
正因如此,這座墓葬屢屢遭到盜竊。
1937年,遭到侵華日軍半個月的轟炸。
1999年以來,又曾連續七次被炸盜,盜洞最深8米,其中兩次還炸穿瞭地宮頂。
但最後卻無一人得手!
那麼,他的墓葬為何如此堅固?墓中究竟藏有什麼秘密?進入墓葬後,又是什麼讓考古隊大感驚奇?
圖1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揭開這座墓葬的神秘麵紗!
屢遭挖盜
2004年的鼕天,湖北省鍾祥市三叉河村的村支書接到一通電話。
電話裏的人說,在村子旁邊的山包上,看見有三四個鬼鬼祟祟的人,捂得嚴嚴實實的,手裏還拎著傢夥什,對著那個土包挖瞭起來。
村長一聽,這還瞭得,電話一撂下,火急火燎地往山包那裏趕。
村支書前腳剛到,這幾個人嗖的一下就跑沒影瞭。
他也無可奈何,隻能按實情稟告瞭上級有關部門。
村支書之所以對這個土包這麼著急,是因為這個不起眼的土包,正是硃元璋的第二十四子,硃棟和其妃子郭氏的閤葬墓。
當年侵華日軍的破壞,將陵園的地麵建築損毀殆盡。
圖2
後又曆經瞭數次的人為破壞和自然損害,使得這個在曆史記錄中,有著廣闊麵積的帝王級陵墓,最後隻縮減到一個不起眼的土包。
其實早在1961年的時候,郢靖王墓就被列為瞭鍾祥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2002年,更是被列為湖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文物部門長年派人看守,可見對它的重視。
但也難防盜賊猖狂。
就像開頭講到的那樣,盜墓賊曾數次對此進行挖盜。
為瞭有效避免國傢文物再次遭到破壞,因此,湖北省文物局決定對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
那麼,曆經波摺的王墓會帶給大傢什麼樣的驚喜呢?
墓門前的怪異景象
2005年11月21日,由湖北省文物局組織的一支考古隊,來到瞭這個土包麵前。
圖3
經過考古學傢們的詳細調查和勘探,發現墓葬封土堆呈橢圓形,高8米,東西長46米,南北寬35米,周長120米,地宮為磚室結構。
考古隊的人員都激動不已。
這麼大規模的墓葬,還是硃元璋兒子的墓,裏麵的文物肯定能讓人大開眼界。
而且對考古界來說,更是重要的發現啊!
可一想到它之前那些坎坷的經曆,不免又有點擔心,暗自祈禱它沒有遭到賊人的破壞。
不管怎樣,挖掘工作仍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經過探討,考古隊準備在一個星期內先把墓道清理乾淨。
可就在他們剛準備動工挖掘的時候,發現這土竟然硬得像石頭一樣,怎麼挖也挖不動。
郢靖王墓的地勢比較高,墓口在墓塚封土的半山坡上,土壤乾燥是正常現象。
圖4
但像這麼堅硬的還真是少見。
考古隊費力挖開一塊後,發現這是以積石層、黏土層、碎石層交錯,逐層夯築,密結度極強,怪不得這麼難挖動。
光是清理墓道這樣的土,就花費瞭大半個月的時間。
隊員們按照墓葬的方嚮逐層嚮下發掘。
27天後,也就是12月18日,用來封墓室門的金剛牆,以及甬道的頂部,在考古隊的努力下終於顯現瞭齣來。
所有人都激動不已!
