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奇偶派
文|奇偶派
一台12寸的索尼VAIO筆記本電腦,在昏暗的宿捨中發齣微弱的光綫。
電腦前的年輕人,正快速敲擊著鍵盤,獲取校園服務器中海量的照片數據庫,隨著照片的批量下載完成,一個名叫Facemash的網頁誕生瞭。
敲擊鍵盤的年輕人,名叫馬剋-紮剋伯格,2003年,他在哈佛柯剋蘭宿捨中創造齣瞭這個FaceBook的雛形。索尼的筆記本電腦是他最喜愛的裝備,被他親昵地命名為Tinkerbell。
而紮剋伯格,隻是眾多“索粉”中不起眼的一員,最知名的“索粉”是蘋果的喬布斯,在發布會等眾多場閤,喬布斯從不掩飾對的喜愛。
當時的,作為消費電子行業的頂尖巨頭,無論是産品的質量還是工業設計上的創新,都能驚艷世人。
20年過去瞭,這傢曾經驚艷全世界的公司,聲量相比昔日小瞭許多。
盡管在過去的一年裏預計將錄得超百億美元的利潤,但相比當年的對手蘋果、微軟,堪堪邁過韆億美元市值的,早已不再被視作和兩者同一檔次的公司。
開年伊始,微軟687億美元收購暴雪的消息,讓市值縮水超200億美元。近日,又傳齣和本田聯手造車,可新能源時代,日企早已落後數個身位,這場大肆宣揚的聯閤,很可能還是激不起多少漣漪。
為何曾經圈粉科技大佬,引領全球的,在二十年後雖扭虧為盈,卻難尋昔日榮光?我們試圖通過以下三個問題,來研究這傢昔日巨頭:
1.曾經的索尼帝國,是如何一步步坍塌的?
2.在瀕臨絕境後,索尼做瞭什麼,讓自己扭虧為盈,又留下什麼遺憾?
3.現在的索尼是一傢怎樣的公司,還能和昔日一樣改變世界嗎?
蘋果推倒多米諾骨牌
的崛起和衰落,與消費電子産品息息相關。
從1968年的首台特麗瓏電視KV-1310,到1979年的首台Walkman隨身聽TPS-L2,再到1994年旗下的首款遊戲機PlayStation,藉兼具設計美學和功能的全麵産品,打造齣瞭一個以消費電子産品為核心的商業帝國。
因此成為“索粉”的喬布斯,一度在2001年遠赴夏威夷和談判,試圖將蘋果的Mac OS係統搭載在VAIO筆記本上,但齣於對當年Mac OS係統的不信任,VAIO最終沒有接受喬布斯的提議。
當時的員工或許不會想到,僅僅幾個月後,正是喬布斯的蘋果,推倒瞭崩塌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彼時如日中天的,因Walkman産品多年來的熱銷,一直是隨身聽領域的引領者。但從早年的Walkman磁帶機,到後續的Walkman CD機和MD機,的王權,始終仰賴於音樂實體介質。
帝國崩塌始於微末,互聯網帶來的數字音樂浪潮,讓的統治地位開始動搖。2001年10月23日,喬布斯在蘋果總部發布瞭第一代iPod,這一産品支持開放的mp3格式,無需任何實體介質即可暢聽音樂,相比的MD隨身聽産品優勢明顯。
在這樣的局勢下,開始推行新形態的MD産品,但支持的音樂格式卻是自有的封閉格式ATRAC 3,該格式相比開放的mp3格式受眾麵極窄,反而進一步推動瞭iPod的崛起。
後續發生的事情可以預見,2002年,iPod的銷量輕鬆超越Walkman,交齣音樂權杖,並在當年陷入超過2000億日元的虧損泥沼。2003年,曾有記者到上海數碼城探訪,購買MP3産品和MD産品的比例達到瞭驚人的10:1。
曾讓改變世界的消費電子骨牌,開始接連倒下。
Walkman産品綫營收被重創後,引以為豪的特麗瓏顯像管電視,也遭到以夏普、鬆下為代錶的液晶、等離子技術的衝擊。
起初還不為所動,仍堅持走顯像管電視路綫,但市場很快給齣瞭反饋。2004年,電視的銷量被夏普、鬆下、三星、LG超越,淪為銷量榜的第五名。
2005財年第一季度,電視部門虧損高達72.6億日元(約0.65億美元),昔日的營收利器變成瞭公司的纍贅。
的另一倚仗PlayStation遊戲機業務,亦未能在崩塌中獨善其身。
2005年,憑PS2一度占據瞭遊戲機市場超70%份額的,迎來瞭對手微軟的新一代主機Xbox 360,另一對手任天堂,則推齣瞭新一代主機Wii。
這預示著遊戲機又一新世代的來臨,的動作卻分外遲緩。
Xbox 360發售一年,憑藉新世代的機能和遊戲畫麵搶走瞭PS遊戲機的大量用戶,的新世代主機PS3纔終於姍姍來遲。此時,Xbox 360的銷量已經達到1000萬台。但傲慢的,卻給PS3定下瞭599美元的高昂售價。
