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6/2022, 12:11:49 AM
極目新聞記者 林楚晗
視頻剪輯 林楚晗
3月3日,全國婦聯官方發布全國三八紅旗手名單,來自湖北黃石市的劉小紅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其實這不是劉小紅第一次榮獲紅旗手稱號,2019年,劉小紅獲評湖北省三八紅旗手,2021年獲評湖北省三八紅旗手標兵。值得一提的是,劉小紅是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性項目(大冶刺綉)省級代錶性傳承人和湖北省民間工藝技能傳承大師。
近年來,劉小紅創辦瞭手工技能培訓學校,成立瞭“三八紅旗手工作室”,實施“漢綉巧娘”“巾幗創業英纔”等免費刺綉培訓公益項目,在甘肅、黃石、鹹寜、鄂州、十堰、崇陽等地與當地婦聯、殘聯閤作辦學,開設刺綉培訓班,培訓學員達8000餘名,幫助大批婦女創業就業、增收緻富。
3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電話采訪瞭劉小紅,劉小紅在采訪中不止一次地強調,“開始做刺綉,是為瞭生活。現在做刺綉,是為瞭推廣。”
一技之長成“傍身術”
大冶刺綉是鄂東南農村的傳統技藝,傳承瞭韆百年。談起和刺綉結緣,劉小紅陷入瞭迴憶之中。1968年,劉小紅齣生於陽新白沙鎮,在陽新大冶一帶的風俗裏,哪傢有姑娘齣嫁、細伢做滿月等喜事,都需要準備上麵有刺綉圖案的婚嫁用品。而劉小紅奶奶是當時遠近聞名的綉花能手,在劉小紅的記憶裏,奶奶經常被周圍嫁女或者得子的傢庭請去住傢一兩個月做綉活,在這樣的氛圍裏,劉小紅從小就對刺綉産生瞭濃厚的興趣。12歲那年,奶奶給劉小紅剛齣生的弟弟綉瞭一個枕頭,劉小紅因為太過喜歡,帶去瞭學校,結果不小心弄丟瞭,“奶奶就讓我重綉一個賠給弟弟,也許是內心裏不服輸,我就和奶奶賭氣,真的綉瞭一個枕頭。”迴憶起這段往事時,劉小紅笑著告訴記者說,“現在想想,當時奶奶可能就是故意考驗我,直到今天我都記得我綉的圖案是一朵蓮花,一個蓮藕,還綉瞭四個字,‘勤儉節約’。”
從那個時候開始,劉小紅把刺綉當成瞭業餘最大的興趣所在,而奶奶在兒時教給她的刺綉技巧也被她牢記於心,“刺綉時雖然有底稿,但在顔色搭配、明暗對比方麵很需要技巧。一幅簡單的圖案裏至少搭配三種顔色,而再復雜的圖案也不能超過五種顔色……”多年來,劉小紅將奶奶教的針法全部融進作品,精耕絲綫,巧用針法。
談起童年,劉小紅除瞭奶奶,還很感激自己的父親,“我的父親是一個十分開明的傢長,從小到大他都支持我的所有興趣愛好,他看我對畫畫有興趣,把傢裏一間房間的牆上都糊上瞭白紙,讓我可以隨手塗鴉。”
長大後,劉小紅在一所農村小學當代課老師,刺綉成瞭業餘愛好。1990年,嫁到大冶的劉小紅為瞭生計,擺過水果攤、賣過布頭、做過縫紉,日子過得比較艱難。因為隻有這一門手藝,劉小紅將綉品當作禮物送給朋友,送“剛開始還覺得拿不齣手,因為感覺不值錢,沒想到大傢都很喜歡,還會找我要。”
1999年,她在長城腳下的工藝品店看到一幅綉品賣到3萬多元,決定重拾刺綉手藝。“當時我提齣這個想法的時候,傢裏人都覺得我瘋瞭,說‘人傢的水平比你高多瞭,咱們不跟著瞎鬍鬧瞭’,但我心裏就是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我覺得我比那個綉得好多瞭,我就要嘗試一下。”
就這樣,劉小紅在傢裏綉瞭一個多月後,丈夫彭國強拿著她的綉品到黃石市工人文化宮擺地攤賣。齣乎意料的是,第一天,彭國強的攤位就被圍得裏三層外三層,“四條屏風賣瞭800元,一幅清明上河圖賣瞭5000元,五牛圖賣瞭2500元。”劉小紅說,當時綉品的價格大大超齣她的預料,訂單也找上瞭門。
龍鳳呈福
於是,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裏,劉小紅開啓瞭在黃石市工人文化宮擺地攤的生活,談起那段日子,劉小紅感慨地說,“為瞭綉作品,我每天隻睡兩三個小時,這期間我愛人承擔瞭所有傢務還要外齣掙錢,孩子們每天做完作業,就幫我分綫、穿綫。整整幾個月我連樓都沒有下過,終於綉齣瞭十幾幅作品。趁著暑假,我們一傢來到黃石文化宮擺地攤,晚上就在廣場上打地鋪。過程雖然艱辛,但是結果非常好!我的綉品引起瞭廣大市民的關注和認可,作品供不應求,這給瞭我極大的鼓舞和信心。”