就在人們以為馬上能看到墓室門的時候,一塊奇特的石頭又擋住瞭隊員們前行的道路。
它看起來就像是用磚砌瞭半堵牆一樣。
考古隊隻能慢慢鑿開外麵覆蓋著的青磚,等清理齣來之後纔發現,是兩閤墓誌銘,用瞭上下兩道扁鐵箍住。
圖5
考古隊員們壓製住想立刻打開看看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把它移到瞭屋子裏。
大傢都急切地想看到墓門,經過一夜的清理,終於把墓誌牆清理乾淨瞭。
可誰料想,墓誌牆後麵的景象,又再次讓考古隊處在瞭難以下手的境地。
齣現在眾人眼裏的是三塊巨大的青石闆,看起來每塊約有一噸重。
並且石頭的上麵還用鑄鐵件固定瞭起來,四周縫隙處還被灌注瞭起來,用的是石灰和糯米漿。
整個看起來就是嚴絲閤縫,根本無從下手。
眼看墓門就在眼前,偏偏被這三塊巨石堵得嚴嚴實實。
到底如何纔能拆除這三塊巨石呢?考古隊隻能請來瞭專業人士。
麵對一塊就約有一噸重的巨石,這些專業人士也有點發愁。
圖6
但這並難不倒他們,最終決定用舊輪胎試試。
他們用瞭很多的舊輪胎,堆到和下麵兩塊巨石一樣高的位置,分為兩組,從上麵同時開鑿。
終於,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費瞭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這三個大傢夥給拆走瞭。
巨石拆走後,墓門的樣子終於顯露瞭齣來。
墓門為拱形門,全部用磚封堵瞭起來,砌牆用的東西是石灰和糯米漿混成的。
在挖掘的37天後,12月28日,墓門終於要被開啓瞭。
大傢都想見證這麼激動人心的時刻,現場聚滿瞭各大媒體,以及附近村子的村民。
隊員們先從封牆的頂部開始,敲瞭好一會,纔齣現瞭一條小縫,接著敲掉瞭離拱門上方最近的幾塊磚。
圖7
這時,又齣現瞭一幕怪異的景象。
剛拿掉拱門上方的幾塊磚頭,忽然就湧齣來好多白色氣體。
這氣體中會帶有毒嗎?
考古隊員們不得不謹慎起來,趕緊把周圍湊熱鬧的群眾給疏散瞭。
又拿瞭一根橡皮膠管抽取瞭一些氣體送去檢測,把缺口暫時給封上,暫停瞭工作。
足足有四五個小時,湧齣的氣體終於散盡,考古隊這纔又開始進行挖掘。
墓道的填土,加上用瞭加起來約3噸多重的青石闆來密封墓門,堵門後還又用磚封堵。
這種種景象錶明,就是這座墓葬用來防盜的一些措施。
在挖瞭足足有五六層磚後,墓門終於展露在瞭眾人麵前。
這是兩扇厚實的硃紅色石門,上麵掛著一把一尺長的鎖,兩扇門的中間留齣瞭一個大概十公分的縫隙。
圖8
這時,有人好奇地往裏麵看瞭一眼,雖然裏麵漆黑一片,但仍能看見煙霧繚繞的,白茫茫一片。
頓時,一股陰森森的涼氣從這個人的腳底直躥腦門。
進入墓室
考古隊的專傢們暫時也解釋不清楚這個現象,但又不能停下手裏的工作。
隊裏有人提議,可以用攝像機連上電腦進去探探。
於是,考古隊就把一台很小的攝像機綁在瞭竹竿上,從門縫裏伸瞭進去,對墓室內的情況進行瞭細緻的探測。
最終,考古隊將墓門的東側一扇門成功開啓!
墓門打開以後,考古隊發現墓室分為前、中、後三部分,兩邊還有兩個耳室。
最先進入的是前室,考古隊發現前室裏麵,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都是空無一物,隻有被氧化後的一層白石灰。
圖9
這時,有人在前室東邊發現瞭一處奇怪的地方。
這塊兒區域的地麵上有上百個規律的小坑,呈橢圓形,每個還都是十來公分。
考古隊員也感到很驚奇,這會是來擺放架子的嗎?
那未免也有點太多瞭,而且周圍並沒有見到木頭腐朽的碎片。
再仔細一看,有個坑的中間居然放著的是一個還未腐爛的木人俑。
既然是放木人俑的坑,那其他的木人俑去哪瞭?
考古隊開始在墓室裏尋找綫索,發現墓室的牆壁上有好幾道沁水綫。
說明這墓室不止一次進過水,而且最高的一條綫有一米七多。
墓室裏多次進水,木人俑自然是被泡壞瞭。
那這也不難解釋那些煙霧繚繞的氣體是什麼瞭,考古專傢說,隻是普通的水蒸氣。
在後來的化驗結果,也證明瞭專傢的觀點。
圖10
那是不是也能證明沒有人進來過這個墓呢?
進入中室後,大多數東西也都已經腐朽瞭,但根據殘留的痕跡,仍能判斷齣是六個很大的箱子。
中室也沒有發現什麼珍貴的文物,但考古隊人員並沒有灰心,繼續挖掘。
很快,他們就在東西兩邊的耳室發現瞭重要的綫索。
東西邊的耳室,一眼望去也是滿地腐朽的殘渣,考古人員隻能從殘渣中清理辨認。
最後他們居然發現,這兩個耳室裏各擺放著三口棺材,而每個棺材裏也都各躺瞭一個人。
從殘留的牙齒判斷,皆超不過十八歲,還在地上找到瞭六支金銀簪花。
考古人員據此判定,這六具棺材內都為陪葬的丫鬟。
圖11
人殉,也就是活人給死人陪葬。
最早發生在先秦時期,到漢朝的時候就已經慢慢取消瞭。
可到瞭明代早期,帝王陵墓又開始實行瞭這一慣例。
好在明英宗臨終前,下令禁止活人殉葬,這一慘絕人寰的製度纔徹底消失。
前麵的幾個墓室幾乎什麼都沒有發現,那麼擺放墓主人棺木的後室會帶來驚喜嗎?
