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8/2022, 10:56:07 AM
有句俗話叫“隔輩親”,爺爺奶奶疼孫子孫女似乎是一種天然的屬性,其實古今同理,皇傢也一樣,在清朝,康熙帝最喜愛的孫兒是廢太子胤�i之子弘��,雍正帝最喜愛的孫兒是永璉,而乾隆帝最喜愛的孫兒就是大阿哥永璜的次子綿恩。
影視劇中的綿恩
起初,綿恩的嫡長兄綿德纔是那個受寵的皇長孫,但隨著綿德自己齣瞭問題,綿恩纔熬齣瞭頭,他不僅文武兼備,而且處事謹慎,比起哥哥要齣色得多,當乾隆帝發現綿恩這個寶藏孫兒時那是喜歡的不得瞭,後來,小綿恩13歲的十五叔永琰即位,對這個大侄子也是多加重用,綿恩實心用事,更在一場危機中救瞭叔叔,綿恩用實力和教育有方成就瞭一門連續三代皆生前封親王的榮光,這在非鐵帽子王中是最牛的一係。
庶齣的孩子心裏苦啊
乾隆十三年三月,當朝皇後富察氏在東巡歸程中病逝,在六月舉行的百日祭禮上,大阿哥永璜和三阿哥永璋被乾隆帝斥責不孝,認為他們對嫡母的逝世幸災樂禍,有謀嫡之心,可這基本屬於乾隆帝的主觀臆斷,兩位阿哥乃是無辜受冤。
十五年三月,薨。上諭曰:“皇長子誕自青宮,齒序居長。年逾弱冠,誕毓皇孫。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備成人之禮。”追封定親王,謚曰安。子綿德,襲郡王。―《清史稿?高宗諸子傳》
影視劇中的永璜
永璜受瞭如此委屈,也是有苦難言,竟然抑鬱成疾,不到兩年就去世瞭,直到此時,乾隆帝纔感到後悔,寫下瞭“即我而今知愛子,雲天仰睞邈含悲”,讀起來倒是深情款款,可是直到人已去纔想通又有何用?乾隆帝下令追封兒子為定安親王。另外,《清高宗實錄》中確有“其親王爵,即令皇長孫綿德承襲”之語,但待到乾隆三十七年正式賜封時又變成瞭“定安親王永璜之子綿德著襲封定郡王”,這一點《清史稿》記載的是對的,某些平台的介紹說綿德曾封為定親王又降為郡王是不對的。
綿德和綿恩的母親分彆是永璜嫡福晉伊拉裏氏和側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兩位皇孫齣生相差不過一個月。說實話,綿恩和哥哥綿德相比那真是天壤之彆,且不說嫡庶,哪怕是庶齣,占到一個皇長孫的名號也好啊,可是綿德就是如此得天獨厚,不僅是皇長子嫡長子,還是皇長孫,綿恩也隻能屈居人後。
影視劇中的和敬公主
在乾隆十五年到乾隆四十一年這26年間,綿德得到瞭祖父絕對的重視,彆的不說,他的兩任嫡福晉都是乾隆帝欽點,原配博爾濟吉特氏乃是乾隆帝唯一長成的嫡齣女兒固倫和敬公主與額駙科爾沁親王色布騰巴勒珠爾的長女,長外孫女嫁給皇長孫,這種夢幻聯姻還真符閤乾隆帝的性格。綿德與錶妹的結閤可謂是門當戶對、天作之閤,奈何這位尊貴的嫡福晉短命,成親沒多久就去世瞭。
乾隆帝又將和碩額駙福僧格的女兒伊爾根覺羅氏嫁給皇長孫為繼室,這位格格說起來乃是綿德的錶姑母,格格的母親是怡賢親王胤祥的嫡長女,格格的姐姐是綿德的四叔永�A的嫡福晉,換句話說,永�A與侄子綿德,既是叔侄又是連襟。
演員王艷飾演的果筠(原型哲憫皇貴妃)
說綿德的婚姻情況,其實就是為瞭有一個對比。綿恩的嫡福晉是副都統福敬之女富察氏,筆者詳查瞭米思翰(孝賢皇後祖父)一係的子孫,皆無福敬其人,至少可以說明,這位嫡福晉並非富察氏中最華貴的米思翰一係,未知這位富察氏會否是綿恩的祖母哲憫皇貴妃的族人(孝賢皇後是沙濟富察氏、哲憫皇貴妃是噶哈裏富察氏),但僅從其父隻是一個正二品副都統就能看齣綿德綿恩兄弟二人的差距。
