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3/2022, 11:09:44 AM
德州儀器“跑路”最近被大傢瘋狂討論, 有傳言德州儀器解散瞭我們的MCU團隊,把中國員工都裁瞭,並且正在籌劃去東南亞建廠 。這引起瞭國內網友的憤慨,直呼“也是條白眼狼”。但隨後德州儀器很快做齣瞭迴應“沒有裁撤任何中國團隊”。
德州儀器真撤廠,未必是壞事
不管撤裁中國團隊到底是真是假,至少德州儀器真的在籌劃往東南亞轉移。德州儀器作為老牌芯片製造廠商,再被引入國內時,很多人對其寄予厚望。同時國內給予瞭很大投資,很高的政策補貼,以及很多的資源傾斜。
很多人認為應該努力把德州儀器留下,因為德州儀器走瞭,不僅國內之前的投資和心血將功虧一簣,國內的半導體行業發展可能也會受到影響。但是德州儀器如果真的走瞭,對於國內半導體行業來說可能未必是一件壞事。
芯片行業睏境不斷
曾經聯想等一眾國內企業走上瞭“貿工技”路綫之後,國內的芯片行業錯失瞭跟上大部隊的機會。等國內廠商反應過來,差距已經達到驚人的地步。再加上國外企業有意製造技術壁壘,導緻這幾年雖然國內一直在追,當時差距很難在短期內追平。
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芯片行業的落後一直是國內老百姓的心病。大傢都很心急,希望趕緊追上去,因為隻要一天沒追上,我們就要看彆人的臉色過日子,還隨時有可能被卡脖子。但是這種心態很容易,演變為急功近利,也很容易被彆有用心之人利用。
2003年的“漢芯事件”就是個教訓,當時“大忽悠”陳進,靠著去國外讀瞭幾年金,把自己包裝成瞭芯片行業的精英。事實上,他的那些文憑含金量很低,並且他對於芯片設計和製造更是一竅不通。但是他愣是靠著吹牛皮坐上瞭教授的位置。
他托人從國外買瞭10枚摩托羅拉的芯片,然後用砂紙把上麵的摩托羅拉商標打磨掉,刻上瞭自己的標簽,謊稱自己自主研發瞭一款“屬於中國芯片”,當時很多人把他看作是國內的大英雄,他也因此“名利雙收”。
但是紙是包不住火的,最終在知情人舉報和有關部門調查之下,事情還是敗露瞭。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當真相被揭開之後,很多對國內的芯片行業徹底失去瞭信心。
自建工廠陷入瓶頸
過去的幾年,國內一直嘗試建立自己的芯片工廠,研發自己的技術,但是效果都不盡如人意。
武漢弘芯可能是最著名的一個項目 ,因為這是耗資最多的一個項目。當時各方投資商總共投入瞭將近1280億元,而這個項目連廠房都沒有建完,就直接爛尾瞭。如今不僅芯片沒有生産,拖欠開發商的欠款也卻遲遲沒有交清,這個項目目前還沒有人接盤。
投資130億元,主攻PCM儲存器的江蘇時代芯存也僅僅堅持瞭不到3年,就被曝齣瞭拖欠薪資,簽約的設備訂單被砍單,大量的供應商和開發商追上門來所要工程款和設備尾款。最終這傢企業也是還沒生産齣芯片,就光速破産瞭。
2018年陝西的坤同半導體項目成立,投資400億,占地2000畝。招納員工5000人,規劃月産能30000片,但是不到2年的時間,這個項目就終結瞭,企業拖欠員工2000萬薪水,100餘名碩士麵臨失業。
閤資企業真的是正確的答案嗎?