這比Xbox 360一年前的首發售價,足足貴齣瞭200美元,不僅失瞭先手,還毫無性價比的PS3,讓本就深陷泥沼的消費電子業務雪上加霜。
再加上錄像機等産品隨著時代潮流而沒落,VAIO筆記本電腦由於性能和産品布局逐漸被其他品牌取代,的消費電子帝國幾乎徹底坍塌。
縱使當時還有著金融、影音娛樂等其它業務苦苦支撐,但從Walkman衰落開始導緻的消費電子業務虧損,使得公司整體一直在盈利和虧損間搖擺。
2012年初,發布瞭2011財年年報,公司虧損達到瞭驚人的4566億日元(約57.4億美元),創下多年來的虧損幅度之最。當月股價應聲跌破1000日元,是過去32年裏的最低值。
在那一年,國內互聯網上甚至頻繁流傳著“日本公司破産瞭”的消息。
盡管這一消息是顯而易見的謠言,但卻摺射齣當時的沉重現實——創新産品和改變世界已成往事,如何更好地活下去,纔是更重要的議題。
斷臂“流血”復活,錯失移動時代
頂著最低股價和巨額虧損的狂風暴雨,2012年,新一任社長和CEO平井一夫上任。
彼時的業務結構繁雜,但除瞭影視娛樂和金融業務以外都深陷睏境,消費電子産品、部件業務和移動通信業務在過去一個財年裏都是虧損,其中消費電子産品業務虧損高達2298億日元。
而當時全球正跨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通信産品自然還不能完全放棄。在CEO更替前的2月,剛剛並購瞭愛立信公司中愛立信的股權,將公司改名為移動通信。
收購愛立信股份後改名移動 圖片來源@愛活網
在此之後,開始對曾經輝煌,卻深陷虧損的消費産品業務進行改革和重組。
2012年3月,將移動的員工裁員1萬人,並投資9億美元進行改組;當年4月,退齣和夏普閤資的LCD液晶麵闆公司。同年6月,將化學産品業務以7.3億美元的價格齣售給瞭日本政策投資銀行。
在接連收縮消費産品業務的相關投入後,在2012財年一度扭虧為盈,實現430億日元的盈利,然而好景不長,2013財年,再度陷入虧損睏境,且虧損金額超過1000億日元。
於是,2014年起,開啓瞭“斷臂求生”模式。
當年2月,宣布將於半年後正式齣售旗下VAIO品牌和電腦業務於日本投資基金,曾經創造齣FaceBook,給予MacBook Air靈感的VAIO,從此和再無關聯。
曾為打造消費電子帝國貢獻良多的電視部門,也在這一年被分割成立獨立分公司,被要求獨立開展運營,以盡量扭轉虧損睏境。此外,還於2016年將旗下電池業務作價175億日元齣售給村田製作所,以此換取公司長期的良性發展。
接連齣售和剝離重要業務,“斷臂流血”求生的,憑藉消費電子業務重組以及影音、金融等業務的穩健經營,開始呈現復活態勢。新世代遊戲主機PS4係列熱銷帶來的大額利潤,也讓從2015財年起,順利扭虧為盈。
不過,自2012年起頻繁對消費産品業務改革重組,以推動集團實現盈利的同時,對移動通信産品的投入和關注度都受到一定影響。
2014財年,移動通信業務創下虧損2204億日元的紀錄,當年發布的Xperia Z3,Z3 Compact等多款手機未能幫助移動攻占市場,根據TrendForce數據,移動當年僅以3.9%的市場份額位列全球第8。
2015財年,移動通信業務仍虧損614億日元,且營收也減少14.8%,堪堪邁過1萬億日元大關。市場份額則已跌齣前十,淪為榜單中的Others。
麵對已定的敗局,最終選擇戰略收縮移動通信業務。
2016年起,在移動通信業務的産品規模,渠道投入均大幅縮減,營收也從2015財年的11275億日元逐步下滑,2016財年,2017財年分彆為7591億日元與7237億日元,2018財年更是跌至4980億日元。
這也基本宣告瞭對手機為代錶的移動終端業務的放棄,此後幾年裏,雖仍在發布新款手機,但全球銷量僅為300萬部左右。
缺少移動終端份額支撐的,因此未能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分得一杯羹。這或許是涅槃重生後的,在這些年裏最大的遺憾之一。
娛樂化的索尼失去魔力
在對昔日輝煌的消費電子業務大麵積重整和改革後,沒有移動終端支撐的,變成瞭一傢怎樣的公司?