庶齣的孩子也有春天
貌頎秀,猿臂,善射,馬矯捷如飛。舉止詳瞻,趨蹌有節。弱冠即領火器營總統。―《嘯亭雜錄》
雖然綿恩的婚姻遠比不上哥哥綿德,但他也有自己的上升之路,綿恩與父親永璜不同(乾隆帝指齣永璜自幼體弱),從小就是個身強體健之人,弓馬騎射樣樣精通,根據擔任過軍機章京的史學傢、詩人趙翼記載,皇次孫綿恩8歲那年,乾隆帝組織皇子皇孫較射,輪到綿恩時,一箭中的,再發再中,乾隆帝十分喜悅,著賞賜黃馬褂,綿恩成為乾隆朝第一個也是年齡最小就得賜黃馬褂的皇孫。
趙翼畫像
就在他年滿20歲時,乾隆帝就讓這位皇次孫統領火器營,這可不是一般的職位,清朝皇帝都是把這個職位控製在最信任之人的手中,可見綿恩此時就已經被乾隆帝所重視瞭。而真正屬於綿恩的高光時代還在後麵。
綿德著革退王爵,即令綿恩承襲。―《清高宗實錄》
乾隆四十一年,風光無限的皇長孫定郡王綿德被乾隆帝下令革去王爵,理由是“交結朝臣”(此人乃禮部侍郎),這可不是小事情,經曆過九子奪嫡之事後,雍正帝和乾隆帝對這種事情都十分敏感,老八允�T和老九允�K被雍正帝追究的諸多罪名之一就是“交結朝臣”,乾隆帝即位之初在弘��一案上,弘��與莊親王允祿等人來往過密也成為乾隆帝抓住的把柄之一。因此,綿德可真是撞到槍口上瞭。
乾隆帝中晚年畫像
乾隆帝對此事十分憤怒,但畢竟有一份對長子永璜的愧疚在,綿德又是鍾愛多年的皇長孫,最終決定將他罷爵,注意,不是降爵,是罷爵,這個處置還是在乾隆帝顧念永璜的基礎上稍減一些的懲罰,若是他人,沒準就是削宗籍的嚴厲懲治瞭,足見乾隆帝有多忌諱此事。綿德被處置後,乾隆帝隨即將次孫綿恩扶上瞭定郡王的寶座,綿德反而成為瞭定王小宗。
若明洪武時,懿文太子既歿,劉三吾建議,謂:皇孫世嫡禮宜承統。洪武泥於法古,遂立建文為皇太孫。其後釀成永樂靖難之變,禍亂相尋,臣民荼毒。―《清高宗實錄》
八年後,因為綿德之子奕純(乾隆帝長曾孫)嫡福晉生育瞭皇長玄孫載锡,乾隆帝十分高興,於是封綿德為固山貝子。在這份恩詔中提及瞭劉三吾勸諫明太祖硃元璋依照立法立太子長子為皇太孫之事,這纔讓人明白過來,原來綿德當時勾連朝臣乃是圖謀以孫位繼承大統,怪不得找的是禮部侍郎,也難怪乾隆帝如此生氣。
《乾隆南巡圖》局部
朕此次南巡。所有步軍統領事務。著定郡王綿恩署理。―《清高宗實錄》
綿恩有鑒於父兄的經曆,做事更是小心謹慎,他能力齣色又實心用事,得到瞭乾隆帝與朝臣的一緻肯定,相繼擔任過都統、閱兵大臣、宗人府左右宗正,管理過嚮導處、健銳營、虎槍營欽天監算學事務。乾隆帝如此全麵、多角度地安排曆練,可見對這個孫兒是寄予厚望,希望他能輔弼朝廷,成就一代賢王之名。在乾隆四十九年,乾隆帝最後一次南巡時,乾隆帝把負責護衛的步軍全都交由綿恩節製,後來又擔任瞭節製京城護軍的重任,再次證明乾隆帝對孫兒的信任。
綿恩沒有辜負祖父的信任,他所經辦之事乾隆帝幾乎不需要操心,因此乾隆帝把越來越多棘手、重要的事務交給綿恩,綿恩也因此成為瞭乾隆帝晚年最信任的幾個人之一。
《萬國來朝圖》中的朝鮮使臣
諭:定郡王綿恩為皇長子永璜之子,綿恩於現在諸皇孫中年又最長。自派管旗營諸務以來,謹慎妥協,甚為得力,著加恩晉封親王。綿恩當益思勤勉,倍矢虔恭,以期仰承恩眷。―《清高宗實錄》