這樣的日子過瞭幾年後,2008年,她和丈夫賣掉房子,在大冶黃金地段租瞭一間24平方米的門麵,取名劉小紅刺綉館。那一年,綉品店營業額達60多萬元。
潛心鑽研琢磨齣四種針法
大冶刺綉是傳統民間手工刺綉,圖案工整娟秀,色彩清新高雅,針法豐富且變化無窮,不同針法可産生不同的錶現效果。它和名氣極大的蘇綉、湘綉有何不同?做成什麼産品更受歡迎?有瞭自己的店之後,劉小紅首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把大冶刺綉發揚光大,又如何把大冶刺綉進行技能的創新、傳承和發展。
韆裏江山圖
她在漢綉基礎上,兼收蘇綉與湘綉精華,融入西式、古典和現代的元素,琢磨齣“雙麵打籽綉”“巢針綉”“雙麵盤金綉”和“雙麵異色異形打籽綉”4種綉法。
此後,她先後被評為湖北省民間工藝技能傳承大師、湖北民間工藝美術傢、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性項目(大冶刺綉)省級代錶性傳承人。
星雲之夢
2016年,她主綉的作品《星雲之夢》跟隨神舟十一號飛船遨遊太空,這是中國首次將非遺刺綉作品鑲在太空艙跟人類一起進入太空,從而轟動瞭刺綉界,並載入史冊。迴憶起那段創作的日日夜夜,劉小紅至今難忘,“那段時間,我每天早上6點多就起來綉,一直忙到次日淩晨2點多。而且《星雲之夢》不同於平時刺綉常用的布料,選用的是太空特製布,布料質地堅硬,穿針特彆費力。在刺綉的過程中,劉小紅的手指經常被刺破,但是為瞭趕工期,她就用創可貼貼住傷口,繼續刺綉,“5天用瞭2盒創可貼,好在最後結局是完美的。”劉小紅笑著說。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開啓共同富裕路
隨著名氣越來越大,慕名而來找劉小紅學習刺綉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善意提醒她,“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但麵對這樣的言論,劉小紅總是一笑置之,“非遺應該是把它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懂刺綉,會刺綉,這樣纔能讓這門手藝傳得更久、更遠。”
織巢鳥
在位於尹傢湖畔邊的劉小紅刺綉藝術館,透過一棟兩層小樓明亮寬敞的落地窗,可以看到五顔六色的布匹和絲綫在鼕日暖陽的照耀下熠熠生輝。2019年1月,大冶市劉小紅手工技能培訓學校暨劉小紅刺綉基地掛牌,成為黃石地區首傢進行傳統手工刺綉係統培訓的定點機構;2019年3月,劉小紅榮獲湖北省三八紅旗手稱號,隨後成立三八紅旗手工作室。
劉小紅刺綉團隊大力開展婦女手工技能培訓工作,為更多婦女創業就業提供服務。近幾年,在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劉小紅通過實施“漢綉巧娘”“巾幗創業英纔”“愛・她力量”等免費刺綉培訓公益項目,在甘肅、黃石、鹹寜、鄂州、十堰、崇陽、通山、陽新等地和當地婦聯、殘聯閤作辦學,開設刺綉培訓班,共培訓1000餘位徒弟,培訓婦女達8000餘人,帶動大批貧睏婦女、留守婦女、殘疾婦女就業創業、增收緻富,為“鄉村振興計劃”貢獻巾幗力量。如:通山縣石門村村民焦麗娟等人為代錶,通過參加大冶刺綉手工技能培訓後,創業開辦石門綉坊。還有來自雲南昆明的趙曼琳,2019年慕名來大冶學習刺綉,如今她個人已成立刺綉工作室。“現在來找我學習刺綉的上至80多歲的老人,下至12歲的孩童!”劉小紅欣慰地告訴記者。
目前,劉小紅全傢都投身於這項事業中,丈夫彭國強負責裝裱,女婿張涵負責銷售和開拓市場,正在上大學的兒子,選擇瞭服裝設計專業,畢業後和妻子也迴到刺綉館,從事刺綉設計工作。劉小紅的女兒,大冶刺綉的新一代傳承人彭肖肖緻力於創新刺綉傳承模式,除瞭通過短視頻傳播刺綉課程,“小紅綉”項目還一站式嚮刺綉學習者提供刺綉材料包、刺綉創意成品以及刺綉體驗課。“傳承大冶刺綉是我們全傢的責任,希望未來更多人能加入我們。”
五子登科
劉小紅告訴記者,“這次能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很激動很興奮,同時也感覺到肩上責任的重大。非遺需要創新,也需要傳承,下一步,我希望將大冶刺綉申報為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性項目,讓大冶刺綉走齣湖北、走嚮世界”(圖片由受訪者提供)。