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11:23:32 AM
硃元璋在鑄造免死鐵券的時候留瞭個心眼,那就是在鐵券上寫瞭一行小字:最終解釋權,歸老硃本人所有。
這當然是個玩笑,不過也就解釋瞭,為啥老硃頒發瞭那麼多免死鐵券,卻沒有人拿齣來用過的原因。其實人傢拿齣來過,不過發行方對此不認可,你又有啥辦法呢?
一、拿到免死鐵券的人,基本都是武將。
硃元璋打天下的時候,最重要的幫手,當然都是武將。因為有這幫人在戰場上廝殺,纔有瞭老硃傢兩百多年的江山。
武將在戰亂時,作用非常大。可是到瞭和平年代,武將不僅失去瞭原有的作用,反倒是成為瞭尾大不掉的麻煩。
由於他們都是武將齣身,容易在地方上搞事情。所以硃元璋必須要照顧一下他們,也就是說如果他們搞瞭事情,可以免除一些罪行,這就有瞭免死鐵券。那麼硃元璋頒發的免死鐵券,有多少呢?
第一組、六公二十八侯。
洪武三年,硃元璋開始封賞開國功臣,其中就有這六公二十八侯。他們基本上清一色都是開國武將(李善長除外),而且都獲得瞭鐵券。
六公分彆是: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鄭國公常茂(常遇春的兒子)。
二十八侯分彆是:湯和中山侯,唐勝宗延安侯,陸仲亨吉安侯,周德興江夏侯,華雲龍淮安侯,顧時濟寜侯,耿炳文長興侯,陳德臨江侯,郭興鞏昌侯,王誌六安侯,鄭遇春滎陽侯,費聚平涼侯,吳良江陰侯,吳楨靖海侯。趙席南雄侯,廖永忠德慶侯,俞通源安南侯,華高廣德侯,楊�Z營陽侯,康茂纔之子康鐸蘄春侯,硃亮祖永嘉侯,傅友德潁川侯,鬍美豫章侯,韓政東平侯,黃彬宜春侯,曹良臣宣寜侯,梅思祖汝南侯,陸聚河南侯。
這些人都拿到瞭硃元璋的免死鐵券,所以就洪武三年這一批功臣統計下來,一共頒發瞭34份鐵券。唯一一份文官鐵券,給瞭李善長(他傢有2張)。
第二組、部分伯爵。
我目前查到的資料中,東莞伯何真,在洪武二十年,也獲得瞭一張免死鐵券。這哥們理所當然也是武將齣身。
所以不排除後來這幫伯爵中,有部分功臣錶現不錯,得到瞭老硃的歡心,所以老硃一樂嗬就給瞭他們一塊免死鐵券。
二、免死鐵券長啥樣?
其實頒發鐵券,並不是硃元璋第一個發明的。早在漢高帝劉邦一統天下以後,便齣現瞭鐵券。隻不過劉邦所頒發的是丹書鐵券,更像是勛章一樣的榮譽奬章,並沒有免死的作用。
到瞭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也給功臣們頒發瞭鐵券。這個時候的鐵券就有點作用瞭,可以抵消一部分罪責,也可以成為傢族的保護傘。
隋唐開始,頒發免死鐵券基本上就成瞭常態瞭,隻要是開國元勛,基本都能拿到。所以說到瞭硃元璋時代,頒發鐵券,基本上成為瞭奬賞功臣們的一種常例。
到瞭硃元璋時代,免死鐵券就被分成瞭七等,按照功勞大小,所減免的罪行也是不同的。並不是說你犯瞭啥罪,都能夠用鐵券來擋住傷害。那麼鐵券長啥樣呢?
《明實錄》裏對鐵券的模樣,有比較準確的描述:
有言台州民錢允一吳越忠肅王�H之裔,傢藏唐昭宗所賜鐵券,遂遣使取之。準其式而加損益,其製如瓦,第為七等。公二等,其一高一尺,廣一尺六寸五分;其一高九寸五分,廣一尺六寸。侯三等,其一高九寸,廣一尺五寸五分;其一高八寸五分,廣一尺五寸;其一高八寸,廣一 尺四寸五分。伯二等,其一高七寸五分,廣一尺三寸五分;其一高六寸五分,廣 一尺二寸五分。外刻曆履恩數之詳以記其功,中鎸免罪減祿之數,以防其過。字 嵌以金為副,九十七副各二分為左右。
也就是說,免死鐵券分為七個等級,公爵的鐵券有兩個等級,侯爵的鐵券有三個等級,伯爵的鐵券有兩個等級。鐵券長得跟瓦片似的,外麵寫著功臣的功勞,裏麵刻著功臣可以減免的罪責。
三、免死鐵券管用嗎?
其實從剛纔《明實錄》的記載裏,我們就能發現,免死鐵券上的內容,是有區彆的。根據不同功臣的功勞,他們所免除的罪行也是不同的。
比如在魏國公徐達的免死鐵券上,就有一段這樣的記載:
朕本疏愚,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禮,茲與爾誓,若謀逆不宥,其餘若犯死罪,爾免二死, 子免一死,以報爾功。於戲!高而不危,所以常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常守富也。爾當慎守斯言,諭及子孫,世世為國良臣,豈不偉歟?
這塊鐵券不僅把徐達的功勞都給寫下來瞭,而且還寫下瞭免死的一些具體細節。比如說可以免除徐達兩次死罪,免除徐達的兒子一次死罪。
其實仔細去查找這些鐵券的內容,我們就會發現,不少人的鐵券,都可以免除兒子一次死罪。這一殊榮誘惑力極大,畢竟做父親的,總是要為自己的兒子考慮的。
但是也有一些人,因為戰功還夠不到檔次,所以隻能免除自己的死罪一次,兒子就沒機會瞭。比如說安慶侯仇成和鳳翔侯張龍,他們來的鐵券隻免除自己的一次死罪,兒子沒機會。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免死鐵券的作用,在硃元璋晚年卻受到瞭嚴重的挑戰。你比如說李善長他們傢,有兩張免死鐵券,自己可免死兩次,兒子可免死一次,結果全傢70多口全部被老硃給宰瞭。
最慘的藍玉,手握一張免死鐵券,滿以為老硃不敢動他。結果老硃不僅把藍玉剝皮實草,而且還連纍瞭1.5萬人同時被殺。
總結:是免死鐵券,還是催命符?這要看老硃怎麼解釋瞭。
一時間,免死鐵券,基本上成瞭催命符。調查下來,最初拿到34份免死鐵券的傢庭,很少有不遭難的。隻有湯和跟華高這兩傢結局稍微好點。
湯和他的5個兒子,不是在戰場戰死,就是早逝。孫子也多是年幼夭摺,所以未曾被硃元璋清算。華高更慘,直接絕後,你沒後代誰跟你計較呢?畢竟有子孫纔有謀反的理由。
由此可見,老硃頒發的免死鐵券,最終解釋權,始終掌握在老硃手裏。這幫功臣們,似乎小瞧瞭老硃,誤以為手握免死鐵券,就真的可以免死,真是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