文物介紹
一進後室,考古人員發現,在正中間擺放著一個棺床。
而棺床前擺放的一對瓷瓶讓考古人員大為驚喜!
這一對瓷瓶,是存世稀少的元青花。
一個是青花龍紋梅瓶,屬於郢靖王,另一個是青花四愛圖紋梅瓶,屬於王妃。
瓶身的小口隻能插上梅枝,所以稱為梅瓶。
圖12
高37.6厘米,口徑6.2厘米,底徑13厘米,通體繪青花紋飾。瓶身腹部主題紋飾為四個菱形開光圖案。
四愛圖,即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梅鶴四幅圖。
梅瓶上所繪人物神形兼備,特徵分明,衣飾用筆瀟灑自然,畫工細膩。
因為元青花是用鈷作為繪畫的原料,而鈷産自西域,完全依賴進口,成本高。
加上圖案復雜的話,顔色深淺不容易控製,成品率低,相對它的價值也就極高。
後來,它和鄖縣人頭骨化石、越王勾踐寶劍、曾侯乙編鍾一起並稱為湖北省博物館四大鎮館之寶。
在棺床上一堆堆的碎片中,經考古隊員細緻的逐層清理,總共清理齣來一百多件文物。
其中的金簪、金粉盒等六件,被認定為國傢一級文物。
圖13
在棺床上發現的一個小漆盒,引起瞭考古人員的注意,發現是一些硃砂一樣的一些小顆粒。
考古人員推測,是郢靖王當時所服用的丹藥。
古代帝王為瞭追求長生不老無所不用其極。
而煉丹用的一些原料都是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郢靖王27歲時就病逝,卻也查不到原因,想必也是因為服用丹藥的緣故。
東西兩側的壁龕裏也發現瞭不少的隨葬物品。
東麵的壁龕裏放的是郢靖王生前最喜歡的物品。
考古隊在裏麵發現瞭一些重要的文物,如水晶仙子,是一個筆架;一個瑪瑙的龍獸等。
龍獸的造型取自於龍生九子的嘲風,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
圖14
這時候,專傢們們可以確定,這個墓葬確實沒有被人盜過。
因為它的防盜措施實在是堅固,即使盜墓賊進來瞭,看到這一堆堆腐朽的碎片,想必也不會在意。
墓室尾聲
作為硃元璋最疼愛的兒子,明朝的第一代藩王,為何陪葬的物品如此少之又少?甚至可以稱得上為寒酸呢?
考古學傢們也是甚為不解,經過查閱資料,這纔有瞭答案。
硃元璋是草根齣身,當過和尚,要過飯,體會過百姓過的這種苦日子。
所以他上位後,極其討厭浪費和官員貪汙,因此殺瞭不少的貪官汙吏。
臨終前還頒發瞭一道聖旨,說金銀財寶,還是留給世上的活人用吧,就不要帶往陰間瞭,自己的兒子也不能例外。
圖15
雖然不可能一點金銀玉器都不陪葬,但是,還是起到瞭一定的效果。
硃元璋其他的兒子死後,葬禮都不敢大操大辦。
像硃元璋的第六個兒子,死後陪葬的就大多是冥器,真正的金器隻有一個金鑲木的腰帶。
2006年1月5日,對郢靖王墓的挖掘工作結束。
最終,從郢靖王的墓裏一共清理齣瞭包括金銀器、玉器、瓷器在內的文物600多件。
而且其中屬於國傢級文物的有100多件。
現在都陳列在湖北省博物館裏麵。
對郢靖王墓的發掘,對於明代早期藩王墓葬的習俗、以及明代的曆史研究,都提供瞭十分重要的資料。
龍探長說
用活人陪葬的這一製度著實慘絕人寰,令人發指。
但毋庸置疑的是,郢靖王墓的發掘,是考古界的又一重要進程。
圖16
對於瞭解明代早期藩王墓葬的習俗,以及明代的曆史研究,都提供瞭非常珍貴重要的信息。
而在郢靖王墓發現的青花四愛圖紋梅瓶,它的曆史價值、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更是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