從最新的2021財年三季度報告,和近兩年在不同領域的布局來看,奇偶派(jioupai)認為,相比以往消費電子産品公司的定位,現在的,或許更像是一傢娛樂公司。
2021財年第三季度,營收為30313億日元,其中遊戲及網絡服務業務錄得以8133億日元的營收,若是再算上營收2959億日元的音樂業務和營收4612億日元的影視業務,的影音娛樂業務,占據瞭該季度營收的51.8%。
昔日最為重要的消費電子産品業務,則僅以6869億日元的營收占到總額的22.6%。
2021財年Q3財報 圖片來源@官網
而在暴風雨前夜的2001財年,消費電子産品業務占到總營收比重的64%以上,娛樂業務彼時的營收占比甚至不到20%;即便是風雨飄搖的2011財年,消費電子産品業務的營收都占到瞭營收的48.3%。
由此可見,的業務重心,從消費電子轉嚮影音娛樂的趨勢已十分明顯。
在影音娛樂領域,的布局除瞭延續五個世代的PlayStation及相關遊戲,還有自1989年起並購多傢唱片公司、電影公司而來的音樂以及影視娛樂公司。
的PlayStation付費會員已經達到4600萬,旗下的影視公司擁有《蜘蛛俠》等知名電影IP和《鬼滅之刃》等影響力巨大的動漫,音樂公司則有著瑪麗亞凱莉、夏奇拉等知名歌手,被認為是全球第二大唱片公司。
在本世代的遊戲主機大戰中,即使微軟剛齣手收購瞭暴雪,的PS5的領先地位短期內仍然穩固,分析公司Ampere Analysis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PS5的纍計銷量為1710萬台,而微軟的Xbox Series銷量僅有1000萬台左右。
坐擁豐富的影視和娛樂資源,似乎確實沒有必要再在競爭激烈,但盈利能力一般的消費電子産品中花費太多精力。近年來,在各個領域的新款消費電子産品錶現都難言優秀。
除瞭常年缺乏銷路的Xperia手機,以α7係列為代錶的微單相機,近兩代産品也遭到不少“缺少創新”的質疑,微單不思進取之餘,還率先停産瞭所有單反相機。
電視,在2014年退齣閤資麵闆廠後,徹底失去瞭生産自有麵闆的能力,並在被視為下一代主流的OLED電視中被擁有自産麵闆能力的LG壓製;音頻和傢庭影音等早已萎縮的市場上,推齣的産品也隻剩下“價格高昂”的名聲。
位於江岸區的一傢專賣店中,在我觀察的整整20分鍾裏,店內僅有一位顧客來谘詢瞭一款耳機,超過百平的門店擺放著相機、電視、耳機、隨身聽、手機、音響各類電子産品,卻無人問津,清閑的店員甚至在PS5的展示台前玩起瞭遊戲。
還能印證昔日在電子産品領域榮光的,或許隻剩下廣播和影視製作領域的專業産品,時至今日,央視的4K和8K轉播車仍是製造,專業級的彩監和數字電影攝像機,也是眾多影視導演拍攝時必備的工具。
可專業産品的受眾和市場,終究難和民用的主流消費電子産品相比,而在專業産品領域的優勢,也並不影響的“娛樂化”轉型。
重娛樂,輕電子的新,在財務上其實正迎來2001年之後的最好時光。2020財年,的淨利潤達到11718億日元,同比大漲64%;在2021財年三季報中,將全年利潤預期上調至12000億日元,這也意味著,或將迎來連續兩個利潤破萬億日元的財年。
但日進鬥金的,已經很久沒有拿齣一個驚艷世人的産品瞭,在弱化消費電子業務的重要性後,似乎也失去瞭曾讓喬布斯、紮剋伯格等科技大佬們心潮澎湃的魔力。
寫在最後
美劇《矽榖》中曾有著一個諷刺性的橋段,男主角所在的創業公司參加瞭一場創業競賽,在宣講環節,五位接連上台的其它公司代錶,都聲稱他們的項目能“改變世界,讓世界更美好”。
事實上,這些改變世界的宣言,隻不過是他們的空談和自吹自擂。
可對於來說,這傢公司的確曾具有改變世界的能力。磁帶錄音機,晶體管收音機,單槍顯像管電視,Walkman隨身聽和3.5寸軟盤,每一個産品,都曾顛覆或一個領域和時代。
隻是,具有創新基因和改變世界能力的,在過去的20年中被迫經曆瞭連番打擊和大刀闊斧的改革,走完這條“平凡之路”後的,最終流於平庸。
如今的,在弱化科技屬性之餘,選擇瞭擁抱娛樂。雖有著強大的盈利能力,也被市場廣泛看好。但正如其市值和蘋果、微軟的差距一樣,缺少瞭劃時代的技術革新能力,其未來所能達到的高度或許早已注定。
此時此刻,再迴望昔日的輝煌,也隻能徒留一聲嘆息。
參考資料:
- 日本經濟新聞,《復活秘聞》
- 日本經濟新聞,《是這樣走嚮平庸的》
- 愛範兒,《這名粉,叫喬布斯》
- 36氪,《造車、遊戲、流媒體...都不是終點,的最終目標是做娛樂公司?》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