嘗試自己建立工廠失敗後,很多地方開始嘗試招商引資。很多人認為,這可能是國內發展半導體産業的正確方法。畢竟可以藉鑒外界的技術和經驗,幫助咱們的企業迅速提升實力。
2017年格芯宣布在國內耗資約700億元建立芯片項目,結果不到一年時間,格芯中途反悔,導緻在建的廠房全部停工爛尾。
2014年廈門官方、福建電子信息集團決定和聯電聯閤創辦一傢12寸晶圓代工廠“格芯”,就這傢企業原本計劃生産28nm和14nm芯片。項目剛剛建立時,業內普遍看好這個項目,覺得格芯的成立會改變國內芯片産能不足,芯片代工技術落後的大環境。
但是工廠建成後的幾年內聯芯一直處於虧錢的狀態。從2016年到2018年,聯芯連續三年分彆虧損瞭14.35億元、16.81億元、31.16億元,直到去年聯芯仍有23.68億元的虧損。
好不容易到 今年第一季度,公司扭虧為盈瞭,結果聯芯開始“耍陰招” ,共患難之後,聯芯並沒有打算和大陸投資方“同富貴”,聯芯開始計劃將大陸的投資方全部踢齣局。前不久,聯電計劃以48.58億人民幣的價格,從大陸投資方手中買迴所有的股份,計劃成功後,聯芯將成為聯電100%控股企業。
事實上,這種結局本身早就可以預見,因為到時雙方簽訂閤作條約時,其中包含著一些“具有爭議”的條款。
一方麵,作為投資方的大陸不能參與聯芯的生産經營和技術研發,隻能參與投資分紅。這說明聯電從一開始就對大陸有提防之心,生怕大陸學到自己的技術。
另一方麵,閤約規定:7年之後,聯電有權利購迴所有的股權。“有權”的意思是,買不買迴股份全看聯電的心情和聯芯的盈虧。這顯然是讓大陸投資方喪失瞭所有的主動權,一傢芯片企業投資周期本來就長,很多廠商7年時間都很難盈利,等到企業渡過難關瞭,到時候聯電再把大陸股東一腳踢開,不得不說,聯電的算盤打得真是精明。
閤資企業應該慎之又慎
目前國內芯片行業發展如火如荼,但是在一片生機盎然之下,還是存在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是與閤資企業的運營問題 。其實像聯電這樣的問題並非個例,大多數外資企業或者台企與大陸投資方進行閤作時,都會要求大陸投資方不能進入管理層,在企業運營的過程中,大陸是沒有太多話語權的。其次,他們不會讓大陸的專傢參與技術研發,甚至連實驗室都沒辦法進。這就導緻看上去國內有很多技術強勁的芯片閤資企業,但最後都沒有學習到芯片製造技術,閤資企業很多落入彆人的手中,到最後咱們錢也投瞭,結果什麼也沒得到。
另外, 中外閤資企業分走瞭國內的大多數資源 ,他們更容易拿到原材料,並且成本更低,這讓他們能夠獲得更多的利潤。很多芯片領域的人纔都願意進閤資企業,原因是閤資企業的工資待遇和福利都比咱們自己的企業好。
但是這些福利和待遇最終還是由大陸投資方和地方補貼在買單。錢是咱們齣的,最後好名聲被閤資企業撈走瞭,這閤理嗎?
這些閤資企業分走瞭大量的補貼,分走瞭大量的資源,這使得原本就有限的資源變得更加稀缺,民族企業很有可能會遭遇到更大的生存壓力,這是值得沉思的。咱們在創辦閤資企業的時候一定要再三考慮,仔細考察,不然很有可能繼續吃啞巴虧。
德州儀器的離開可能是一件好事
德州儀器的離開可能是一件好事,其實不就是德州儀器,很多並不誠心閤作的半導體企業離開,對於咱們的半導體行業發展,是一件好事。
因為我們沒必要在這些企業身上浪費更多的資源, 如果把更多的資源花費在咱們民族企業的身上,成效或許會更加顯著 。
可能是落後瞭太久,現在國內很多企業都憋著一股勁,想要快點彎道超車,但是有時用力過猛反而起不到積極的作用。製造芯片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我們應該沉得住氣。
除此之外,閤資企業的離開可能會讓我們的資源更加統一,現在很多地方搞半導體産業都是各乾各的,大傢都想拔得頭籌,可是資源本來就不多,多於國傢來說,各方爭搶資源,不如把資源都整閤到一起,這樣我們的新盤行業發展纔能更加迅速。(霍浩)
美企德州儀器裁員“跑路”瞭?彆急,是件好事
白眼狼!德州儀器把中國員工裁瞭,要去東南亞建廠?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係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