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1/2022, 5:46:33 AM
播種希望 靜待花開
――記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張傢口市懷安縣太平莊中心學校特崗教師楊曉帥
2013年以來,楊曉帥默默紮根塞外山區,用青春與智慧、愛與責任點亮鄉村孩子們的求學夢想。圖為楊曉帥正在給孩子們上語文課。 楊曉帥供圖
“同學們好!”
“老師好!”
5月7日早晨8時20分,天朗氣清,在張傢口市懷安縣太平莊中心學校,楊曉帥和往常一樣邁著輕快的步子準時走進教室,微笑著和孩子們相互問好。
來到這所小學九年瞭,每天聽到孩子們一聲聲清脆的“老師好”,看到孩子們臉上清澈的笑容,楊曉帥的心格外溫暖。
楊曉帥是一名“90後”特崗教師。2013年以來,她默默紮根塞外山區,用青春與智慧、愛與責任點亮鄉村孩子們的求學夢想,在基層教育事業這片沃土上播種希望。
2016年,經省教育廳推薦、教育部專傢遴選,楊曉帥成為全省唯一一位入選“播種希望與未來――鄉村特崗教師巡迴報告團”的成員。2019年,楊曉帥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優秀教師”。今年,她被中宣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評為“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
播撒愛的種子,用真情守護留守兒童
今年32歲的楊曉帥齣生在鄉村教師之傢。2013年,從山西師範大學畢業後,楊曉帥以優異的成績考上瞭懷安縣特崗教師,並自願留在當時全縣條件較差的太平莊中心學校任教。
盡管有心理準備,學校的環境還是有些齣乎她的意料:老師的宿捨是廢棄教室改造的;飲用水是井水,需要等泥沙沉底瞭纔能用;買菜得步行半個多小時到最近的供銷社……然而,楊曉帥沒有退縮,這反而激發瞭她的鬥誌,堅定瞭她紮根基層的決心。
楊曉帥所在的一年級,全班共有51名學生,其中39名都是留守兒童。經打聽得知,懷安縣的青壯年群體大部分在外打工,孩子多數留給傢裏的老人照看。對於這些留守兒童來說,楊曉帥不僅是他們的老師,也是傢長。
當時,班上有一個小名叫星龍的孩子,總是沉默寡言,不認真聽課,聰明但學習成績很差。星龍的爸爸常年在外務工,媽媽忙於農活,孩子吃飯都無法按時保證。
楊曉帥決定每周進行一次傢訪,為他輔導功課的同時,在生活上給予他更多關心和照顧。漸漸地,星龍變得活潑開朗起來,成績也提高瞭不少。一年後的“六一”兒童節,星龍以優異的成績第一次站上瞭領奬台,他拿著奬狀開心地嚮楊曉帥說:“老師,謝謝您。”楊曉帥瞬間紅瞭眼眶。
還有一個學生名叫偉偉,父母離異,姥爺多病,姥姥患有癲癇,全傢僅靠幾畝薄田維持生計……得知偉偉的傢庭情況後,楊曉帥悄悄承擔起孩子的書本費用,並為他申請瞭貧睏補助。
偉偉的媽媽身高不到一米五,每天用一輛特彆破舊的二八自行車推偉偉上學,自己再從車架下麵掏著腿半圈半圈蹬著迴傢。娘兒倆在馬路上扭來晃去的情景,讓楊曉帥心裏很不是滋味。
鼕日的一個周末,楊曉帥獨自跑到懷安縣城,買瞭一輛全新的自行車送到偉偉傢。不善言辭的偉偉媽媽不停地說“謝謝”,一直抹著眼淚。
“愛,是最好的教育,我要用真情守護他們,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陪伴。”楊曉帥說。九年來,她總是第一個坐到教室裏等待孩子們到來,聊天、輔導作業、幫他們給在外的父母打電話……每日近距離的陪伴,讓孩子們和楊曉帥格外親近。
2017年的教師節,學生們將教室布置一新,給楊曉帥送上瞭一份節日驚喜。2018年,楊曉帥不慎摔下樓梯造成嚴重腳傷,在宿捨一邊養傷一邊辦公的日子裏,學生們每天都來陪伴她,傢長們不時送來熱騰騰的飯菜和保養品。2019年的“六一”兒童節,楊曉帥送給每位學生一件T恤,T恤上印著孩子們自己設計的圖案,當年6月末,楊曉帥成功送走第一屆畢業生,學生們在校門口和老師深情相擁,去瞭又返。
楊曉帥在每一個孩子心上播撒瞭愛的種子,靜候著生根、發芽、開花。
給予更全麵優質的教育,“山裏的娃娃一點都不差”
如今,走進太平莊中心學校,整潔的環境、明亮的教室以及豐富的電子教學設備,令記者眼前一亮。然而楊曉帥剛到這裏時,學校卻是另一番落後景象。
“牆體、門窗破損嚴重,教室裏還是老舊的水泥黑闆,整個學校隻有兩台‘大頭電腦’,沒有電子教學設備,更沒有無綫網絡。”楊曉帥迴憶道。
為瞭不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綫上,楊曉帥想盡一切辦法:沒有多媒體,就算熬夜到淩晨,她也會為每一節數學課製作必要的卡片、模型、掛圖等教具,以便更加直觀地教學;在教室裏熱烈地討論奧特曼的經典動作,形象地講解銳角、直角、鈍角的知識點……楊曉帥的“趣味教學”讓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又優質高效。2019年,她帶領的畢業班數學學科取得全縣同類學校第一名的好成績。
“光學文化課也不行,我們要多開展孩子們需要的文體活動,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2014年,楊曉帥主動報名參加縣級團體操比賽,因學校偏遠不方便把50多名學生集中到縣裏,她便邀請評委們來學校評分。
比賽現場,當音樂響起時,身著統一服裝的孩子們一改平日的羞澀膽怯,個個精神飽滿,在操場上整齊劃一、動感十足地錶演起來。這次比賽,孩子們最終取得全縣三等奬的好成績,楊曉帥用自己的行動嚮所有人證明,“山裏的娃娃一點都不差”。
2015年,學校完成重建,楊曉帥和其他老師一起網購瞭六百元的顔料,用3個多月的時間,自己動手為校園牆壁彩繪,建設起校園文化。2016年,學校成功申請到鄉村少年宮項目,由楊曉帥主要負責,為孩子們開設瞭舞蹈、美術、樂器、手工等六個興趣班,每周二、每周五還安排瞭專門的活動課,學校的特色活動越來越豐富多彩。
“我希望這裏的孩子們能夠走齣頭頂這片狹小的天空,去增長見識,開闊眼界,擁抱更大的世界。”楊曉帥嚮記者錶達瞭她的期許。
如今,太平莊中心學校連接瞭無綫網絡,實現瞭電子化教學,同時第一次有瞭升國旗儀式,第一次舉辦瞭藝術節……楊曉帥心中的斑斕世界,正一天天變成孩子們眼中的星辰大海。(河北日報記者解楚楚)
【來源: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