乾隆五十八年十二月,乾隆帝封綿恩為親王,此時綿德已經逝世,綿恩乃是乾隆帝皇孫中最長者,又素來勤謹得力,因此得到瞭皇孫中第一位敕封親王的榮耀,此時乾隆帝的八子永璿、十七子永�U都尚未封親王。次年,歸國的朝鮮使臣嚮其主陳奏朝覲之事時談及瞭乾隆帝立儲之事,該使臣認為最有可能繼承大位的乃是十五阿哥永琰和皇次孫綿恩,而綿恩的可能性更甚於永琰。這條史料被清楚記錄在《朝鮮李朝實錄》之中,不得不說,這位使臣的觀察是相當認真的,判斷基本也是準確的,雖然乾隆帝曾經在綿德之事上錶示自己不會立孫,但他後來未必沒想過這條路,隻是不想自食其言。
勇救皇叔,成就三代親王榮耀
嘉慶帝即位後,對這個比自己還要大13歲的侄子更是信任有加,多次派遣他代自己參加各種祭禮,更是先後擔任瞭玉牒館副總裁、武備院卿、內大臣、禦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等職,而且多是加職,也就是說一人身兼數職,還有一些沒有官職卻實際管理某部門的職能性任命。
影視劇中的永琰
仔細想來,確實有些不可思議,綿恩人望本來就很高,又深受乾隆帝喜愛,還是皇室長侄,嘉慶帝竟然還會如此重用,想想當年乾隆帝是怎麼對付弘��的,就可見綿恩的處世之道有多高明瞭,碰到的又不是乾隆帝這樣多疑的帝王,而是仁厚的嘉慶帝,也算是君臣叔侄相得益彰瞭。
八年閏二月,有陳德者,匿禁門,犯蹕,諸王大臣捍禦。論功,賜綿恩禦用補褂,進奕紹貝子。―《清史稿?高宗諸子傳》
在嘉慶八年的神武門刺殺天子案中,綿恩第一個上前攔阻刺客陳德,嘉慶帝姐夫拉旺多爾濟也上前攔阻被刺客刺傷,爾後綿恩與幾個大內侍衛將陳德擒獲,事後,嘉慶帝嚴加懲治瞭負責紫禁城護衛的各級官員,並對侄子和姐夫以及上前擒拿的侍衛大加封賞。
影視劇中的拉旺多爾濟
其中,綿恩和拉旺多爾濟被賞賜瞭禦用補褂(估計是拿迴去供起來,這誰敢穿齣來),綿恩的次子(長子早逝)奕紹晉封貝子。爾後,嘉慶帝對侄子更是多加任用,賞賜之厚更是優於其他宗親。
其子貝勒奕紹於百日孝滿後,仍著承襲親王。―《清宣宗實錄》
嘉慶帝崩逝後,綿恩的堂弟綿寜即位,也就是道光帝,他對這位堂哥也是十分尊崇,因其為同輩之長,令其執掌宗人府,成為宗室中最為煊赫之人,次年,76歲高齡的綿恩壽終正寢,結束瞭傳奇的一生,道光帝震悼,賜謚號為“恭”,命三弟綿愷、四弟綿忻和長子奕緯親自前往緻祭,隨後又親至堂兄府邸奠祭,並傳諭,以綿恩功勛卓著為由,命其子奕紹承襲時無需降為郡王,仍然以親王爵承襲,這是清朝對皇室的特殊恩典。
載銓的印章
綿恩不僅對自己要求嚴格,從他的兒子奕紹和孫兒載銓的經曆來看,他對兒孫的教育都很成功,奕紹和載銓在嘉慶、道光兩朝也是深受重用,奕紹還接手瞭父親生前擔任的火器營、玉牒館、宗人府等職務,是道光帝最信任的宗親之一,奕紹在道光十六年以61歲之壽去世,謚號曰“端”,其子載銓襲封定郡王,也是深受重用,在道光帝去世時,受顧命之責,鹹豐帝即位後加封堂侄為親王,不久後,載銓以60歲之壽離世,謚號曰“敏”。
蔚鸞說:
加上追封的定安親王永璜,定王一脈齣瞭四位親王,乃是有清一代非鐵帽子王之冠,而這離不開綿恩的實心用事和勤懇真誠,也離不開他反應機敏勇救皇帝的壯舉,當然也離不開他教子教孫有方,纔在人纔凋零的乾隆係宗親中開齣瞭一朵絢爛的花朵。
綿恩能夠成就如此榮光,既有幸運的眷顧,更多的還是依靠自身的實力和性格,這纔讓原本不占優勢的他得到祖父乾隆帝最深的喜愛,而他卻沒有步康熙帝最喜愛的皇孫弘��的後塵,在新朝繼續受到信任和重用,這種深沉內斂倒真是應瞭乾隆帝給他們這一支的封號“定”,乾隆帝早逝的哲憫皇貴妃和永璜若是得知子孫如此爭氣,想來也定會喜悅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